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山河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76971

大小:99.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河联盟 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真黝.(yǒu)黑的皮肤夹杂着风沙雕琢的颗粒感,轮廓瘦削.(xuē)而深邃,带着一双小鹿般纯净而澄 辙的眼睛,嘴角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阳光而羞涩。 B. 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是使优游的生活成为过去,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zhuǎn)于高速的漩. (xuàn)涡中,像是被驱赶着,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 C. 水草在鉴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鉴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整个冬天后, 又开始“疯长”,蹿.(cuà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D. 我耳边是嘈嘈切切的声音:花腹鸟啄甲壳.(qiào)虫,沙兔子四处散布流言飞语,沙老鼠抱头鼠窜.(cuàn), 沙蜥蜴卷着尾巴瞎逛,沙雀子揪头拔毛打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澄辙”的“辙”字形错误,应写作“澈”; B.“漩涡”的“漩”读音错误,应读作“xuán”; C.“蹿”读音错误,应读作“cuān”。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乐,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而近年 来,国内“新雅乐”的诞生,则是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甲】“新雅 乐”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通过..打造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 审美诉求。 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率先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乙】在古典雅乐的精神 指向中,创作者们将“诗、乐、舞”三位一体,融会贯通....:“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 也”(《礼记·乐记》)。受其启发,当代“新雅乐”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 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丙】“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相反相成....,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 人”的优秀品格。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秉承 B. 通过 C. 融会贯通 D. 相反相成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分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秉承”,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这里的语境是说“新雅乐”按照儒家哲学思想的精神来打造 文化形态,使用正确。 B.“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这里的语境是说以具体的文化形态来体现审美诉 求,使用正确。 C.“融会贯通”,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这里的语境是将“诗、乐、舞” 融合起来,从而体现了“新雅乐”的内涵,使用正确。 D.“相反相成”,指相互矛盾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起。根据前文说“通过打造具象的文化形 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可见形式美与内涵美并非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 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的。故使用错误,应使用“相辅相成”。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 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整句话“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的解释,因此,句末的 句号应放在“动其容也”之后、双引号之内。 故选 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线网战,是围绕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攻防作战,是当前普遍运用的作战样式,也是 未来战场上网络战的重要手段。 B. 实体书店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公众提供购买书籍的场所,还在于倡导一种乐于阅读的生活理念,让读书成 为个体自觉和群体习惯,因此它也是实现“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C.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近年来相关技术不断被研发和推广,中国智能经济已找到新 的突破口并将迎来爆发期。 D. 国家海洋局表示,通过《诗经》《三国演义》《帝王年号》三个命名体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我国最终将 《诗经》作为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体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围绕……为核心”句式杂糅,应改成“围绕……”或“以……为核心”。 C.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引导的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所以应将“虽然”移至句首。 D.成分残缺,“《诗经》《三国演义》《帝王年号》三个命名体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缺少与之搭配的介词, 应在“《诗经》”前加“对”。 故选 B。 5.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恐年岁之不吾与 B.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C.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吾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与吾”; B.“莫己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知己”;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D.“莫之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知之”。 故选 C。 6.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用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 是有很大作用的。 B.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一天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都回归于仁德了。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了。 D.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 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正确的翻译是:也用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啊。“匹 夫”是“平民”“普通老百姓”的意思,而不是“一个平民的死”。 故选 A。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秋窗日 午,小院无人, 。菊花满前,蒙有旨酒,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 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 。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薔薇 架下,蜂蝶乱飞, 。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题曰百 宜,不能真个列举百宜。必欲举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则无味矣。 。 ①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②正值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③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④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 ⑤敬作抛砖之引,以求美玉之来 ⑥读书有时,亦需有地 A. ⑥①③④②⑤ B. ⑥③①④②⑤ C. ⑤①③④②⑥ D. 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句连贯能力。解答该题,应当注意结合文段中的语境分析,一方面注意语 句间的前后意思连接,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句间关系。本段话中,第一空应填写总括性质的句子,因此可以 确定为⑥;第二空可以根据空前的“小院无人”考虑,其与①中的“抱膝独坐”相应,可以确定应填①; 第三空根据空前的“菊花”可以确定应填入③;第四空根据空后的“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 可以确定应填入④;第五空根据“薔薇架下,蜂蝶乱飞”可以填入②。根据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选 A。 8. 下图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 (2)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总体不断提高;中间有起伏;增幅渐小(增幅渐慢或前快后慢)。 (2)练习能不断提高成绩。成绩有起伏是难免的,不要失去信心。进步缓慢时要设法寻求突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个要求,即 “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了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之间一定的联 系,即后者的启发应从图上成绩变化的特点而来,然后分析图的类型,如本题是曲线图,考生要关注曲线 的变化情况。从题干来看,这是成绩曲线图,从整体来看,随着练习天数的增加,成绩整体上是不断提高 的,但在提高的过程中也有起伏,而且一开始的增幅比较快,到后来增幅变小,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 括练习成绩变化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考生可以谈启发,从图上来看,练习的过程中有起伏,但从整体 来看,成绩还是在不断提升,这就告诉考生,在练习时如出现起伏不要灰心,因为这是难免的,要保有信 心,当进步变慢的时候,还要寻找突破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拟写启示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 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超过传统 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 面,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 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 10 万年 轻人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创新大赛。 (摘自 2019 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材料二: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 10 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 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 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 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 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 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 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 年 11 月 19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无论是分享诗歌之美,还是依托博物馆馆藏 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学生成为主要受众。《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 节目不断升温,且呈现出观众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许多学生的热捧,越来越多 的“汉服控”在街头巷尾赢得不少回头率… 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更流行,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对杂音乱象有高度的警惕,并及时加以制止。有的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粗俗化、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为了传承孝道,有学校组织小学生 们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 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 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中国教育报 2019 年 11 月 22 日) 9. 下列对传承“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的陆续开播,无疑是当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 有效举措。 B. 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已经成功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从中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时 代的身影。 C. 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 尝试。 D. 原创者在当代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脱胎与嬗变,成为受大家欢迎 的文化作品。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的《报告》表明,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人数,远远不 及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人数。 B. 汉服社群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潮牌、球鞋等时尚消费品逐渐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了传统文化的符 号与要素。 C. 学生成为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分享诗歌之美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这是一 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D. 学生人群中,传统文化已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也都能看到传 统文化的身影。 11.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9. C 10. D 11. ①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最关键因素。②传统文化能为原 创者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创造出深受欢迎的文化产品。③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已经跟年轻人 感兴趣的时尚领域成功融合起来。④在当下,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吸引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 兴趣。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分析错误,原文为:一些所谓的“女德班” 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 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 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可知不 是指“每一个年轻人”;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可知学生中呈现 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 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可以结合“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 本的流动”“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 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传统文化正在成 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 10 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购买文创产品方面,数字 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 分”等内容概括得出。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 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 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 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 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 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 里。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 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怀乡 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 是愈吟愈愁。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 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不是冒 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 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 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 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 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 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 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 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 更为迅速而直接。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 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④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 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 的认识。缪斯,一半是神,一半也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缪斯如果成为 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是,中国诗的缪斯,已经显示出变哑的危机 了。 ⑤对于我,对于中年以上的某些读者,中国古典诗的朗吟(英文叫做 chanting)是可以终身享受的一 种高级乐趣。说得轻松些,它可以自娱,可以娱人,是雅人名士的一种消遣,一种修养。说得严重些,它 成为欣赏古典诗的一个必要条件;短如一首五言绝句,不加千百遍的朗诵或低吟,是不可能充分心领神会 的。我这一代的中年人,身逢抗战,经历种种的不幸,而比起现在的青年来,至少多一件幸事,那就是, 懂得如何吟诵古典诗。小时候,我的父母和二舅父都会吟诗。他们虽未着意教我,毕竞耳濡目染,久之我 也吟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其后这种吟哦,或高咏,或低唱,给了我无穷的安慰。今日,我的学生之中, 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某些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 不利,一种缺陷。默读唐诗,甚或用今日的国语出声诵读,固然也可以获致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比起曼声 朗吟千百次后的那种领会,恐怕相去远甚。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仅仅是心灵的吸收,而后者加上了生理 的沉浸。所谓“熟读唐诗”,也就是要用生理的适应去帮助心灵的吸收,使那种节奏感,那种声调,进入 肌肉,缠绕每一根神经。 ⑥这样的分析,有些读者可能认为缺乏“诗意”。但是诗的生理作用,往往可以超越心灵的领会而影 响读者或听众。我在美国授中国诗的时候,班上的金发孩子们对我朗吟的反应,总是热烈的,有些学生甚 至要我教他们跟着吟咏。一位学生事后告诉我:他念这一班所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某次听我朗吟《国殇》。 其间我也有时应邀去别的大学演讲,而当我在演讲时朗吟李白或杜甫时,完全不懂中文的听众,总是兴味 盎然。这种反应,大部分属于生理。反之,我不懂西班牙文,而每次听到西班牙神父兼诗人劳治国(Father Carlos Orozco)朗诵洛尔卡炽热的抒情诗,总是感到一种绝大的过瘾。又如狄伦·汤默斯的诗,据有些人 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扶带 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再如乔叟那中世纪的英文,看起来好费劲,而听傅良圃神父(Father Fred Foley) 念起来,忽然透明得多。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仅仅张开眼睛,是不 能接受全部的诗的。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 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这样发展下去,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 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 文学? 12. 简析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 13. 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14. 分析文章为什么要以“岂有哑巴缪斯”作为标题? 15. 结合全文,概括中国诗歌“变哑”的原因。 【答案】12. (1)用我的切身经历和英国诗人浩司曼的例子点明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极易触发内心情 感,产生生理影响。 (2)引出下文主要内容吟诵在诗歌欣赏中的作用。 (3)容易使读者从感性上接受作者的观点。 13. (1)运用比喻,“心灵是诗的殿堂”“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等,形象生动。 (2)运用对比,诗歌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的不同效果,诗歌诵读前后的不同体会进行对比,突出诗歌诵读的 重要性。 (3)运用一系列副词或关联词语,如“不错”“但是”“仅仅”“几乎”“若”“只有”“因为”等,使 句子间意义密切联系,起承转合结构关系非常清楚,强调了朗诵对于诗歌理解的作用。 (4)运用短句,使语言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表达内容果断,语气肯定。 14. (1)以一个反问的句式为标题,语气强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3)针对目前诗歌领域缺少朗吟风气来写,反复强调了朗吟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朗吟缺失的危害性,针砭 时弊,发人深省。 15. (1)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 (2)年轻读者甚至青年诗人,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 (3)默读唐诗,甚或用今日的国语出声诵读,体会不到诗歌的韵味。 (4)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 (5)读者仅仅会说国语,不知道什么是入声。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文本,从内容、结构、写作技巧、效果等 角度综合考虑。从内容方面来看,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我”客居美国吟诵唐诗的感受,第二段介绍了英国 诗人浩司曼的观点,这两个例子点明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容易使人情绪波动,产生生理影响。从结构 方面来看,这是文章的开头段,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写吟诵在诗歌欣赏中的作用做铺垫。从写作技 巧来看,开门见山,先入为主,这样容易使读者更能接受作者的观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反复阅读相关语 句,从修辞、句式、词语的运用、语体风格等角度综合分析。答题时首先看其有无修辞手法,先明确手法, 然后再结合文本分析情感效果。“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仅仅张开眼 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 的缪斯”,这段话用用了比喻和对比。把“心灵”比作“诗的殿堂”,把“耳朵”比作“奇妙的门”,新 颖别致,生动形象。“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 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虽然只是出现了单一的角度,但对比效果明显可见,将诗歌用眼睛看和耳 朵听进行对比,将诗歌诵读前后的不同体会进行对比,这里用来突出诗歌诵读的重要性。其次,从词语运 用方面来看,如“不错”“但是”“仅仅”“几乎”“若”“只有”“因为”等,使句子间表述连贯,关 联词语的运用起到了协调语意的作用,这也强调了朗诵对于诗歌理解的作用。再次,从句式风格来看,善 用短句,如“心灵是诗的殿堂”;“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语言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 最后,从语言风格来看,直截了当,明快自然,表述肯定简洁,不拖泥带水,如“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 接受全部的诗的”。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从标题的 结构形式,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标题的背景意义等多角度综合分析。首先,从标题的结构形式来看,“岂 有哑巴缪斯”,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强烈,设置悬念,“缪斯”本是魅力女性的代名词,前面加一限定 条件“哑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内容方面来看,本文的内容是关于中国诗歌“变哑”方面的, “哑巴缪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方面分析,根据文本最后一段“这样发展 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 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 哑文学?”,可知,这篇文章是针对目前诗歌领域缺少吟诵风气来写,反复强调了吟诵对诗歌的重要性, 本文很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给读者敲响警钟,强调今天加强吟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了解段落大意,勾画出重要语句, 然后整理答案。根据文本第四段“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 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可知,中国是个变哑的一重 原因是“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根据第五段“今日,我的学生之中,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 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某些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不利,一种缺陷”,可概 括出诗歌变哑的第二重原因是“年轻读者甚至青年诗人,大多数不会吟诵古典诗”。根据第六段“在台湾, 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可概括出中国诗歌变哑 的第三重原因是“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根据文本“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 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 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文学?”可概括出中国诗歌变哑的第四 重原因是“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不知道什么是入声”。考生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分点作答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含意六法 (1)由表及里,理解含蓄句 含蓄句或蕴含某些深层含意,或具有一定哲理、警示作用。它一般有“句表意”“句内意”和“句外意” 三层含意。对“句外意”的理解通常是考点,也是难点所在,理解时需要借助文章的主旨. 理解句意时,一般要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句表意”,联系语境,就可获取关键信息。 (2)抓住位置,理解结构句 理解时必须搞清楚其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由作用即可理解句意。 (3)还原本意,理解修辞句 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其次,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4)立足全文,理解主旨情感句 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把握,结合主旨,整体把握句意. (5)分清结构层次,理解结构复杂句。 分析句子结构,需要抓主干,理枝叶,将句子合理切分。理解句子时,要特别注意修饰成分。 (6)抓住关键词,理解含关键词的句子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的主要是那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于词语本义的一些临时的、附加的、具 体的、动态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与文章的写作原因、主题、结构、情感、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相关。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或者修饰、限制较多的句子,其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则可 能获得一种理解,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可能有多种理解,这样,就能领悟到句子的丰富 含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 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 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 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 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 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 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 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 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 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 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 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 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苏轼引用诗经的句子意谓君子如果喜纳贤人之言,怒责馋人之言,则乱事庶几可止。祉:喜欢。遄: 疾速。已:停止。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尧曰“宥.之” 宥:宽恕 B.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辜:罪行 C. 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劝:规劝 D. 制.其喜怒 制:节制,控制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为政以.德 B. 然则圣人之.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顺风而.呼 D. 忠厚之至也.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政论文,论述了苏东坡仁政治国、以忠厚之心衡量奖赏和刑罚的思想。 B. 苏东坡认为“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所以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 C. 本文旁征博引,末段引用“君子如祉”“君子如怒”等语句,非常具有说服力。 D. 本文中心突出,思路层次清晰,论证分析缜密,是苏东坡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2)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答案】16. C 17. A 18. B 19.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20. (1)用刀锯处罚人,这样处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罚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2) 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而爵禄不足以劝也,意思是“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劝:勉励、奖赏。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用; B.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句中停顿。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所以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错。原文是“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 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 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苏轼 的意思是古人明白用刀锯惩罚的效果并不好,因此主张“刑赏忠厚”,并不是“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 用刀锯”。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 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 本题主要依靠虚词断句,比如“岂”“而”这些虚词一般用于句子开头,其前断开;“哉”“矣”这些一 般用于句子末尾,其后断开;“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意思相对,各自断开。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刑之以刀锯,状语后置句;刑,惩罚;是,这样。(2)待,对待;相率,相继;归, 回。 参考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 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 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 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 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 “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 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传》中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 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 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 “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 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 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 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 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 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处罚人,这样处罚的威力 只对受这种刑罚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 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 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 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 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 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①,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注】①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21. 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 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21. (1). 仁者 (2). 不知礼 22. ①材料一是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评价的;②材料二是从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角度来评价的。③孔子的仁 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了解材料大意,再根据题干要求抓住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本题中,材料一的关键句为“管仲非仁者与”“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材料 二为“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知道对管仲的评价是“仁者”和“不知礼”。 【22 题详解】 本题考名著查阅读及鉴赏作品形象、评价价值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理解作品的 价值取向,然后从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时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来谈,可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答。本题中,由材料中的“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邦 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①,管氏亦有反坫”知,孔子主要是从对社会的贡献 和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来评价的;由此知孔子的仁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 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三)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答案】 (1). 譬如北辰 (2).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4). 仁以为己任 (5).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 则芥为之舟 (7). 欲苟顺私情 (8). 则告诉不许 (9). 万里悲秋常作客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字形:“譬”“弘”“毅”“覆”“坳”“芥”“作”。 四、作文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千百年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大都在“儒”的基础上引申和阐发。可是在 21 世纪 的今天,有人却认为再谈儒家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在国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就曾表示过这样的担心: 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 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推己及人 一位母亲喜欢带 4 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奇怪的是女儿总是不愿意去。直到有一次当她蹲下身子为孩子系 鞋带时不经意地抬头一望,发现眼前是一幅充满晃动的腿和胳臂的可怕场景。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 商店。此后再去商店,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一位富豪被心里学家安排装重病住院,问他发现了什么,回答说:“我发现平日生意场上的朋友没有一个 来看我,而我的亲戚来看我是为了分得我的遗产。”心里学家指出:“你看到这些,却没有想过,你以前 是否也是这样做的呢?” 先哲孔子说过:“推己及人”;那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母亲看到了一幅自己不愿看到的可怕场面时才能明白孩子的恐惧;当富豪只感受到人情的冷漠时,其实 是他自己一直就是如此行事的。 一对夫妇因嫌弃年迈的父亲吃饭缓慢且总是打破碗,就将老人家赶到小桌吃饭并给他用一只木碗。一日, 他们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做木碗,他们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为你们做木碗,等你们 老了给你们用。”夫妻俩羞愧难当,当晚就将老人木碗换掉,一家人温馨地吃了一顿合家饭。 创了北京月销售记录,有“售楼王”之称的销售员方晓庆,被问及成功秘诀时这样说道:“我没有什么秘 诀,就是做到了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客户。比如有一次,有个穿着睡衣的妇女来看房,同事见状认为她只是 看看就没有人去接待,我去了,给她介绍,帮她推荐,结果她一下子就买了三套。还有一次,我们累了一 天,进来一个人说他不买只是看看,是我陪他跑上跑下看效果,去工地,等到开盘那一天,他带着十几个 朋友来找我买房。顾客能感受的到你对他是热情还是敷衍,只有真心地和他们交流,他们才能信任你,支 持你的工作。” 我们想要从他人那里获得的,渴望的,希冀的,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同样的爱与温暖,我们自己厌 恶的,嫌弃的,不屑的,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强迫别人去接受。 推己及人,让我们为他人想一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儒学”的相关理论的认识,赞同的人认为“植 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大都在‘儒’的基础上引申和阐发”;反对的人认为“在 21 世纪的 今天,有人却认为再谈儒家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有人辩证的看待“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 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要求谈自己的看法, 可从赞同的角度分析,从反对的角度分析,也可辩证的分析,如从赞同的角度放内心,可以再细化,从个 人角度,可以立意为“以我之力点儒家文明星火,倡导众行引现实文明成常态”,譬如拟题为:点文明之星 火,倡众行以燎原。从社会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在逐利时代传承和践行优秀的儒家思想”“运用儒家文化的 先进思想之‘礼’构建美好和谐的现代人际关系”。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 论述中结合时下的热点进行分析,是文章深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 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 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 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 意围绕对“儒学”理念的看法立意行文即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