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目前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
化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与实践的基本方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传统教育模式及学习范式必将经
历一场系统性的革命。
事实上,未来已来。目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传统教育迫切转型的风向标。然而,受市场逐利
行为的引领,如今的“互联网+”教育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效率导向”,主要聚焦在通过互联网方式促进
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上。但教育的功能显然不止于课堂教学一途,“教育”应更重在“育”,而非只是
“教”。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畅想未来教育的模样,应该立足于更加高远的期待:一是“互联网+”
能否真正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二是能否迎来未来学习范式的新生?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将倒逼传统学校角色产生重大变迁,并以此推动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强势介入将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格局;源自世界各地优质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汇集,势必对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能力素质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学生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进程安排的自主学习,将颠覆同龄教育、专业分科、学制固
定、教师主导等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组织形式。更多在线教育的兴起,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步建立,
而传统大一统、标准化的考核与评估将开始分崩离析。
“互联网+”也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一个以个性化
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人类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规模化趋势,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学模式形
成了冲击和解构;教师将由知识搬运工向信息社会引路人的角色转换,并迫切要求突破当前班级制教学范
式,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事实上,伴随着学习者基于网络和个人电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学
习的展开和普及,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越来越弱化。教育民主化将进一步得到推动,因为知识渠道的多元
化使得学生随时可能挑战教师,教师必须习惯并善于组织“混合式学习”,以融合面对面教育和在线学习
的双重优势,并以此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陈先哲《“学习者为中心”呼之欲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地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范式。
B. 目前“互联网+”教育主要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注重的是“教”而非“育”。
C.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传统学校将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未来教育模式。
D. 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学生能够随时挑战教师,从而使传统教师的地位更加弱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社会主导方式为前提,论述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B. 文章反思了目前“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教育寄予更高的期待。
C. 文章比较了“教学者中心”和“学习者中心”的差异,分析了新时代学习的特点。
D. 文章从教育模式和学习范式两个方面设想了在“互联网+”影响下未来教育的模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虽然预示传统教育迫切需要转型,但并不能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
B. 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意味着传统的考核与评估将不再适用。
C. 如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学习普及,那么教师要转换知识搬运工的角色。
D. 人类学习范式将向“学习者中心”转型,所以教师要善于驱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注重的是‘教’而非‘育’”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但教育的功能显然不止于课堂教学一途,‘教
育’应更重在‘育’,而非只是‘教’”分析可知,“注重的是‘教’而非‘育’”不是“‘互联网+’
教育”,是“教育”,故此种说法缩小范围了。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文章比较了‘教学者中心’和‘学习者中心’的差异,分析了新时代学习的特点”理解有误。依据原
文最后一个文段的首句“‘互联网+’也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
转型,一个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分析可知,作者“并没有比较了‘教学者中心’和‘学
习者中心’的差异”,而是作者的观点句。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互联网+’虽然预示传统教育迫切需要转型,但并不能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理解有误。依据
原文“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畅想未来教育的模样,应该立足于更加高远的期待:一是‘互联网+’
能否真正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二是能否迎来未来学习范式的新生”分析可知,原文语意是“能否真
正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并无否定之意,故此种说法曲解作者观点了。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
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并把“强化国
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科技部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何
部署?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记者: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王志刚: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统筹国家急
迫和长远需求……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
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记者: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科技部将如何部署推进?
王志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
作的逻辑起点,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方法,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
技王牌军”。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时刻必须
冲得上去,召之能战,战之则胜。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系统谋划
和题层设计,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培育
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记者:怎样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刚: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新发展阶段,新型举国体制要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
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优势。科技部将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献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记者: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王志刚: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项重要任务。
科技部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
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
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创新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摘编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民日报》,2021 年 1 月 2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王志刚表示要统筹需求,瞄准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从思维、机制、配置等方面开展工作。
B. 关于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问题,王志刚表示必须从科技创新出发,打造“科技王牌军”,
关键时刻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C. 面对有关举国体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王志刚解释了二者的定义,然后分别从制度优势、战略方向
等层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举措。
D. 被问到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时,王志刚表示要从产业发展和组建创新联合体两方面着
手,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访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若干内容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任务,通过采访相关人
物让读者了解会议内容及相关工作安排。
B. 王志刚作为受访的一方,就科技部下一步部署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要采取的加强系统谋划、顶
层设计等措施,回答了记者的四个问题。
C. 记者作为采访的一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内容,
并就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展开访谈活动。
D. 本篇访谈聚焦于如何处理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贯彻理念、制定策略、部署实施、推进工作等问
题,表现出主流媒体对国家发展重大问题的关注。
6. 专访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①本文围绕特定问题问答,是就国家科技工作进行的专题报道;②本篇专访聚焦于会议强调的重点内容
和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会议要点进行提问:③受访者是熟悉该领城工作的代表人物,回应了社会关注的
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王志刚解释了二者的定义,然后分别从制度优势、战略方向等层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举措”理解有
误,阅读文本可知,王志刚并没有对“核心技术攻关”的定义进行解释,故此种说法无中生有了。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科技部下一步部署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要采取的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等措施,回答了
记者的四个问题”理解有误,从整体上看,在本文专访中,记者提出四个问题,王志刚回答了四个问题,
“部署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要采取的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等措施”只是其中问答之一,故此
种说法混淆原文信息了。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专题性:如此篇访谈是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问题进行的访谈,专访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的若干内容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任务,通过采访相关人物让读者了解会议内容及相关
工作安排。
(2)针对性:记者作为采访的一方,要在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
力量等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就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展开访谈活动。要围绕“焦于会议强调的重点内容和工
作的重点任务”提出问题。
(3)代表性:此篇访谈的对象是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他的身份决定他谈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的问题有一定的典型性,他是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如何处理科技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如何贯彻理念、制定策略、部署实施、推进工作等问题进行回答,能够回答普通民众所关
心的问题,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栀子花,茉莉花
韩少功
雨是要下的,我看下不下来。(关于天气)
吃饱了,吃饱了,还想吃一碗就是。(关于吃饭)
我看汽车是不会来了,你最好还是等着。(关于等车)
报上这篇文章写得好,我一句都看不懂。(关于读报)
他人是个老实人,就是不说老实话。(关于仲琪)
……
进入马桥的人,都得习惯听这一类模棱两可的话:暖昧、模糊、飘滑、游移、是这又是那。这种让人
着急的方式,就是马桥人所说的“栀子花,茉莉花”。我发现,一般说来,马桥人对此不大着急,甚至一
点也不怪异。他们似乎很乐意把话说得不大像话,不大合乎逻辑。
他们似乎不习惯非此即彼的规则,有时不得已要把话说明白一些,是没有办法的事,是很吃力的苦差,
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勉为其难的迁就。我不得不怀疑,从根本上说,他们常常更觉得含糊其辞就是他们的
准确。
因为这一点,我始终没有弄明白马仲琪是怎么死的。总结人们的意思:仲琪有是有点贪心,又没怎么
贪心;一直思想很进步,就是鬼名堂多一些;从来没有吃过什么亏,只是运气不好;婆娘的一身病明明是
治得好的,可惜找不到对路的药;走到哪里都是个干部的样,就是没有个当干部的相;新屋倒是砌了一栋,
砌了又不是自己的;黄老五对他最好,没帮过什么忙就是;是个有面子的没有什么话份;说他偷东西实在
冤枉,他不过是没给钱就拖走了屠房里偷一块肉;黄藤是他自己吃的,说他自杀根本不符合事实……听了
这些话,我明白了么?没有明白么?
我大体知道,仲琪守着一个卧床久病的婆娘,日子很艰难,连买肉的钱都没有了。重阳节的前夕忍不
住在屠房偷了一块肉,被当众抓获,写检讨书贴在墙上。大概觉得无脸做人,他第二天就喝了黄藤水。事
情就这么简单。简单的事情不能被马桥人说得清清楚楚,在一种“栀子花,茉莉花”的方式中变得越来越
暖昧,只能证明马桥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或者说不愿接受这样简单的事实。也许,他们觉得在事实的每
一个环节之外,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实,他们的很多话都被那些隐形的事实搅乱。破坏和分解,只
能变得牛头不合马嘴。
仲琪用笔批下了数不胜数的“同意”,最后一个“同意”是他批在自己偷肉的检讨书上,张贴墙头公
之于众。在检讨中,他骂自己是贼,是无廉耻的家伙,愧对先人。有些话写得过头,可以使人想见当时惶
恐的程度。其实,他一生知道太多别人的秘密,知道远远近近太多瞒天过海的恶行,但自己从来安分守己,
非分的一根稻草都不敢取。他的本分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吗?没有。他被一批批他洞悉无余不以为然的人
抛下,眼睁睁地看他们发财,自己的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紧巴,猪油罐子都没有什么腥味。他是不是需要改
变一下呢?在我的想象中,他走进了屠房,掏着自己空空的衣袋,吸着火热逼人的节日气氛,终于决定从
一块肉上开始自己改变。可惜的是,他没有得到肉,只得到了自己众目睽睽千夫所指之下无限耻辱。
那么他该怎么办?
他该继续他的本分,还是继续他的不本分?
如果他还在我的面前,如果他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很可能会有一时的踌躇。我很难作出非此即
彼的回答。在这个时候,我可能会暗暗感到,一种“栀子花,茉莉花”式的恍惚不可阻挡地向我袭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桥人的含糊其辞就是他们的准确,这种表达方式并不能阻止“我”了解真相的想法,但最终让“我”
遭遇了一种恍惚的状态。
B. “他该继续他的本分,还是继续他的不本分”,与《祝福》中“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问题相似,都是“我”
心中虽有答案却不愿回答的。
C. 小说以马仲琪偷肉后自杀的事件为中心,“我”的视角来叙事,既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又有利于表达
“我”对这个事的思考。
D. 小说运用了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设问等形式,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对作品的思考,体现了作者
高超的写作技巧。
8. 小说开头引述马桥人关于“天气、吃饭、等车、读报、仲琪”的话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仲琪”的故事展开的,为什么题目却是“栀子花,茉莉花”?请结合本文简要分
析。
【答案】7. B 8. ①用生活中多方面的事例说明这是马桥人的日常表达方式;②为下文点明马桥人模棱两
可的话语作铺垫;③这种看似矛盾的话令人好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 ①小说虽然围绕“仲琪”的故事展开,但以“栀子花,茉莉花”为题能够表达对马桥人心理特点的反思;
②“栀子花,茉莉花”是马桥人对仲琪事件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是他们典型的含糊其辞的表达方式。③“栀
子花,茉莉花”是马桥人的日常语言,是仲琪事件生动形象的写照。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都是‘我’心中虽有答案却不愿回答的”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如果他还在我的面前,如果他向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很可能会有一时的踌躇。我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分析可知,从句中的“我
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可知,“我”不是不愿意回答。是“很难回答”。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1)从内容上,开头的引述马桥人关于“天气、吃饭、等车、读报、仲琪”的话语都和马桥人平日的生活
习惯息息相关,都是马桥当地人“日常语言”,这些用于能真实地再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好地反映着马
桥的风俗、人物。运用民间方言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从而揭示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意识到的
民间世界。
(2)在结构上,开头的引述马桥人关于“天气、吃饭、等车、读报、仲琪”的话语是为了引出文中主人公
马仲琪以及他的死亡,通过探究马仲琪之死来,更好地呈现马桥人把这种模棱两可的语言融进叙事形式里
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供了一个"马桥"王国,将其历史、地理、风俗、物产、传说、人物等等,以马桥土
语为符号,汇编成一部名副其实的乡土词典。
(3)语言特点上,马桥人关于“天气、吃饭、等车、读报、仲琪”的话语以一种相对和矛盾的方式呈现,
本身就带有思辨的意味,作者通过一种别样的语言引出一个个文学性的故事。形成“词典体小说”的样式。
这样的语言能引人入胜,吸引人的兴趣。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1)从语言特点上看:“栀子花,茉莉花”本身具有花的美质,在此处具有“乡”气扑鼻的朴实之美,作
者把栀子花、茉莉花融进日常语言方言,在此处由“栀子花,茉莉花”两个同构短句引出马仲琪的故事,
以及马仲琪之死,本身就具有云里雾里、掩盖实情之意,从而能够吸引读者兴趣。
(2)从人物塑造上,马仲琪也是“栀子花,茉莉花”的一个缩影,文中写非常“可爱”的马仲琪只有一个
爱好,就喜欢拿着笔在所有可写字的纸张上签上“同意,马仲琪”,最后一个“同意”是他批在自己偷肉
的检讨书上,张贴墙头公之于众。文章以“栀子花,茉莉花”为题能够表达对马仲琪心理特点的反思。体
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用平等的眼光注视着叙说着马桥人特有的生活习俗。
(3)从主题上看,“栀子花,茉莉花”已经成为马桥人的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是他们典型的含糊其辞的表
达方式,故对马仲琪之死也是持着这种模棱两可的认知态度,这种认知方式就是马桥人的日常生活写照,
作者运用这种“栀子花,茉莉花”式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批判与认同、否定与怀疑的主题思
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改知伊阳县,有能名。用大
臣荐,召试..,为馆阁校勘。会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
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赵元昊反,大将葛怀
敏辟为经略判官。洙虽用怀敏辟,尤为韩琦所深知。顷之,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以夏竦为经略、安抚
使,范仲淹、韩琦副之,复以洙为判官。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
又请减并栅垒,召募土兵,省骑军,增步卒。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
以洙为集贤校理。洙遂趋延州谋出兵,而仲淹持不可。还至庆州,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因发庆州部将刘政
锐卒数千赴救,未至,贼引去。夏竦奏洙擅发兵,降通判濠州。当时言者谓福之败,由参军耿傅督战太急。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未几,上
奏曰:“方今非独四夷之为患,朝政日弊而陛下不寤,人心日危而陛下不知。故臣愿先正于内,以正于外。
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日新盛德,与民更始,则天下幸甚。”仁宗嘉
纳之。改太常丞、知泾州。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
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
七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
诬》二篇/
B.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
诬》二篇/
C.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
诬》二篇/
D.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
诬》二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试,古代选拔官吏的特殊方式,是指皇帝召见面试,即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B.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到了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 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后多指帝王居地;诣阙,到天子的宫阙。
D. 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沿牒,官员随选补之文牒而调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尹洙以儒学知名,学优而仕。他少时就与哥哥尹源因儒学而闻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调任正
平县主簿,后来改任伊阳知县,才干出名。
B. 尹洙以边防为重,深谋远虑。赵元昊反叛后,尹洙请求减少栅垒,从当地召募兵员,减少骑兵,增加步
卒,并给皇帝献上攻守的计策,受到重用。
C. 尹洙以时势为重,及时调兵。当任福在好水川战败时,他没有征得上级夏竦同意,就调任庆州部将刘政
锐率兵前往支援,因此而被降为濠州通判。
D. 尹洙内刚而外和,文简有法。他性格刚正,但为人和缓,博学而有见识;针对格调柔弱的文风,他与穆
修振兴古文,文章简练而有法,文集颇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
(2)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尹洙几次上疏论述兵法,并学习探求开宝年间以前用兵作战的旧事,特别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强
化守边策略。
(2)只有深刻地考察秦朝、隋朝厌恶听忠言而灭亡的原因,向前效法汉朝君主不忌讳讲国家危亡而能维持
统治的原因。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戒福使持重”承前省略主语“尹洙”,这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戒”宾语“福”又作“使”的主
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CD;“傅文吏”主谓宾结构,句子结构完整,作“以(因为)”领起的原因
分句之一,其后断句,排除选项 A。
故选 B。
句子翻译:后得了耿傅的信,内容是告诫任福,叫他保持镇定,不要冒险轻进。尹洙因为耿傅是一个文官,
没有军事责任而死在战场上,又被当时人冤枉,于是写了《悯忠》、《辨诬》两篇文章。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即科举考试中的殿试”错误。召试,遇有急需人才的情况,皇帝就会下令将社会上一些优异的人才特
别召来面试,合格者直接任职,不需要“出身”。因为这种情况属于“皇帝直接召来面试”的,因此称为
“召试”,并非科举考试的殿试。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赵元昊反叛后”错误。由原文“顷之,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以夏竦为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
琦副之,复以洙为判官。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又请减并栅垒,
召募土兵,省骑军,增步卒。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以洙为集贤校
理”可知,不久,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用夏竦做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任副职,仍用尹洙做经
略判官。尹洙几次上疏论述战争,并讲求本朝开宝以前用兵作战的历史经验,特别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加
强对边疆的谋划。又请求裁并国内的栅亭堡垒,招募士兵,减少骑兵,增加步兵。当时皇帝下诏询问攻守
的计策,夏竦提出了两条计策,命韩琦同尹洙上京奏给皇帝。皇帝采取了夏竦进攻的计策,任命尹洙为集
贤校理。由此可知,是在“刘平、石元孙战败”后,不是“赵元昊反叛后”。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数:几次。故实:旧事。特:特别。睿:精明。重:强化。
(2)惟:只有。恶:厌恶。法:效法。所以:……的原因。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改任伊阳知
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
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
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
了他馆阁校勘的职。赵元昊反叛,大将葛怀敏征用尹洙任经略判官。尹洙虽是由葛怀敏征用,但更被韩琦
赏识。不久,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用夏竦做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任副职,仍用尹洙做经略判
官。尹洙几次上疏论述兵法,并学习探求开宝年间以前用兵作战的旧事,特别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强化守
边策略。又请求裁并国内的栅亭堡垒,招募土兵,减少骑兵,增加步兵。当时皇帝下诏询问攻守的计策,
夏竦提出了两条计策,命韩琦同尹洙上京奏给皇帝。皇帝采取了夏竦进攻的计策,任命尹洙为集贤校理。
尹洙于是赶赴延州谋划出兵,但范仲淹持不同意见。回到庆州,正遇上任福在好水川战败,尹洙因此派出
庆州部将刘政的精锐部队几千人,赶赴镇戎军救援,还未到,敌人已撤走。夏竦上奏弹劾尹洙擅自发兵,
尹洙被降职做濠州通判。当时舆论说任福的失败,是由于参军耿傅督战太急躁。后得了耿傅的信,内容是
告诫任福,叫他保持镇定,不要冒险轻进。尹洙因为耿傅是一个文官,没有军事责任而死在战场上,又被
当时人冤枉,于是写了《悯忠》《辨诬》两篇文章。没有多久,他上奏说:“当今不独四方外国为患,而且
朝政日益腐败但陛下不能觉察,人心日益危急但陛下不知道。所以臣希望先改正朝廷内部,再去改正外面
边疆。只有深刻地考察秦朝、隋朝厌恶听忠言而灭亡的原因,向前效法汉朝君主不忌讳讲国家危亡而能维
持统治的原因。日益革新盛美的品德,让民众改变当初的看法,那么全天下就幸福极了。”宋仁宗赞许而
采纳了他的意见。尹洙改任太常丞、泾州知州。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
仅四十七岁。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
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
B. 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的
C. 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对尉佗感念,饱含历史沧桑感。
D. 诗人登楼怀古,纵横开阔,叙议结合,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尉佗的功绩。
【答案】14. B 15. ①尉佗能够审时度势,一统南海;②顾全大局,称臣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安定;
③他恩泽越地,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怀念。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的”错误。是为了突出尉佗的功绩。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鹿未穷”指征战不休,“自乘黄屋”指自己称帝。在征战不休时自己前往岭南称帝,表现尉佗能够审时
度势,一统南海。
先行南海尉事,后接受诏封。“南来作尉”指行南海尉事。“北向称臣”指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派大夫
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表现尉佗顾全大局,称臣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安
定。
解除子民的温热,赋给子民财富。“薰弦”指《南风歌》,取解吾民之愠、阜吾民之财之意,即解除子民的
温热,赋给子民财富。用虞舜《南风歌》的典故来表明尉佗体恤百姓,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怀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依山势设计、结构精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先以家外无亲近的亲戚、家内无应门的童仆作铺垫,然后指出自己“____________,
__________”孤独凄凉之状跃然纸上。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和听觉着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描写了操练演习的场面。
【答案】 (1). 各抱地势 (2). 钩心斗角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 内无应门五尺僮 (5).
马作的卢飞快 (6). 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易写错的字词有:抱、钩、期功、强近、僮、霹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
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_ ,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它运用 5G、
AR 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
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 )。不仅舞蹈本身表现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盛
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也在《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的背景下大大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庄严与大
气。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 ,如此突然 、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
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
“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 、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所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 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 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 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而为大众描绘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B. 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来
C. 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交化画卷被展现在大众面前
D. 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舞蹈不仅本身既表现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又以《簪
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大大提升了作品庄严与大气的品质。
B. 舞蹈本身不仅表现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之外,还在
《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的背景下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庄严与大气。
C. 舞蹈本身既表现了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又在《簪
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的背景下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庄严与大气。
D. 舞蹈本身除了表现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之外,更以
《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大大提升了作品庄严与大气的品质。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
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此处的语境是指该节目令亿万观众感觉
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所以应该用成语“耳目一新”。
第二空处,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衰败:没落且败坏。此处的语境是指传统文化传播由兴盛而衰落,
所以应该用词语“式微”。
第三空处,否极泰来:坏情况到了尽头,好情况就会到来。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
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此处的语境是指传统文化传播突然出现转机,所以应该用成语“峰回路转”。
第四空处,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由下句
“凝练节制”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中华美学讲求言简练而意思完备,所以应该用词语“言简意赅”。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上文可知,陈述对象为“该节目”,前后句子保持主语一致的原则,所以此句的主语也应该是“该节
目”,BC 选项的主语为“交化画卷”,不符合题意;“该节目”应该是“展示”画卷,“描绘”不符合逻
辑,排除选项 A。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的语病为: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应该放在“舞蹈本身”后面;“提升”缺少宾语中心语,
在“大气”后面加上“的品质”。
A.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应该放在“舞蹈本身”后面;关联词语“既……又”与“不仅……”重
复。
B.关联词语“不仅……”和“除了……外”杂糅;“提升”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大气”后面加上“的品
质”。
C.“提升”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大气”后面加上“的品质”。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①___20___。“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
遍。”无论何时何地,废寝忘食,甚至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
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为什么呢?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②___21___ ,心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
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走马观花。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见什么都记。郑板桥认为,
《史记》以《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写得最精彩。但
是,如果对三千多字的《项羽本纪》,③___22___,岂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21. 请以“郑板桥读书时”为开头,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概括郑板桥的读书心得。总体不超
过 20 个字。
【答案】20. ①而是他勤于诵读②眼睛不停地在看③逐章迎字都记
21. 示例:郑板桥读书时虽然善记,但是也讲求正确(合适)的方法。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的段意是:郑板桥认为,读书应勤于诵读,求精不求多。第一空,所要填写文句和
前面的文句构成此文段的中心句,依据前面的文句“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分析可知,所要填写
的文句应以“而是……”开头,再依据所填文句后面的引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可知,内容强调
“勤于诵读”,故可填“而是他勤于诵读”;第二处,所要填写的文句句中,在语意上和后文的“心中却
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走马观花”共同解释“过目成诵太草率了”的原因,再依据“心
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走马观花”分析可知,原因是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
故可填“眼睛不停地在看”;第三处,所要填写的文句是尾句的中间部分,依据前面的文句“如果对三千
多字的《项羽本纪》”分析可知,所要填写的文句在语法上作“如果对三千多字的《项羽本纪》”的谓语,
在内容上应和“什么都记”有关,故可填“逐章迎字都记”。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和仿写句式的能力。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的中心句式第一个文句,即“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
力好,而是他勤于诵读。”是说郑板桥在读书方面的正确做法,即“勤于诵读,求精而不求多”;题干要
求“以‘郑板桥读书时’为开头,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概括郑板桥的读书心得”,故可概括,
“郑板桥读书时虽然善记,但是也讲求正确(合适)的方法”,或是“郑板桥读书时虽然善记,但是更注
重诵读和精读”。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诞生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和平与
发展的年代,诞生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面对肆虐的病毒时,诞
生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含生忘死以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
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正是我们民族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强大
动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我辈砥
砺前行”的演讲,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守望中国精神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望中国精神》。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穿历史云烟,我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伴
岁月峰头,我们触摸到独立自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循着先辈们火红的足迹,我辈青
年应将这份精神继承守护、发展弘扬。
我愿用躬身入局的实践,守望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中国精神。“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这是一种足以跨越雄关、足以铸就钢铁长城的精神。新冠疫情肆虐,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
北,用信念与病毒抗击;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创造了“十天十夜,火神山起”的伟大奇迹;口罩工人加班
加点,用流水线向国人传递着质朴关怀……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我辈青年,当坚守这份精
神,架起中国精神为旗的帆船,驶向更辽远的大洋彼岸。
我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守望自力更生、勇敢开拓的中国精神。从“一轮秋影转金波”的对月祈愿,
到如今嫦娥四号的太空漫步;从“家书抵万金”的音讯难传,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联通南北。墨子升
天、蛟龙探海、粒子探微、北斗观寰宇、天眼映苍穹……正因为这种强大的自强精神,才助力了中国实现
从跟随到领跑,得以一步步续写辉煌。展望前方,这份精神正等待着我辈青年矢志不移地继承和发扬。
我会在责任与担当中沉淀,守望美美与共、兼济天下的中国精神。这份中国精神,是中国珠峰探测登
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用科技探测珠峰,为世界地理探测事业留下中国足迹;是世界不和平的地方,
头戴“蓝盔”的中国维和部队,守护世界一隅的和平稳定;还是世卫大会上,中国代表那句铿锵有力的“中
国将会无偿提供中国疫情研究信息,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中国贡献。”此即
更高更远的中国精神,为世界创福利,为人类谋福祉。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在世界的每个
角落掀起波澜。世界的明天,正等待着我辈青年人怀着充足的底气去勾勒、去塑造。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时代之水浩浩汤汤,我辈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更方奋起,以
信念为墨,以实践为砚,以奋斗为笔书写新的时代画卷。我们的父辈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精神
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续写中国辉煌,传承中国精神,我辈青年责无旁贷!
万众一心、自力更生、兼济天下…中国的精神远不止这些,因为中国精神不是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也
不仅仅是一种姿态的象征,中国精神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是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审材料,“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强调的是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一种精神作支
撑。材料回顾了中国三个时期的不同的精神。在危亡之际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平与发展年代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面对肆虐
的病毒时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含生忘死以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这些不同的精神汇聚
在一起组成了“中国精神”。“坚守信念,传承精神,击鼓催征,追逐梦想,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启
示我们青年学生,要传承老辈的精神,将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民族复兴梦联系在一起,要坚守我们的信念,
做好成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准备。
审任务,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我辈砥砺前行”的演讲,阐
述观点和思考。
立意:
(1)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2)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
(3)砥砺中国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4)发扬中国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5)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
(6)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神。
素材:
(1)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回望历史,我国有敢于斗争,不畏艰苦的抗美援朝精神,展望今
朝我国有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诚如《大学》言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今日之青年应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青年一代,应传承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临津江突
破英雄连”赴高温酷热、蚊虫肆虐、恐袭频发的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他们发挥中国精神的激励作用,
把急难险重任务当成弘扬传统、彰显血性的实践平台,被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誉为“防卫精英”。
国家元勋于敏先生,在国家面临核危机的紧急情况下,毅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原子弹领域,凭借着不惧
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力量,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担起了我们氢弹研究领域的大旗,创造了一代科技
神话。
(2)听,那朗朗的读书声是他用坚守诠释的中国精神。“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决定留下来。”张玉
滚用一根扁担,不仅挑回了书本,更挑起了孩子们的未来。缺少老师,他就成了全能教师,一人身担数职;
没有厨师,他说服妻子跟他一起以学校为家,为孩子们做饭。运书途中发生车祸摔伤了腿,他不疼吗?让
妻子辞去工作来到大山,他不愧疚吗?但他用那份真诚的坚守向大家表达:他不后悔。他有着像杜子美一
样的博爱之心:“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用坚毅执着向世人诠释中国精神!
(3)感,那无数的白衣天使用担当诠释中国精神!二零二零年伊始,疫情肆虐,如同无数黑云压在人们头
顶,社会冲荡着不安与恐惧,我们多希望能出现一位英雄保护我们。而钟南山院士就如一道金光,冲破黑
云,将希望传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他却乘坐最近的一辆车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一
如十七年前的坚定无畏。火神山、雷神山的快速竣工、无数的医护人员从各地赶来,他们身着白衣,心有
锦缎,无不在诠释着中国速度、中国担当。他们有苏轼的那份豪迈与坚定,即使“穿林打叶”,也决定“一
蓑烟雨”,相信会有美好的明天。他们用逆行担当诠释了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