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西山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
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
抚四川,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
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綦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
军大集,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
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
比抗诸路兵皆大败,应龙顿足叹曰“吾不用时泰计,今死矣!”六月,刘纟廷破土、月二城,
应龙窘,与二妾俱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
制.。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泇
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
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
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
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辅臣言兵
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
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
师,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
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B.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
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C.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
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2
D.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
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
B.终制,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员无须离职。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央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
田等。
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
分放权;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
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
道,以避吕梁之险;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
C.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
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
D.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
为兵部尚书,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太师,赐谥襄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2)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13.李化龙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为什么没有立即请求回家守丧?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9.答案 C
【解析】 句中“应龙性猜狠嗜杀”,是说“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中间不能
断开,可以排除 D 项;“阴有据蜀志”是说“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中间不能断开,可以
排除 B 项;“化龙至成都”是说“李化龙到成都”,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 项。
10 答案 B
3
【解析】 “官员无须离职”错,“终制”规定官员需要离职。但特殊情况下,朝廷强令
丧服未满的官员出仕,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
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11.答案 A
【解析】 “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于文无据。
12 答案 (1)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
理得非常好。
(2)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
12.解析 (1)“阴”,暗中;“奸”,坏事;“悉召(之)置之(于)法”是省略句;“置”,处
置,处理;“大治”,治理得非常好。(2)“惟”,只有;“何以”是宾语前置句,应理解为“以
何,拿什么”;“猝”,突然;“报”,回复。
13.答案 ①李化龙起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本来应赴丧。②因为李化龙是为了征讨播
州叛臣杨应龙被起用的,他应该以国事为重,所以等平息了叛乱后,才请求回家守丧。
【解析】 从“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可以看出,李化龙起初听
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本来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被起用,他以国事为重,所以等平息了叛
乱后,才请求回家守丧。
【参考译文】
李化龙,字于田,是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授职嵩县知县。年龄刚二十,胥吏很轻视
他。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李化龙被起用为原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征讨播州叛
臣杨应龙。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次跟从征集调遣人员物资,凭借功劳骄恣傲慢。
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县。李化龙到成都,征讨的军
队却未到,他就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皇帝听到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大怒。
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各军大规模集结,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守
住贵州,截断杨应龙征召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分兵八
路进攻,川兵分四路,贵州兵分三路,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李化龙亲自率领中军策应。杨
应龙以劲旅二万交给他的儿子,等到抗击诸路官军都大败,杨应龙跺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
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六月,刘纟廷攻破土、月二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都上吊自
尽。皇上下诏将杨应龙的尸体和他儿子朝栋在市中肢解。李化龙起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被起用,到这时乞求回家守丧。万历三十一年四月,被任命为工部
右侍郎,总管黄河水道,他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泇口抵达夏
镇二百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因为母亲去世再次离职,没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评
4
他从前平定播州的功劳,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官,庇荫一个儿子世袭锦衣指挥使的职位。
万历三十五年夏天,被起用为戎政尚书。李化龙认为京营是根本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
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从万历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
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龙掌管部里之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
匪将到,老百姓争着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
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辽地战士二万多人都是老弱之人,而税监高淮残
暴,辽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分条上奏兵士粮食、和
议、战斗之策,皇上都没有回复。李化龙死在官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
赠太师。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7 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
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
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
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
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
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
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
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
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
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
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
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
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
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5
A.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
苑》等著作。
B.刘向正直有为,嫉恶如仇。他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
术的宦官。
C.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
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皇上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
始终没能施行。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译文:
(2)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译文:
17.关于礼仪教化,刘向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明。(3 分)
答:
【答案】
13.答案 D
解析 分析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可以发现,“无威仪”是“为人简易”的表现,而“廉靖乐道”的意思
是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所以“无威仪廉靖乐道”中间需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不寐”的意
思是不睡觉,“达旦”的意思是到天亮,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故选 D。
14.答案 C
解析 “除”“征”“辟”都表示授予官职。“迁”表示调动官职,一般表示升职。
15.答案 B
6
解析 “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的说法有误。由原文“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
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可知,既没有“带领”,也没
有“请求皇上”,只是有这个想法。
16.答案 (1)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下到监狱,和
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得分点:“白”“谮诉”“为……所”,句意对)
(2)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
切,这都出于极度忠诚。(得分点:“讼”“发”“于”,特殊句式,句意对)
17.答案 反对奢侈淫逸的习俗;出身微贱的人行事不能超越礼制;王的教化应由内到外施行,从亲近的
人开始。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刘向对礼仪教化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通读文章可知,本题答
案集中在“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两句,然
后将其内容分点进行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岁时,因为父亲刘德被任用为辇郎。成年后,因为品行美好谨慎被提拔为谏
大夫。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更生因为洞明事理,
能缀辑文辞,和王褒等一起进献应对,献上赋颂共几十篇。适逢(朝廷)刚把《谷梁春秋》立于学官,征召
更生教授《谷梁》,在石渠讲解谈论《五经》。元帝刚即位,太傅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少傅周堪担任诸吏光
禄大夫,都兼掌尚书的事务,很受尊重信任。更生的年纪比萧望之、周堪小,然而这二人器重他,推荐更
生宗族忠诚正直,又能通晓经术有所作为,更生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和侍中金敞担任左、右拾遗。四人
一心辅助政事,憎恶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玩弄权术。萧望之、周堪、更生商议,
想要禀告皇上,(让皇上)罢免他们。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
堪、更生下到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
名为向。刘向凭借过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见授予中郎一职,让他管理保卫三辅都水。升为光禄大夫。这时皇
上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执掌政权,依仗太后,专擅国权,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刘向看到习
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因
此编次《列女传》,共八篇,用来警诫天子。搜集传记、往事,写成《新序》《说苑》共五十篇,并把它们
进献给皇上。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上书几十次,用来帮助皇上阅览,弥补遗漏的过失。皇
上虽不能都采用,然而内心赞许他的言论,经常咨嗟感叹。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
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刘向看到
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极度
忠诚。皇上多次想任用刘向做九卿,都不被在位的王氏和丞相御史支持,所以(刘向)始终没有晋升。做列
大夫官前后三十多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
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
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
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
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
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
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
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于是继光至福州,
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
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
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
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
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
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
军特精
B.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
军特精
C.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
8
军特精
D.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
军特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
法。
C. 馘,古代士兵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首级。在大规模战争中,如杀敌数量极多,就割掉敌人的左耳计
数献功,也称之为“馘”。
D.文中"郊庙"是指帝王祭祀天地与祖先。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少有大志。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就很洒脱,气度不凡,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B.戚继光治军有方。戚继光调赴浙江,招募地方军,组织他们学习攻击和刺杀的方法,练习使用长短兵器,
将其打造成一支精锐的部队。
C.戚继光足智多谋。横屿一战,命令士兵每人拿着一束稻草,填塞壕沟,最后大破倭寇,收复了失地。
D.戚继光战功赫赫。在东南抗倭,先后多次击溃敌军,名声大振;在北方则专注防守,名声不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4 分)
(2)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4 分)
1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答案】
10. B(参考标点∶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博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
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11.D(三牲祭礼是猪、牛、羊。)
12.D(D 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更历南北,并著。”)
13.(1)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很久都不能战胜,因此(戚继光)被撤官,
(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寻,不久;于岑港,状语后置;坐,因为;免官,被动句。每点 1 分)
(2)谭纶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
加奖励和赏赐。(注意“上功”“首”“告谢”“叙赉”)
9
14.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④戚继光身先士卒;⑤与友军紧密配合。,(每点 1
分,任答三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
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
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
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
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
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
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
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
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
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
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
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
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
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
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
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
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
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 更时
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
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于是戚继光率军回福州,
在平远台把功绩刻在石头上。
开始的时候,兴化城告急,当时皇帝已经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等到兴化城被
攻陷,刘显的军队比较少,竖守在城下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敢攻城,需要大军集合围困它。嘉靖四十二
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到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军,俞大猷率领右军,一
起在平海攻击倭寇。戚继光率先进攻,其他两人着进攻,斩首二千二百,救回被掳掠的百姓三千人。谭纶
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加奖励和赏
赐。戚继光开始由于进攻横屿的功劳,加封为都督金事,到了这个时候,晋封为都督同知,世世代代享受
千户的待遇,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10
戚继光交替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专注防守。他所写的《纪
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带兵的人都遵守使用它。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
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
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痊。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
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痊,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痊,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
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也。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痊。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
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
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
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
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
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
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致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1
A.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B.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C.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D.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广义之经书包括一切经传及其注、疏、笺证、义理研究之著作。初指诸家典籍,汉代以下,主要指
儒家典籍。文中指儒家经典著作。
B.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政的意思。
C. 郡守:郡 行政长官,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地方
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
D. 书:既可指沟通消息的书信,又可指朝廷的公文、文书。文中加点“书”的意思与“留书骂之”一句中
“书”的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满腹才学,不爱做官。曾到外地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多人征召他出来为官,他都不去
就任。
B. 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高明。特别擅长处方医药、针灸,他用发明的麻沸散来进行手术,病人不会感到
疼痛。
C. 华佗为曹操治头痛病时认为短时间内难以治好,只有坚持长期治疗才能延长生命。
D. 华佗,医者仁心。在狱中也想为后世留下救人的医术,遗憾的是狱吏害怕受牵连却把所赠医书烧掉,使
其失传。
12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佗以为其人盛怒则痊,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14. 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3 分
【答案】
10. B 11. D 12. D
13. (1)华佗认为这人发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 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
书信辱骂他。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4. 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欺骗曹操;②曹操认为天下并不缺乏像华佗这样有医术的
人;③曹操认为即使不杀华佗,他也不会彻底治愈自己的疾病。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
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
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
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
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
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
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
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
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此忠臣
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
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
13
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
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
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
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
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
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
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
贺/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
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
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14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
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
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解决河东之患,司马光提出了哪些建议?他认为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0.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
甚,不当贺。"从之。)
11.A(《左氏春秋》是左丘明为《春秋》作的注。)
12.A("向别人讲《左氏春秋》"错,原文为"闻讲《左氏春秋》"。)
13.(1)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提及罢了。
(4 分。"得非……乎""嗣""但""及"各 1 分。)
(2)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召唤时,不等驾好车就该前往,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
责备皇子,他应该一定会人宫。(4 分。"诺""俟驾""愿""宜"各 1 分。)
14.(1)①修筑两个城堡。(1 分)②招募老百姓耕种土地。(1 分)(2)①军事上,抵制夏
15
人;经济上,缓解粮食供给之困。(1 分)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
气势凛然如同成年人一样,听讲《左氏春秋》,很喜爱,退下来给家人讲,就能说出其中的大
意。从此,他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等,年纪刚成年。他性情不喜
欢华丽奢侈,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花,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主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听从庞籍的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
这一带土地,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视察,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
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
用高价购买粮食远道运输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
兵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去官。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
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奏报称将有日食,按
惯例日食不满一定分度,或京师看不见,都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
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
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可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
天下的人都很担心却没有人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建议,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
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对皇帝说∶"我过去在
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大力实行。"皇帝深思了好久,说∶"莫非想要
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
自己认为必得死罪,没想到皇上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
光退朝后没有听到诏令,又上书说∶"我上次进谏的说法,料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沉默没
听到什么,这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
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迎立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
能说得完吗?"皇帝非常感动,说∶"把奏章送到中书省。"不久,下诏让英宗判宗正,英宗推
辞,没有答应,就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太子之
位,到了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召唤不等驾
好车就应去,希望以臣子大义责备皇子,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6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父烈。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
直少言终无过误 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
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
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
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儿,起复本官。迁司空
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
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
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
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
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
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
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
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
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B.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C.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D.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车驾,古代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魏世宗。
B.起复,原指古代官吏父母丧期未满期而任职,后也指服丧期满任职。在文中应是后一种意义。
C.将作大匠,古代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之职。
D.领,兼任官职,指高职兼任低职。文中“卫尉卿”职位应高于“左卫将军”的职位。
17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忠思虑周全。元禧谋反时,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对于此事的结果世宗并不满
意,但还是赐他五百匹帛。
B.于忠正直敢言。他在权臣面前劝说王遇不要趋炎附势,损害朝廷惠及私人,这不但让王遇内心不安,
也让权臣惭愧不已。
C.于忠正义凛然。面对北海王的威胁,他回应说,人生自有定数,如果该死,自己不会躲避;如若不
然,北海王也奈何不了自己。
D.于忠深受忌恨。北海王劝世宗让王忠担任列卿,实际是将其调离皇帝身边;高肇为让他离开朝廷,
也建议皇帝任命王忠要镇之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4 分)
(2)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4 分)
14.王忠深受皇帝的器重,从哪些事件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B (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
误。)
11.B(“起复”在文中应是“丧期未满期而任职”之义)
12. A (“对于此事的结果世宗并不满意”错,“差强人意”的意思是比较令人满意)
13.(1)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
(4 分。“驰骑”“分兵严备”“果”“量”各 1 分)
(2)所以中止这一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勒勉肃敬不要懈息,符合我的寄托。(4 分。“辍
兹”“委”“称”“所寄”各 1 分)
14.①先后被两位皇帝赐名。②守丧期未满就官复原职。③皇帝后悔他出任外官,不久将其调回身边。
④派遣密使特地嘱托。(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18
【参考译文】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父亲是于烈。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
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
少,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
世宗即位,不久(于忠)任左右郎将。 元禧谋反之际,世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世宗不
知道怎么办才好。于忠进言说:“我家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 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
留守的重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
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 ”
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
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恢复原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
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他。后来因为公事,
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如国家的周公,所需要的器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
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不久升任
散骑常侍,兼任武卫将军。于忠经常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辞,被
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于忠说:“人
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我应当死在您手里,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大王也不能
杀死我。”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听任
他辞让爵位。于是世宗下诏停止于忠的封拜,优待晋升他为太府卿。高肇忌妒于忠的为人,想要暗中把他
排挤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重镇,捍卫它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于是世宗
将于忠调出京城并任命他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了,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兼任
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近来将你这位辅佐得力的大臣发
落出去,我好比大腿和大臂被解下,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地方的职责虽然很重要,与此相比是轻的。所以
中止这一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肅敬不要懈息,符合我的寄托。”神龟元年,于忠去世,
时年五十七岁,谥号武敬公。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
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
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
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
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
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
19
栗腹於鄗。乐乘破卿秦於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
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赵孝成王卒,悼寢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
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
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
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
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
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
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三十年,秦灭魏。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B.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C.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D.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
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B.“金”,文中指的是青铜。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指青铜,当时黄金不太流行。从战国一直
到东汉以前,“金”通常就是指真正的金子。
C.“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
方。
D.“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马等,是四的代
称。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腹回国的报告后,却想
攻打赵国。
B.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的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诚燕王不要讨伐赵国,但燕王喜没
采纳。
C.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国,导致兵败。
燕王喜处死了剧辛。
D.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慑于秦工的威势,斩杀了太子丹,并把
太子丹的头献给了秦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答案:1.B; 2.B; 3.C; 4.(1)刚与赵国交换文件订立友好盟约,并用五百金置备酒席请赵王饮酒,而
使臣一回来就发兵进攻人家,这是不吉利的,燕军队肯定无法获取战功。
(2)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煖领兵作战,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
机会去进攻它。
5.原因:①栗腹对赵国形势的错误认识;②剧辛轻敌。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孝王元年,秦国围邯郸的军队解除包围,离开了赵国。孝王三年去世,他儿子燕王喜即位。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
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
燕王叫来昌国君乐间询问这事情。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战的国家,他的百姓熟悉军
事,不可以进攻。”燕王说:“我们是以五个人攻打他们一个人。”乐间仍然回答说:“不可以。”燕王
很生气,这时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腹率领一路攻打鄗,卿秦率
领一路攻打代。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
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燕王听不进去,自己率领侧翼部队
随军出发。将渠拉住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功的!”燕
王用脚把他踢开了。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燕军到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率兵,
在鄢打败了栗腹。乐乘也在代打败了卿秦。乐间逃奔到赵国。廉颇追赶燕国,追出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
的都城。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国便任命将渠为国相,前去主
持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和,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
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梁。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
暖很要好,后来逃跑到燕国。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
作战,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燕王这时询问剧辛,剧辛说:“庞暖很容易对付。”燕王就派
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这时秦国攻取了魏国的二十座城
池,设置了东郡。十九年,秦国攻取了赵国的邺等九座城池。赵悼襄王去世。二十三年,燕太子丹被送到
秦国去做人质,这时逃回燕国。二十五年,秦国俘虏了韩王安,灭掉了韩国,设置了颍川郡。二十七年,
秦国俘虏了赵王迁,灭掉了赵国。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国君臣看到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秦军已经到达易水,祸患将要降临燕国了。燕太子丹暗地里供养着
21
二十名壮士,这时他派荆轲把督亢地图献给秦王,乘机突然向秦王行刺。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派将
军王翦进攻燕国。二十九年,秦军攻取了燕国都城蓟,燕王逃走了,后来迁居辽东,杀掉了太子丹,把他
的头献给了秦国。三十年,秦国灭掉了魏国。
三十三年,秦军攻取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终于灭掉了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