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76865

大小:151.9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吉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 目标: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在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努力实现碳中 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确立了到 2035 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的目标。 据统计,到 2020 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 9 项约束性指标 将全面完成。此次,中国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以“脱碳”倒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将用不到 10 年的时间碳排放达峰、不到 30 年的时间碳中和,这“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透 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碳排放达峰由“2030 年左右”调整到“2030 年前”,说明中国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相 关行业和地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 2060 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 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 革。2050 年左右,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80%左右,产业调整、资产重估必然是 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率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倡导,生产方 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摘编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人民日报》2020 年 11 月 25 日) 材料二: 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我国是目前全 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要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减量要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阶段来看,欧美各国已 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 型,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间的矛盾。从碳排放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计划碳 排放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不到 30 年,明显短于欧美等国。 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 2035 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需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应 启动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规划,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推进新型低碳技术 2 的研发与示范,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低碳/脱碳技术的交流。 (摘自《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需强化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 年 11 月 13 日) 材料三: 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 碳程度被低估了。这两个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和吉林。这些省份 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 4 万至 44 万公顷,所带来的减碳能力 让专家们意想不到。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生态恢 复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有报道说,与 20 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 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摘编自《BBC 报道: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人民日报》2020 年 11 月 29 日) 4.下列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计划分两步走,即先用不到 10 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再用不到 30 年 的时间实现碳中和。 B.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这对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来说,是艰 巨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 C.尽管中国的新造树林有较强的减碳能力,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仍居世界首位,碳 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 D.中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它必将使全球 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中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随着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 型而发生巨大变化。 B.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密切,中国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 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 C.无论从经济发展阶段看,还是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发展趋势看,中国要达到碳中和需要 比欧美等国付出更多努力。 D.中国绿化面积增长有目共睹,为世界越来越绿做出贡献,这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出 台的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 6.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3 【答案】 4.【答案】D (D.“将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说法绝对,由原文“中国 2060 年前若实现碳中和, 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可知是“助推”。) 5.【答案】B (B.“不可避免地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错,原文“欧美各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 钩”“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间的矛盾”,可知约束碳排放与保持经济发展之间 存在矛盾,但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就不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 6.①制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②调整经济结构,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深度脱钩。 ③加强低碳/脱碳技术研发及交流,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④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强减碳 能力。⑤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从传说的炎黄二帝至今,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 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 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虽说当时的先民并没有什么文明史论,但是到清末因 西方文化的冲击,有人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个系统归纳,当时的学者以及儒家读书人普遍认为炎 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无论是按照西元纪年法还是中国人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华文明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 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 “以书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学术文化,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 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访问天下老者,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 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 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 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 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条件为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 家的都城.大家一致认为一个文明国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这两样东西。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 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 材料二: 4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 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 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 破。中国人一直坚持的五千年文明史观也一下子被证明大半。 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 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 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经时间验证,它们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 可我们心心念念的炎黄二帝却始终虚无缥缈。而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却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 梦得以实现。2020 年 5 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 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 5300 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 “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面积达 117 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 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 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 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 5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给人一种 5000 多年前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有过‘中原地区文明 洼地现象’说法。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 5300 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 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 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选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重现人间》,有删改) 材料三: 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发掘领队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 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 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 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5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作为已发现的中 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 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李伯谦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 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 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 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选自《同望 5300 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就是因为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 虞朝。 B.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 明止步于周的说法。 C.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 的说法。 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 观初步形成。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 大家一致的认可。 B.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 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C.考古学家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可以从一个出土文物推断出其背后蕴藏的文明,比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院长顾万发的推断。 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 术品。 6.“河洛古国”的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概括。(6 分) 【答案】 6 4.B;. A 原因是不符合两个条件 C 表述与原文不符 D 原文“专家认为”不能代表实证,没有“初步”。 5.D; 原因错。能够证明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进而说明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 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6.①有繁华的都市群。②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③已经 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 6853 万,贫困县摘帽 100 多 个,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明显增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我们的脱贫攻坚 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 3000 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结构上看,剩下的贫困人口很多是 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韩俊指 出,从区域上看,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没有啃下来 的“硬骨头”;从工作上看,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 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有的则对贫困户 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有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情况。如果这个标准 被突破,会造成社会新的不公,导致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使脱贫工作陷入“福利陷阱”。 (摘编自《今后三年,中国脱贫攻坚战这样打》,《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1 日) 材料二: 扶贫工作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资金拨付力度大、渠道多,分配使用权大多集中在职能部门,部分 腐败分子便从中渔利,通过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层层截留、吃拿卡要、克扣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 等手段,想方设法蚕食扶贫资金。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 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 7 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 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扶贫成效,危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 象,是扶贫的毒瘤,必须严加防治。一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于贪污、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的情况要防 患于未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于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另一 方面,他指出:“社保基金、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等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历来贪污挪用这种钱要罪加 一等。”并强调,对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惩处。 (摘编自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 “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为彻底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河南省杞县组织部门派出 4000 余名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 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贫动力、增强 脱贫信心,鼓舞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气。通过思想扶贫,大多数贫困户懂得了“靠人吃饭空米缸,下 田流汗谷满仓”,知道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贫困有理”到“脱 贫光荣”,贫困户的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 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中,杞县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 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 根”“摘穷帽”,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摘编自《文化扶贫软实力成脱贫攻坚硬支撑》,《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1)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从总量和结构上看,脱贫攻坚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B. 3000 万左右的脱贫人员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很多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和技能缺 乏。 C. 有了扶贫政策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等、靠、要”的思想,所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D. 河南省杞县派出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一宣讲扶贫政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思想扶贫工作。 8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地区政府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标,出现了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 现象。 B. 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大量资金,腐败分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谋私利,主要方式有挪用、截留,甚至在工 程上搞权钱交易等。 C. 扶贫中滋生的腐败现象影响脱贫的成效,习近平从防患未然、加强审计监督和加重惩处违纪贪腐行为 两个方面做了强调。 D. 扶贫与扶智、扶志三者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充分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提高收 入,稳定脱贫。 6. 从以上三则材料来看,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C 6. ①要认清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分清脱贫攻坚在总量、结构、区域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 ②从反面看,要警惕扶贫工作中的毒瘤,严防严惩其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发挥好扶贫资金的帮扶作用。③ 要注意思想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才可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有了扶贫政策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等、靠、要’的 思想,所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错误,从材料三来看,“‘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 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通过思 想扶贫”,“扶贫政策兜底”只是一部分贫困户思想上的认知,是这些贫困户思想“贫”的表现,而不是国 家扶贫政策存在的“弊端”。故选 C 项。 【5 题详解】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 “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有些地区政 府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标,出现了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错误,材 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 有的则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有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情况”, 由此可知,“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与“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 标”没有直接的关联。B 项,“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大量资金,腐败分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谋私利……甚至 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等”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扶贫工作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部分腐败分 子便从中渔利,通过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层层截留、吃拿卡要、克扣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手段, 想方设法蚕食扶贫资金”,由此可知,选项有两个问题,一是文中说的是“部分腐败分子”的做法,由此 可知选项中“腐败分子……”错误,二是文中列举的做法中没有“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这一项。D 项, “扶贫与扶智、扶志三者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充分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提高收入, 稳定脱贫”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 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应先“充分激发 贫困群众的内驱力”,然后“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故选 C 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以上三则材料来看,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考生要浏览三则材料,圈出现今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概括。从 材料一来看,“但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从结构上看,……从 区域上看,……;从工作上看,……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 相攀比的现象……”,这些是扶贫工作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清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分清脱贫工作在 总量、结构、区域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材料二来看,“扶贫工作……部分腐败分子便从中 渔利……”“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扶贫成效,危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 害党的形象,是扶贫的毒瘤,必须严加防治”,这是指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毒瘤”,这就要求要严防严 惩其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充分发挥好扶贫资金的帮扶作用;从材料三来看,“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 困户不在少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 能力”,这是扶贫工作中贫困户存在的问题,这说明要注意思想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激发贫困群众的 10 内驱力,才可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 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 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 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 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 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 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 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 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 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 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 原文中找依据。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 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 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 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 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 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 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 《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 带有鲜明的批判。 11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 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 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 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 50〜70 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 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 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材料二: “侠”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汉代史家司马迁从侠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神力量和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出发,始对侠客立传,并对 侠义精神进行了极度褒奖和强力推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 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 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 接汉而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转折点,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文人歌咏时期,由 历史写实式书写转向文学想象和浪漫发挥。与两汉相比,侠义精神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动荡不安 的时代环境促使文人希图立功乱世、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与游侠不爱其躯、仁义至上的人生信条一拍即合, 建安骄子曹植不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叹。六朝以来,文人士子纷纷于咏侠诗中流露 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徜徉乐游于侠的精神世界,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成为文人理想人格与精神气质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唐代宏大的社会气象、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巨大的文化融合力更是文人歌咏侠义精神的 天然土壤。 宋诗沿着唐诗辉煌的留风余脉继续演绎着千载不衰的侠义精神,诉说着文人耿耿报国之心。此时有岳 飞“八百里路云和月”的侠义精神梦幻之旅、“壮士饥餐胡虏血”的国仇家恨,也有晚年陆游“家祭无忘 告乃翁”的家国梦萦。此时的侠义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连在了一起,侠义情、家国恨不分彼此、合 二为一。在明清时期,古典文化进入整合时期,侠义精神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静态地寄身于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集大成的章回小说与历史回忆中,更弘扬于戚继光、俞大猷捐躯赴国难的英雄 壮举中。近代文人更是在国家民族遭遇空前危亡变局的关键时刻,以侠义精神著书立说启蒙愚昧国民、激 起民族斗志。 (摘编自张吉珍《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论释》) 材料三: 往昔人们看武侠小说,总认为它们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读物,怡情消遣尚可,要专注研究则似 乎太小题大做,正统的文化界对之更是不屑一提。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如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成分 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转化而来的,武功招数、人名地名、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其深厚 的国学底蕴,是很多现当代小说都难以攀及的。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 读者消除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 之中。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 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急促,人们心理的普遍浮躁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烦嚣和压力之下,要静心看那些厚重沉实的古文经典,耐性听远古的回音,也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 做到的。武侠小说正在读者与学术的距离中筑建着一个异类的文化架构,摆脱经院文学一直传承的固定思 维模式,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摘编自宋韵琪《武侠: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金庸著作几乎涵盖中国各个文化分区,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 B.金庸对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也带有鲜明批判,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更具有稳定性。 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武侠小说如今已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12 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但侠义精神作为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已融入民族血脉。 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金庸小说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B. 金庸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带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 C.汉朝以后,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了文人歌咏时期,其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 D.武侠小说平易近人,让读者消除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 6.在当今时代,文学作品应如何传承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4.B【解析】A.“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错误,由原文“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 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可知.C.“随 着读者素质的提高”“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错,由原文可知,是“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并不 是“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而不是“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D.“虽然 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错误,由原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可知,是汉代以后, 游侠从“正史中”销声匿迹。 5.A【解析】扩大范围。“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可 知,构建“文化中国”是金庸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魅力”,而不是武侠小说的“决定性因素”。 6.①要提升作品质量,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②要与时代紧密相联,体现新时代的侠义精神。③ 要平易近人,把侠义精神自然地植于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精神境界。 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 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 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 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 年,中共中央印 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 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2018 年全国“两会”期,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 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 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 13 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家族 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 努力拼博,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 “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 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 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 拼博、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 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 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 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 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舍弃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 14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舍弃财利”有误,原文“见到财利想到道义”。 B.“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原文“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提 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C.“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热爱祖国”的比 例都是 100%。故选 D。 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原文“这个传 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故选 A。 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材料二“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 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 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博……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 人誓言’”“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 城市环卫部门打工”可知,英国的成人礼形式多样,内容上大多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 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 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 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 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和材料四“2016 年 6 月 9 15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博、成人、感恩、 飞翔”可知,中国成人礼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多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内容上偶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 任感与家国情怀。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 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 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 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 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 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编自 2010 年 11 月 4 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陷入转型之困》)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16 材料三: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 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不足 10 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 历史、养生类等。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 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认为: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 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 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 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 从 2003 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 网”逐步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 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 3 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 可别成摆设》,原载 2013 年 7 月 25 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今年 7 月, 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李岩一直在问自己。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只 有连锁,才能活下去。”“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 元/半年。“如今已有 100 多位会员, 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很明显在房租达到 5 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除 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 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 成长多烦恼》,原载 2013 年 12 月 16 日《工人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17 A. 当前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从根本上对图书馆形成了 巨大的冲击。 B. 材料二中,“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馆藏质量不理想,表明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去图书馆 的最大阻碍。 C.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虽高,但部分存在的藏书数量少、品种单一、空间小、环境差等问题,使人们无法 坐下来看书。 D. 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可以借到杭州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 的各种书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级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原因不仅有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当下各种社会 因素的冲击。 B. 市级图书馆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导致这些图书馆面临各种困难 的根本原因。 C. 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前往,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覆盖率,就可能使更多的人 走进图书馆。 D. 私立图书馆可以作为公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但其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经营困难,很难长 期维持下去。 6. 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境?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B 6. ①市级图书馆:通过自己的馆藏数量、藏书质量,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 ②市级图书馆:介入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 ③社区图书馆:通过自己的高覆盖率,解决市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路途遥远的问题。 【解析】 18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 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 项,扩大范围,原文中,“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囊括市图 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但私人图书馆不在其中。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只是“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 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这些也不是根本原因。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问“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 境?”首先要明确困境是什么,从材料一中“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 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可以知道, 接着回到原文分别寻找关于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的面对困境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材料一里,“面临着 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 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可以概括为:通过自己的馆藏数量、藏书质量, 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介入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材料三中“从 2003 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 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 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 3 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可以概 括:社区图书馆通过自己的高覆盖率,解决市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路途遥远的问题。 【点睛】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时,一般的解答方式为: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 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 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 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 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有 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4.76%-10.9% 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且青少年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专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医院,其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这样一组 数字:2010 年 12 月,该院儿童病房的住院病人中抑郁症比例是 23%,平均年龄 14.3 岁;2015 年 12 月, 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45.7%和 13.8 岁;2019 年 12 月,这两个数字为 66.7%和 13.6 岁。 (摘编自《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网易新闻 2020 年 12 月 9 日) 材料二: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 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在一片称赞声中,专家提出,不仅高中以上, 初中甚至更小孩子的精神健康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我国抑郁症有低龄化趋势。 抑郁症发病原因很复杂,可能由生物学、心理、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其中压力问题是一个重要 原因。专家表示,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这种压力来自自身。青少年要学 会适应压力,做好自我情绪照护,这样才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19 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显示,家庭原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首要因 素。从近年来咨询者的情况看,导致青少年抑郁前三位的因素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而这三 方面是问题表象,追溯根源,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根本原因。除原生家庭的极端教育环境外,校园 霸凌事件也会引起青少年心理的极大波动。同时,网络上充斥的负面内容也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影响。 (摘编自《关注抑郁症低龄化》,《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30 日) 材料三: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级院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一些基层中学仍缺少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甚至形同虚设。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小 事,要尽快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 首先,中学应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部分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只能将学生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 视为纪律问题或行为习惯问题,由班主任按照学生违纪来进行处理。专业的事情必须要专业的人来做,心 理问题必须要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抑郁症进行筛查。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其 意义不是只多了一个体检项目,而是将心理健康纳入到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 最后,中学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生只有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才能使用相关知识调节情绪, 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心理疾病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要让学生相信科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疾病和普 通的身体疾病一样,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摘编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补齐短板》,教育信息速报 2020 年 12 月 10 日) 20 材料四: 牛津大学近期发布最新的《学生幸福与心理健康战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增加实践活动以增强幸福 感、缓解学习压力的理念,比如:努力改善学生参加社团、体育等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 动以缓解学习压力;加强与社区、校外团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志愿服务机会。 英博夏尔大学则推出了“平衡学习和生活”“睡个好觉”等主题冥想音频,学生可以免费下载收听。 同时,学校还设计了“控制焦虑”等主题的在线课程。 同是开设课程,布里斯托大学推出一门名为“幸福科学”的选修课,选课学生要从“花时间享受快乐、 对人和事表示感谢、随意行善、增加体育活动”等主题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周期性的实践练习,并记录实 践心得,探究这些策略对他们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是否有效。 (摘编自《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世界顶尖大学经验了解一下》,腾讯网 2020 年 3 月 3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材料一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数据呈现:有 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问题严重值得关注。 B. 材料二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 原因分析:压力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因素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首要因 素。 C. 材料三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基层中学问题,呼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补齐短 板。 D. 材料四侧重谈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既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介绍,又有对特色课程的例 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的 一组数字,有力证明我国青少年抑郁症呈现 低龄化趋势。 B. 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这三方面只是问题表象,家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导致孩子情绪抑郁 的根本原因。 C. 在学生健康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意义重大,因为心理健康疾病和普通身体疾病一样,都需要进 行专业的治疗。 D. 牛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这两所大学都认为实践活动可能会增强 学生的幸福感。 6.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高中生如何预防心理疾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6 分) 【答案】 【4. A】曲解文意,扩大了数据范围,“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错误,原文为“中国 17 岁以 下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 万人……其中,有 30%的儿童青少年”。 【5. 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因为……”强加因果。结合“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其意义不是只多了一个体检项目, 而是将心理健康纳入到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分析,“在学生健康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和 21 “心理健康疾病和普通身体疾病一样,都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6 题详解】 (1)学会适应压力: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的人,高中生要学会减轻来自自身的压力,努力适应压 力,做好自我情绪照护。 (2)了解心理常识:对心理问题有科学认识,使用相关知识调节情绪,并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主 动寻求帮助。 (3)增加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加体育运动等,以增强幸福感,减 轻学习压力。 (4)警惕不良影响:要警惕网络上充斥的负面内容;能正确看待家庭亲子关系中的不利因素;遭遇或目 击校园霸凌事件要主动求助。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