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76873

大小:66.0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吉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5 分)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祁老人用破缸装满石头,顶住了街门。 李四爷在大槐树下的警告:“老街旧邻,都快预备点粮食啊,城门关上了!”更使祁老人觉得自己是 诸葛亮。 儿子天佑是个负责任的人,越是城门紧闭,他越得在铺子里。 儿媳妇病病歪歪的,听说日本鬼子闹事,长叹了一口气,心中很怕万一自己在这两天病死,而棺材出 不了城! 瑞宣把眉毛皱得很紧,而一声不出。 瑞丰和他的摩登太太一向不注意国事,也不关心家事;大门既被祖父封锁,只好在屋里玩扑克牌解闷。 小顺儿的妈虽然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已经饱经患难。她看得很清楚:患难是最实际的;但是,一个人想 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急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 听到老人的判断——不出三天,事情便会平定——她笑了一下:“那敢情好!” 而后又发了点议论,“我 猜呀,日本鬼子准是天生来的好找别扭,您说是不是?” 老人想了一会儿才说:“自从我小时候,咱们就受小日本的欺侮!日本人爱小便宜,说不定这回 是看上了卢沟桥。” 小顺儿的妈纳闷:“一座大桥既吃不得,又不能搬走! “桥上有狮子呀!这件事要搁着我办,我就把那些狮子送给他们,反正摆在那里也没什么用!” “哼!我就不明白他们要那些狮子干吗?”她仍是纳闷。 “要不怎么是小日本呢!看什么都爱!”“庚子年的时候,日本兵进城,挨着家儿搜东西,先是 要首饰,要表;后来,连铜纽扣都拿走! 2 “大概拿铜当作了金子,不开眼的东西!”小顺儿的妈挂了点气说。 “大嫂!”瑞全好像自天而降的叫了声。 “你把嘴闭上一会儿行不行?你说得我心里直闹得慌!” 瑞全的样子很像祖父,又瘦又长。他的眼也很小,但很有神,眼珠像两颗发光的黑豆子。 “日 本人要卢沟桥的狮子?笑话!他们要北平,要天津,要华北,要整个的中国!” “得了,得了!老三!少说一句。”大嫂很怕老三把祖父惹恼。 “大嫂,你老是这样!不管谁是谁非,你老是劝人少说一句!” “不这样,可教我怎样呢?你们饿了找我要吃,冷了向我要衣服,我还能管天下大事吗?” 这, 把老三问住了。他用瘦长而有力的手指抓了两下头。 “没有我和她,你们连饭都吃不上,还说什么国家大事!” “日本鬼子要是打破了北平,谁都不用吃饭!”瑞全咬了咬牙。 “那!庚子年,八国联军……老人想把拿手的故事再重述一遍,可是一抬头,瑞全已经不见了。门外有 人拍门。 门外,立着的是钱默吟先生。钱先生穿着件很肥大的旧蓝布衫,袖口与领边已全磨破。他还是很和蔼, 很镇定。含着笑,他低声的问“老人们都在家吧?”祁老人迎了出来。 到北屋客厅坐下,默吟先生笑着,闭了闭眼。“我请教瑞宣世兄。”他的眼也看了瑞全一下, “时局要演变 到什么样子呢?你看,我是不大问国事的人,可是我能自由地生活着,全是国家所赐。我这几天什么也干 不下去!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 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 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是不是?” 见他们没有回答,他又补上了两句:“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 丢去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祁老人颇想说出他对北平的信仰,而劝告钱先生不必过于忧虑。可是,他不能完全了解钱先生的话。 瑞全没有什么顾忌。他早就想谈话,而找不到合适的人。现在,他抓住了钱先生。他立起来挺了 挺腰,说: “我看哪,不是战,就是降!” “至于那么严重?”钱先生的笑纹僵在了脸上。 “有田中奏折在那里,日本军阀不能不侵略中国;有九·一八的便宜事在那里,他们不能不马上侵略 中国。他们的侵略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征服了全世界,大概还要征服火星! “火星?”祖父既不相信孙子的话,更不知道火星在哪条大街上。 瑞全没有理会祖父的质问,理直气壮的说下去:“日本军阀们的野心,全都朝着侵略的这一 条路子走。卢沟桥的炮火也是侵略的手段之一,过不了十天半月准保又在别处——也许就在西苑或 护国寺——闹个更大的事。日本现在是骑在虎背上,非乱撞不可!” 3 祁老人听到“护国寺”,心中颤了一下:护国寺离咱们小羊圈胡同太近了! “三爷,”钱先生低声的叫,“咱们自己怎么办呢?” 瑞全愿意抵抗。假若中日真的开了仗,他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献给国家的。可是,他怕被人问倒:“牺牲了 性命,准能打得胜吗?”他决不怀疑自己的情愿牺牲,可是不喜欢被人问倒,他已经快大学毕业,不能在 大家面前显出有勇无谋,任着感情乱说。他抓了抓头,坐下了,脸上起了好几个红斑点。 “瑞宣?”钱先生的眼神与语气请求瑞宣发表意见。 瑞宣声音很低的说:“还是打好!” 钱先生闭上了眼,详细咂摸瑞宜的话的滋味。 瑞全跳了起来,把双手放在瑞宣的双肩上:“大哥!大哥!他的脸完全红了,又叫了两声大 哥,而说不上话来。 [注]祁老人就是祁老太爷,祁天佑是他儿子,也称祁掌柜。祁天佑是瑞宣、瑞丰、瑞全的父亲。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祁老人是小羊圈胡同中年长者的代表,一生历经风云,小说既写出了他的未雨绸缪,也表 现了人物身上自以为是思想狭隘的特点。 B.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钱默吟以比喻形象地表 明了对北平的担忧与挚爱,“花”指当时的北平。 C. 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展开叙事,写人叙事全面客观;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带动情节 发展,使原本简单的情节起了波澜,人物思想之间发生碰撞。 D.国难当前,天佑媳妇想 是自己死后棺材能否出城,瑞丰太太只顾玩扑克牌,小顺儿的妈 盲目乐观,刻画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麻木、儒弱的群体形象。 8. 小说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 现了祁瑞全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9. 老舍先生的巨著《四世同堂 善于将历史和战争进行虚化处理,同时表现出宏大的主题。请结合 小说节选部分进行分析。 【答案】 7.【答案】 D 【解析】D 项,“刻画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麻木、儒弱的群体形象”错误,作者写天佑媳妇 想自己死后棺材能否出城,瑞丰太太只顾玩扑克牌,小顺儿的妈盲目乐观,是为了表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行径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困扰与灾难。故选 D。 8. ①第一处:困窘、尴尬。面对大嫂的质问,瑞全无言以对。②第二处:对日本兵的痛恨,同时也有对 祖父的反抗。③第三处:激动而又略显窘迫、苦闷。面对民族、国家的存亡,瑞全内心澎湃,愿意为国献 身,但又担心别人会说他有勇无谋。 4 9. 【答案】 ①战争只小说叙事的时代背景,小说的情节是围绕战争这一背景展开的,如,写祁老人用破 缸顶住街门,储备粮食,有关“卢沟桥”的讨论等,都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在战争的背景下,作者 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并着力展现小人物面临战争的惶惑、偷生、苟安、艰难的觉醒等社会心态。③ 文中虽没有正面描写侵华战争,但却借助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民族精 神的觉醒、和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宏大的主题。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 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 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 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 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 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 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 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 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 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 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 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 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 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 5 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 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 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 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 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 的气节——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 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 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 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 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 缠绵悱恻。 C. “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 的特征。 D.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 是因“水”而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 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 6 象。 C. 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D. 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 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 流动 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 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 “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 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误。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叶”。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项,“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 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等。此题选项 C 无中生有。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曲解文意,B 项,“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 7 可收”。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云中村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风吹拂着,马脖子上鬃毛翻卷。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 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 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 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 2 点 28 分 04 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 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他在每 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 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 儿的一张照片。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 8 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 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搭裢。 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饭 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 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 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我不能要 工资以外的钱。 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 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煅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他们在水 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 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是 5 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 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 用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 9 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 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 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昏降临,以石 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链、告别乡亲时穿的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 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 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 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 小说后半都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激解放军的情节,真切地展观出“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 谊。 D. 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却传达出阿 巴对生命的思考。 5. 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6 分) 6. 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 4. B B 项,“神态描写”表述错误,文中对李老板的描写的文句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 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是汉族老大 哥,你必须拿着!”“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可见,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无“神 态描写”。故选 B。 10 5. (1)以阿巴行路时通过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引出云中村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 回忆中,便于用对话,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引出地震时灾民的经历及解放军救助灾民的过程。(3)现 实与回忆交织,使叙事更为集中,交代必要情节,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4)避免平铺直叙,以现实和回 忆交织使情节有波澜。(5)现实和回忆交织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凸显文章主旨。 6. ①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的思念之 情。②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 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③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 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 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 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 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 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 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 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 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刻,他的脸上 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 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 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 11 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 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 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 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 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 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 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 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 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 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 外润泽。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 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B. 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 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C.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 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D. 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 “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 主要是照顾 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8. 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9.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6 分) 【答案】 7. C“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理解错误,小说的重点在表达将军的思乡之情上,并没有 对将军戎马生涯作过多的介绍。 8. ①正面描写。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将军对家乡的思念。 ②侧面表现。通过妻儿的疑惑以及儿子最后的落泪着力表现将军内心的愁苦。 ③环境烘托。将将军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将军被迫当兵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9.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金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营造静谧、祥和的氛围。 ②情节上,照应前文将军的回忆和梦境,也暗示将军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让他魂归故土。 12 ③主题上,以荷花盛开之美好,寄托作者的对“回归”的美好愿望,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④表达效果上,以温馨、美好之景作结,给读者带来阅读美感,并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焚书 老舍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 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 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他到钱家拍门,没人答应。他知道钱先生有点古怪脾气,所以等了一会儿就上祁家 来。 祁老人的诚意欢迎,使李四爷心中痛快了一点。他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祁老人对书籍没有什么好感, 他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书什么的都烧了吧!都是好贵买来的,可是咱们能留着它们惹祸 吗?” 老三对老大说:“看!焚书坑儒!” “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 老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落了泪。 “听见没有啊,小三儿?”祁老者又问了声。 “听见了!马上就动手!”瑞全不耐烦地回答,而后小声地向瑞宣:“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 开呢?”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 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祁老人听李四爷说叫不开钱家的门,很不放心。他知道钱家有许多书,就打发瑞宣去警告钱先生,可 是瑞全自告奋勇地去了。 已是掌灯的时候,瑞全不敢用力敲门,他轻轻的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为是双管齐下, 好惹起院内的注意。这样作了好多次,里面才低声的问了声:“谁呀?”他听出来,那是钱伯伯的声音。 “我,瑞全!”他把嘴放在门缝上回答。 里面很轻很快的开了门。门洞里漆黑,教瑞全感到点不安。他一时决定不了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好。他 只好先将来意说明,看钱伯伯往里请他不请! “钱伯伯!咱们的书大概得烧!今天白巡长嘱咐李四爷告诉咱们!” 13 “进去说,老三!”到了屋门口,钱先生教瑞全等一等,他去点灯。瑞全说不必麻烦。钱先生语声中 带着点凄惨的笑:“日本人还没禁止点灯!” 瑞全进去,还没坐下,老者就问:“怎样?得烧书?”瑞全的眼向屋中扫视了一圈:“日本人恨咱们的 读书人,更恨读新书的人!” “呕!”钱默吟的眼闭了那么一下。“可是咱们的士兵有许多是不识字的,也用大刀砍日本人的头!对 不对?”瑞全笑了一下,说:“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 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着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 “那是个最大的错误!”钱先生的胖短手伸了一下,请客人坐下。他自己也坐下。“我是向来不问国家 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他又把声音放低了 些,说,“你知道吗,我的老二今天回来啦!” “二哥在哪儿呢?我看看他!” “又走啦!又走啦!”钱先生的语声里似乎含着点什么秘密。 “他上哪儿?” “不上哪儿!他说,他不再回来了!教我在将来报户口的时候,不要写上他;他不算我家的人了!” “他要干什么去呢?” 老先生低声笑了一阵。“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可是他就不服日本人!你 明白了吧?”瑞全点了点头。“二哥要跟他们干?可是,这不便声张吧?”“怎么不便声张呢?”钱先生的 声音忽然提高,像发了怒似的。 院中,钱太太咳嗽了两声。 “没事!我和祁家老三说闲话儿呢!”钱先生向窗外说。而后把声音放低,对瑞全讲:“这是值得骄傲 的事!我的儿子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头上来:那个杀我们的是你的 儿子?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一点也不错!” 钱先生一气说完,把眼闭上,嘴唇轻颤。 瑞全听愣了,愣着愣着,他忽然立起来,扑过钱先生去,跪下磕了一个头:“钱伯伯!我一向以为你 只是个闲人,只会闲扯!现在……我给你道歉!”没等钱先生有任何表示,很快又立起来。“钱伯伯,我也 打算走!” “走?”钱先生细细地看了看瑞全,“好!你应当走,你的心热,身体好!” “钱伯伯!”瑞全咽了几口热气才说:“我不一定再来辞行啦,多少要保守点秘密!” “还辞行?老实说,这次别离后,我简直不抱再看见你们的希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钱先生眼中微微发了湿。 14 他一声没出地给瑞全开了街门,看着他出去;而后,把门轻轻关好,长叹了一声。 (节选自《四世同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瑞全用“焚书坑儒”来称烧书的事,言外之意是日本人跟中国古代的秦始皇一样要通过毁灭文化来实 施愚民政策以巩固其统治。 B.“控制不住自己,落了泪”的描写,表明老大瑞宣对日寇侵略十分愤怒,对自己因为“走不开”而当亡 国奴感到十分痛苦悲伤。 C.在钱先生与瑞全说话时,钱太太咳嗽了两声,她显然是对钱先生把自家老二的事详细告诉了瑞全而感 到不满,怕因此招来祸端。 D.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如钱家老二虽未出场,但其思想及所做之事都因钱默吟 的话而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8.简要分析钱默吟这一人物形象。(6 分) 9.小说虽是长篇节选,但结构非常紧凑,分析小说是用了哪些方法做到这一点的。(6 分) 【答案】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她显然是对钱先生把自家老二 的事详细告诉了瑞全而感到不满”错误。钱太太咳嗽在前,钱先生较详细地谈老二的事在后。而且,从两 人低声说话和钱先生的“我和祁家老三说闲话儿呢”可知,钱太太不可能把话都听得清楚。另外,“不满” 也不准确,老太太大概只是在提醒钱先生不要高声。故选 C。 8. 【参考答案】①不喜欢交际,处事谨慎。别人敲他家的门,他不愿理睬,常常不肯开门。②有文化修养, 爱读书。他家存有很多书,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③有强烈的爱国心。他支持他的儿子出去抗击日寇侵略, 他的话语表达了对鬼子的强烈的愤怒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已是掌灯的时候,瑞全不敢用力敲门,他轻轻的叩 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为是双管齐下,好惹起院内的注意”,通过瑞全可知钱墨吟不喜欢交际, 处事谨慎。别人敲他家的门,他不愿理睬,常常不肯开门。“他知道钱家有许多书,就打发瑞宣去警告钱 先生,可是瑞全自告奋勇地去了”“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 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还辞行?老实说,这次别离后,我简直不抱再看见你们的希望!风萧 15 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知钱墨吟有文化修养,爱读书。他家存有很多书,他说起话来文绉 绉的。“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的儿子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头上来: 那个杀我们的是你的儿子?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一点也不错!”可知钱墨吟有强烈的爱国心。 他支持他的儿子出去抗击日寇侵略,他的话语表达了对鬼子的强烈的愤怒之情。 9. 【参考答案】①设置线索。它以传递焚书消息为中心事件,使之成为线索串起了主要情节。②人物、地点 都相对集中。故事情节就发生在几户人家和几个人身上,则内容也就相对集中了。③前后呼应。前面提到 钱家,中间写钱家,最后写瑞全走出钱家,前后内容照应得很紧密。④利用人物前勾后连。祁老人打发瑞 宣传信和钱默吟主动提到自己的儿子的内容,都使前后内容紧紧联系了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手法的能力。“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 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 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可知设置线索。它以传递焚书消息为中心事件,使之成为线索串起了 主要情节。祁老人,瑞宣,瑞全,钱墨吟,李四爷,小羊圈胡同,人物、地点都相对集中。故事情节就发 生在几户人家和几个人身上,则内容也就相对集中了。“钱伯伯!咱们的书大概得烧!今天白巡长嘱咐李 四爷告诉咱们”“钱伯伯!我一向以为你只是个闲人,只会闲扯!现在……我给你道歉!”前后呼应。前面 提到钱家,中间写钱家,最后写瑞全走出钱家,前后内容照应得很紧密。“祁老人听李四爷说叫不开钱家 的门,很不放心。他知道钱家有许多书,就打发瑞宣去警告钱先生,可是瑞全自告奋勇地去了”“我的老 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可是他就不服日本人!你明白了吧”,可知利用人物前勾后连。 祁老人打发瑞宣传信和钱默吟主动提到自己的儿子的内容,都使前后内容紧紧联系了起来。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空谷箫人 贾平凹 我患了病,工作没了心思,心里常常忧郁,在城里便住得腻了。到乡下河川地的姨家去,姨说,你去 山里逛逛吧。闷着无事,我真走去了。 我什么也不曾带,只捧了一支箫。自我烦闷起,这箫就是我的朋友了,我常常避着人吹;它是生长在 秀水明山里的,有着清幽的嗓子,我不想让更多的人听着俗了它。它是我的。我的一腔烦闷全灌进它的肚 腹,也只有我,才听懂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带了我的箫,踽踽向山里去了。 16 这里的山,不是那北方的土山,但又不是南方的峻岭,它就是它的,秀丽的,玲珑剔透的。山里可能 很寒,什么杂木杂草也长不出,漫山到处便是竹子。 此时正是黄昏,夕阳斜在绿梢儿上,红光里渗了绿的颜色,也显得柔和可爱多了。我吹起我的箫来, 悠悠忽忽,原来在这空谷里,声调这么清亮,音色这么圆润;我也吹得醉了……我又到了我的境界去,这 山,这水,这林子,都是有情物了,它们在听着我的烦闷。我吹着,想把一腔的烦闷都吹散。我愿意将我 的箫眼儿,将我的口,变成那山巅上的风洞儿,永远让风来去地吹吧! 这时候,我听见身后的竹林里,有“空!空!”的声音响起。在这寂寂的空谷,在这夕照的黄昏,除 了我,还有谁肯在这儿呢?我收了箫儿,站起来,脚步挨进竹林去,那“空!空!”的声音却没了,竹子 长得很盛,满枝儿“个”字,拂动起来,泠泠地响。 我疑惑了,竹林悄然,唯有那草丛里,一点马兰花,妩媚地开放……我竟有些害怕了。 “谁?!”我叫了一声,但没有音儿,额上沁出了一层冷汗。 突然间爆起了一串咯咯声,空静的山谷里,是那样响,立即撞在对面山林里,余音在四下溢流。我惊 愕间,竹林里闪出一个姑娘,一捻儿的腰身,那一双小巧的脚一踮,站在了我的面前,眉眼十分动人,动 人得只有她来形容她了。我想,要不是《聊斋》中的那种狐女,便真要是这竹子精灵儿变的吧? “你?!”我恍惚中说。 “我偷听你的箫了!”她一直在笑着,末了笑得嘎的一声。“你是城里人?有一肚子心思?” 多少年来,谁这么认真地听过我的箫儿,谁又能听出它的意思呢?!没想这荒山野地,一个弱小女子 儿,竟是我的知音! “你住在哪儿?”我问。 她笑指山腰深处,我看见的只是卧着的白云,竹的深绿,那白云绿竹处的人家。这道河水儿就从门前 流来的吗? 她说她是来砍竹子的,砍了竹做那笛儿、箫儿的,大凡这里生产的竹乐,上面都刻有“空谷佳音”。 我看我那箫儿,果真有这四字:噢,这伴我陪我的箫儿,竟有幸回到故乡来了! “你们这儿竹子能做箫?” “你瞧瞧,”她拿手里的砍刀敲敲身边的竹子,立即铮棱棱地颤响,“这竹子从土里一长出来,就是一 株歌子,它从地里吸收七个音儿,就长出一个节来,随便砍一截儿来做个箫儿吹吹,就发出无穷无尽的音 乐的。” 她说得妙极了,像诗一样动听。突然那巧嘴儿一搐,收了那笑,说:“但你却辜负这箫儿了!” “哦?” 她说:“这箫儿原本是给人带来欢乐的,可你却让它在哭,在怨;你在城里,为什么要来这儿一个人 17 吹呢?”她竟问得这么厉害,足见这姑娘是我的知音了。 “是的,我太烦闷了,在城里那么活着,就像你这么一个水灵人儿却深待在这荒山野地里一样,人生 太烦闷了。” “烦闷?我才不呢!”姑娘又咯咯咯地笑起来了。她顺手指着一根小青竹说:“你看这根小竹子安安分 分地生在这山野里,长大了能派那么多用场,它才不知道什么叫烦闷呢!我看你呀,是没把自己放在适当 的位置。” 我说,是的。但我奇怪了,她怎么说这种话?在这么个地方,她这般年纪,也变得世故了?庸俗了? 我就是在箫的哀怨里找到了我自己,就像这山溪流出山沟来才发现了出路吧。我突然问起她住过高楼吗? 她说没有。问她吃过巧克力吗?她说没有。问她看过芭蕾舞吗?她说没有。她还是不懂我的啊! “但我知道你是人!”她说,“你总要吃五谷的。” 她问起我来了,问上到那最高峰看过日出吗?我是没有的。问吃过山里的露水葡萄吗?我是没有的。 问砍过这做笛儿、箫儿的竹子吗?我是没有的。 “你让我像你们山里人吗?我何苦受这种罪?!” 她笑声又起了,满山满谷都是笑的余响了:“山里只有我们的乐趣哩!要不能长出笛儿、箫儿?你用 的心太多,脑子太紧张,像你这样的城里人,寿命才没有我们山里人长哩!” 说完,她那小巧的脚儿一踮,轻腿软腰地闪入竹林去了。一会儿拖出一捆绿竹来,掮在肩上,顺条曲 径儿一直走去了。 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她在那绿中走了,还听见那咯咯咯的笑声飘过来,似乎那笑声便一直留在这 空谷里了,在那山上,在那竹叶上,在箫眼儿上,在我的嘴唇上。 我站起身来,踽踽地往回走,我想起了我那住在河川地的姨,我想起了我那生活的工作的城市,我一 直走,走出了这长满歌子和笑声的绿的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开篇写“我”身体患病、内心苦闷杂乱而逃离城市来到乡野山间,既交代了“我”此次进山的原因,也 是行文的感情脉络。 B.“空!空!”未见其人而先闻异响,紧接着写出了“我”由疑惑到紧张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为小姑娘 的出场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C.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写小姑娘的出现与离开,都抓住“小巧的脚一踮”这一细节,写 出了小姑娘活泼可爱的形象。 D.文中通过“我”与小姑娘的对话,将城市生活与山野生活进行对比,更坚定了“我”对山野生活的追求 18 向往。 7.文中的“箫”对于“我”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8.“我”和小姑娘的相遇给“我”带来了哪些生命的启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答案:6. D (D 项,“将城市生活与山野生活进行对比……追求向往”错误,文章通过对话展现了“我” 与小姑娘对城市与乡野生活的不同感受,旨在表达“我”在与小姑娘的交流中获得的对于生命的启发,不 构成对比。) 7.①“箫”是“我”的朋友,是“我”内心情感的寄托,“我”总是将自己的烦闷、孤独寄托在箫声里。 ②箫声清亮圆润,可以让“我”内心平静、抛却世俗烦扰。③使“我”遇到知音小姑娘,进而知道了“箫”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引发“我”对自己的心灵故乡的思考。 8.①不要抱怨生活,内心要宁静洒脱。山野生活虽然平淡而简陋,但小姑娘却活得潇洒而快乐。②让生命 处于合适的位置,自由自在地生活。小姑娘以小青竹为例,指出生命本身就应在合适的位置上,简单地做 好自己就好。③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简单而自然。小姑娘指出“我”烦闷的原因是“用的心太多,脑子 太紧张”,生命本该简单一些、自然一些,就会快乐一些。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 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 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 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 19 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 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 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 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 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巳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 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 罪人,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 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柱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 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即将隐去之际,竹庄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 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的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 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 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 江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以“残阳如血,田野苍茫”一句直接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 感觉。 B.“默坐三天三夜不睡”,“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等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尤竹庄难以抵抗强敌的 痛苦心境。 C.尤竹庄痛苦万分地作出了开门降清的决断,说明他已经想清楚了个人名节并不比全城“万余人的性命” 更重要。 D.尤竹庄“自缢”是又一次“生命”与“节义”的选择,他选择“舍生取义”,表现了他牺牲自我、勇于 担责的品质。 8.小说要在矛盾冲突中走向高潮,请归纳本篇小说情节展开的矛盾冲突点,并简要梳理情节发展脉络。(6 分) 20 9.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B】“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尤竹庄难以抵抗强敌的痛苦心境”错误,这些细节描写主要表现的是尤竹庄 面对“保全名节”与保全“万余人的性命”时选择的艰难。 【8 题答案】小说在选择保全名节让百姓生灵涂炭,还是保全百姓性命成为历史罪人的激烈矛盾冲突中展 开情节。开端:清兵围城。发展:衙门内,两派争辩。再发展:竹庄权衡。高潮:竹庄定计离去。结局: 自缢遗言。 【8 题详解】本文 1-4 段是故事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清兵围城,“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 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5-10 段是故事发展,记叙衙门内抗清派和降清派的不同意见——不做亡国奴和保全娄城百姓; 11-13 段是故事再发展,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竹庄身上,竹庄权衡利弊,难以抉择; 14-17 段是故事高潮,竹庄承担罪责,开城门投降; 18 段是故事结局,竹庄自缢而亡,留下遗言。 【9 题答案】①题目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黄昏;②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黄昏”暗喻 明王朝正是日落西山之时,“血色”“苍茫”两词暗示整个社会正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给人满目疮痍之感; ③为整个故事奠定感情基调,“血色苍茫的黄昏”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感觉,使整个故事笼罩在这一氛围 之中;④烘托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及其悲剧性的结局,面对“血色苍茫的黄昏”,在清兵惨烈屠城的威逼之 下,主人公作出牺牲个人名节、成就“大义”的决断以及以死谢“罪”的结局,让读者为之痛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