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学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学课件

ID:677195

大小:5.9 MB

页数:211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比例线段 4.1.1 成比例线段及其比例的基本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结合实例能识别现实生活中形 状相同的图形。 2.了解线段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两条线段的比 的求法。(重点) 3.理解并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形状相同的图片。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两条线段的比 合作探究 你能在下面这些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 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分析: 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平面图形,较大的图形可 以看成是由较小的图形“放大”得到的,较小的图形可以 看成是由较大的图形“缩小”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两 个图形上的相应线段也被“放大”或“缩小”,因此,对 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用相应线段 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新课讲解 m , 1m , , 1 A B a A D A E A D A D A B a    如 图 , 一 块 矩 形 绸 布 的 长 宽 按 照 图 中 所 示 的 方 式 将 它 裁 成 相 同 的 三 面 矩 形 彩 旗 , 且 使 裁 出 的 每 面 彩 旗 的 宽 与 长 的 比 与 原 绸 布 的 宽 与 长 的 比 相 同 , 即 那 么 的 值 应 当 例 是 多 少 ? 2 2 m 1 m , 1m ,3 1 1 13, , 1 .1 3 3 . 3 - 3 .           根 据 题 意 可 知 , , 由 得 即 开 平 方 , : ( 舍 ) 解 得 去 A B a A E a A D aA E A D aaA D A B a a a 新课讲解 讨论 结论 如果a=10cm,b=0.2m,c=30mm,d=6cm,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 c b d a  a c d b  d c b a  b a c d A. B. C. D. C 1.两条线段的比: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 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 比值k,那么 =k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 比. AB m CD n  AB CD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71. , ______;9 x y x y y   若 则 8 9 1 32. , ______;4 2 a a b b b  若 则 7 8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成比例线段 做一做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 AD, EF, EH的长度 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 的值,你发现 了什么? , , ,AB AD AB EF EF EH AD EH 新课讲解 分析: 1. 四条线段a,b,c,d,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 的比, 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 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 要点精析: (1)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b,c,d是成比 例线段,那么得到的比例式是 其中a,d叫 做比例外项,b,c叫做比例内项. (2)特殊比例线段,如果b=c,即a∶b=b∶d,那么b 叫做a,d的比例中项. a c b d  ,a c b d 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下列各组不同长度的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 A.3 cm, 6 cm, 7 cm ,9 cm    B.2 cm, 5 cm , 0.6 dm, 8 cm C.3 cm, 9 cm, 1.8 dm, 6 cm D.1 cm, 2 cm, 3 cm, 4 cm C 新课讲解 分析: 根据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 A. 故不是成比例线段; B.0.6 dm=6 cm, 故不是成比例线段; C.1.8 dm=18 cm,从小到大排序为3 cm,6 cm , 9 cm,18 cm, 故是成比例线段; D. 故不是成比例线段. 新课讲解 结论 (1)在判断是否成比例线段时,长度单位必须相同,若 长度单位不同,应先统一单位再判断; (2)在判断是否成比例线段时,应首先将四条线段按长 短顺序排列起来,若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两条 较长的线段的比,则是成比例线段,否则不是. 新课讲解 知识点03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议一议 如果a, b, c, d四个数成比例,即  那么ad=bc 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 b, c, d四个数成比 例吗?与同伴交流. ,a c b d 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宽AD=1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 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 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 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AE AD AD AB  解:根据题意可知,AB= am,AE= am,AD=1m. 由 得 即 a2=1. ∴ a2=3. 开平方,得a= (a=- 舍去). 课堂小结 两条线段 的比: 比例 线段 ①长度单位统一; ②与单位无关,本身没有单位; ③两条线段有顺序要求; ①概念:项、比例内项、比例外项; ②四条线段有顺序要求; 比例 线段 d c b a  比例 的基 本性 质 ①代入法 ②参数法 当堂小练 1.下列四条线段能组成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1,2,3 B.1,2,3,4 C.2,2,3,3 D.2,3,4,5 2.如果线段a=2 cm,b=10 cm,那么a10的值为( ) A.15 B.5 C.2 D.12 C A 当堂小练 3.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已知AB=7,AC=1,且线段CD是线段AC 和BD的比例中项,求线段CD的长. 解:∵AB=7,AC=1, ∴BD=AB-AC-CD=6-CD. ∵线段CD是线段AC和BD的比例中项, ∴CD2=AC·BD,即CD2=1×(6-CD), 解得CD=2或CD=-3(舍去). ∴线段CD的长是2. D 拓展与延伸 5 500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比例线段 4.1.2比例的其他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比例的其他性质. 2.掌握等比性质、合比性质、分比性质.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3 d dc b ba d c b a  和求 ??, 为什么成立吗那么 d dc b ba d c b a  ( ), ? a c k kb d a b c d b d     为常数 成立吗 3b a  3b a ;4 b ba .4 d dc kd c b a  ;)1(  kd dc b ba kd c b a  ;)1(  kd dc b ba 用“设k法”计算新比例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等比性质 合作探究 ??, 为什么成立吗那么 b a fdb eca f e d c b a   f e d c b a 设 b a ndb mcandbn m d c b a   )0(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3 ,4 1 2 8 c m A B B C C AA B C D E F D E E F F D A B C D E F       在 与 中 , 已 知 且 的 周 长 为 , 求 例 的 周 长 . 3 ,4 3 ,4 4 ( ) 3 ( ) 4 ( ) ( )3 1 8 c m , 1 8 c m , 4 4( ) ( ) 1 8 2 4 ( c m ) .3 3 2 4 c m . A B B C C A D E E F F D A B B C C A A B D E E F F D D E A B B C C A D E E F F D D E E F F D A B B C C A A B C A B B C C A D E E F F D A B B C C A D E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又 的 周 长 为 即 即 的 为 解 周 长 : 新课讲解 练一练 kc ba b ca a cb  若 则k=________2或-1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合比性质、分比性质 d dc b ba d c b a  特点:分母不变,分子加(或减)分母 比例的合比性质 d c b a  ;d dc b ba  d c b a  .d dc b ba  课堂小结 比 例 的 其 他 性 质 等比性质 合比性质、分比性质 f e d c b a 设 d dc b ba d c b a  当堂小练 1.若ab=53,则a-ba的值为( ) A.23 B.25 C.35 D.-23 2.若xy=23,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3x=2y B.x=32y C.2x=3y D.xy=6 B A 当堂小练 3.已知x2=y3=z4. (1)求x+2y+3z2x-3y+5z的值; (2)若x-2y+4z=24,求x+y+z的值. 解:设x2=y3=z4=k, ∴x=2k,y=3k,z=4k. (1)x+2y+3z2x-3y+5z=2k+6k+12k4k- 9k+20k=43. (2)∵x-2y+4z=24, ∴2k-6k+16k=24, ∴k=2. ∴x+y+z=2k+3k+4k=9k=18. D 拓展与延伸 已知三个数 ,请你再添上一个(只填 一个)数,使它们能构成一个比例式,则这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 3 2 32 3 2 3 或 或 3,2,1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重点) 2.能熟练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计算线段的长度(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推论2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应用 Ø把线段n等分 Ø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你能不通过测量快速将一根绳子分成两部分,使得 这两部分的比是2:3?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合作探究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 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数学表达式:如图,∵l3∥l4∥l5, ∴ 可简记为: ∴ , ,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C DF AC DF    , , .  上 上 上 上 下 下 下 下 全 全 全 全 新课讲解 分析: (1)一组平行线两两平行,被截直线不一定平行; (2)所有的成比例线段是指被截直线上的线段,与 这组平行线上的线段无关; (3)当上比下的值为1时,说明这组平行线间的距离 相等. 新课讲解 例1 如图,已知AB∥CD∥EF,AF交BE于点H,下 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H AH HC HD  C. HC HD HE DF  B. AD BC DF CE  D. AF BE DF CE  C 新课讲解 分析: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除基本图形外,主要还有“A” 型和“X”型两种类型的图形,图包含这三种图形,从每种图形 中找出比例线段即可判断出错误的选 项.∵AB∥CD∥EF, ∴ 故选项A,B,D正确; ∵CD∥EF,∴ 故选项C错误. 新课讲解 讨论 结论 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 点A,B,C和点D,E,F,已知AB=1,BC=3,DE=2, 则EF的长为(  ) A.4 B.5 C.6 D.8 C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求线段长的方法: 先确定图中的平行线,由此联想到线段间的比例关系,结 合待求线段和已知线段写出一个含有它们的比例式,构造出方 程,解方程求出待求线段长. 新课讲解 练一练 B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 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 成比例.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技巧1 中间比代换法证比例式 1. 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E,分别是 边AB,AC,BC上的点,DE∥BC,EF∥AB. (1)求证: ;AD DE AB BC  新课讲解 (2)若AD∶DB=3∶5,求CF∶CB. 解:∵AD∶DB=3∶5, ∴BD∶AB=5∶8. ∵DE∥BC,∴CE∶AC=BD∶AB=5∶8. ∵EF∥AB,∴CF∶CB=CE∶AC=5∶8. 新课讲解 技巧2 等积代换法证比例式 2.如图,在△ABC中,D是AB上的一点,E 是△ABC内一点,DE∥BC,过点D作AC 的 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CF与AB交于P. 求证: .PE PA PF PB  新课讲解 证明:∵DE∥BC,∴ ∴PD·PC=PE·PB. ∵DF∥AC,∴ ∴PD·PC=PF·PA. ∴PE·PB=PF·PA. ∴ PF PE PD PC  PF PD PD PA  PE PA PF PB  新课讲解 技巧3 等比代换法证比例式 3.如图,E为▱ ABCD的边CD延长线 上的一点,连接BE,交AC于O,交 AD于F.求证:BO2=OF·OE. 新课讲解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 ∴ 即BO2=OF·OE. ,BO AO AO OF OE OC CO BO   BO OF OE BO  新课讲解 技巧4 平行法证比例式 4.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 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 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于点G, 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 (1)△ACE≌△BCD; 新课讲解 证明:∵△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E=CD,∠ACB=∠DCE= 60°. ∴∠ACB+∠ACD=∠DCE+∠ACD, 即∠ACE=∠BCD. ∴△ACE≌△BCD(SAS). 新课讲解 技巧5 等比例过渡法证线段相等 5.如图,在△ABC中,∠ACB=90°,∠B>∠A, 点D为边AB的中点,DE∥BC交 AC于点E,CF∥BA交DE的延长 线于点F.求证:DE=EF. 新课讲解 证明:∵DE∥BC,∴ ∵点D为AB的中点,∴AD=DB, 即 =1.∵CF∥BA, ∴ ∴DE=EF. .AD AE DB EC  AD DB .DE AE AD EF EC DB   课堂小结 平 行 线 分 线 断 成 比 例 基本事实 推论 截 得 的 对应线段成比例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 行线所截 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 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 所 得 的 当堂小练 1.如图,已知AB∥CD∥EF,BD∶DF=1∶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C∶AE=1∶3 B.CE∶EA=1∶3 C.CD∶EF=1∶2 D.AB∶CD=1∶2 2.如图,已知AB∥CD∥EF,它们依次交直线l1于点A,D,F,交直线l2于 点B,C,E,如果AD∶DF=3∶1,BE=10,那么CE等于( ) A.103 B.203 C.52 D.152 A C 当堂小练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AE∶ED=2∶3,CE的延 长线交AB于点F,若AF=3 cm,求AB的长. 解: 如答图,过点D作DH∥CF交AB于点 H,则FHHB=CDBD=1,AFFH=AEED=23, ∴FH=HB,3FH=23,解得 FH=4.5.∴AH=AF+FH=7.5,HB=FH=4.5, ∴AB=AH+HB=12. 故AB的长为12 cm.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草地,周围均为水泥直道,两个 拐角A、B处均为直角,草地中间另有一条水泥直道EF 垂直于AB, 垂足为E.已知AE长a米,EB长b米,DF长c米.求CF.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3 相似多边形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定义。 2.会根据条件判断出两个多边形是否为相似多边形,会求两个 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重点) 3.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根据此进行简单的(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的图片观察下列各组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2) (3) (5)(4) (6)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合作探究 图中的两个多边形分别是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多边形 ABCDEF和投射到银幕上的多边形A1B1C1D1E1F1,它们的 形状相同吗? (1)在这两个多边形中,是否有对应相等的内角?设法 验证你的猜测. (2)在这两个多边形中,夹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 新课讲解 分析: 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条件: (1)所有的角分别相等; (2)所有的边成比例. 以上的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这两个条件是判 定相似多边形必备的条件,缺一不可. 新课讲解 B 新课讲解 讨论 结论 D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图中的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其中 ∠A与∠A1,∠B与∠B1,∠C与∠C1,∠D与∠D1, ∠E与∠E1,∠F与∠F1 分别相等,称为对应角;AB与A1B1, BC与B1C1, CD与C1D1, DE与D1E1, EF与E1F1, FA与F1A1的比都相等,称为对应边.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 相等,对应角相等. 作用:常用来求相似多边形中未知的边的长度 和角的度数.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与梯形A′B′C′D′相似, AD∥BC,A′D′∥B′C′,∠A=∠A′,AD=4,A′D′=6, AB=6,B′C′=12,∠C=60°. (1)求梯形ABCD与梯形A′B′C′D′的相似比k的值; (2)求A′B′和BC的长; (3)求∠D′的大小. 新课讲解 分析 (1)相似比就是对应边的比,根据图形可知AD与 A′D′是对应边; (2)由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边的比相等,都等 于相似比.已知对应边中的一条边的长度就能求出另 一条边的长度. (3)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相等,要求 ∠D′的度数,可求其对应角∠D的度数. 新课讲解 解:(1)相似比k= (2)∵梯形ABCD与梯形A′B′C′D′相似,且由(1)知相似 比k= ∴ ∵AB=6,B′C′=12,∴A′B′=9,BC=8. (3)由题意知,∠D′=∠D. ∵AD∥BC,∠C=60°, ∴∠D=180°-∠C=120°.∴∠D′=120°. 新课讲解 知识点03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 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Similar polygons).例如,在上图 中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相似,记作六边形 ABCDEF∽六边形A1B1C1D1E1F1,“∽”读作“相似于”. 相 似 比 的 概 念 : 相 似 多 边 形 对 应 边 的 比 叫 做 相 似 比 (Similarity ratio). 新课讲解 1.要点精析: (1)相似比的值与两个多边形的前后顺序有关; (2)相似比为1的两个相似多边形为全等多边形. 2.想一想 (1)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吗?任意两个正方形 呢?任意两个正n边形呢? (2)任意两个菱形相似吗? 新课讲解 3.做一做 一块长3m、宽1.5m的矩形黑板如图所示,镶在其外 围的木质边框宽7.5cm.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 似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相 似 多 边 形 各边成比例 各角分别相等 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 是性质 定义 性质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 比 当堂小练 1.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相似,AB与A′B′,AD与A′D′分别是 对应边,AB=8 cm,A′B′=6 cm,AD=5 cm,则A′D′等于( ) A.152 cm B.154 cm C.203 cm D.485 cm 2.如图,在长为8 cm,宽为6 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图中阴影部分), 如果剩下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那么剩下的矩形的面积是( ) A.28 cm2 B.27 cm2 C.21 cm2 D.20 cm2 B B 当堂小练 3.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相似,求边x,y的长度和α的 大小. 解:∵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相似, ∴x8=y11=96,∠C=α,∠D=∠D′=140°. ∴x=12,y=332,α=∠C=360°-∠A-∠B-∠D=360°-62°- 75°-140°=83°. D 拓展与延伸 D 拓展与延伸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4.1 用角的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用角的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定理.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新课导入 观察两副三角尺如图,其中同样角度(30°与60°, 或45°与45°)的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看起 来是相似的.一般地,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角 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 一定相似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合作探究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 三角形叫 做相似三角形. 数学表达式:如图,在△ABC和△A′B′C′中, ⇔△ABC∽△A′B′C′. , , ,A A B B C C AB BC AC kA B B C A C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课讲解 分析: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必备条件:三角分别相等, 三边成比例; (2)两个三角形相似又为解题提供了条件; (3)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即若 △ABC∽△A′B′C′, △A′B′C′∽△A″B″C″,则 △ABC∽△A″B″C″; (4)相似比为1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反过来两个 全等三角形可以看作是相似比是1的相似三角 形. 新课讲解 3.易错警示: (1)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对应性,即要把 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2)求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要注意顺序性.若 当△ABC∽△A′B′C′时, 则当△A′B′C′∽△ABC时, ,AB BC AC kA B B C A C         ' ' ' ' ' ' 1 .A B B C A C AB BC AC k   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B.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D.相似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如图,△ABC与△ADE相似,且∠ADE=∠B,则下 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B A. B. C. D. AE AD AE AB BE DC AB AC AD DE AE DE AC AC AC BC     D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用角的关系判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如果有 两个角分别相等呢? 与同伴合作,两个人分别画△ABC和△A′B′C′,使得∠A和∠A′都 等于∠α ,∠B和∠B′都等于∠β ,此时∠C与∠C′相等吗?三边的 比 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改变∠α ,∠β的大小,再试一试. 想一想 做一做 , ,AB AC BC A B A C B C     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D, E分别是△ABC的边AB, AC上的点,DE∥BC, AB=7,AD=5,DE=10,求BC的长. 解:∵ DE∥BC,∴∠ADE=∠B,∠AED=∠C. ∴△ADE∽△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相似). 新课讲解 归纳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数学表达式:在△ABC与△A′B′C′中,∵∠A=∠A′,∠B =∠B′,∴△ABC∽△A′B′C′. 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类型: (1)平行线型:如图①,若DE∥BC,则△ADE∽△ABC. (2)相交线型:如图②,若∠AED=∠B,则△AED∽△ABC. (3)“子母”型:如图③,若∠ACD=∠B,则△ACD∽△ABC. (4)“K”型:如图④,若∠A=∠D=∠BCE=90°,则△ACB∽△DEC, 整体像一个横放的字母K,可以称为“K”型相似.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所示的三个三角形中,相似的是(  ) A.(1)和(2) B.(2)和(3) C.(1)和(3) D.(1)和(2)和(3) A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P 是四边形ABCD边AB上一点,射线CP交DA的 延长线于点E,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  ) A.0对 B.1对 C.2对 D.3对 D 课堂小结 相 似 三 角 形 三边分别成比例 三角分别相等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相似. 定义 用叫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当堂小练 1.下列条件一定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 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 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 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 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ACD=∠B,那么下列结论不正 确的是( ) A.△ADE∽△ABC B.△CDE∽△BCD C.△ADE∽△ACD D.△ADE∽△DBC C D 当堂小练 3.如图,在△ABC中,CF⊥AB于点F,ED⊥AB于点D,∠1=∠2,求证 :△AFG∽△ABC. 证明:∵CF⊥AB,ED⊥AB, ∴∠EDB=∠CFA=90°, ∴∠1+∠B=∠2+∠AFG=90°. 又∵∠1=∠2,∴∠AFG=∠B. 又∵∠FAG=∠BAC,∴△AFG∽△ABC. D 拓展与延伸 拓展与延伸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4.2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定理 2.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应用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与同伴 交流. 小明认为,两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 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我们先来考虑增加一角相等的情况. 相等的角可以 是其中一边的 对角,也可以 是两边的夹角.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定理 合作探究 画△ABC与△A′B′C′,使∠A=∠A′,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 法比较。 ∠B与∠B′(或∠C与∠C′)的大小. △ABC和△A′B′C′相似吗? 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新课讲解 分析: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相似. 数学表达式:在△ABC与△A′B′C′中, 且∠A=∠A′,∴△ABC∽△A′B′C′. 2. 易错警示:运用该定理证明相似时,一定要注意边角 的关系,角一定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类似于判定三 角形全等的SAS方法. 新课讲解 想一想 如果△ABC与△A′B′C ′两边成比例,且其中 一边所 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小明和小颖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由此你 能得到什么结论?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D、E 分别是△ABC 的边AC、AB上的点, AE=1.5,AC=2,BC=3,且 求DE的长. 3 ,4 AD AB  新课讲解 解:∵AE=1.5,AC=2. 又∵∠EAD=∠CAB, ∴△ADE∽△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相似). ∵BC=3, ∴DE=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形似的应用 如图,在△ABC中,AB=16,AC=8 ,在AC上取一点D, 使AD=3,如果在AB上取点E,使△ADE和△ABC相似,求 AE的长. 错解:设AE的长为x.∠DAE与 ∠BAC是公共角,要使△ADE 和△ABC相似,则有  ,即   . 解得x=6.所以AE的长为6. AD AE AC AB  x3 8 1 6 新课讲解 错解分析:已知有一对角相等,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必须相等.但两边的对应关系无法确 定,所以应分两种情况考虑. 设AE 的长为x. ∠DAE与∠BAC是公共角, 要使△ADE和△ABC相似, 则有 或者 , 即 或者 . 解得x=6或x=1.5. 所以AE的长为6或1.5. AD AE AC AB  AD AE AB AC  x3 8 16 x3 16 8 正解: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 如图,已知 ,AD=3 cm,AC=6 cm, BC=8 cm,则DE 的长为________cm. AD AC AE AB  4 新课讲解 练一练 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 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时,使得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 △AOB相似(不包括全等). (-1,0)或(1,0) 课堂小结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1.“相似于(∽)”和“谁和谁相似”的区别:虽 然它们都表示两个图形相似,但前者对应关系 固定,后者对应关系不固定. 2.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当边的对应关系不 明确时,从对应角入手,相等的角或公共角为 对应角,则夹对应角的两边成比例,根据对 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堂小练 C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6),B(8,0).动点 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 移动的时间为t s. (1)求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D 拓展与延伸 【点拨】设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用待 定系数法求出k,b的值即可;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4.3 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定理. 2.网格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方法?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合作探究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 似吗? 画△ABC 与△A′B′C′,使 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 △ABC和 △A′B′C′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新课讲解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 似.数学表达式:在△ABC与△A′B′C′中, ∴△ABC∽△A′B′C′. 2.要点精析:由三边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与三边对应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类似,只需把 三边对应相等改为三边对应成比例即可. ,AB BC CA kA B B C C A        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在△ABC和△ADE中,∠BAD=20°,求∠CAE的度 数. 解: ∴△ABC∽△ADE(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AC=∠DAE. ∴∠BAC—∠DAC =∠DAE —∠DAC , 即∠BAD=∠CAE. ∵∠BAD=20°, ∴ ∠CAE=20°. 新课讲解 结论 利用三角形三边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首先把两个三角形的边分别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找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再分别计算小、中、 大边的比,最后看三个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则两个 三角形相似,否则不相似. 特别地,若三个比相等且等于1,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 若△ABC 和△A′B′C′满足下列条件,其中使△ABC与△A′B′C′ 相似的是(  ) A.AB=2.5 cm,BC=2 cm,AC=3 cm;A′B′=3 cm, B′C′=4 cm,A′C′=6 cm B.AB=2 cm,BC=3 cm,AC=4 cm;A′B′=3 cm,B′C′ =6 cm,A′C′= cm C.AB=10 cm,BC=AC=8 cm;A′B′= cm,B′C′= A′C′= cm D.AB=1 cm,BC= cm,AC=3 cm;A′B′= cm, B′C′=2 cm,A′C′= cm 2 9 6 5 5 153 6 B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网格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议一议 如图,△ABC与△A′B′C′相似吗?你有哪些判断方法?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点D在△ABC的边AB上,满足怎样的条件时,△ACD与 △ABC相似?试分别加以列举. 导引:此题是探索性问题,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ACD 与△ABC已有公共角∠A,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只要根据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寻找条件即可. 新课讲解 解:如图.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时, △ACD∽△ABC. 条件1:∠1=∠B; 条件2:∠2=∠ACB; 条件3: 即AC2=AD·AB. 课堂小结 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思路: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找两个三角形; (2)已知一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对应相等,或夹这个角的两边 成比例; (3)已知两边对应成比例,找夹角相等,或与第三边成比例; (4)已知等腰三角形,找顶角相等,或底角相等,或底、腰对应 成比例. (5)已知直角三角形,找一组锐角相等,或两组直角边对应成比 例,或斜边、一组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当堂小练 1.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且DE与BC不平行.下列条件 能判定△ADE与△ACB相似的是( ) A.ADAC=AEAB B.ADAE=ABAC C.DEBC=AEAB D.DEBC=ADAC A 当堂小练 2.如图,AF⊥BC,CE⊥AB,垂足分别是F,E,连接EF.试证明: (1)△BAF∽△BCE; (2)△BEF∽△BCA. 证明:(1)∵AF⊥BC,CE⊥AB, ∴∠AFB=∠CEB=90°.∵∠B=∠B, ∴△BAF∽△BCE. (2)由(1)知△BAF∽△BCE, ∴BFBE=BABC,∴BFBA=BEBC. ∵∠B=∠B, ∴△BEF∽△BCA. D 拓展与延伸 D 拓展与延伸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4.4黄金分割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及黄金比. 2.能作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并会求满足黄金分割的线段 的长,体会黄金分割的美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A C B C A B A C A C B C 动 手 量 一 量 , 五 角 星 图 案 中 , 线 段 、 的 长 度 , 然 后 计 算 与 它 们 的 值 相 等 吗 ? , , . A B C A B A C B A CC A B C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B  在 线 段 上 , 点 把 线 段 分 成 两 条 线 段 和 , 如 果 那 么 称 线 段 被 点 点 叫 做 线 段 的 黄 金 分 割 点 , 与 的 比 叫 做 黄 金 割 黄 金 比 分 新课导入 2 2 2 1 2 , . 1 , 1 , 1 (1 ) , 1 0 . 1 5 1 5, ( ) .2 2 5 1 0 .6 1 8 .2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 算 黄 金 比 . 由 得 设 , 则 即 解 这 个 方 程 , 得 不 合 题 意 , 舍 去 所 以 , 黄 例 比 金 解 : A C B C A C A B B CA B A C A B A C x B C x x x x x x x A C A B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黄金分割的定义 合作探究 一个五角星如图所示. (1)从图中找出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2)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比不同的相似三角形. 小亮认为,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新课讲解 黄金分割的定义: 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 图),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 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AC BC AB AC  新课讲解 分析: 计算黄金比. 解:由 得AC2=AB·BC. 设AB=1,AC=x,则BC=1-x. ∴x2=1× (1-x). 即x2+x-1=0. 解这个方程,得 x1= x2=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黄金比 新课讲解 结论 (1)应用黄金分割比时,如果精确计算就要使用 如果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某位,那么注意在结果的 最后再代入估计值0.618,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 结果的精确度. (2)易错警示: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在实际问 题中应明确哪条是较长线段,哪条是较短线段.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已知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BC,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如果 ,那么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 B.如果AC2=AB·BC,那么线段AB被点C 黄金分割 C.如果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那么AC与AB的比 叫做黄金比 D.0.618是黄金比的近似值 AC BC AB AC  C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黄金分割的应用 想一想 如图是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Parthenom Temple),如果把图中用 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图中的ABCD,以矩形ABCD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 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吗?矩 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 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的身高为 160 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 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6 cm B.10 cm C.4 cm D.8 cm D 新课讲解 归纳 黄金分割: (1)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 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 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 比叫做黄金比. (2)应用黄金分割比时,如果精确计算就要使用 如果要求精确 到小数点后某位,那么注意在结果的最后再代入估计值0.618,这样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果的精确度. ,AC BC AB AC  2 15  课堂小结 黄 金 分 割 点C在线段AB上 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 当堂小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线段有且仅有一个黄金分割点 B.黄金分割点分一条线段为两条线段,其中较长的线段约是这条线段的0.618 C.若点C把线段AB黄金分割,则AC2=AB·BC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CBC=ABAC B.BCAB=ACBC C.ACAB=ABBC D.BCAB=ACAB B B 当堂小练 3.要设计一座高2 m的雕像(如图),使雕像的上半部分AC(肚脐以上)与 下半部分BC(肚脐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半部分与全高AB的比,即点C(肚 脐)就叫作AB的黄金分割点,试求出该雕像下半部分设计的高度.(结果精 确到0.001 m) 解:设该雕像下半部分设计的高度为x m,那么雕 像上半部分的高度为(2-x)m.依题意,得2-xx=x2. 解得x1=-1+5≈1.236,x2=-1-5(不合意题,舍去). 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根. 答:该雕像下半部分设计的高度约为1.236 m. D 拓展与延伸 ( ) ( ) 2. 0.618 1.68 1.0 ( ) 2 在 人 体 躯 干 脚 底 到 肚 脐 的 长 度 与 身 高 的 比 例 上 , 肚 脐 是 理 想 的 黄 金 分 割 点 , 即 比 例 越 接 近 越 给 人 以 美 感 .张 女 士 的 身 高 为 米 , 身 体 躯 干 脚 底 到 肚 脐 的 高 度 为 米 , 那 么 她 应 选 择 约 多 高 的 高 跟 鞋 看 起 来 更 美 . 精 确 到 十 分 位 c m 1 0 2 0 .6 1 81 6 8 5 c m 5 c m    解 : 设 她 应 选 择 高 跟 鞋 的 高 度 是 , 则 解 得 : . 故 答 案 为 : . x x x x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个性质解 决简单的问题. 2.类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比,猜想相似多边形的 周长与面积比,体验类比思想.(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如图,小王依据图纸上的△ABC,以1︰2的比例建造了模 型房的 房梁△ A′B′C′,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立柱. (1)△ ACD和△ A′ C′D′相似吗?为什么?如果相似,指 出它们的相似比. (2)如果CD=1.5m,那么模型房的房梁立柱有多高?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想一想 已知△ABC∽△A′B′C′,△ABC与△A′B′C′的 相似比为k,它们对应高的比是多少?对应角平分线的 比是多少?对应中线的比呢?请证明你的结论.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AD是△ABC的高,AD=h,点R在AC边上,点S 在AB边上,SR⊥AD,垂足为E.当SR= BC时,求DE的长. 如果SR= BC呢?1 2 新课讲解 分析: 解:∵ SR⊥AD, BC⊥AD,∴ SR∥BC. ∴ ∠ASR= ∠ B, ∠ARS= ∠ C. ∴ △ASR∽△ 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 新课讲解 如图,已知△ABC∽△A′B′C′,△ABC与 △A′B′C′的相似比为k; 点D,E在BC 边上,点D′,E′在B′C′边上. (1)若∠BAD= ∠BAC, ∠B′A′D′= ∠B′A′C′, 则 等于多少? (2)若BE= BC,B′E′= B′C′,则 等于多少?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1 3 1 3 1 3 1 3 AE A E  讨论 AD A D  新课讲解 结论 1.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 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即: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要点精析: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与对应中线是指相似三角 形对应边上的高、对应内角的平分线与对应边上的中线.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 2 已知△ABC∽△DEF,△ABC与△DEF的相 似比为4∶ 1,则△ABC与△DEF对应边上的高之 比为________. 如图, 若△ADE∽△ACB,且 , DE=10,则BC=________. AD AC  2 3 4∶ 1 15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 下面是小明同学提供的作法: AB + BC + AC AB= = k.A B + B C + A C A B          如图,由已知,得 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 CD⊥AB于点D,则△BCD与△ABC的周长之比 为(  ) A.1:2 B.1:3 C.1:4 D.1:5 A 新课讲解 知识点0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 练一练 1.性质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反之,相似三角形的相 似比等于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 2.易错警示: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常出现面积比等 于相似比或由面积比求相似比时不进行开方,反而平方的错误.为了避 免这些错误,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图形, 搞清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EG∥AB. ∴∠GEC=∠B,∠EGC=∠A. ∴△GEC∽△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相似). 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 △ABC与 △DEF重叠部分(图中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已知BC=2, 求△ABC平移的距离. 新课讲解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 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EC2=2. ∴EC= ∴BE=BC-EC=2- 即△ABC平移的距离为2- 2 2 2 GEC ABC S EC EC= =S BC BC      △ △ ∴ 2 2 1 2 EC= .2 即 2, .2 .2 课堂小结 相 似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对应角平分线的 比 对应中线的比 对应高的比 相关线段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周长 面积 等于相似比 面积比等于相比的平方 相 似 多 边 形 也 有 此 性 质 当堂小练 1.如果△ABC∽△DEF,且相似比为2∶3,则它们对应边上的高之 比为( ) A.2∶3 B.4∶9 C.3∶5 D.9∶4 2.若△ABC∽△DEF,相似比为3∶2,则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平分 线的比为( ) A.2∶3 B.3∶2 C.4∶9 D.9∶4 A B 当堂小练 3.如图,△ABC∽△A′B′C′,AD,A′D′分别是它们的中线,求证 :AD∶A′D′=AB∶A′B′. 证明:∵AD,A′D′分别是△ABC和△A′B′C′ 的中线, ∴BD=12BC,B′D′=12B′C′. ∵△ABC∽△A′B′C′, ∴∠B=∠B′,ABA′B′=BCB′C′=2BD2B′D ′=BDB′D′, ∴△ABD∽△A′B′D′, ∴AD∶A′D′=AB∶A′B′. D 拓展与延伸 D 拓展与延伸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8 图形的位似 4.8.1位似图形及其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位似图形、位似中心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2.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于联系,能熟练的利用图形的 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相似图形 这种相似 有什么特 征?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如图是一幅宣传海报,它由一组形状相同的图片组成.在图片 ①和图片②上任取一组对应点A,A′,可以发现:直线AA′都 经过镜头中心点O,且   都等于一个固定值.请你实际试 一试. O A O A  新课导入 思考 1. 在幻灯机放映图片的过程中,这些图片有什么 关系? 2. 幻灯机在哪儿呢? 3.我们能给这种有特殊位置的相似图形一个名称吗?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图形的位似定义 合作探究 如图是两个相似五边形,设直线AA ′与BB ′相交于点O, 那么直线CC ′,DD ′,EE ′是否也都经过点O? OA OB OC, ,OA OB OC   , OD OE,OD OE 有 什 么 关 系 ?  新课讲解 1. 位似多边形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P′所在的 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O,且有OP′=k·OP(k≠0),那么这样的 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k就是这两 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 要点精析:(1)位似图形必须同时满足:①两个图形是相似图 形;②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二 者缺一不可. 新课讲解 (2)位似中心可能在两个位似图形的一侧,也可能在两个位似图 形之间. (3)常见的位似构成如图所示: 新课讲解 结论 2.位似与相似的关系: (1)相似仅要求两个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是在 相似的基础上要求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 (2)如果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必是 相似图形,但是相似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因 此位似是相似的特殊情况.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判断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 果是,请指出其位似中心. 解:①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为点A;②是位似图形,位似 中心为点P;③不是位似图形;④是位似图形,位似中 心为点O;⑤不是位似图形.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 2 图中两个四边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点M B.点N C.点O D.点P 如图,在下列四种图形变换中,该图案不包括的变换是 (  ) A.平移 B.轴对称 C.旋转 D.位似 D A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位似图形的性质 1.位似图形对应顶点的连线必过位似中心. 2. 位似图形任意一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 相似比. 3. 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对 应线段之比相等. 4. 两个图形位似,则两个图形必相似,其周长比等于相 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注: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可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相似比 是1∶2,已知△ABC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  )   A. 3 B. 6 C. 9 D. 12 导引: ∵△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 △A′B′C′的相似比是1∶2, ∴△ABC与△A′B′C′的面积比为1∶4. ∵△ABC的面积是3,∴△A′B′C′的面积是12. D 新课讲解 知识点03 位似图形的画法 1.画位似图形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位似中心O(位似中心可以在图形外部,也 可以在图形内部,还可以在图形的边上,还可以在某一 个顶点上); 第二步;画出图形各顶点与位似中心O的连线; 第三步:按相似比取点; 第四步:顺次连接各点,所得的图形就是所求的图形.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已知△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DEF, 使它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 新课讲解 解:如图,画射线OA,OB,OC; 在射线OA,OB,OC上分别取点D,E,F,使 OD=2OA, OE=2OB,OF=2OC; 顺次连接D,E,F,则△ DEF与△ABC位似,相似 比为2. 满足条件的 △DEF可以在点 O的另一侧吗? 课堂小结 图 形 的 位 似 2、作图形各定点与位似 中心的连线和延长线 3、取点并连线 1、确定位似中心位 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 一组对应点所在的直 线都经过同一个点 画法 定义 当堂小练 1.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PQR的中心,P′,Q′,R′分别是边OP,OQ,OR的中点,则 △P′Q′R′与△PQR是位似三角形,此时△P′Q′R′与△PQR的位似比,位似中心分别是 ( ) A.2,点P B.12,点O C.2,点O D.12,点P B 当堂小练 2.在如图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O1A1B1与△OAB是以点P为位似 中心的位似图形. (1)在图中标出位似中心P的位置,并写出点P的坐标,△O1A1B1与△OAB的位似比.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右侧画出△OAB的另一个位似三角形OA2B2,使它 与△OAB的位似比为2∶1,并写出点B的对应点B2的坐标. 解:(1)点P的位置如答图,点P的坐标为(-5,-1). PA1∶PA=6∶3=2∶1, 所以△O1A1B1与△OAB的位似比为2∶1. (2)△OA2B2如答图,点B2的坐标为(2,6). D 拓展与延伸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8 图形的位似 4.8.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掌握位似图形的坐标变换规律,会利用这个规律求某 些特殊点的坐标. 2.能够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 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如图所示的是幻灯机的工作情况,幻灯片与屏幕平行, 光源到幻灯片的距离是30 cm.幻灯片到屏幕的距离是1.5 m, 幻灯中的小树的高度是10 cm,请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算出屏幕上小树的高度?   事实上,幻灯机工作的 实质是将图片中的图形放大. 本节知识将对上述问题作系 统的讲解.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变换 合作探究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有 两点A(6,3),B(6, 0).以原点O为 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把线段 AB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 化,你有什么发现? 1 3 新课讲解   如图 (2),△AO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 4),O(0,0), C(5,0).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OC放大. 观察对应 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讲解   可以看出,图(1)中,把AB缩小后,A,B的对应点为A′(2,1), B′(2,0); A′′ (-2,-1),B′′ (-2,0).   图(2)中,把△AOC放大后,A,O,C的对应点为A′(8,8), O(0,0), C′(10,0),A′′ ( -8,-8), O(0,0), C′′(10,0). 新课讲解 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 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 -k. 即若原图形的某一顶点坐标为(x0,y0)则其位似图形对 应顶点的坐 标为(kx0,ky0)或 (-kx0,-ky0).   注意:这里的相似比指的是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边 的比.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 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 , 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坐 标为(  ) A.(3,2)    B.(3,1)    C.(2,2)    D.(4,2) A 新课讲解 分析:直接利用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的性质 求出AD的长,然后根据△OAD∽△OBG,求出OB的长, 即可确定C点的坐标. ∵正方形BEFG的边长是6,∴BE=EF=6, ∵两正方形的相似比为1∶3. ∴ ∴AB=BC=CD=AD=2.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可知, ∴OB=3.∴C点坐标为(3,2).故选择A.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 思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3∶1,把线段AB缩小.   观察对应点之间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讲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 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 于k或 -k.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 中心,画出一个与原图形位似的图形,使 它与原图形的 相似比为k,那么与原阁形上的点 (x,y)对应的位似图形 上的点的坐标为(kx,ky)或 (-kx,-ky).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如图,△ABO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4),B (-2,0) , O(0,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 △ABO的相似比为 分析:由于要画的图形是三角形, 所以关鍵是确定它的各顶 点坐标.根据 前面总结的 规律,点A的对应点A′的 坐标为 即(-3,6). 类似地,可以确定其他顶点的坐标. 3 32 42 2       , , 新课讲解 如图,利用位似中对应点的 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点 A′(-3, 6),B′(-3,0) , O(0,0)顺次连接点A′,B′, O,所得 △A′B′O就是要画 的一个图形. 解: 新课讲解 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位似图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 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 -k. 若原图形中的某一点坐标为(x0,y0)则其对应点的坐 标为(kx0,ky0)或 (-kx0,-ky0).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知识方法 要点 关键总结 注意事项 位 似 多 边 形 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 一点的相似多边形是位似 多边形; 位似多边形的对 应边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 多边形上任意一组对应点 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 等于相似 画位似图形时要找准对应点, 理解相似比.注意位似中心的 位置:①位似中心在多边形 的一侧;②两个多边形分居 在位似中心的两侧;③位似 中心在两个多边形的内部 课堂小结 图形的 位似变 换与坐 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将一个多边形的每个顶 点的横、纵坐标都乘同 一个数k(k≠0),所对应 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 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 它们的相似比为|k| 对于作图题,一定要根据 题目要求,看是在原点的 同侧作位似多边形,还是 在原点的两侧作位似多边 形,若在原点的同侧作, 则k>0,若在原点的两侧 作,则k<0 当堂小练 1.如图,以某点为位似中心,将△AOB进行位似变换得到△CDE,记△AOB与△CDE对应 边的比为k,则位似中心的坐标和k的值分别为( ) A.(0,0),2 B.(2,2),12 C.(2,2),2 D.(2,2),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6,-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3,把线段OA 缩小为OA′,则点A′的坐标为( ) A.(2,-1)或(-2,-1)B.(-2,1)或(2,1) C.(2,1)或(-2,-1)D.(2,-1)或(-2,1) C D 当堂小练 3.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OB扩大得到△COD,已知各点的坐 标分别为A(1,2),B(3,0),D(4,0),求点C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 解:∵A(1,2),B(3,0), ∴S△AOB=12×3×2=3.∵△OAB∽△OCD,OB OD=34, ∴点C的坐标为 43,83,S△OAB∶S△OCD=9∶16, ∴S△OCD=163, ∴S四边形ABDC=S△OCD-S△OAB=163- 3=73. D 拓展与延伸 D 拓展与延伸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