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
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辨数激昂,喜为名声,然亦操持在己,吏不敢欺。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
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
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 皆先期而
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楗,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
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
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
租赋。累迁太常博士.,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
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祔真宗庙室,讽弹奏之,请
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
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时上章懿皇后谥.,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
俱罢。徙保信军,听居舒州持母丧,又许归齐州。服除,迁光禄卿、知陕州。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
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B.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C.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D.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被称为进士。
B.博士,指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兼、行”等。
D.谥,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讽才能出众。黄河决口后,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他办事有主见,下属官吏不敢欺骗他;
他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强横的富豪。
2
B.范讽敢于担当。他在淄州任职,发生蝗灾,百姓想种蝗虫不吃的豆类,却没有种子,他不顾县令反对,
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
C.范讽体恤百姓。百姓为躲避水灾住在堤上,他让在官府服徭役的人都回去护家;山东饥荒时,
他从家中拿出几千斛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D.范讽不畏权贵。他请求罢免钱惟演,皇帝不同意,他以不任御史中丞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意
见;他还敢于弹劾不守规矩的权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5 分)
(2)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5 分)
【答案】
10.【答案】B【解析】原文: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
民持去不复争。
11.【答案】C 【解析】兼:兼任;署、假、摄、行指代理官职。
12.【答案】C 原文“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范讽是调宰相王曾家的粮食救济百姓。
13.(1)(范讽)立即借出三万斛粮食。到了秋天,百姓都提前偿还。(“出贷”,借出。“比”,到了。“输”,
偿还、交出。句意 2 分。)
(2)如果对内整顿各项制度,亲自做到节俭(厉行节约),按照祖宗的旧例,就不用担心边患了。
(“百度”,各种法度。躬:亲自推行。“如”,按照。“故事”,旧例。句意 1 分。)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
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
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
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
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
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
3
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
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
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
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
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宫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
吉礼。称夺情。
7.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子出官二年”。
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
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
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
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4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
史中丞、刑部郎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答案】
7.B;
8.A; “十八岁”错,应是二十岁。
9.D; “刑部郎中”错,原文“元锡至刑部郎中”,担任刑部郎中的不是滕中正,而是他的儿子滕元锡。
10.(1)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罚。(欢甚,非
常高兴;盏,杯;恐,担心。)
(2)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
(目,看着;更,再;卮,杯。)
参考译文:
滕中正,字普光,是青州北海人。他的曾祖滕瑶,任高邮令。祖父滕煦,任即墨令。父亲滕保裔,任兴平令。
滕中正加冠成人,考进士未考中。后周显德年间,滑帅向拱上奏征召(滕中正)任掌书记。向拱移镇彭门,正值滕
中正的父亲去世,又上表夺情起用,仍暂任旧职,加官朝散大夫。向拱镇守襄阳,任命滕中正为襄、均、房、复
观察判官。等到留守西洛,又上奏任命滕中正为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说滕中正有才干,(推荐他)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两川平定,选任他为兴元
府知府,判西京留台,接着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在西洛祭祀祈雨,滕中正因侍奉尽力,改任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滕中正升迁考功员外郎,授任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滕中正)任膳部郎中兼侍御
史知杂事。太平兴国六年,命令他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一同主持京都朝官的考核。滕中正曾经
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张白携官钱二百贯买入粟麦谋取私利,犯罪被处死。滕中正降为本曹
员外郎,依旧任知杂御史。不久,提拔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
5
雍熙元年春,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
罚。皇上回过头对滕中正说:“今天君臣相遇,有失礼的人不要弹劾。”因此伶官极力诉说宴会的快乐。皇上
说:“我乐在年代太平,百姓安居。”当年冬天的乾明节,群臣向皇上敬酒,举酒三回后,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
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滕中正说:“陛下圣恩非常深厚,臣子们怎敢不接受诏令。”
宫殿上都高呼万岁。
雍熙二年,滕中正因年老辞官,出任河南府知府。不久,因病罢官,分司西京。淳化初年,判留司御史台,任
命他的儿子滕元锡执掌河南司录以便奉养。雍熙二年,(滕中正)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滕中正性格严厉苛刻,接连审讯大的案件,当时议论认为他严峻苛刻。暂代中丞时,整顿法纪,人们赞许他
称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滕元锡官至刑部郎中,滕元晏后来改名为滕世宁,官至工部郎中。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
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
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
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
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
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
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
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
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
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
6
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
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始于春秋的“谥号”传统。
B. 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戎狄是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D. 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
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B.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
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C. 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
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D. 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
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7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
【答案】
7. C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
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用制险塞”意为“用以控制要塞”;后一
句“起临洮”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非“塞”,“塞”应该断在前一句,排除 AB;“逶蛇而北”的主语
应该是长城,而不是“山”,应该在“阳山”之后断,排除 BD。故选 C。
8 . A A 项,“取消了始于春秋的‘谥号’传统”错误,“谥号”始于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
不是春秋时期(自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秦始皇看到谥号有
“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
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故选 A。
9. D D 项,“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
坚执不允”错误,有三处错误:“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议。
故选 D。
10. (1)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
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2)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
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本题详解,(1)雅:一向、平素;阴谋:暗中谋划;“欲立之”:要译出“之”代指胡亥;“立(之)
为太子”:要补充宾语;“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以罪名赐……死,以罪名赐……自杀。(2)
“囚系”:被拘囚、遭到拘囚;倍畔:通假字,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但是……的原因;“不
敢辱先人之教”: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不忘先主也”: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参考译文:
8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
夺取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七年,死了。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
担任秦裨将军,和王翦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国,杀死了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
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
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军
队在外,蒙受风雨霜露十多年,位居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
并赏识他们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
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出行巡游天下。始皇到会稽半路得了重病,到达沙丘时去世了,这个消息
被封锁了,文武百官无人知晓。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
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
死。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
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就替胡亥尽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
立您做太子已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
拘禁在代邑。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皇帝,
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
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胡
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
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
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
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许久,才慢慢地说道:“我
的罪过本来是该处死的。(长城)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挖通壕沟一万多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地脉的
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
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白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
9
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
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
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
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日:“伐人之
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
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
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B.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
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
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 20 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
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受
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
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了
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
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则,
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
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射
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0
⑴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5 分)
⑵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5 分)
【答案】
10.B 原文标点: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
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11.B “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错,应是居于首位的意思。
12.C “直言自己没错”分析错误,原文为“统对曰:‘君臣俱失。’”
13.(1)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
一个州。”(得分点:“因”“执”“用兵”各 1 分,句意 1 分)
(2)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
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得分点:“相闻”“急”“装束”各 1 分,句意 1 分)
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A)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
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吧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
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
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
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
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
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
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
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
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
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
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
11
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B.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C.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D.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异域,指不在自己本身出生的地方生活,也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本文的“异域”指外国。
B.永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个
年号。
C.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也是这个意思。
D.践阼,践,履踏;阼,阼阶、主阶。践阼指即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出其不意,
破其城,败其军,大获全胜。
B.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
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
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
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答案】
12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
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
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永乐三年六月”是时间词,用于句首,其后停顿,排除 BD;“将”为动词,“士
卒”作“将”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A。故选 C。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
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 B。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纷纷纳贡称臣”错,原文是“来者日多”。
故选 C。
13.
【参考答案】(1)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
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
(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
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招谕,招抚,晓谕;诈,佯装;邀,
拦截;戮于都市,状语后置句,在京城的集市处死。(2)关键词:海表,海外;盛称,极力称赞;夸外番,
向外国夸耀。
【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
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
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
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
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
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
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
13
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
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
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
了。
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
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
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
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
们回国了。这时,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
增多。
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
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
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子,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
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
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
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
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
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
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
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
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6 题。
(甲)
虞、虢,皆小国也。虞有下阳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
故晋献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14
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受吾币而
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厩,置之外厩。”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宫
之奇知固知矣,虽然,其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
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晋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之使者,其币重,其辞微,必不便于虞。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
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1]。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
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2]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
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
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
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公不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旋归四年,反取虞。荀息牵马抱璧而前曰:“臣之谋如何?”
献公曰:“璧则犹是,而吾马之齿加长矣。”
晋献公用荀息之谋而禽虞,虞不用宫之奇而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战国兼并之臣也。若宫之奇则可谓
忠臣之谋也。
(取材于《左传》《新序》)
注释:[1]翫: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2]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是晋
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9.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 禽:同"擒",制伏
B.宫之奇知固知矣 知:同"智",智谋
C.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絜:同"洁",洁净
D.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同"凭",依附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通心则其言之略 其虞、虢之谓也
B.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 以吾一日长乎尔 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
D.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璧则犹是,而吾马之齿加长矣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荀息献计,用屈地产的宝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诱惑虞君。
B.晋献公和虞君都爱慕财宝,缺乏远见,但对劝谏的态度却不相同。
15
C.文末晋献公叹息宝马的牙齿随年龄而增长,流露出对荀息的抱怨。
D.选文中的成语"假途灭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皆寓意深远。
(乙)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
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
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
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
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
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
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
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
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
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
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
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
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平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
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
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
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
而弃其子/
1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16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公正。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
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
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
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卜射钟离意称赞
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 4 分)
(2)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4 分)
16.更始逃难时,刘平是怎样对待兄弟的孩子的?又是怎样对待母亲的?请简要概括。( 2 分)
【答案】
(甲)答案:9.B; 10.B; 11.C;( “流露出抱怨错”,晋献公对荀息的计策十分赞同,但对赠送良马感到
可惜。)
解析:参考译文:
虞国和號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虞国有下阳的险要关塞,由虞国和虢国共同防守,晋国攻占不了他们。
因此,晋献公想要攻打虞国和虢国,大夫荀息就说:“国君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宝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
礼物,向虞国借路呢?”晋献公说:“这都是我们晋国的宝贝,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玉壁,不借路给我们,那该
怎么办?”荀息说:“这就是小国侍奉大国的微妙之处。如果虞国不借路给我们,就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东西。
接受了我们的东西而借路给我们,那就等于把宝物从宫里仓库取出来,放到宫外的仓库;把马匹从宫里的马厩
17
牵出来,放到宫外的马厩。”晋献公说:“宫之奇在虞国,他一定不让虞君接受我们的礼物。”荀息说:“宫之奇
聪明固然是聪明,虽然这样,他的为人,心胸通达而性情懦弱,又是和虞君从小一起长大的。心胸通达他的言语
就会简略,性情懦弱就不会强行劝谏,和虞君从小一起长大,虞君就会轻视他。况且,那些玩好之物在耳目之前,
而灾祸又在另一个国家的后面。具有中等以上智慧的人,才能考虑到这些。我料想虞君的智力,应该在中等
以下。”于是,晋献公就向虞国借道而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说:“晋国派来的使者,带来的礼物非常贵
重,言辞也非常谦卑,一定有对虞国不利的地方。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
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
齿就会感到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宫之奇回答说:“现在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那么它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
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
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灵必然保
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
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会保佑他。”又说:“祭祀的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虞君不听劝谏,接受了
晋国的礼物,借路给晋国。很快,晋国就攻占了虢国,回师四年后,晋国再次伐虢,返回时攻取了虞国。荀息牵着
马抱着玉璧在晋献公面前说:“臣的计谋如何?”献公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我的马的牙齿却增多了。”
晋献公采用了荀息的计谋而占领了虞国,虞君不用宫之奇的谋略而亡国。因此在我看来,荀息不是建立霸王
事业的辅佐之臣,而是谋占他国、兼并土地的臣子。像宫之奇的谏言,可以称得上是忠臣的谋略了。
(乙)答案:12.B(“更始时”是时间状语提前,一般单独断开,排除 AC。“平”作“抱仲女而弃其子”的
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D。)
13.C(A.“显宗”不是年号,而是帝王的庙号。B.‘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错误,这是古代
的察举制度,并非科举考试制度。D.“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错误,这就是辞职回乡,不包含“休
假”。 )
14.A(“ 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错误;原文“拜全椒长。政有恩惠,
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指人们感念他的恩惠,主动多交赋税,减少年龄也要主动参加劳役。)
15.(1)贼寇看到他极其诚恳,可怜他让他回去。刘平回去,给母亲吃完饭后,就禀告母亲说:“ 刚才与贼寇
约定,按照道义不可欺骗他们。”(哀:为...哀,同情、怜悯,感到可怜; 食:给...吃饭; 白:告诉; 期:约
定。)(4 分,每点 1 分)
(2)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都不知询问什
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行部:巡视辖区,考核政绩; 系:关押; 以:认为; 班:颁布。)(4 分,每点
18
1 分)
16.①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并劝阻母亲回去取自己的儿子。②他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早上出外
给母亲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请求让他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再回来让饿贼杀死。
参考译文: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
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
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弟刘仲被贼所杀。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扶持老母,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
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母亲想回去取他的儿,刘平不听,说道“:我的能力不能养活两个小
孩,老二不能没有后代。”于是离去不顾,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刘平早上出外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
烹刘平,刘平叩头道“:今早为老母找点野菜充饥,老母正等着我活命,愿能让我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我
一定回来让你们杀死。”于是流泪不止。贼人看他很诚恳,同情他让他回家。刘平回去,母亲吃完饭,就对母
亲说“:刚才与贼人有约,不能欺骗别人。”于是回到贼人那里,众人都大吃一惊,彼此交谈道“:常听说有烈
士,今天真正见到了。你走开罢,我们不忍心吃你。”于是刘平的性命得以保全。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做郡吏,冒着白刃伏在孙萌身上,遭了
七处刀伤,伤痛乏力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便号哭请求道“:我愿用身子代替府君。”贼人便收拾兵器停止杀戮,
并且说:“这人是位义士,莫杀他。”于是解散走开。孙萌伤势太重断了气,一会儿复活了,口渴找水喝。刘
平从自己伤口取血给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刀伤,扶送孙萌的棺木,送回本县。后来
刘平被举为孝廉,拜为济阴郡丞,太守刘育十分重视他,任以郡职.上书推荐他,正赶上刘平遭遇父亲去世辞
官。丧服既满,授予全椒长。政治有恩惠,百姓很感激,有的自报财产时以少报多,从而多交纳赋税,有的减
少年龄提前从役。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
守都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和琅笽王望、东莱王扶道:“臣私下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
王扶,都年已七十,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臣不够了解他们的为
人,只是羡慕推士进贤的意思。”书奏上,有诏书征召刘平等人,特赐办装钱。到了朝廷后都拜为议郎,并多
次引见。刘平再升为侍中,永平三年拜为宗正,几次推荐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上疏请
求退职回家,死在家中。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9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
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
“诺。”会齐侯夹谷。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
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曰:“匹夫而荧惑诸侯者罪
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
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
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
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
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季桓子①将受,
乃语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②于大夫。孔子遂行。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季桓子:鲁国权臣,季孙氏宗主,兼鲁国执政。
②膰俎:指盛膰肉的祭器;也借指祭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
谷/
B.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
谷/
20
C.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
谷/
D.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
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司空,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位列三公,隋唐以后逐渐成为虚衔。
B.献酬,指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宾为献;宾回敬主,主饮以敬宾为酬。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此处是指掌管主持礼乐的官员。
D.郊,即郊祀,古代君主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治政有方。他就任中都宰一年就成为四方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代理国相仅仅三个月就使得商贾吏
民风气大变。
B.孔子处变不惊。齐鲁夹谷之会上,他面对齐侯的威胁临危不惧,面对羞辱义正词严,还迫使齐国归还
了侵占的土地。
C.孔子率真可亲。他再度摄行相事时面露喜色,门人说这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他直率回应是为处尊位
能谦待人而乐。
D.孔子见微知著。他看到当权者耽于女乐荒于政事、对大夫们表现出怠慢轻视之后,明白事不可为,果
断离开了鲁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2)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答案】
【10.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定公十年春”是表示时间的状语,“春”后断开,排除 AD;“其势危齐”,“其势”是本句的主语,
前面断开,排除 C。
【11.A】“司空,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错误。司空是主管土建工程的官员。
【12.B】“迫使齐国归还了侵占的土地”错误。“迫使”错,齐侯归还了侵占的土地并非孔子在夹谷之会
上斗争的直接结果。
【13.答案】(1)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则用流于形式
的言行来道歉。”(“有司”,有关官员;“进”,上前;“谢以质”,用实际行动来道歉;“谢以文”,用流于形
式的言行来道歉。)
(2)孔子参与政事,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鲁国称霸,我们靠它最近,必然会被先吞并。何不送给鲁国
一些土地呢?(“霸”,称霸;“并”,吞并;“盍”,何不。)
【参考译文】
此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经过一年的时间,四处都来效法他。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又由
司空升任大司寇。
21
鲁定公十年春季,鲁国与齐国和好。夏季,齐国大夫黎组对齐景公说:“鲁国任用孔丘,这形势就会
危及齐国。”于是齐国派出使者告知鲁定公举行友好会见,约定在夹谷会面。孔子代理盟会司仪之事,说:
“臣下听说有文事的话必须有武备,有武事的话必须有文备。古代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备文武官
员作为随从。请配备左、右司马。”鲁定公说:“好。”到夹谷会见齐景公。
宴饮献酬之礼完毕后,齐国官吏小步疾走进来说:“请演奏四方的舞乐。”齐景公说:“好。”于是夷狄
乐人打着旌旗,挥舞羽毛、彩缯,手持矛戟剑盾,击鼓呼叫着到来。孔子快步上前,挥举长袖说:“我们
两国的君主举行友好盟会,夷狄的舞乐为何在此!”景公内心有愧,挥手让他们离去。过了一会儿,齐国
的官吏小步疾走进来说:“请演奏宫中的舞乐。”齐景公说:“好。”于是艺人.侏儒便演戏调笑着上前。孔
子又快步进去,说:“百姓而胆敢蛊惑诸侯的,罪该诛杀!请命令有关官员执行!”有关官员施加刑法,艺
人、侏儒手足分离。齐景公恐惧而震动,知道齐国的礼义不如鲁国,回国后大为惊恐,告诉他的群臣说:
“鲁国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只是用夷狄之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君,对这如何是好?”
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则用流于形式的言行来道歉。”
于是齐景公便归还了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来认错道歉。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
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处高位而能
谦待下’的话吗?”在这个时期他诛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
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两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
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照顾,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害怕了,说:“孔子参与政事,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鲁国称霸,我们靠它
最近,必然会被先吞并。何不送给鲁国一些土地呢?”黎组说:“我们先试着阻止他们一下,如果不成,
再送土地也不迟嘛!”于是就从齐围挑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一百二十匹毛色文采的马,一起送给鲁君。
季桓子打算接受下来,就告诉鲁君以外出到各地周游视察为名,整天去观齐国的美女和骏马,把国家政事
都荒废掉了。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女子乐团,一连三天不过问政务;在郊外祭祀结束后,又违背
常礼,没把祭祀的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