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各地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各地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ID:676903

大小:28.8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辽宁省各地 2021 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2021 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①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②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③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注:①新喻:今江西新余县南。元明:黄大临,字元明,黄庭坚之兄。本诗为黄庭坚探望其兄黄元明别后 在新喻道中所作。②孤负:同“辜负”。③一百八盘: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内,此地为当年黄大临送黄庭 坚赴贬所途经之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两句是说作者人到中年因病戒酒,以至于这次东归不能与其兄畅饮而遗憾。 B. 颔联两句平实地记录了在新喻道中的所见:煎茶迎客的店家和午风吹拂的稻田。 C. 颈联两句是向兄长嘱咐,只要家中安好就不用写信,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 D. 颈联后句源自杜甫“来书细作行”,体现诗人善化用诗句“点石成金”的诗风。 16. 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尾联。 2 【答案】15. C 16. 尾联两句是虚写,作者通过追忆当年黄元明不畏艰险从一百八盘一路绕过崎岖如羊 肠的山路护送他到贬所的场景,来表达兄弟两人之间患难与共的亲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错。前句由“但知”可看出作者对家是有所牵挂的。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收束全诗,“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意思是,一百八盘携手登上,至今还梦绕那小道羊 肠。作者回忆当年家兄长途相送的情景。兄弟俩一路上携手前行,踏平了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鞥坎坷之地。 那情景历历在目,深厚的手足之情魂牵梦绕。可见尾联用了虚写的手法。 2021 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奉酬永叔①见赠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②最出诸生后,倒屣③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④岂宜蒙。 3 【注】①永叔,即欧阳修。②抠衣,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③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王粲传》:“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一坐尽惊。”④贶, 赠、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联别开生面,不同凡响,彰显出诗人鲜明的主张;“强”与“穷”为自谦之词。 B. 颔联并不是说推崇韩愈胜过孟子,而是呼应首联,将“传道”始终置于“学文”之前。 C. “抠衣”写出诗人拜谒欧阳修时的恭敬态度;“倒屣”用典,体现欧阳修对诗人的重视。 D. 尾联扣住题目中“酬”“赠”二字,表明诗人内心惶恐,定要写岀华美诗篇作为回赠。 16.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答案】15. D 16. (1)表明诗人传承和发扬古代圣人和先贤的道义的决心和志向。 (诗人在前两联明确表示想要宣传孔孟之道的决心还在,以后要是能窥探到孟子道义的奥秘就心满意足, 这都表明诗人传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道义的决心和志向。) (2)表达了对欧阳修文坛泰斗的尊敬钦佩及对其奖掖后辈的感激之情。(“抠衣”拜访,唯恐自己浪得虚 名,难以承当欧阳修赠送的美好诗篇等语,写出了对欧阳修的钦敬与感激。)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诗人要将华美的诗篇赠与欧阳修”错误,尾联写恐怕自己因为欧阳修的赏识而浪得虚名,欧阳修赠给 自己的美好诗篇实在不敢承受。此为自谦之词。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4 首联的意思是“我传扬孔孟道义的雄心还是有的,但学习写作文章却感到力不从心”,作者直抒胸臆,表 达了传扬古代圣人和先贤的道义的决心和志向。 颔联的意思是“他日能够窥探到孟子道义的奥妙也就心满意足了,终生岂敢奢望在写作方面超过韩愈?”, 这并不是说推崇韩愈胜过孟子,而是呼应首联,将“传道”始终置于“学文”之前,同样表达了传扬古代 圣人和先贤的道义的决心和志向。 颈联的意思是“我和您的那些晚生后辈恭敬地来拜访您,却得到您极度重视与奖掖”,表达了作者对欧阳 修奖掖后辈的感激之情。 尾联的意思是“我深感惶恐,怕以后自己浪得虚名,您赠给我的美好诗篇及崇高评价我实在不敢承当啊”。 表达了诗人对欧阳修文坛泰斗的尊敬、钦佩与感激。 2021 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王安石 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 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 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炯”写浅溪受到日光照耀后光彩明亮;“碎”写其光影细碎,这应与野林的蔽日有关。 B. 前两联从多种感觉写景,“阴翳长”是视觉,“但闻语”是听觉,“犹有香”则是嗅觉。 C. 作者长年远游,虽有美景相伴,却是无人作陪,自娱自乐也未能消除心中的孤独和悲伤。 D. 冬风一吹,汝即手把诗书,飘然降临;尾联“安得”引出的一问,表现出作者想象力之奇。 5 16. 作者借本诗向平甫弟传递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于衢州道中看到美好风光而生的喜悦之情。溪光明亮,野林影长.幽鸟歌唱,小梅 飘香。心境开朗,心情舒畅。②远游时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远游虽好更悲伤"便是对此情的印证。③ 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尾联中表达了希望弟弟前来共论诗书的愿望。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C 项,“自娱自乐也未能消除心中的孤独和悲伤”赏析错误。原句是“无可自娱乐”,即不能自娱自乐。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前两联重在写景。“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浅浅的溪 流,明亮的日光;野外的树林,树高影长;幽鸟藏于林间,歌声直入人耳;小梅安静地绽放,梅香飘逸于 路间。描写了一幅衢州途中的自然风光美景图,景由心生,可见作者苏轼内心的喜悦快乐之情。 后两联重在抒情。颈联“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经年以来,没有可以娱乐的事情,只有自 己自娱自乐,远游途中的美景虽好,但是没有陪伴之人,内心依然是悲伤寂寞的。可见写出了作者的寂寞 伤感之情。尾联“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中“来我旁”,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弟弟借着东 风将弟弟送到自己的身旁共论诗书,写出了对弟弟平甫的思念之情。 2021 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 陆游 6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①,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②,酸寒太学齑③。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④犁。 【注】①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②园官菜:典出杜甫《园官送菜》诗,杜甫有感于园吏所送菜 多杂野菜,赋诗寄怀。③齑(jī):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出自于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 暮盐。”形容生活清苦。④鉏(chú):古同“锄”,锄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儿”即让儿子看之意,这首诗写出了对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舐犊情深。 B. “见贤思与齐”运用了《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典故。 C. “园官菜”与“太学齑”相对,代表贫困清苦的生活,彰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D. 这首诗与李商隐的《锦瑟》异曲同工,都运用了很多典故,而且语言典雅清丽。 16. 诗人对儿子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要追慕仁义、贤德之士。告诫儿子要接近仁义之士,向贤德之士看齐。②要生活 俭朴。要甘于粗茶淡饭,习于节俭。③要勤于劳动。要鸡鸣即起,勤于农事。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 D.“语言典雅清丽”错,语言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词汇,应为语言平实。 故选 D。 7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意思是:知道了“义”贵在能够自己践行,见到贤能的人要想着向这样的人 学习,可概括出“要追慕仁义、贤德之士”。 “食尝甘脱粟”意思是,吃饭要以能吃粗粮为甘美;“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的意思是:像大诗人杜 甫那样能够安于吃杂着野菜的菜蔬,像文豪韩愈一样能够适应清贫的生活,这几句都是强调生活上不追求 奢靡,而要能够安于清贫,俭朴度日,从中可概括出“要生活俭朴”。 “起不待鸣鸡”意思是,要早起劳作,“未用厌鉏犁”则是要求孩子不能厌恶体力劳动,而应该勤奋劳动, 从中可概括出要勤于劳动。 2021 届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②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③。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④。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任丞相。②晚岁:是当时五十六岁的诗人自称。③金罍 léi:泛指 酒益。④曲台:太常寺,掌管礼乐祭祀等事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作者用了看似自谦的语气,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年华流逝、怀才不遇的感慨。 8 B. 颔联“不堪”呼应首联的“最不才”,对自己不能施展才干,辜负了韩琦的厚待感到惭愧。 C. 尾联写诗人在宴会后冒雨归来因天寒不能入睡,只好一遍遍吟诵自己写给韩魏公的诗。 D. 这首诗对比层出,含蓄蕴藉。作为一首和诗,命意、谋篇、造句,独具特色,颇见功力。 16. 本诗的颈联,历来获诗评家的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案】15. C 16. ①佳节却要在愁里度过,表明自己的失意和郁闷。②“久”和“偶”形成对比,表 现多年的怀才不遇,已让自己平日没有了斗志,只是在醉中燃起希望。③语调苍凉,沉郁又不失雄健。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C.“只好一遍遍吟诵自己写给韩魏公的诗”错误。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写给韩丞相的和诗。根据全 诗内容,可知尾联的“新诗”指的是韩琦在宴会上作的诗。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颈联“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 在愁里度过,表明自己的失意和郁闷。“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 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 多次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 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 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久”和“偶”形成对比,表现多年的怀才不遇,已让自己平日没有了斗志, 只是在醉中燃起希望。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 衰”,语调苍凉,沉郁又不失雄健。 2021 届东北三省三校(、东、)一模语文试题 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间新辟一地,可坐十客,用前韵刻竹上 敖陶孙 竹君得姓起何代?渭川鼻祖兹云来。 主人好事富千埒,日报平安知几回。。 平生好山仍好画,意匠经营学盘马。 别裁斗地规摩围,自汲清池行播洒。 一杯寿君三径成,请君静听风来声。 醉眠煮得石根烂,以次平章身与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运用拟人手法,探寻竹的“得姓何代”,引发读者对竹君的兴趣。 B. 第六句用杜甫《丹青引》“意匠经营惨淡中”典故,表明做好了绘竹准备。 C. 诗人种竹、护竹、画竹,可见其对竹的拳拳之心,爱竹至深。 D. 诗中具体描写了竹的潇洒姿态以及与好友在庭园中饮酒赏竹的场景。 1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追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隐逸思想。②诗人身处三径之中,向主人祝酒,在与友人 相聚、在清风竹林中,心驰物外,向往归隐。③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诗人在醉眠中竟连石根也煮烂,且不 以品评声名之事为重,表达了愿长醉而不醒、不慕功名的追求。 【解析】 【14 题详解】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中具体描写了竹的潇洒姿态以及与好友在庭园中饮酒赏竹的场景”错误。诗中并未具体描写竹的姿 态。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能力。 “平生好山仍好画”意思是自己生平喜好大山,喜爱画画;“别裁斗地规摩围,自汲清池行播洒”,自己 规划的土地,种下竹子,亲自汲取清水进行浇灌,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隐逸思想。 “一杯寿君三径成,请君静听风来声”,在清幽的竹林中,诗人端起酒杯向主人祝酒,清风徐来,聆听竹 间风声,一派惬意。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醉眠煮得石根烂,以次平章身与名”意思是诗人在睡梦中竟把石根都煮烂,不看重声名,表达了愿长醉 而不醒、不慕功名的追求。 辽宁省抚顺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檣,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檣,汀洲上的树木高耸入云,茫茫一片, 意境旷远。 11 B.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借古讽今,体现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讽刺与不满。 C.“风烟并起思归望" 直抒胸臆,通过“风烟”“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 并入归思,意境浑成厚重。 16.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5.B(“借古讽今,体现了……的讽刺”表述错误。此联意为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 夕阳。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熔铸一体,这与当时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有关,表 达了怀古伤时之情。) 16.(6 分)①此联意为往事过去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 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忧愁却是“一日即为长”。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与“一日”、“恨速” 与“为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③两句诗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 感觉,诗人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