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五)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启幕,全球 180 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的 3800 多家行业企业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此次盛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之际,中国展现开放包
容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为疫情冲击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之光。
回溯进博会举办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一年更比一年火”“一年更比一年好”,从愈益丰富的商品、
愈发踊跃的展商、愈加火爆的场面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持续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积极作为,赋予进博会这
个新生展会以独特魅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这种开放、合作、
团结、共赢的信念,是中国创设并持续办好进博会的初衷,其指标性意义影响深远。
述往思来,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也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刚刚闭幕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
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的这个“金句”,一语道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辩证内涵。发展不停步,
开放不止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含着对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的需求,这是筹谋中国经济的大逻
辑。
开放创造机遇,合作破解难题。进博会是一面镜子,映照中国的开放决心,同时也是一座桥梁,联通
中外的供求意愿。从浦江之畔到辽阔神州,广袤的中国市场蕴藏无穷机遇,以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
自身发展推动共同发展,这种“立已达人”“义利相兼”的中国精神,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智
慧结晶,也是我们倡导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文化渊源。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既是我们自身的发展所需,也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广
泛利益。一方面,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中国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挖掘新机遇,培
育新动能,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的国
际环境,中国始终高举开放合作大旗,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并以举办进博会等公共平台的务实举措,推动
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在时代变局中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6 日)
材料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成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
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新的形势和趋势下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推进国内国际两个方向市场开放和联通,
用新的办法深化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此期间进博会大有可为。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经济长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因
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工作重心。从经济规律来看,体量小的经济体拥有的资源、要
素票赋和该经济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外部的依赖更大。体量大的经济体更有可能
依靠国内供给获得多种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例如在实践中,美国、日本这样的大型开放经济
体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都比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迅速增大,我国外贸依存度在
2006 年达到 6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19 年为 35%,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 1994 年的 15%左右下
降到目前的 1%以下,“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从 1999 年的 53%下降到 2019 年的 25%,这些
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内循环已经在不断加强,而且可以预见这一趋势在未来会延续。
最近几年,国际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阻力,客观上给经济外循环效率带来了挑战。其中,新冠
肺炎疫情持续流行严重影响了国家间产品、资本和人员的流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外需。
少数国家持续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阻碍了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进程,扰乱了跨境投资等正常
经济金融交往。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把经济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经济国内大循
环上,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大市场培育中的问题,但这一重心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不重视外循环。
在经济内循环持续加强的大趋势下,外循环仍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
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注重“质”而不是“量”。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勇于面对全球最优秀企业间的竞
争,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部激
励。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速,很可能会落后于中国经济总量增
速,低于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
搞好国内大循环,要强调做好对内开放,即强调国内各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联通、加快培育统一
的国内大市场。尤其是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知识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经济运行
的效率。国内大循环是要建立国内统一的循环,不是各个省市建立各自区域的内循环。因此,尤其要避免
地方和行业打着内循环的旗号行本位主义之实、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强大的内循环,不仅可以做强
做大中国制造,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外循环发展,通过中国市场体量吸引其他经济体为中国助力,通过对外
投资助力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作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和生产中心之一,我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
力,夯实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摘编自唐遥《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6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 2020 年 11 月 4 日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国际市场机
遇,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的努力。
B.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开放合作为灵魂,有利于中国挖掘新机遇,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
发展,体现了中国在时代变局中的大国担当。
C. 我国外贸依存度在 2006 年后持续下降,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目前下降至 1%以下,这表明中国
经济内循环不断加强,呈现取代外循环的趋势。
D. 只要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勇于开展与全球最优秀企业间的竞争,就能发挥外循环的关键作用,但不
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举办了三届,参展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展商越来越踊跃,场面越来越火爆,展
现了进博会独特的魅力。
B.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达了中国的开放决心、联通中外的供求意愿,同时也彰显了“立已达人”“义利
相兼”的中国精神。
C. 我国将经济国内大循环作为经济工作重心,是适应新冠疫情流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少数国家推行单
边主义政策的新形势的需要。
D. 经济内、外循环是辩证的关系,经济外循环能够提供客观衡量标杆、外部激励,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
所以经济外循环作用更大。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搞好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的一项是
A. 开放、联通国内各区域市场。
B. 促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
C. 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力。
D. 加快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分别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D 3. C
4. (1)“双循环”是指在新的形势和趋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外循环为辅助,国内国际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的循环模式。(2)“新发展格局”是指新形势下,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5. ①材料二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第 1 段从进博会的作用写起,总说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
性和方法。②第 2 段从双循环写起,强调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指出这一主体下中国经济的成
长。3 第 3、4 段分写发展外循环面临的挑战及外循环的意义,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
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4 最后一段既是分说,重点说明搞好国内大循环的举措和作用;
又是对整个材料二的总结,点明我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力,夯实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
链和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 “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国际市场机遇”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信息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
球之际,中国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为疫情冲击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
济带来希望之光”,可见选项把“中国市场机遇”偷换成“国际市场机遇”,扩展范围。
C. “呈现取代外循环的趋势”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的信息是“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内循环已经在不断加
强,而且可以预见这一趋势在未来会延续”“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把经济工作
重心更多地放到经济国内大循环上,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大市场培育中的问题,但这一重心的转变绝不意味
着放弃或者不重视外循环”,可见选项表述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D. “但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错误,材料二第四段信息是“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
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可见选项把“不宜”偷换成“没必要”,曲解文意表述绝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所以经济外循环作用更大”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的信息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一方面是经济长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工
作重心”;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信息是“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
部激励。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速,很可能会落后于中国经济总
量增速,低于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
长”,可见选项强加因果,结果推断也不合乎文意。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搞好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在材料二最后一段“搞好国内大循环,要强调做好对内开放,即强调国内
各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联通、加快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尤其是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
知识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国内大循环是要建立国内统一的循环,不是各个
省市建立各自区域的内循环。……强大的内循环,不仅可以做强做大中国制造,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外循环
发展……我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力,夯实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关键地
位”可见 A 项信息在第一句里,属于有效措施,符合要求。B 项信息在第二句里。D 项信息在第三句话。C
项信息是“搞好国内大循环”的作用而非举措。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并下定义的能力。
双循环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的最后三段:“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经济长
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工作重心”“在经济内
循环持续加强的大趋势下,外循环仍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过程中,我们
需要更注重……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部激励。同时,我们要
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速,很可能会落后于中国经济总量增速,低于国内市场
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搞好国内大循环,
要强调做好对内开放,即强调国内各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联通、加快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三段“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构建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辩证内涵。发展不停步,开
放不止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含着对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的需求,这是筹谋中国经济的大逻
辑”。
然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种概念+特征+属概念”加以整合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论证结构一方面是总分式,另外从逻辑上看也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关系式,既有分说又
层层推进。
第一段为总说是什么部分,从进博会的作用写起,总说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新格局的必要性。“中国国际进
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成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形势和趋
势下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推进国内国际两个方向市场开放和联通,用新的办法深化
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此期间进博会大有可为。”
第二段分说为什么,从双循环写起,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及这一主体下的进步和成效:“双循环
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内循环已经在不断加强,而且可以预见这一
趋势在未来会延续。
第三、四段分写如何发展外循环(为什么的角度):经济外循环效率面对的挑战和阶段性的调整、变化。“最
近几年,国际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阻力,客观上给经济外循环效率带来了挑战。……在这个新形势
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把经济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经济国内大循环上,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大市
场培育中的问题,但这一重心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不重视外循环”“在经济内循环持续加强的大趋
势下,外循环仍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注重‘质’而
不是‘量’。……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部激励。同时,我们
要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速,很可能会落后于中国经济总量增速,低于国内市
场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
最后一段既是分说,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重点说明举措和作用,又是整个材料二的总结,符合怎么做的论
证角度:搞好国内大循环,要强调做好对内开放,即强调国内各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联通、加快培育
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尤其是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知识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经济
运行的效率。国内大循环是要建立国内统一的循环,不是各个省市建立各自区域的内循环。因此,尤其要
避免地方和行业打着内循环的旗号行本位主义之实,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强大的内循环,不仅可以
做强做大中国制造,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外循环发展,……我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力,夯实中国
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再见,流沙河先生
曹可凡
①说起流沙河,人们自然会想起上世纪 50 年代那篇《草木篇》,这首长诗以白杨、藤、仙人掌、梅和
毒菌为赋,表达诗人的爱憎。现在读来平平常常,但那时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认定为“毒草”。于是,流
沙河被打入冷宫,只得做木匠活糊口度日。对此,写过《死水微澜》的李劫人大为不解。他认为像《草木
篇》那样拟人化的诗作,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流沙河何以凭这样的诗出名,故复叹道:“世无英雄,遂使
竖子成名。”
②晚年的流沙河远离尘嚣,闭门谢客,蜗居在一幢简陋的公房里,吟诗作文,怡然自得。因为余光中
先生缘故,他破例接受采访。当然话题也由余光中衍生开来。说起余光中,流沙河先生摇着折扇,语调不
紧不慢:“1981 年初秋,差旅东行。列车长途,不可闲度,终于在酷暑与喧闹间,读了余光中等数位台湾
诗人的作品,真是满心欢喜,特别是余光中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等诗最使我感动。读余光中
的诗,就会想起孔子见老聃时所说的话,‘吾始见真龙’。”之后,流沙河在《星星》诗刊长文介绍余诗,
并开设讲座,专题分析余光中《乡愁》《等你,在雨中》《唐马》《所罗门以外》等诗作的艺术成就。
③说着说着,眼前这位面貌清瘦的老先生,逸兴遄飞,金然沉醉于诗意和友情之中。“光中的诗不但
可读,且读之而津津有味;不但可讲,且讲之振振有词。讲余光中我上了瘾,有请必到。千人讲座十次以
上,每次至少讲两个小时,兴奋着魔,不能自己,为此还闹出不少笑话。”原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大
哥叫余光远。因此,有读者误以为余光中是他二哥,并且推测家中还该有个三哥“余光近”,这样,远、
中、近就齐了。而那时,流沙河根本不认识余光中。
④1982 年,余光中给流沙河写信,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声,就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
的那一只。”他曾在四川度过抗战岁月,自称“川娃儿”。几年后,余光中在《蟋蚌吟》中表达了相同的
故国之思,“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⑤受心灵的触动,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蝉》作为回应,发表于香港《文汇报》。朋友间的酬唱之作,
竟被人误以为是“蟋蝉统战”。说到此处,连流沙河先生自己也忍不住开怀大笑。
⑥流沙河先生自称“成都文人”,除有两次因客观原因离开成都,其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成都度
过。他引用《庄子》“旧国旧都,望之怅然”之语,来形容自己对成都的感情。“一个古老的城市,哪怕
都很陈旧了,哪怕草木、蓬蒿都将其覆盖,但一看见它,心里便快活之极,因为那是我的归宿,我的故乡。”
故而,他倾注全部心力写下一部有关成都的著作《老成都:芙蓉秋梦》,对成都的历史、地理、掌故、街道
往事,进行充满情感与诗意的考证。对他来说,爱一个老城市也就是爱“父母之邦”,爱自己的祖国。
⑦谈及自己,流沙河先生谦称没有什么能耐,最合适的工作便是当一个读者。读了书,再写点文章,
挣一点碎银子养家糊口。所以,他写过一副对联描述这种生活状态:“凑凑拼拼写些长长短短句,多多少
少换点零零碎碎钱”,以戏谑方式表达出旷达的内心世界。
⑧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岁月的沧桑、人生的起伏,滤尽众声喧哗之后,流沙河先生早已笑看人生如戏、
世事如弈。
⑨老先生深得老庄之道,对人生的体验也更为谦虚、幽默而超脱,就像他最喜欢的那句话“天道好还,
世事无常”。“天道好还,这是古人说的话,我倒还信奉这个。我如果乱骂人,那将来别人也要痛骂我,
我糟蹋了别人,别人也要糟蹋我。我如果和别人讲道理,轻言细语讲事实,那么,也许将来我有问题,别
人也会采用这种态度,而用不着糟蹋我的人格。”
⑩流沙河先生这一生,因诗而祸,也因诗扬名。在最困苦的年华里,有庄子、诗经、楚辞、唐诗,带
给他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一世的悲喜与荣辱,到最后,依旧是一个读书人的清明与孤傲。晚年
的流沙河,是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天必须读书。
⑪再见,流沙河先生!
⑫请乘理想之书,挥鞭从此启程。
⑬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原文有删改)
文本二:
①流沙河用传统的诗歌审美观来评论现代诗歌。对此,先生说:“这和我这一生,和我受的教育分不
开。因为从少年时代读《诗经》起,我就习惯了一种有韵味的、美丽的、有想象力的作品。现在我老了,
还能背诵《诗经》中的许多作品,而且很热爱它们。我觉得,这些诗歌滋养我的灵魂数十年,无法改了,
因此就形成了我的一种保守主义的诗歌观。”
②对于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关系,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至今都不相信,中国的诗歌能够
把传统抛开,另外形成一种诗。最大的可能是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然后与现代的一些观念、各种认识
结合起来才有前途。我最近看到报纸上介绍一个打工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诗,叫做《如果有可能明天带你
去旅行》。他写的诗是现在的生活,写他在外头打工的苦。我就突然注意到,他很讲究韵脚,也很讲究诗歌
的音乐性,他的诗念起来有节奏感。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本能,要是离开了传统,完全凭空形成一
种新的诗是非常困难的。”
③在流沙河看来,迄今为止,他所见到的现代诗,有极少数写得好的,比如台湾的纪弦、症弦,还有
后来的余光中、钟鼎文。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会了一门本领,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含义。“我
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松松垮垮,没有节奏,难以上口,无法朗诵的诗。无论那些诗的内容是写个人,还是社
会,也无论作者的眼界高低与运用文字的方法如何,他们都废弃了中国古典诗歌高密度、高比重的文字,
那是一种失败。”他说。
(摘编自关捷《关于流沙河先生 7 年前的专访》)
[注]文本一为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为中国当代诗人流沙河写的纪念性散文。文本二摘编自作家关捷《关
于流沙河先生 7 年前的专访》。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李劫人的感叹,虽含有作者对流沙河的同情,也暗示了流沙河当时的诗作水平还并不算高。
B. 流沙河是一个谦虚、幽默、旷达、超脱的人,他酷爱读书,一生经历悲欢荣辱,晚年远离世俗尘嚣,清
明与孤傲。
C. 文中流沙河既有对余光中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形成对比,突显了流沙河的个性特点。
D. 流沙河引用《庄子》中的“旧国旧都,望之怅然”之语来形容自己对成都的感情,是因为庄子带给了他
知性的慰藉。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沙河一生时间大都生活在成都,爱成都,爱祖国,著作《老成都:芙蓉秋梦》堪称浓厚家国情怀情结
的代表作。
B. 流沙河的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是受了余光中《蟋蟀吟》而产生的心灵触动,两首诗都表达了相类
的家国之思。
C. 流沙河列举余光中《当我死时》《海祭》等诗作,是为了表现他对余光中诗作的喜爱,表现他跟余光中
的深情厚谊。
D. 流沙河认为自己形成了一种保守主义的诗歌观,从他在最困苦的年华里对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钟
爱可见一斑。
8. 有人认为文本一最后两段多余,写到“再见,流沙河先生!”就可以结束。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
9. 流沙河用传统的诗歌审美观来评论现代诗歌,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概括流沙河心目中传统诗歌的美学特
征。
【答案】6. A 7. C
8. 观点一:最后两段多余。
(1)从内容上看:感情充分表达,“再见”一词本是人们平时告别之意,不必赘述。
(2)从结构上看,行文到“再见,流沙河先生!”结束,与题目相呼应,文章结构完整。
观点二:最后两段不多余。
(1)从内容上看:最后两段仍把流沙河先生当作在世之师友,表达作者对其美好祝愿。
(2)从情感上看:“青春”与“理想”是对流沙河一生最好的注脚,进一步表达作者对流沙河的难分难舍
之情。
9. (1)语言美(或:含蓄美、凝练美)。从“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含义”“高密度、高比重的文字”等
语句可分析出语言美(或:含蓄美、凝练美)的特征。
(2)音乐美。从流沙河很赞成《如果有可能明天带你去旅行》“讲究韵脚,也很讲究诗歌的音乐性,他的
诗念起来有节奏感。”等语句可分析出“音乐美”的特征。
(3)意境美。从“我就习惯了一种有韵味的、美丽的、有想象力的作品”等语句可分析出“意境美”的特
征。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暗示了流沙河先生当时的诗作水平还并不算高”有误。李劫人的感叹,表面是说流沙河的《草木篇》
平平常常,实际上是对当时“极左”思潮的嘲讽。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C.“表现他跟余光中先生的深情厚谊”有误,因为“那时流沙河根本不认识余光中”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容及结构和理解作者谋篇布局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可选择任意一种主张。可从文章内容、结构、思想感情及主旨的角度分析多余与
否。
认为最后两段多余。
从内容上分析,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已经表达得很充分,“再见”一词本是人们平时告别之意,作为文章结
尾很恰切,不必再赘述。
从结构上看,行文到“再见,流沙河先生!”结束,与题目相呼应,文章结构完整。再加几句,行文显得
拖沓,有画蛇添足之嫌。
认为最后两段不多余。
从内容上看:“请”字满怀着期待与祝愿,是把流沙河先生当作在世之师友,是对流沙河的诚挚祝福。
从情感上看:“青春”与“理想”是对流沙河一生最好的注脚,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再见”之后,还要
用诗句表达不尽之意,进一步表达作者对流沙河的难分难舍之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传统的诗歌审美讲求音律和谐有致,语言含蓄优美,意境情景交融。
材料二谈到流沙河习惯“有韵味的、美丽的、有想象力”的诗;关注“讲究韵脚,讲究诗歌的音乐性,有
节奏感”的诗;诗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含义”,要有“高密度、高比重的文字”。这三者分别对
应古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的特征。从他喜欢余光中的诗,喜欢有节奏感的《如果有可能明天带你
去旅行》即可看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檔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
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
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
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
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
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
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
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
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
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
恶,腔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透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 结发,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醫的古礼。
C. 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 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
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 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晃错的做法是正确
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 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
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 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
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14.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他家境贫寒,借贷也一无所获,就向北游历燕、赵、中山等国,都没有谁肯厚待他,客居生活很
艰难。
(2)当初我贫贱的时候,兄弟不给我吃穿,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做了齐相,你们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
迎接我。
14. ①主父偃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倒行逆施,横暴行事。②齐国之事发生后,赵王告发主父偃受贿。皇上以
为是主父偃威胁齐王使其自杀的。③被捕后,皇上不想诛杀他,公孙弘劝告皇上,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
人交代,主父偃因此被灭族。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尺寸地”修饰“封”,是“尺寸之地的封国”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 AD 两项。
“分”是分割的意思,宾语为“子弟”,不应该断开,排除 B 项。
句意: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
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
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错误。儒学和墨学并称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
学。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B. “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有误。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
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假贷”,借贷;“北游”,向北游历、游学;“莫”,代词,没有人;“遇”,待遇,对待;“甚”,
很;“困”,困难。
(2)“内”,通“纳”,进门,使动,使……进门;“相”,担任相国;“或”,有的人;“诸君迎我或
千里”,诸君迎我或(于)千里(省略句)。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主父偃被灭族的原因,需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筛选概括。“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
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可以看出主父偃接受大臣们的贿赂,为人太豪横;
“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
这句的意思是“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
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交给官吏审问”,可见
主父偃是被赵王告发,皇帝以为齐王自杀是主父偃威胁而致;
“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腔下不诛主父偃,无以
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本句的意思是“皇上不想诛杀主父偃,这时公孙弘当御史大夫,就对皇上说:
“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
向天下人民交待。”于是皇上就把主父偃家族的人都杀了”,可见当时皇帝并不想杀主父偃家族,而公孙
弘上奏说明利害,才让主父偃被灭族的。
参考译文:
主父偃是齐地临菑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
学说。他游于齐国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呆下去。
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他
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起、中山等围,都没人摩待他(都 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
生活很艰难。就西入函谷关。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
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他所说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条令方面的事,
一件是关于征伐匈奴的事。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
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容易骄傲奢侈,做出淫乱
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
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
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
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
兴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
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主父偃又劝皇帝说:“茂陵刚刚成为一个县,全国
豪强富人,使百姓作乱的人,都可以迁徙到茂陵,内则充实京城,外则消除奸猾之人,这就叫做不诛杀而
祸害被消除。”皇上又听从了他的主张。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
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
主父偃说:“你从束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
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
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元朔二年,主父偃向皇上讲了齐
王刘次景在宫内淫乱邪僻的行为,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宾客都召来,散
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
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
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害怕象燕王刘定国那样被判处死罪,就自杀
了。主持此事的官员把这事报告给皇上。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
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
就交给官吏审问。皇上不想诛杀主父偃,这时公孙弘当御史大夫,就对皇上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
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民交待。”于是
皇上就把主父偃家族的人都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
朱敦儒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送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前两句点明所咏对象“梅”,“古涧”与“园林”两种环境的对比中自含褒贬。
B. 上阙第三句写梅不怕路远山深和天气严寒,看似平淡的表达中蕴含者深深的赞美。
C. 下阙前两句写梅亦写人,借梅言己志,表达词人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深沉感喟。
D. 词人用字颇见功力,“锁”和“躲”都运用拟人手法,分别写环境和情态,非常传神。
16. 同是咏梅,本词中“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15. D 16. 相同点:两词都借咏梅表达了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不同点:①
朱词写梅在深山古涧独自绽放,只有明月相伴,更强调远离世俗、孤高自守;②陆词写梅即便落入泥中化
为尘土,其芳香如故,更强调对节操信守如一、生死不渝。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锁’和‘躲’都运用拟人手法”错误。用“躲”来写梅和春天,符合拟人手法的特征;而“锁”字
不具有人格化特点,用来写园林和梅,可以认为是拟物手法中把一物(园林)拟作另一物(锁具)。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都有一个“香”字,它们是指
梅花的芳香,用来象征人的品格、节操,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对节操的赞许和坚守。两者的不同,一个是
“独自香”,突出“独自”,即清高自守、远离世俗;一个是“香如故”,突出“如故”,即始终如一、
生死不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建筑阿房宫所用钉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
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中颜
色错杂的特点,更赋山峰以人的神态,形象生动。
【答案】 (1). 钉头磷磷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千里澄江似练 (4). 翠峰如簇 (5). 绛皓
驳色 (6). 而皆若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
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磷、
庾、粟、澄、簇、绛、皓、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一世纪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
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建党百年的历史长卷,写满了波澜壮阔,闪耀着璀璨荣光。( ),“生
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新中国成立之初,亿万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敢教日月换新天”,
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用汗水浇灌出一个可爱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解除
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中国共产党人“一片丹心天
地间”,带领人民顽强拼搏,让团结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正能量。接下来,如何更好地行进,值得每位
国人思考。征途漫漫,团结是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因为我们打心眼儿里知道“所当乘者势也,不可
失者时也”,所以我们满弓发力;因为我们心里还明白“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所以我们满载
前行。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团结一心,披荆斩棘,以坚韧奋斗成就新的更大奇迹。
18.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摧枯拉的解放战争,一批
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B.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
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C.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
批又一批先锋就义成仁,毁家纾难
D.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一
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满弓发力,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满载前行,因为我们深切体认“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原文与改后
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A 19. B
20. 改后更好。(1)将“满弓发力”“满载前行”置前,突出强调了在新时期团结一心、实干奋进的重要性,
且与前文衔接更加紧密。(2)“深深懂得”“深切体认”显得正式庄重,与本段表现的主题相符。而“打
心眼儿里”“心里明白”口语化较浓,从语言风格上与全文不一致。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团结的力量”,喻体是“铁”“钢”。
A. 比喻,本体是“白发”,喻体是“雪”。
B. 借代,用“一经”代指“科举考试”,“干戈”借代战争。
C. 对比,将“战士”的艰苦战斗与“将军”的安逸享乐进行对比。
D. 拟人,“徘徊”是人的动作,赋予了月亮。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A.结合上文语境“写满了波澜壮阔,闪耀着璀璨荣光”,选项语序不当,表达不合逻辑,“艰苦卓绝的是
二万五千里长征”,“彪炳史册”的是抗日战争,改为“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
征,从彪炳史册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的解放战争”,前者波澜壮阔,后者摧残荣光。A 错误。
C.“就义成仁,毁家纾难”与后文“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不对应,逻辑上应该先“毁
家纾难”,再“就义成仁”,符合递进关系。C 错误。
D.句子内部结构不一致,第一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形容词在名词之
前,第二分句“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形容词在名词之后。结构混乱,D 错误。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将改句和原句进行对比发现,原句是“因为……,所以……”,属于原因+结果;改句是“……,因为……”,
是结果+原因。改句将结果提前,起到了强调结果的作用。
“打心眼儿里知道” “心里还明白”口语色彩浓重,而原文文段书面语色彩更浓,用原句和整段文字的语
体风格不一致。
从前后文的衔接上看,前文“征途漫漫,团结是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强调的是团结与实干,改句把
结果“满弓发力”“满载前行”提前,和“团结、实干”衔接更加紧密。
故改句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要挖掘好红色资源,使之在体量上有所增加。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
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对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唯有充分发掘好红色
资源,才能让党史、新中国史的“参天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事实上, ① ,其中既有基于地域、
建筑、档案资料等的实物资源,也有基于人物事迹、宣传口号、经典故事等的精神资源,需要我们沉下心
来仔细挖掘。“时代楷模”张富清的感人事迹一经挖掘,便让尘封已久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的故
事被人知晓,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这就是对红色资源挖掘的最好例证。因此,充分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
既要做好“挖潜”文章,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部分,积极向外拓展相关红色资源挖掘工
作,形成并扩大红色资源体系; ② ,广泛挖掘尚未被发现的那些红色资源,注重将红色资源挖掘与退役
军人信息登记、党史研究、方志编撰等工作结合起来,从挖掘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入手,系统
提取其中的红色资源关联内容,从而连点成线、织线成面, ③ 。
(摘编自刘政《充分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22. 提取以上材料的要点,给“红色资源”下定义,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21. ①红色资源种类极多
②又要做好“挖深”工作
③不断增加其体量 22. 红色资源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所创造及形成的对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实物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前文红色资源“硕果累累”和后文的“既有……又有……”可知,第①处可以填写“红色文化资源丰
富(种类繁多)”一类的句子。
根据前文“既要做好‘挖潜’文章”,后文应该填写句式类似的句子“又要做好‘……’工作”,又根据
后文“广泛挖掘尚未被发现的那些红色资源……”,可以概括出要做好“挖深”的工作,故第②处空应填
写“又要做好‘挖深’工作”一类的句子。
根据前文“从挖掘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入手,系统提取其中的红色资源关联内容,从而连点成
线、织线成面”,可知此处是对上文的总结性语句,应该填写和“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相关的句子,又
根据文段开头的总领句“使之在体量上有所增加”,可知要填写“增加其规模”一类的句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下定义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红色资源”下定义,首先要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找出和“红色资源”相关的内容,并找出
其基本特征,之后,根据下定义的格式“×××(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进行回答。从
文本中可以找到其“属概念”是“实物资源”“精神资源”,然后从文中找出“属概念”的特征加为定语,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对
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小学时代的同学》,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阅读这幅漫画,体会其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努力就会有收获,奋斗就会有希望,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智商高,还是智商低,这都无法再次选择了,做人唯一要选择的就是要
选择奋斗的人生。人生需要自己的努力,人生需要靠自己的奋斗,做人只要奋斗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
没有什么遗憾了。人生奋斗需要结果,奋斗更需要过程,做人有了奋斗的过程,人生也是美好的。
人生的成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奋斗而来。古人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奋斗就
是要从读书开始,只有读书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只有读书才能立志成才,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
有汗水就会有收获,人生有努力就会有成功。一个人不学习不努力,即使是自己的天赋再好,成功也不送
上门来。一个人即使是笨一点,只要能够努力奋斗,也能取得成功的。人生的成功有大有小,做人只要你
努力了,奋斗了,这原本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没有浪费时间和光阴,尽了力,没有遗憾。
人生的成功需要奋斗的结果,也需要有奋斗的过程。做人需要奋斗,奋斗是一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生只要你奋斗了,即使没有得到自己的想要的最终结果,但有了努力奋斗的这一过程,人生也是快乐和
美好的。就像不少人练习书法一样,虽说有的人练习书法最终没有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是通过练习书法这
个过程,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通练习书法,使自己的字写得好些了,也耐看了,这
就是人生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练习的过程,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内涵,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成功。
所以做人必须努力,只要是做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咬定了目标,就要坚持,就要奋斗,直至成功。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不努力就会消极懈怠。人有手有腿,有头脑就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奋
斗才能前行,人不奋斗,就会退步,人就像一艘船在激流之中,不进就会退,一个人只有奋斗才能使自己
达到想要的生活,自己不奋斗,自己不努力,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 理想和目标。一个人不努力,不奋斗就会懒惰,就会悲观消极,一个人懒
了就会只知道享受和玩乐,不知进取,最终还会使人堕落。做人一定要努力奋斗,人生需要进取、不要消
极,更不能懈怠,要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做一个努力进取的人,这才是人生正道。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
的困扰。“人不奋斗就会平庸,做人可以平凡,但不能选择平庸。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想活出自己
的人生意义来,总想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那么,就需要努力学习,就需要奋斗,只要奋斗了,人生就会
美好,生活就会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所给漫画是丰子恺的《小学时代的同学》。画面上两个中年人在家乡
相遇,一个衣着俭朴,在挑水,是农民形象;一个挎着行李包,手拿拐杖,看上去是从外地归来,一副衣
锦还乡的派头。根据漫画标题可知,两人曾经是小学同学,而如今,一个是村夫,一个事业有成,对比鲜
明。因为漫画的标题是“小学时代的同学”,立意应该是人生之路的对比,造成人生道路不同的原因等方
面。可从两个人的角度分别立意,也可总体把握漫画的寓意立意。
【立意】①从村夫的角度立意:立足乡村,生活虽苦,但也踏实自在。
②从事业有成者的角度立意:读书成才,收获成功的人生。
③从整体立意:相同的起点,不同的人生;读书、奋斗成就别样人生。
【素材】1. 谁说没有烟尘的农村一定符合安放心灵?华盛顿晚年从城市回到农村,又因觉得生活在城市才
能更好服务国家,回到城市。隐居瓦尔登湖的梭罗每周总有几日要回到城市与旧友进行“思想交流”和“社
会观察”。谁说高楼林立的城市更适合生活?看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民丰收节”上那些捧着金灿
灿的麦子欢笑的面孔。若让华盛顿驻守乡村,让梭罗完全隐居,或者让热爱麦浪与田野的农民生活在城市,
他们也许就找不到时候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法实现生命的价值。选择一处适合我们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熟
悉的生活方式,有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条件,我们便会在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乐观生活,收获奋斗,享
受成功的喜悦,将心灵安放在此。
2. 读书与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让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读书与人生,是自古至今多少人实践
了的人生平凡而伟大的课题。读书的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要读书。这是一个正反都成立的哲学推断。
一位伟人这样说:“书籍将引入万花筒般的未来世界。”所以我们的祖宗就教导子孙要“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中外的名人、成功者都喜欢读书,他们从书中获得人生智慧,又用这些智慧去取得人生一次又一
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