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主观题评分细则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主观题评分细则

ID:677168

大小:8.93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深一模”主观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4.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国还存在哪些不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4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存在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②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够完 善。③缺乏高超的传播技巧和手段。④国际传播能力相对有限。(每点 1 分,言之成 理,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1)①“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存在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可答为“不够自信” “太在乎西方”“缺乏省思”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表达。 答为“中国需要自信,需要省思”等正面措施做法式表达等不得分,答为“在客观方 面,我国不够自信”等表述不得分。 ②“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可答为“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顶层设计不足” “在做好顶层设计方面有不足”“国家统筹协调不足”“非官方传播主体与国家层面 协作不够”等表达。 答为“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统筹协调”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表述不得分,答为“需 要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等正面措施做法式表达等不得分。 ③“缺乏高超的传播技巧和手段”可答成“传播技巧手段不够强大”等意思相近或言 之成理的表述。 答为“缺传播技术”“没有传播技术”等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表述不得分,答为“对外 宣传效果不佳”等表示结果的意思不得分,答为“需要有高超的传播技巧和手段”等 正面措施或做法不得分。 ④“国际传播能力相对有限”可答成“国际传播能力比较弱”“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 强”“国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答为“需要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应当更强大”等正面措施或做法不 得分。 (2)在相应得分点重复答题不重复计分,共仅得 1 分。答非所问,不得分。 【评分示例】 4 分示例 例 1: 例 2: 例 3: 说明:③得 1 分,“④在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有不足”得 1 分,“⑥缺乏高 超传播技巧、手段”得 1 分,“传播能力有限”1 分 。共计 4 分 3 分示例 例 1: 说明:②得 1 分,③得 1 分,④得 1 分。共计 3 分。 例 2: 说明:③④合并共得 1 分,⑤得 1 分,⑥得 1 分。共计 3 分。 2 分示例 例 1: 说明:“要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得分。“缺乏高超的传播技巧与手段”得 1 分,“国际传播能力相当有限”得 1 分。共计 2 分。 例 2: 说明:②得 1 分,④“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相对有限”得 1 分。共计 2 分。 例 3: 说明:①②各得 1 分。共计 2 分。 例 4: 说明:②③各得 1 分。共计 2 分。 1 分示例 例 1: 说明:③得 1 分,其他不得分。共计 1 分。 例 2: 说明:④“我国缺乏高超的传播手段、技巧”得 1 分,其他不得分。共计 1 分。 0 分示例 例 1: 说明:答非所问,未答出答案关键词或相似意思。0 分。 例 2: 说明:说明:答非所问,未答出答案关键词或相似意思。0 分。 5.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请据此分析材料三中李子柒案例值得借鉴之处。 (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从讲述主体来看(1 分),李子柒以民间身份讲故事,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很有 亲和力(1 分);(2)从故事主体来看(1 分),李子柒的故事表现了平凡人富有诗 意的生活(1 分),内容新颖而具辨识度;(3)从接受主体来看(1 分),李子柒的 故事有助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缓解焦虑,受众基础广泛(1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答:(1)①“从讲述主体看”关键点在“讲述主体”,可答为“讲述主体上”“在讲 述主体方面”“从讲述主体看”等包含“讲述主体”的短语或句子。 ②“李子柒以民间身份讲故事,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很有亲和力”关键点在“民间身 份讲故事”,可答为“民间身份、立场”“普通人”“非官方传播主体”“非官方身 份”“个人与官方联合的多元化讲述方式”“多主体多元化的个人身份”等意思相同 或相近的表达。 答为“有服务于市场的清晰的‘人设’”“多方协作”“运用多元化传播方式”“有 策略有布局地活跃于国内外社交媒体”“官方身份”“战略传播”“整合传播”“有 策略,有布局”等不得分。 ③“讲述主体”应与“李子柒以民间身份讲故事”相联系,二者须归为一个方面,若 搭配错误则①②均不得分。 ④仅答出“讲述主体”,但未正确结合李子柒案例答出相应信息,扣 2 分。未点明 “讲述主体“,但答出“民间身份讲故事”等意思,则扣 1 分。 (2)①“从故事主体看”关键点在“故事主体”,可答为“故事主体上”“在故事主 体方面”“从故事主体看”等包含“故事主体”的短语或句子。 ②“李子柒的故事表现了平凡人富有诗意的生活”关键点在“平凡人”的“故事”, 可答为“普通人田园生活、诗意生活”“日常田园生活”“平凡的日常生活”“普通 人的生活”“弱势群体的故事”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表达。 答为“诗意的中国田园生活”“中国风的田园生活”“传统的田园生活”“洋溢着中 国风的生活”“年轻人的生活”“网红的生活”等不得分。 ③“故事主体”应与“表现了平凡人富有诗意的生活”相联系,二者须归为一个方面, 若搭配错误则①②均不得分。 ④仅答出“故事主体”,但未正确结合李子柒案例答出相应信息,扣 2 分。未点明 “故事主体“,但答出“讲述普通人故事”等意思,则扣 1 分。 (3)①“从接受主体看”关键点在“接受主体”,可答为“接受主体上”“在接受主 体方面”“从接受主体看”等包含“接受主体”的短语或句子。 ②“李子柒的故事有助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缓解焦虑,受众基础广泛”关键点在“受 众基础广泛”,可答为“以西方普通民众、草根群体为接受主体”“非官方群众” “以工业化社会、高风险社会中的人们为接受主体”“受众群广泛”“容易被工业化 社会高风险社会的人们接受” “西方国家中的草根群体”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表达。 答为“有明确的目标——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精英群体”“意见领袖”等不得 分。 ④仅答出“接受主体”,但未正确结合李子柒案例答出相应信息,扣 2 分。未点明 “接受主体”,但答出“受众基础广泛”等意思,则扣 1 分。 【得分示例】 6 分示例 例 1: 说明:基本完美的答案。 例 2: 说明:要点①答“平凡而有诗意的生活”与“故事主体”联系,可得分;要点③答 “讲述主体多方协作,多元化”,并指出“李子柒作为网红以非官方身份传播文化, 与官方媒体联动合作”亦可得分。 5 分示例 无 4 分示例 例 1: 说明:要点①③点均得 2 分;其他要点未答出关键信息,不得分。共计 4 分。 例 2: 说明:要点①③各得 2 分。要点②“李子柒作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选择讲述的 是……”中的强调的是讲述主体。而非“故事主体”,后面的阐释虽然涉及故事内容, 但未能答对故事主体,不得分。共计 4 分。 例 3: 说明:要点①②各得 2 分;要点③提及“讲述主体”,但未答对讲述主体,不得分。 共计 4 分。 3 分示例 例 1: 说明:未指出主体角度,每点各扣 1 分。共计 3 分。 2 分示例 例 1: 说明:要点①②具体的主体解释未涉及关键信息,不得分;要点③得 2 分。共计 4 分。 例 2: 说明:要点①②均不得分,要点你③答出“在如今工业化、高风险社会中充满焦虑, 压力大的人们”,得 2 分。共计 2 分。 例 3: 说明:要点①②均不得分,要点③答“有效缓解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焦虑、绕开海外用 户的心防”得 2 分。共计 2 分。 1 分示例 例 1: 说明:均未点出主体角度,扣 3 分。要点②答“有效缓解工业化社会,高风险社会中 的人们的焦虑,特别能够绕开海外用户的心防”得 1 分,其他要点未涉及关键信息, 不得分。共计 1 分。 0 分示例 例 1: 说明:仅涉及三种主体,但均未准确关联或答对关键信息,不得分。 例 2: 说明:仅涉及三种主体,但均未准确关联或答对关键信息,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性阅读 8.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由海边进入花园,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焦虑。②看到房间里的男孩,紧张感暂时减弱,又 马上感到害怕与压抑。③离开花园来到海边,重新找回快乐的感觉。(第①③点 1 分,第②点 2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第一点:答出“紧张”得 1 分,“紧张”可表述为“焦虑”“不适”“担心”“恐慌”等。 第二点:答出“紧张感暂时减弱”或“稍微放松”得1分,答为“紧张感消失/消除”或 “变得轻松”不得分;答出“压抑”“压迫”“害怕”得1分。 第三点:答出“快乐”可得1分,“快乐”可表述为“放松”“自由”等。答为“沉默离开” 不得分。 未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其他答案如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样卷示例】 4分卷: 焦虑担心1分,稍微放松1分,压抑害怕1分,自由快乐1分。 担心焦虑1分,焦虑暂缓1分,害怕1分,惬意愉快1分。 3分卷: 焦虑紧张1分,害怕1分,快乐1分。 担忧、紧张1分,压抑1分,开心1分。 2分卷: 满怀焦虑1分,紧张得到缓解1分。 不适和恐慌1分,放松与高兴1分。 1分卷: 焦虑1分。 焦虑1分。 9.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等三个方面。请以这篇小 说中房间内的男孩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人与人的矛盾:外来的孩子有着自由快乐的天性,男孩却如此局促不安;(或: 父母严厉苛 刻,男孩却渴望更多的自由)(2)人与环境的矛盾:花园的生活美丽而富足,小男孩却苍白病态, 无法享受。(3)内心矛盾:男孩渴望自由,却又不得不服从安排、压抑自己。(每点2分。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每点从两方面答出矛盾点即可得分,若角度正确,表述 不当,扣 1 分。 第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从外来孩子与男孩之间的矛盾,或从男孩与父母的矛盾两 个角度作答。从男孩与外来孩子的角度:答出“外来孩子自由快乐”或“两个小孩子不富 有但不受约束”等得 1 分;“男孩局促不安”或“男孩富有但没有自由,受到限制”等得 1 分。从男孩与父母的角度:答出“男孩父母严厉苛刻”或“父母关爱男孩却只让他待在 房间”等得 1 分,“男孩内心渴望更多自由”等得 1 分。 第二点:人与环境的矛盾,答出花园的特点 1 分,“美丽富足”可表述为“开阔豪华”等; 小男孩的状态 1 分,答出“小男孩苍白病态,无法享受”或“小男孩孤独脆弱,被限制在 房间内”等得 1 分。 第三点:人物内心,男孩对自由的渴望 1 分,答出“渴望自由”“向往外边的世界”等得 1 分;男孩面对约束的压抑心理 1 分,答出“男孩焦虑局促”“内心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压 抑”等得 1 分。 其他答案如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样卷示例】 6 分卷: 人与人:外来孩子四处玩闹 1 分,男孩被关在房间内,不自由 1 分; 人与环境:富足舒适的环境 1 分,男孩焦虑局促 1 分; 人物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1 分,由于某种压迫不能如愿 1 分。 人与人:男孩不自由 1 分,两个孩子自由自在 1 分; 人与环境:花园美丽而豪华 1 分,男孩不能享用 1 分; 人物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分,受到限制 1 分。 5 分卷: 人与人: 男孩受到控制和压迫 1 分; 人与环境:硕大美丽的花园 1 分,男孩小心翼翼,畏缩 1 分; 人物内心:男孩焦虑局促 1 分,对广阔世界的渴求 1 分。 人与人:男孩富有但是孤单 1 分,两个孩子不富有却纯真快乐 1 分; 人与环境:花园很大很漂亮 1 分,孤单苍白的男孩毫无生机 1 分; 人物内心:内心向往自由 1 分。 4 分卷: 人与人:屋外两人轻松快乐 1 分,男孩焦虑局促 1 分 人与环境:环境固然很好 1 分,他无法享受 1 分。 人与人:两个孩子无忧 1 分,男孩的压抑 1 分; 人与环境:房中男孩富有 1 分,因病没有自由 1 分。 3 分卷: 人与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1 分,小男孩不能享受 1 分; 人物内心:向往自由 1 分。 人与环境:身处美丽的花园 1 分,没有享受美景 1 分; 人物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1 分。 2 分卷: 人与环境:美好的环境 1 分,男孩的焦躁不安与痛苦 1 分。 人与环境:环境的富足 1 分,男孩不能享用 1 分。 1 分卷: 人物内心:小男孩对自由的渴望 1 分。 人与环境:花园美丽 1 分。 0 分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老百姓也不肯听从。 (“经手”1 分,“决”1 分,“下”1 分,“从”1 分) 【评分细则】 ①经手:标准可相对灵活,可以译为经过他的手、经过他的处理、经过他审查、经他审理 等都对;②决:应该译为动词,决断、判决、决定等;③下:标准可以相对灵活,下达命 令(决策、决定),交代下去等都给分,但如译为下发法规,下发判书则不给分;④从: 译为听从或服从,若译为接受、认同等不给分。 4 分:例 1:事情不经过(周敦颐)的手,官吏不敢决断,即使下达了(命令),百姓也 不肯服从。 例 2:事情没有经过周敦颐的手,官吏不敢决定,即使下达了命令,百姓也不肯听从。 3 分:例:事情没有得到上面同意,吏官不敢决定,即使下了命令,民众不肯服从。 2 分:例:案件若不经周敦颐的手,官吏便不敢判决,即使定罪了,民众也不认同。 1 分:例:事情不经过周敦颐的手下,官吏都不敢决定,即使下决定执行它,百姓也不会 接受它。 (2)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接受 教导。 (“为学知道”1 分,“因”1 分,“往”1 分,“受业”1 分) 【评分细则】 ①为学知道:按动宾结构翻译的可放宽要求,“为学”可译为做学问、研究学问、从事学 问均可,但“求学“不正确;“知道”可译为“懂/明白/知晓/通晓”+“道学/道理/道义/ 大道/事理”。 如果理解错了这个词的词性则不得分。如“为学”翻译为“学识渊博”“博学”等形容词 不得分;译为“作为学者”“在做学问方面”“为了学问”等介宾结构不得分;翻译为 “学识”“为人学识”等名词不给分。“知道”翻译为“知识道理”“被人知道”“对道 的理解”“明白的道理”等不给分。不翻译或将“为学知道”一起译为“有学问和道理”, “学者的知识和道理”则不得分。 ②因:翻译为“于是”“就”“便”给 1 分。翻译为“因此”“趁机”“顺势”“依 据”“所以”“因而”不给分。 ③往:翻译为“前往”“前去”“去往”“去”“到”给 1 分。翻译为“与他交往”或忽 略不译不给分。 ④受业:放宽标准,只要弄清楚教和学的关系即可,可译为“接受教导”“接受学业”。 “接受学问”“学习”“向他学习”“听他教授”“让周敦颐教授”“被他教授”等。如 理解为二程去“教授”“传授”则不给分。 4 分:例 1:程珦知道他做学问、明白道理,于是和他成为好友,让儿子程颢、程颐去周 敦颐那里接受周敦颐的教导。 例 2: 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明白道理,于是与他成为朋友,派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往 接受教导。 3 分:例:程珦得知周敦颐学识渊博,通晓道理,于是与他交为朋友,让自己的儿子程颢、 程颐去他那里接受知识道业。 (程珦)知道他(周敦颐)从事学问知晓大道义理,于是与他成为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 程颐成为他的弟子受他教导。 2 分。例:知道周茂叔做学问了解道理、说,凭借和周茂叔是朋友,让程颢、程颐二人前 往传授知识。 例:程珦知道了周敦颐研究学问,明白道理,因与他交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往 教授学业。 例:知道他因为学识渊博而被人们所知,因此和他成为朋友,使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 接受教导。 1 分:例:程珦了解他有学问明白许多道理,因此与他是朋友,并让他两个孩子程颢程颐 前去教授学业。 14. 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3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最初,赵抃被谎言迷惑,对周敦颐态度严苛(1 分);②后来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 悔悟(1 分),并将周敦颐当作朋友(1 分)。 【评分细则】 变化的过程重在以下三点(每点 1 分):“临之甚威”1 分;“视其所为,乃大悟”1 分; “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1 分。 ①“临之甚威”,写出威严、苛刻、耍威风、严苛、严格可得一分,如引用原文不翻译则 不得分;译为轻蔑、瞧不起(程度太过)不得分,译为迷惑、有怀疑、困惑(将前句中的 “惑”理解为对周敦颐的态度)不得分。 ②“视其所为,乃大悟”,写出悔悟、醒悟或了解之意即可得一分,比如“了解了他的为 人”、“了解他所作所为”、“知道他的为人”、“观察他的为人”、“明白他之后”等 可得一分。 ③“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写出尊敬、尊重、友爱、友善、赞赏、举荐、把他当朋友、 愿意和他交好等都可得一分。 【评分示例】 3 分: 2 分:一开始,对周敦颐感到疑惑且不相信,到了虔州后,才知道他做官的为人处事,于 是向吕公写信推荐周敦颐。从疑惑到肯定,欣赏。 1 分:从瞧不起周敦颐到敬佩周敦颐。 (二)古代诗歌阅读 16.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①描写白鹇洁白无瑕, 寓意诗人崇尚高洁的品性。 ②描写白鹇偏爱玉潭仙境, 寓意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 ③描写白鹇在月下花间留连, 寓意诗人向往从容、诗意的生活。 【审题说明】 “对白鹇的描写”的诗句是“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 寒月静,朝步落花闲”因此“寄寓着诗人”的志趣只能在此六句中分析得出,从其他诗句 进行分析,即使“志趣”要点正确,也不得分。 对白鹇的描写 诗人的志趣 【赋分说明】 ①描写白鹇洁白无瑕(1 分),寓意诗人崇尚高洁的品性(1 分)。 “洁白无暇”:答出白鹇“洁白”的特点即可得分。寄寓的志趣突出“高洁”即可得分。 ②描写白鹇偏爱玉潭仙境(1 分),寓意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1 分)。 “玉潭仙境”:“玉潭”、“琪树”不是人间之物,答出白鹇生活的环境是“仙境”即 可得分。“渴望摆脱尘世束缚”可答为:超然物外、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洁。从此句可分析出寄寓着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但是不与①中的高洁重复赋分。 (详见例) ③描写白鹇在月下花间留连(1 分),寓意诗人向往从容、诗意的生活(1 分)。 “月下花间留连”:答出白鹇在自然中自在、美好的生活特点即可得分。“向往从容、 诗意的生活”可答为“向往归隐”、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喜爱、“热爱自然”等。 【赋分示例】 6 分 示例 1: 示例 2: 5 分 示例 1: 说明:第一点分析的志趣内容与第三点重合。 示例 2: 说明:第二点分析的志趣内容与第三点重合。 示例 3: 说明:第三点缺少对诗句的分析。 4 分 示例 1: 说明:第三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得分。 示例 2: 说明:第一点诗句分析得 1 分,志趣不得分;第二点得 2 分;第三点缺乏诗句分析, 志趣得 1 分。 示例 3: 说明:第三、四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得分。 3 分 示例 1: 说明:第一点得 2 分;第二点诗句分析不得分,志趣得 1 分;第三、四点分析的诗句 不在范围内,不得分。第五点过于笼统,且内容上与第一点有重合,不得分。 示例 2: 说明:第一点不得分;第二点得 2 分;第三点诗句分析不得分,志趣得 1 分。 示例 3: 说明:第一点诗句分析占两点,给 2 分,志趣不得分;第二点诗句分析不得分,志趣 得 1 分;第三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得分;第四点诗句分析重复第一点,不给 分,志趣不得分。 2 分 示例 1: 说明:第一点过于笼统,不得分;第二点得 2 分;第三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 得分。 示例 2: 说明:第一点诗句分析得 1 分;第二点志趣得 1 分。 示例 3: 说明:第一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给分;第二、三点,照搬诗句不分析,诗句 分析不得分,两处志趣各得 1 分。 1 分 示例 1: 说明:第一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给分;第二点诗句分析不得分,志趣得 1 分; 第三点分析不当,不得分。 示例 2: 说明:第一、二点分析的诗句不在范围内,不给分;第三点诗句分析不得分,志趣得 1 分。 示例 3: 说明:只答出“对白鹇的描写”,完全没有准确的志趣分析,故只得 1 分。 0 分 示例 1: 示例 2: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指出“ , ”,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 学习务必专心。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 , ”两句诗写出了自己面 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3)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 句“ , 。” 17.【参考答案】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词:蟹、螯、鳝)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重点字词:唇焦、燥、倚杖)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重点字词:星、乌鹊)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原文病句: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 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示例 1: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示例 2:三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原文有三处错误:名词性短语“描写的对象”与动词性短语“运用笔墨”无法并列, “揭露”与宾语“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搭配不当,“普遍的”的位置不当。) 【评分细则】 ①本题共 3 分,三处错误,每修改一处得 1 分。若修改超过三处错误,按照前三处修 改点给分。修改后的句子应该符合语法规范且未改变原意。 ②按照本题的题干“有语病,请修改”的要求,应该呈现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本次考 试若学生指出哪里错误并修改正确,可以给该点相应的分数。但后续教学中也提示学 生,应该按照题干要求答题。 ③第一处错误:名词性短语“描写的对象”与动词性短语“运用笔墨”无法并列。修 改成为名词性短语同名词性短语并列,或者动词性短语同动词性短语并列均可。 ④第二处错误:“揭露”与宾语“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搭配不当。将“揭露“修改 为表达、揭示、展示等可以与“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可搭配的动词均可。 ④第三处错误:“普遍的”的位置不当。将“普遍的”位置调整为“人们普遍的价值 取向”。 【评分示例】 3 分示例 例 1 说明:第一处修改成为名词性短语并列,正确;第二处修将“揭露”修改成“揭示”, 可以跟宾语“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搭配,正确;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例 2 说明:第一处修改成为动词性短语并列,正确;第二处修将“揭露”修改成“展现”, 可以跟宾语“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搭配,正确;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2 分示例 例 1 说明:第一处改成了名词性短语并列,正确;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例 2 说明:第一处改成了动词性词语并列,正确;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1 分示例 例 1 说明: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例 2 说明:第三处“普遍的”位置调整正确。 0 分示例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9 个字。(5 分)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2 分) 【评分细则】 承前相关的“(吃)酱油”1 分。与“(吃)酱油”相关联的“伤口变黑”“外伤” “伤口”1 分。若“变黑”的主体不准确则不得分,如答“让人变黑”“让皮肤变黑” “使其变黑”等都不得分。 【评分示例】 2 分 1 分 只有结果,没有承前相关的“酱油” 代词“其”使“变黑”的主体不准确 “变黑”的主体应是“伤口处的皮肤”,只写“皮肤”不准确 0 分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伤口是如何变黑的呢(2 分) 【评分细则】内容准确表达出“伤口变黑”1 分,疑问词 1 分。如果没有“伤口变黑” 的相关内容,只有疑问词,该空不得分。 【评分示例】 2 分 1 分 表述不准确,后文内容回答的是“伤口变黑”而不是“皮肤变黑”的原因 总起句应全面概括后文内容,并突出后文重点,后文内容是伤口变黑的原因及过程, 而不能只片面概括为影响伤口变黑的因素(紫外线) 0 分 只有疑问词,没有“伤口变黑”的相关内容 (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如果有外伤(1 分) 【评分细则】“如果伤口发炎”“如果出现伤口”“如果受伤”可得分。内容不合逻 辑不得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评分示例】 1 分 0 分 是伤口发炎更易变黑,而不是变黑引起炎症,内容不合逻辑 “言”错别字 2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 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不要食用光敏感食物。②尽量不要接触紫外线。③不要让伤口发生感染。(每点 1 分,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 【评分细则】 ①扣紧要点信息“光敏感食物”,并正确使用否定句式,给 2 分。未扣紧要点信息 “光敏感食物”,即使正确使用否定句式,同样不得分。 ②扣紧要点信息“紫外线”,并正确使用否定句式,给 2 分。未扣紧要点信息“紫外 线”,即使正确使用否定句式,同样不得分。 ③扣紧要点信息“发炎/感染”,并正确使用否定句式,给 2 分。未扣紧要点信息“发 炎/感染”,即使正确使用否定句式,同样不得分。 ④缺失否定词,“不”、“勿”等,仅仅使用“防止”、“避免”、“谨防”等否定 意味的词,不规范,扣 1 分。 【评分示例】 6 分卷:(2+2+2) 5 分卷 1(2+1+2): 5 分卷 2(1+2+2): 缺失否定词,“不”、“勿”等,仅仅使用“防止”、“避免”、“谨防”等否定意 味的词,不规范,扣 1 分。 4 分卷第一类: 未扣紧要点信息“光敏感食物”,扣 2 分。 4 分卷第二类: 未扣紧要点信息“光敏感食物”,扣 2 分。 4 分卷第三类: 未扣紧要点信息“光敏感食物”,扣 2 分,另外两点作答信息重复。 4 分卷第四类: 未扣紧要点信息“发炎/感染”,扣 2 分。 3 分卷 1(1+1+1) 缺失否定词,“不”、“勿”等,仅仅使用“防止”、“避免”、“谨防”等否定意 味的词,不规范,各扣 1 分。 3 分卷 2(1+0+2) 3 分卷(1+2+2) 2 分卷 1(1+1+0) 2 分卷 2(1+0+1) 2 分卷 3(2+0+0) 2 分卷 4(0+2+0) 2 分卷 5(0+0+2) 1 分卷 1(1+0+0) 1 分卷 2(0+1+0)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