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第
1
课时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
)
A
.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
.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B
2
.
(
中考
·
鄂州
)
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
A
.
C
、
CO
、
CO
2
、
CaCO
3
B
.
C
、
CO
、
CO
2
、
H
2
CO
3
C
.
CO
、
C
、
CO
2
、
CaCO
3
D
.
CO
2
、
C
、
CO
、
H
2
CO
3
【
答案
】
B
【
点拨
】
甲与丙反应:
C
+
CO
2
=====2CO
,乙与氧气反应:
2CO
+
O
2
=====2CO
2
,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H
2
CO
3
===CO
2
↑
+
H
2
O
,可以判断甲为
C
,乙为
CO
,丙为
CO
2
,丁为
H
2
CO
3
。故选
B
。
高温
点燃
3
.
(
中考
·
沈阳
)
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
(1)
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pH
<
5.6
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________
可改良酸性土壤。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
熟石灰
(3)SO
2
通入碘水
(I
2
的水溶液
)
会生成硫酸
(H
2
SO
4
)
和氢碘酸
(HI)
,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
SO
2
的含量。
SO
2
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SO
2
―――――→H
2
SO
4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I
2
,
H
2
O)
SO
2
+
2H
2
O
+
I
2
===H
2
SO
4
+
2HI
4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食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
A
.浓硫酸和水
B
.生石灰和水
C
.石灰石和水
D
.氯化钠和水
B
5
.某物质
X
可发生如下反应,则
X
可能是
(
)
①X
+酸→盐+水 ②
X
+水→碱
A
.
SO
2
B
.
Fe
2
O
3
C
.
CaO D
.
KOH
C
6
.
(
中考
·
苏州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
A
.
S――→SO
3
――→H
2
SO
4
B
.
CaCO
3
――→CO
2
――→CO
C
.
Cu ―――――→Cu(NO
3
)
2
――――→CuSO
4
D
.
Na
2
SO
4
―――――→Na
2
CO
3
――――――→NaOH
O
2
点燃
H
2
O
高温
C
高温
AgNO
3
溶液
稀
H
2
SO
4
K
2
CO
3
溶液
Ca(OH)
2
溶液
B
7
.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
.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
.白色固体甲可能为
Ca(OH)
2
和
CaCO
3
的混合物
A
8
.
(
中考
·
嘉兴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纸筒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
反应。
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的物质不被磁铁吸引,说明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应,因此硫粉可稍过量。
【
答案
】
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9
.元素
M
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MO
,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则元素
M
可能是
(
)
A
.铜元素
B
.钠元素
C
.硫元素
D
.钙元素
【
点拨
】
可溶性碱可以由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学生由于对碱溶解性不了解,误认为只要是碱都可以由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制取,如氢氧化铜是不溶性碱,它不能由氧化铜与水反应制取。
【
答案
】
D
10
.
SO
2
与
CO
2
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例如:
SO
2
+
H
2
O=== H
2
SO
3
(
亚硫酸
)
,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小明同学想探究
SO
2
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
(
提供的实验试剂与用品有:
2
瓶干燥的
SO
2
气体;将紫色石蕊试液喷洒在白色滤纸上,干燥后做成
3
朵紫色石蕊花;一个装有水的喷瓶
)
请与小明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问题假设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
H
2
O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
将一朵干燥紫色石蕊花放入一瓶
SO
2
气体中,石蕊花不变色
③
H
2
SO
3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假设成立
假设成立
假设不成立
(
或假设成立
)
取一朵干燥的石蕊花喷洒水,不变色
将喷洒水的石蕊花放入一瓶
SO
2
气体中,石蕊花变红色
SO
2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或
SO
2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11. (
中考
·
金华
)
小亮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欲探究从资料上获知的:家用发酵粉
(
主要成分是
NaHCO
3
)
在焙制糕点时,受热分解成
Na
2
CO
3
、
CO
2
和水而使糕点发酵的原理。请你结合他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还备了一瓶石灰水。你认为装置
________(
填序号
)
比较合理,在实验中烧杯内壁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有水珠生成
(2)
证明烧杯内有
CO
2
气体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也是
NaHCO
3
,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如果
Na
2
CO
3
中混有少量的
NaHCO
3
,欲除去其中的
NaHCO
3
,应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把烧杯倒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NaHCO
3
受热后分解生成大量可以灭火的
CO
2
加热
12
.
(
中考
·
宁波
)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X
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
铁和硫的反应是
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
反应。
(2)
气体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放热
SO
2
(3)
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
a
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
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e→________(
填“
c→d”
或“
d→c”)→b→a
。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
c→d
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
13
.
(
推断题
)
将金属铜进行如下实验:
向得到的
C
溶液中逐滴滴加
Ba(OH)
2
溶液,滴加
Ba(OH)
2
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u→A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
C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由图可知,向
C
溶液中滴加
Ba(OH)
2
溶液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说明溶质除铜盐外还含有过量的稀酸
B
,且生成的
Cu(OH)
2
沉淀能溶于稀酸
B
。因此稀酸
B
为盐酸或
HNO
3
等,但不会是
H
2
SO
4
,因为
H
2
SO
4
与
Ba(OH)
2
生成
BaSO
4
沉淀,不溶于酸。
【
答案
】
(1)2Cu
+
O
2
=====2CuO
(2)HCl
、
CuCl
2
(
合理均可
)
△
14
.炭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强热,炭粉和铜粉都被完全氧化后,冷却到室温,发现固体的质量没有变化,计算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答案
】
解:炭粉和铜都被完全氧化后,冷却到室温,发现固体的质量没有变化,说明炭粉的质量等于和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铜的质量为
x
,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y
;
2Cu
+
O
2
=====2CuO
128
32
x
y
答:略。
△
15
.将一定质量的铜与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
解:设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x
,碳酸钙的质量为
y
,
2Cu
+
O
2
=====2CuO
,
CaCO
3
=====CaO
+
CO
2
↑
128
32
100
44
答:略。
△
高温
16
.
(
中考
·
连云港
)
以镁矿石
(
主要成分
MgCO
3
、
SiO
2
)
为原料生产
MgO
的工艺流程如下:
注:
SiO
2
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
Mg(OH)
2
生成。
(1)
滤渣
X
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
(2)
实验室中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①该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___
;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滤纸已破损
b
.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
沉镁”时
MgSO
4
与
NH
3
·H
2
O
发生反应。结合图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
Mg(OH)
2
,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
350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1)
依据题中工艺流程及题给信息,可以判断酸浸时,硫酸将碳酸镁溶解,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因此滤渣
X
主要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
SiO
2
。
(2)①
过滤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为烧杯;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已破损,导致固体通过滤纸进入滤液中而使滤液浑浊。
(3)“
沉镁”时
MgSO
4
与
NH
3
·H
2
O
发生反应,该反应方程式为:
MgSO
4
+
2NH
3
·H
2
O===Mg(OH)
2
↓
+
(NH
4
)
2
SO
4
。
【
点拨
】
(4)
依据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图可知,当温度超过
350 ℃
时,残留固体质量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因此,“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
350 ℃
,低于
350 ℃
时,
Mg(OH)
2
不能完全分解,得到的
MgO
不纯。
【
答案
】
(1)SiO
2
(2)
①烧杯 ②
a
(3)MgSO
4
+
2NH
3
·H
2
O ===Mg(OH)
2
↓
+
(NH
4
)
2
SO
4
(4)
低于
350 ℃
时,
Mg(OH)
2
不能完全分解,得到的
MgO
不纯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第
2
课时 金属的冶炼
1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金属冶炼的是
(
)
A
.电解氧化铝
(
类似水的电解
)
B
.铁在氧气中燃烧
C
.金属氧化物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
D
.高温下
CO
还原
CuO
B
2
.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炼铁的原理是
3CO
+
Fe
2
O
3
=====2Fe
+
3CO
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Fe
2
O
3
发生了氧化反应,
CO
具有还原性
B
.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产物中有单质和氧化物
D
高温
3
.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1)
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
填“
A”
或“
B”)
。
A
.先加热,再通氢气
B
.先通氢气,再加热
(2)
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
________
性。
B
还原
(3)
如果要还原得到
6.4 g
铜,则理论上需要消耗
________g
氢气,但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一定
________
于理论值,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2
大
加热前要用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要继续通氢气直到铜冷却
(4)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中出现的红色物质又变回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
。
A
.实验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然后通氢气
B
.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C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
D
.试管外壁有水
E
.加热时氢气本身不纯
C
4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
2Al
+
Fe
2
O
3
=====Al
2
O
3
+
2Fe
进行焊接,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
A
.
Fe
2
O
3
B
.
Al
2
O
3
C
.
Al
D
.
Fe
A
高温
5
.
(
中考
·
佛山
)
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2Fe
+
3Cl
2
=====2FeCl
3
,反应前后,
Fe
和
Cl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
4P
+
5O
2
=====2P
2
O
5
B
.
FeCl
3
+
3NaOH===Fe(OH)
3
↓
+
3NaCl
C
.
Zn
+
H
2
SO
4
===ZnSO
4
+
H
2
↑
D
.
2H
2
O=====2H
2
↑
+
O
2
↑
点燃
0
0
+
3
-
1
点燃
通电
B
6
.某铁矿石中铁元素均以
Fe
2
O
3
的形式存在,若该铁矿石中含铁元素
35%
,则该铁矿石中含
Fe
2
O
3
的质量分数为
(
)
A
.
35%
B
.
70%
C
.
50%
D
.
100%
C
7
.将一定量的氢气通入盛有
8 g
氧化铜的玻璃管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浓硫酸中,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
0.9 g
,则玻璃管中得到的固体组成为
(
)
A
.
CuO
和
Cu
B
.只含
CuO
C
.只含单质
Cu
D
.无法确定
【
答案
】
A
【
点拨
】
8
.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对这三个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所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的固体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点拨
】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
答案
】
C
9
.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
当
A
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
B
处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
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
氧化亚铜
(Cu
2
O)
,氧化亚铜可以
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
2
O
+
H
2
SO
4
===Cu
+
CuSO
4
+
X
,该
反应中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
2
O
10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装稀硫酸。
(1)
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
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
Cu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先挤压微型滴管
CuO
+
H
2
=====Cu
+
H
2
O
△
11
.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
10 g
,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8.32 g
。
(1)“
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
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
________g
。
【
答案
】
(1)
灼热的铜被氧化
(2)1.6
【
点拨
】
(1)
铜在较高温度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
根据题干中数据,固体质量减少
10 g
-
8.32 g
=
1.68 g
,即被还原的
CuO
中
O
的质量为
1.68 g
。则被还原的
CuO
质量是
1.68 g÷
=
8.4 g
,剩余
CuO
的质量为
10 g
-
8.4 g
=
1.6 g
。
12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D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
方法规律
】
本题可用
对比法
解答。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不能混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排尽容器内的空气而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两者与氧化铜反应时都是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所以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甲试管略向下倾斜,是因为反应中有水产生,防止水倒流,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无关;氢气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
【
答案
】
C
13
.
(
中考
·
杭州
)
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合理的是
(
)
A
.
c
、
b
、
a B
.
c
、
d
、
a C
.
c
、
b
、
d D
.
b
、
c
、
a
【
点拨
】
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所以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c
、
b
、
a
。
【
答案
】
A
14
.
(
中考
·
福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钢铁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某钢铁厂采用赤铁矿
(
主要成分为
Fe
2
O
3
)
炼铁,反应原理为
Fe2O
3
+
3CO=====2Fe
+
3CO
2
。若该厂日产含铁
1.4×10
4
t
的生铁,至少需要含
Fe
2
O
3
80%
的赤铁矿的质量是多少?
(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高温
【
点拨
】
本题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
【
答案
】
解:设需要含
Fe
2
O
3
80%
的赤铁矿的质量是
x
。
Fe
2
O
3
+
3CO=====2Fe
+
3CO
2
160
112
80%
x
1.4×10
4
t
x
=
2.5×10
4
t
答:需要含
Fe
2
O
3
80%
的赤铁矿的质量是
2.5×10
4
t
。
高温
15
.
(
中考
·
嘉兴
)
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
10 g
。
(
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
(1)
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________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50 g
,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
54.4 g
。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3)
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
m
1
,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
m
2
,利用
m
1
-
m
2
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
m
1
-
m
2
的值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质量。
(4)
同学们查阅到
CO
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1)
还原;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54.4 g
-
50 g
=
4.4 g
,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x
,
CuO
+
CO====CO
2
+
Cu
80
44
x
4.4 g
x
=
8 g
×100%
=
80%
; 答:略。
(3)
氧化铜中氧元素
(4)
将尾气点燃
△
16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
3
+
3CuO====N
2
+
3Cu
+
3H
2
O
。
试回答:
(1)
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
CuO
和生成物
H
2
O
的质量
(
m
CuO
、
m
H
2
O
)
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
①
仪器连接的顺序
(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______________
。
D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
A
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列出计算铜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________
。
(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一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
a
.
CuO
未全部还原为铜
b
.
CuO
受潮
c
.
CuO
中混有
Cu
(2)
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________
。
a
.
m
Cu
和
m
CuO
b
.
m
N
2
和
m
H
2
O
c
.
m
Cu
和
m
H
2
O
d
.
m
NH
3
和
m
H
2
O
【
点拨
】
(1)①NH
4
Cl
和
Ca(OH)
2
反应可生成
NH
3
,经碱石灰干燥后
(
不能用浓
H
2
SO
4
干燥,因为浓
H
2
SO
4
会吸收
NH
3
)
把
NH
3
通入
A
装置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用
C
吸收
(
不能用浓
H
2
SO
4
吸收,因为还有未反应的
NH3
也可被浓
H
2
SO
4
吸收
)
,多余的
NH
3
用浓
H
2
SO
4
吸收,同时也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第二个
C
装置中,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
B
、
C
、
A
、
C
、
D
;③测定结果偏大,则
m
(H
2
O)
偏小,其中
a
导致
m
(H
2
O)
偏小、
b
导致
m
(H
2
O)
偏大、
c
相当于
m
(H
2
O)
偏小,故选
a
、
c
。
【
答案
】
(1) ①B
、
C
、
A
、
C
、
D
;吸收未反应的氨;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
C
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 -
16
③
a
、
c
(2)a
、
c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第
3
课时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
)
A
.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B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C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
.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B
2
.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所发生的反应都不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C
3
.
(
中考
·
荆州
)
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
A
.
Na
2
CO
3
→NaCl→NaNO
3
→NaOH
B
.
C→CO→CO
2
→Na
2
CO
3
C
.
Cu→CuO→CuSO
4
→Cu(OH)
2
D
.
CaCO
3
→CaO→Ca(OH)
2
→NaOH
A
4
.
(
中考
·
绍兴
)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
2
SO
4
Fe
2
O
3
NaCl
C
Ba(OH)
2
Na
2
CO
3
CaCl
2
D
H
2
SO
4
Ba(OH)
2
NaCl
C
5
.
(
中考
·
常州
)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
Fe→Fe
3
O
4
B
.
Zn→ZnCl
2
C
.
H
2
CO
3
→CO D
.
NH
4
NO
3
→NH
3
【
点拨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一步实现,
A
不符合题意;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转化能一步实现,
B
不符合题意;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C
符合题意;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
D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
C
6
.
(
中考
·
连云港
)
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D
7
.
(
中考
·
深圳
)
在“
P
+
Q→
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
P
和
Q
不可能是
(
)
A
.
HCl
,
Ca(OH)
2
B
.
SO
2
,
NaOH
C
.
Fe
2
O
3
,
H
2
SO
4
D
.
H
2
SO
4
,
ZnCl
2
D
8
.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
MgSO
4
。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
MgSO
4
的是
(
)
A
.
Mg
B
.
MgO
C
.
Mg(OH)
2
D
.
MgCl
2
D
9
.用石灰水、铜片、盐酸、碳酸钠、石灰石五种物质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
A
.制氢氧化钠
B
.制硫酸铜
C
.制二氧化碳
D
.制氯化钠
B
10
.用
Zn
、
ZnO
、
Zn(OH)
2
、
ZnCO
3
、
CuCl
2
和盐酸六种物质来制备
ZnCl
2
的方法共有
(
)
A
.
3
种
B
.
4
种
C
.
5
种
D
.
6
种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发散思维法
解答。①锌可以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②氧化锌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③氢氧化锌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④碳酸锌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⑤锌比铜活泼,所以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共五种方法。
【
答案
】
C
11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有通过加入盐溶液才能一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
Fe→FeCl
2
B
.
CuO→CuCl
2
C
.
CaCO
3
→CaCl
2
D
.
K
2
SO
4
→KCl
D
12
.
(
中考
·
青海
)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Mg
HCl
CuSO
4
NaOH
B
CO
O
2
H
2
SO
4
CuO
C
KOH
SO
3
NaOH
CuSO
4
D
Na
2
CO
3
Ca(OH)
2
HCl
CaCl
2
【
点拨
】
A
项,
Mg
和
NaOH
不反应,即甲和丁不反应,盐酸和硫酸铜不反应;
B
项,氧气和硫酸不反应;
C
项,
KOH
和
SO
3
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D
项,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即丙和丁不反应。
【
答案
】
C
13
.
(
中考
·
大庆
)
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不符合
A⇌B→C
的是
(
)
A
.
CO⇌CO
2
→CaCO
3
B
.
CO
2
⇌C
6
H
12
O
6
→H
2
O
C
.
O
2
⇌H
2
O→H
2
D
.
Cu⇌CuO→Cu(OH)
2
D
14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中
Fe
2
O
3
发生还原反应
B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
Cu(OH)
2
===Cu
+
Fe(OH)
2
C
.
X
溶液可能是氯化铜溶液
D
.反应③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点拨
】
反应①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使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铁和氢氧化铜不反应;铁和可溶性铜盐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
X
溶液可能是氯化铜溶液;反应③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答案
】
B
15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丁为水,则甲、乙中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B
.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若甲为
CO
,丙为金属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D
.甲为酸,则丙、丁一定有一种物质为盐
【
点拨
】
能够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有酸或碱参与,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能够跟碱反应的物质很多,并不局限于酸,例如二氧化碳也可以和碱反应;若甲为
CO
,丙为金属单质,乙应为金属氧化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由酸的性质可知,生成物中一定有一种物质属于盐。
【
答案
】
A
16
.
(
中考
·
宜宾
)
黄铜是以
Zn
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
Zn 7%
、
ZnO 31%
、
Cu 50%
、
CuO 5%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
(
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
:
(1)
步骤
Ⅰ
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溶液
A
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
(3)
步骤
Ⅰ
、
Ⅱ
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
______________
,此操作和步骤
Ⅲ
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_
。
(4)
溶液
A
的质量
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溶液
C
的质量。
【
点拨
】
(1)
氧化锌和氧化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铜和水,没有气体产生;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中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和铜离子;
(3)
由图可知,操作
Ⅰ
过滤除去铜和不溶性杂质,操作
Ⅱ
过滤除去过量的锌和置换出的铜;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这种玻璃仪器;
(4)A
到
C
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
Zn
+
H
2
SO
4
===ZnSO
4
+
H
2
↑
,
Zn
+
CuSO
4
===Cu
+
ZnSO
4
,溶液的质量增加。
【
答案
】
(1)Zn
+
H
2
SO
4
===ZnSO
4
+
H
2
↑
(2)Zn
2
+
、
Cu
2
+
(3)
过滤;玻璃棒
(4)
小于
17
.
(
中考
·
安徽
)Ba(NO
3
)
2
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
(
主要含有
BaCO
3
、
BaSO
3
、
Fe
2
O
3
)
可制取
Ba(NO
3
)
2
,其部分流程如下:
(1)Ba(NO
3
)
2
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填
1
种即可
)
。
+
2
氧化铁
(
或二氧化碳
)
(2)BaCO
3
与
HNO
3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
;写出
Fe
2
O
3
与
HNO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复分解反应
Fe
2
O
3
+
6HNO
3
===2Fe(NO
3
)
3
+
3H
2
O
(3)
试剂
Y
为
________(
填序号
)
。
①
BaCl
2
溶液 ②
Ba(OH)
2
溶液 ③
NaOH
溶液
(4)
从
Ba(NO
3
)
2
溶液中析出
Ba(NO
3
)
2
晶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
②
蒸发结晶
18
.
(
中考
·
南昌
)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
CuS
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
CuCl
2
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操作
1
中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
.操作
2
中,
CuS
、
NaCl
和
O
2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CuCl
2
和
Na
2
SO
4
。化学方程式为
CuS
+
2NaCl
+
2O
2
=====CuCl
2
+
Na
2
SO
4
C
.操作
3
的名称是过滤
D
.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
和
Na
2
SO
4
D
高温
19
.铝矾石
(
主要成分是
Al
2
O
3
,还含有少量杂质
SiO
2
、
Fe
2
O
3
)
是工业上用于炼铝的主要矿物之一,由铝矾石制取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SiO
2
是沙子的主要成分,不溶于酸;
Al(OH)
3
能溶于强碱
NaOH]
下列有关铝矾石以及用铝矾石炼铝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铝矾石中含有非金属氧化物
B
.原料
A
可能是稀硫酸;滤液
Ⅰ
中要加入稍过量的原料
B
,原料
B
可能是氢氧化钠
C
.步骤②所得沉淀是氢氧化亚铁
D
.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
【
点拨
】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铝矾石中含有的
SiO
2
是非金属氧化物,故
A
项说法正确;原料
A
可能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盐酸,滤液
Ⅰ
中要加入稍过量的原料
B
,原料
B
可能是氢氧化钠;步骤②所得沉淀是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是错误的;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是正确的,最后要通电分解。
【
答案
】
C
20
.
(
中考
·
金华
)
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生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释。
【
答案
】
当鸡蛋放入稀盐酸中时,鸡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CaCO
3
+
2HCl===CaCl
2
+
CO
2
↑
+
H
2
O
,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附着在鸡蛋壳表面形成气泡,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鸡蛋上浮;接近液面时,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逸入空气中,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如此不断反复。
21
.
(
中考
·
嘉兴
)
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
将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
pH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
pH
改变的原因。
(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
50 g 16%
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
100 g
,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答案
】
(1)
蒸馏水的
pH
将由
7
逐渐变小;原因是空气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
2
O
+
CO
2
===H
2
CO
3
,碳酸呈酸性,导致蒸馏水
pH
变小。
(2)
硫酸的质量=
50 g×16%
=
8 g
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8%
答: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第
4
课时 实验:物质的鉴别
1
.只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
.
NaCl
、
CaCl
2
、
BaCl
2
B
.
AgCl
、
BaSO
4
、
CuSO
4
C
.
CuSO
4
、
Na
2
CO
3
、
CaCO
3
D
.
AgCl
、
BaSO
4
、
CaCO
3
C
2
.下列各组物质,用物理方法能够鉴别出的是
(
)
A
.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B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C
.水和双氧水
D
.氯酸钾和氯化钾
B
3
.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4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酒精
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双氧水
看颜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5
.
(
中考
·
济宁
)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
Ba
2
+
、
Mg
2
+
、
Na
+
、
H
+
、
OH
-
、
Cl
-
、
CO
3
2
-
、
SO
4
2
-
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
3
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甲溶液中一定含有
Ba
2
+
B
.乙溶液中可能含有
SO
4
2
-
C
.丙溶液中一定含有
Cl
-
D
.丁溶液中一定含有
Na
+
D
6
.
(
中考
·
沈阳
)
一定条件下,能用
NaOH
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的离子是
(
)
A
.
CO
3
2
-
B
.
K
+
C
.
NO
3
-
D
.
NH
4
+
D
7
.已知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
BaCl
2
溶液、
NaOH
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不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
.石蕊试液
B
.
Na
2
CO
3
溶液
C
.
Fe
2
(SO
4
)
3
溶液
D
.
Cu(NO
3
)
2
溶液
【
点拨
】
取样品,滴入硝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
【
答案
】
D
8
.
(
中考
·
台州
)
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
A
、
B
、
C
、
D
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
、
B
、
C
三种物质中,能用来
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
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
可以是
____________
,反应①
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
。
Cu(OH)
2
、
CO
2
Na
2
CO
3
有气泡产生
9
.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
BaCl
2
溶液和
Na
2
CO
3
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
(
已知
BaCl
2
溶液呈中性
)
(1)
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鉴别方法
试剂名称
甲
一种指示剂
乙
一种酸溶液
丙
一种钾盐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稀硫酸
碳酸钾
(2)
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取三种溶液,两两混合,与其他两种溶液混合有气泡和沉淀产生的是
Na
2
CO
3
溶液,只有气泡生成的是盐酸,只有沉淀生成的是
BaCl
2
溶液
10
.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碳酸钠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一次性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范例归类法
解答。鉴别物质的方法一般有:不加试剂法、只用一种试剂法、组内两两混合法。①分别滴加
Na
2
CO
3
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蒸馏水;故可以鉴别。②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故可以鉴别。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故③不能鉴别。
【
答案
】
C
11
.
(
中考
·
日照
)
下列关于物质鉴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只用稀盐酸就可以鉴别
Fe
、
C
、
CuO
三种黑色粉末
B
.只用酚酞就可以鉴别
NaOH
、
NaCl
、
Na
2
SO
4
、稀盐酸四种溶液
C
.只用水
(
可以使用温度计
)
就可以鉴别
NaCl
、
NaOH
、
NH
4
NO
3
三种固体
D
.不需要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
Na
2
CO
3
、
HNO
3
、
NaNO
3
、
CaCl
2
四种溶液
B
12
.
(
中考
·
玉林
)
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
A
.
NaOH
酚酞
Na
2
CO
3
KCl
B
.
KCl
Ca(OH)
2
HCl
NaNO
3
C
.
FeCl
3
NaOH
MgSO
4
KNO
3
D
.
KOH
稀
H
2
SO
4
KCl
酚酞
【
点拨
】
NaOH
、
Na
2
CO
3
均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钾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
A
选项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
项物质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
B
选项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FeCl
3
溶液是黄色的,故
C
选项错误。
【
答案
】
D
13
.
(
中考
·
齐齐哈尔
)
现有
A
、
B
、
C
、
D
四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
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
A
溶液显红色,
B
、
C
、
D
溶液显蓝色。
(2)B
、
C
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
A
物质是
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
)
;
D
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
。
②
B
和
C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③在
A
、
B
、
C
、
D
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碱性、碱性,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其余为蓝色,故
A
为稀盐酸;
B
、
C
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故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Na
2
CO
3
+
Ca(OH)
2
===CaCO
3
↓
+
2NaOH
,因此剩下的
D
是氢氧化钠溶液;
【
点拨
】
A
、
B
、
C
、
D
四种溶液,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可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加入的是碳酸钠,碳酸钠和钙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
答案
】
(2)①
稀盐酸;
NaOH
②
Na
2
CO
3
+
Ca(OH)
2
===CaCO
3
↓
+
2NaOH
③
Ca(OH)
2
+
2HCl===CaCl
2
+
2H
2
O
14
.现有下列三组溶液:
①
KNO
3
、
NaCl
、
NaOH
、
H
2
SO
4
;
②
Na
2
CO
3
、
HCl
、石蕊试液、
KOH
;
③
K
2
CO
3
、
H
2
SO
4
、
Cu(NO
3
)
2
、
BaCl
2
。
(1)
上述三组溶液中都含有
Cl
-
,实验室鉴定
Cl
-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试剂名称
)
。
(2)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_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
。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②③
15
.
(
中考
·
黄冈
)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查询资料知,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
CO
、
CO
2
、
CH
4
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
已知:
CH
4
+
4CuO===== 4Cu
+
CO
2
+
2H
2
O)
△
(1)
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CO
2
和
H
2
O
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2)
同学乙认为,若装置
C
中
CuO
变红,则除了甲烷与
CuO
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
同学丙认为,欲通过
D
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 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CH
4
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
________ (
填序号
)
间再增加一个
D
装置
(
编号为
F)
,才能证明含有
CH
4
。
(4)
同学丁认为,
B
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___________
B
无明显现象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D
装置
D
增重
3.6 g
E
装置
E
增重
4.4 g
【
点拨
】
(2)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3)
气体通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需要在
B
、
C
间再增加一个
D
装置,以吸收水蒸气。
(4)
装置
B
必须有,因为
Ca(OH)
2
微溶于水,装置
A
不能保证
CO
2
被吸收完全,需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
点拨
】
(5)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A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含有还原性的气体;装置
D
增重
3.6 g
,装置
E
增重
4.4 g
,即生成了
3.6 g
水和
4.4 g
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4.4 g CO
2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4 g× × 100%
=
1.2 g
,
3.6 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3.6 g×
×100%
=
0.4 g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g : 0.4 g
=
3 : 1
,恰好等于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不含一氧化碳。
【
答案
】
(2)CO
+
CuO=====Cu
+
CO
2
(3)B
、
C
(4)
装置
B
必须有,
Ca(OH)
2
微溶于水,装置
A
不能保证完全吸收
CO
2
(5)
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
合理即可
); CO
2
、
CH
4
△
16
.
(
中考
·
杭州
)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
5%
的
A
溶液和
30%
的
B
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实验来鉴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判断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
(
实验室的室温为
30 ℃
,
30 ℃
时甲盐的溶解度为
50 g)
方案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量筒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于两只烧杯中,向两烧杯中各加一块相同的胡萝卜,观察一段时间,先萎蔫的即是
30%
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新鲜萝卜
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
方案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天平、烧杯量取质量相同的两种溶液各一杯,向两杯溶液中各加入过量的甲盐晶体各一份
(
质量相等
)
,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杯底剩余晶体多的为
B
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
相同质量的
A
、
B
溶液,使
B
溶液达饱和,溶入的溶质更少,所以剩余晶体更多
17
.为区别
NaOH
和
Na
2
CO
3
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1
: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方案
2
: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请回答:
(1)
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
________
;另一个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案
2
NaOH
溶液和
Na
2
CO
3
溶液
都呈碱性,酚酞溶液都会变红色
(2)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一支试管有气泡冒出,另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有气泡冒出的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
NaOH
溶液
18
.
(
中考
·
眉山
)
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物质引导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
2
(SO
4
)
3
+
6NaOH===2Fe(OH)
3
↓
+
3Na
2
SO
4
(2)B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或滴加
Na
2
CO
3
溶液
)(
合理即可
)
溶液显红色
(
或有气泡产生等
)(
合理即可
)
19
.
(
中考
·
长春
)
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
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
(1)
白色固体甲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
。
(2)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溶液
F
中一种溶质可能存在,只需补充一个实验即可确定其是否存在,所补充实验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溶液
A
、
B
、
C
、
D
、
E
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
NaOH
溶液的是
____________
。
【
点拨
】
(3)
溶液
A
、
B
、
C
混合会产生沉淀,且沉淀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根据各反应的产物可知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镁,若含有氢氧化镁,则
F
中就含有氯化镁,为确定氯化镁的存在,可以加入可溶性的碱溶液,看能否产生沉淀;
(4)
溶液
A
中含有氯化镁和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沉淀,氯化镁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
A
无法鉴别;溶液
B
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混合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
【
点拨
】
溶液
C
含有氯化钠,不能确定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氯化钠和两种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溶液
E
中含有酚酞溶液,在硫酸中不变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色,可以鉴别。
【
答案
】
(1)
硫酸钡
(
或
BaSO
4
)
(2)Na
2
CO
3
+
2HCl===2NaCl
+
H
2
O
+
CO
2
↑
(3)
取少量的溶液
F
,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的碱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氯化镁,若没有沉淀,则不含有氯化镁
(4)B
、
E
第
6
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使用与其金属活动性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发现和使用。据此判断下列事件或时代出现最早的是
(
)
A
.青铜器时代
B
.铁器时代
C
.锌铸币的使用
D
.铝的冶炼
A
2
.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动性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你认为下列时代或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前的是
(
)
①
金属铝的冶炼 ②青铜器时代
③金、银的使用 ④戴维发现金属钠
⑤
15
世纪中国使用锌铸币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B
3
.
(
信息题
)
用镍钛合金制成的宇宙飞船自展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B
.具有很低的熔点
C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
4
.
(
信息题
)
纳米材料被誉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
(1
纳米=
10
-
9
米
)
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
.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C
.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C
5
.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
A
.
C――→CO――→CO
2
―――――→Na
2
CO
3
溶液
B
.
Cu ―――――→Cu(NO
3
)
2
溶液
―――――→Cu(OH)
2
C
.
CaO ――――→Ca(OH)
2
溶液
――――――→NaOH
溶液
D
.
Fe――→
Fe
2
O
3
―――――→Fe
2
(SO
4
)
3
溶液
点燃
CuO
△
NaOH
溶液
AgNO
3
溶液
NaOH
溶液
H
2
O
Na
2
CO
3
溶液
点燃
H
2
SO
4
溶液
C
6
.全世界每年产生有害物质达
3
~
4
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
A
.“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
.“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
.“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D
.“绿色化学”就是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D
7
.
(
中考
·
自贡
)
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
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_______
;
属于合金的是
___________
。
应用
“
蛟龙号
”
深潜器
“
神舟
”
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
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高强度涤纶
特种钢
(2)
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
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
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
。
a
.生石灰
b
.活性炭
c
.小苏打
应用
“
蛟龙号
”
深潜器
“
神舟
”
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
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过滤
b
8
.
(
方案选择题
)
硫酸铜是精炼铜的主要原料,某工厂用硫化铜
(CuS)
制硫酸铜,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①:硫化铜在硫杆菌
(
催化剂
)
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
方案②:
2CuS
+
3O
2
=====2CuO
+
2SO
2
,
CuO
+
H
2
SO
4
===CuSO
4
+
H
2
O
。
(1)
请写出方案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上述方案应选
______
更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②中煅烧产生
SO
2
,增加空气污染物
CuS
+
2O
2
=======CuSO
4
硫杆菌
高温
9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
1 200 ℃
~
1 300 ℃
时,氯化硼
(BCl
3
)
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
.氯化硼可能会与水反应
C
.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
.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信息迁移法
解答。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氯化硼
(BCl
3
)
可能与水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氯化硼
(BCl
3
)
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该反应中有三种物质为气态;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氢气与
O
2
混合,加热可能会引起爆炸。
【
答案
】
C
10
.人们发现组成为铝
-
铜
-
铁
-
铬
-
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正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这为准晶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先例。下列关于准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准晶体具有的耐磨性、低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B
.准晶体铝
-
锰合金中的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C
.准晶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D
.准晶体的优良性能将会在材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B
11
.新型纳米材料
MFe
2
O
x
(3
<
x
<
4)
中
M
表示+
2
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
MFe
2
O
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
SO
2
转化为
S
,在反应中
M
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已知
MFe
2
O
y
中
Fe
为+
3
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SO
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
y
的数值为
4
D
.
MFe
2
O
y
中
M
的质量分数大于
MFe
2
O
x
中
M
的质量分数
【
点拨
】
由转化流程图及题意可知,常温下,
MFe
2
O
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
SO
2
转化为
S
,可判断
SO
2
参与了反应,是反应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A
选项说法错误;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B
选项说法错误;根据题意,
M
为+
2
价,
Fe
为+
3
价,
O
为-
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可得:
(
+
2)
+
(
+
3)×2
+
(
-
2)×
y
=
0
,
y
=
4
,故
C
选项说法正确;根据题意,
MFe
2
O
x
中
3
<
x
<
4
,
MFe
2
O
y
中
y
的数值为
4
,故
MFe
2
O
y
中
M
的质量分数小于
MFe
2
O
x
中
M
的质量分数;故
D
选项说法错误。
【
答案
】
C
12
.
(
中考
·
德阳
)
工业烟气通常含有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
(
部分产物已略去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
Ⅰ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O
2
+
2NaOH===Na
2
SO
3
+
H
2
O
(2)
反应
Ⅱ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
CaSO
3
中
Ca
、
S
、
O
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
。
(3)
已知原料
NaOH
的价格为
2.9
元
/kg
、
Ca(OH)
2
的价格为
0.36
元
/kg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
SO
2
,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复分解反应
5 : 4 : 6
通过反应
Ⅱ
实现了
NaOH
的循环利用,减少了
NaOH
的
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13
.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CaSO
4
,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
4
)
2
SO
4
的工艺流程。在如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CO
2
+
2NH
3
+
CaSO
4
+
H
2
O===CaCO
3
↓
+
(NH
4
)
2
SO
4
。
(1)
沉淀
B
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
CaCO
3
=====CaO
+
CO
2
↑
高温
CO
2
(2)
实验室里操作①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
(3)
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滤
产生的
CO
2
循环使用,得到的产品和副产品
都是有用的物质,无废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