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
(
中考
·
嘉兴
)
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
pH
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A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
范围
1
~
3
4
~
5
6
~
7
8
~
10
11
~
14
2
.
(
中考
·
黔东南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
A
3
.在
NaOH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
pH
=
7
B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
Na
+
和
Cl
-
C
.该反应的实质是
H
+
和
OH
-
结合生成水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B
4
.
(
中考
·
湖州
)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
=
7
,则
(
)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
.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B
5
.
(
中考
·
郴州
)
下列没有运用酸与碱反应原理的是
(
)
A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D
6
.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
(
呈碱性的物质
)
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物质中的
(
)
A
.食醋
B
.花生油
C
.食盐
D
.白酒
A
7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酚酞试液
如果溶液不变色,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B
硫酸铜
如果没有沉淀,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D
氧化铁粉末
如果溶液变黄,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点拨
】
可溶性酸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发生,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
【
答案
】
D
8
.
(
中考
·
佛山
)
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不考虑酚酞和水
)(
)
A.
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
.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
.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
.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
点拨
】
酸性物质和中性物质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只有碱性物质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废液可能含有酸,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
【
答案
】
A
9
.
(
中考
·
绍兴
)
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
2 mL
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
提出问题
】
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实验探究
】
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
pH
<
7
,试管①中溶液
pH
>
7
。于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
2 mL
,逐滴滴加
Na
2
CO
3
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
反思评价
】
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交流讨论
】
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
H
2
SO
4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推理:
推理
1
:含有
Na
2
SO
4
、
Na
2
CO
3
和
NaOH
。
推理
2
:含有
Na
2
SO
4
、
Na
2
CO
3
。
正确的是推理
________(
填“
1”
或“
2”)
。
【
点拨
】
【
实验探究
】
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
【
答案
】
【
实验探究
】
两者发生了反应
【
反思评价
】
应取用试管①的全部溶液与
2 mL
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
交流讨论
】
试管③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
(
或试管①溶液
pH
大于
7)
;
1
10
.土壤酸碱性测定实验中,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的位置,下列关于取样点位置及个数较恰当的是
(
)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五点取样法
解答。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有时也会用于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
答案
】
D
11
.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
A
.改良碱性土壤
B
.改良酸性土壤
C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提高农作物产量
B
12
.下列土壤取样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一般确定
2
~
3
个
B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然后直接取土壤各
20 g
左右
C
.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要放在同一个布袋中,进行编号,并说明采集地点和日期
D
.样品取来后直接加水配成土壤浸出液,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
pH
试纸上
C
13
.
(
中考
·
衢州
)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所得溶液的
pH
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 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 mL
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
14
.
(
中考
·
上海
)
向一定量
4%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D
15
.
(
中考
·
湘西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若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会变红
(2)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 (
填“
>”“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