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公元 991 年)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
《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 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D. 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5. 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美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4.D 解析:“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
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
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
情。故答案选 D。
2
1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景手法赏析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
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例如本诗的颔联两句,考生可以从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拟人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诗句,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
理解,进行有理有据的答题。例如诗句中的“数峰无语”,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形象的写出了山峰的宁静。
答案: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
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第二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
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每点 2 分)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题
过文登营①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②,独有天风送短笳③。
水落尚存秦代石④,潮来不见汉时槎⑤。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今山东文登市东)的营卫。此诗为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作。
②堞,城墙上的齿形矮墙。③笳,指军号。④秦代石,指秦始皇东巡至文登山所立纪功之石。⑤槎,(chá),
木筏。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所见沿岸村落景象,表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
的思想。
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既写出了军中特色,又将文登春色描写得悲壮
辽阔。
C.尾联抒发感慨,点破主题。遥远的海外还有其他国家对我国并不友好,因此不能忘记这些危险而虚度
年华。
D.本诗自然平易,不炫技巧,以情动人。诗人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以及立志报国的雄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
染力。
1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3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A)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
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16.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1.A,解析:“……表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错误,此联叙事写景,把雄壮的军队和和谐宁
静的生活置于同一画面,形成强烈反差,为抒发作者保家卫国的豪情作好了情景铺垫。故选 A。
12.①借景抒情,写潮落可见秦代刻石、潮来难见汉代船只的景象,慨叹秦汉时国力的强盛、海疆的
安宁,寄托着作者对国势强盛海晏河清的向往之情。 ②对比。慨叹秦汉时的国力强盛,暗寓盛
衰有时,今不如昔。寄寓了对国势衰颓的忧思。 ③为尾联感情抒发作铺垫,诗人思接千古,报
国之情油然而出。(每点 2 分)答出“用典”也给分。
4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动静结合”错,颔联视听结合,写送
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写的都是动景。故选 C。
16.
【参考答案】(1)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2)作
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能强饭”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
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这首诗的意思是:江边渡口,可以看到
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
来马往,熙熙攘攘;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千里迢迢来
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第一、二
联写景,第三联写人,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第四联写作者的祝愿,
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
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5
A. “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
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 “不眠” 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
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 “惊动”两句用倒装 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
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 慨。
D. “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
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15. 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 “逦迤”两个词语。
【答案】14. A 15. “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
开的山林的景色;“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描写钟鼓
声由远及近的状态。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
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
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A 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词句中用了比拟手法, 词
人把“烛” “蛩”拟人化,说它们和自己一起在清秋风露中愁苦。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本诗“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诗人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开的山林的景
6
色;“逦迤”,是指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描写钟鼓声由远及
近的状态。
【点睛】诗歌中炼字题一般解答思路:
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
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
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
鉴赏角度。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斅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
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即宫中池塘周围的竹篱笆之类,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
③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
冯谖: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7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联写诗人所见故都荒凉、破败的景物。荒草、塞雁、宫鸦等景物,表现了故都的物是人非,给
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 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颔联集
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
C. 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
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 “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
句写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12.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A 12. ①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都表达
了一种哀痛、无奈、感伤。②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取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③自己
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无路”。④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A.“作者所见”错误,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塞雁”不是宫中旧景,不能用于表现了故都的“物是
人非”。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首联“故都遥想草萋萋”可知,作者想象兵乱后故都长安满目凄凉、野草丛生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国
家沦亡、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哀痛之情。
颔联“塞雁已侵”既写出故都荒凉的景象,含蓄地体现了朱温这个乱臣贼子侵入宫廷的之事;尾联“掩鼻
计成”一句,用典写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由此表达了诗人对朱温阴谋夺取天下的愤慨之
情。
8
尾联“冯谖无路”一句,诗人以冯谖自况,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
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
颔联“天涯烈士空垂涕”一句中的“烈士”是诗人自称,结合注释①作者之前甚得亲信后来却受朱温忌恨
被贬出朝,尽管流寓在外,但心仍萦注国事,一个“空”字更加体现了作者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被排挤
后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
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16、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6 分)
【答案】
15.C
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
体化,变的可观可感。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
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悲痛之重。③运用了
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
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答出 1 点 2 分,2 点 4 分。)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漆园
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9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的“古人”指的是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傲吏”是因为庄子曾啸傲王侯。
B. 开头两句写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写出了诗人对庄
子的批评。
C. 最后一句的“婆娑”语意丰富,可以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也可以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
D. 这首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15.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用典。通过庄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自己隐逸恬退
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