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3.
带刺的朋友
刺猬在苏南民间又被叫做"偷瓜獾",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
课文导入
一
天晚上,“我”来到枣树林里,看到了小刺猬爬上树晃动树枝使枣掉落,然后跳下树来就地打滚儿,用背上的刺扎枣,最后成功地驮着满背的枣跑了。
课文导入
我会认
枣 馋 缓 讶 测 监
恍 悟 逐 扎 聪
zǎo
chán
yà
huǎn
cè
jiān
huǎng
wù
zhú
zhā
cōng
多音字
扎
zhá
zhā
扎花
挣扎
zā
包扎
谜语字识字:
牙齿不说话,谁能不吃惊。
讶
识字方法
惊讶
组合识字:心地
“
光
”
明。
恍
识字方法
恍然大悟
我会写
刺
枣
颗
忽
暗
伸
匆
沟
聪
偷
追
腰
字源识字
刺
c
ì
组词:针刺 木刺
不要写成
“
束
”
易写错
忽
hū
组词:忽然 忽悠
上边不要写成
“
匆
”
易写错
追
zhuī
组词:追赶 追击
不要写成
“
自
”
易写错
腰
yāo
组词:山腰 树腰
不要写成
“
西
”
。
易写错
朦胧
:
月光不明。
词语理解
造句:
朦胧的月光洒在广阔的大地上
。
猜测
:
推测;凭想象估计。
造句:
我猜测爸爸可能马上回来。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造句:
姐姐故作诡秘的样子。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明白。顿时醒悟来。
造句: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整体感知
课文讲述一
天晚上,“我”来到枣树林里,看到了小刺猬爬上树晃动树枝使枣掉落,然后跳下树来就地打滚儿,用背上的刺扎枣,最后成功地驮着满背的枣跑了的故事。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秋天枣树上挂满了大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
红枣
,风儿一吹,轻轻摆动,
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
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比喻
品析
把“红枣”比喻成“无数颗飘香的玛瑙”,十分诱人,为小刺猬偷枣做了铺垫。
想一想
:
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刺猬”为题,而是用“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这样写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课文题目中的“朋友”是贯穿文章的主线。
思考
:你从第一段中读出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为刺猬偷枣做好了铺垫。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小刺猬偷枣吃。
一天晚上,
新月斜挂
,
朦胧
的月光
透过
树枝
,
斑斑驳驳
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
东西
,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品析
环境描写
“新月斜挂、朦胧、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刺猬“偷”枣的趣味。
“东西”是对这种动物的称呼,平淡而不带感情,后文对“它”的称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作者情感变化的一条线索。
我非常
惊讶
,赶忙贴到墙根儿,
注视
着它的行动。
“是猫,还是
别的
什么?”我暗暗地
猜测
着。
品析
“惊讶”“注视”“猜测”这几个词,写出了“我”对这个“东西”的关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
诡秘
地爬向老树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动作描写
品析
“
诡秘”一般形容人的动作或态度隐秘不易捉摸
,
现用来形容“那个东西”
,
说明“那个东西”的行动让“我”琢磨不透。
省略
号省略的是爬向枝条后的动作。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小刺猬最终爬上
“
挂满红枣的枝杈”,完成了偷枣的第一步一爬树,这为下文写偷枣埋下了伏笔。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
哗哗作响
,红枣
噼里啪啦
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品析
随着深入观察,“我”对“那个东西”的执著与聪明有了些许的好感,称呼变成了“那个家伙”,显得比较亲近了。
“哗哗作响”“噼里啪啦”两个拟声词写出了小刺猬偷枣的第二步一摇晃树枝使枣落地,体现出小刺猬的聪明。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品析
小刺猬把枣扎在后背的刺上
,
驮着扎满背的红枣向着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品析
这句话看似很平常
,
但充分描写出小刺猬看到即将到手的红枣散落一地时的那种欣喜和急于得到的迫切心情。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品析
小刺猬“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驮着满背的红枣……急火火地跑去了…”,这些动作描写,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三部分(第
11--12
自然段):作者对刺猬的惊叹和惊奇。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
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
高明
啊!
“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是对小刺猬偷枣过程的总结与概括,突出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
品析
“
高明
”
的意思是技能高超,在文中指刺猬的偷枣技术高超。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品析
连用了三个疑问句,说明“我”对小刺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小刺猬的情况,也表达了“我”对小刺猬的关心。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知识拓展
课文结构
偷枣 爬、停、摇、掉
带刺的朋友
高明
运枣 归、滚、扎、驮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赞美了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1.选出能够替换句中
红色
词的词语。
①
我非常
惊讶
,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动。( )
A.惊吓 B.吃惊 C.惊动
②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
诡秘
地爬向老树杈。( )
A.诡计 B.保密 C.隐秘
B
C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
我恍然大悟
:
这不是刺猬吗
?(
变成肯定句
)
②
挂满红枣的树杈慢慢弯下来。
(
缩句
)
我恍然大悟
:
这是刺猬
。
树杈弯下来。
1.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
①
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解析
例:读第2
-
8自然段时,语气要轻,因为作者是在偷偷地进行观察,所以读的时候要体现出作者怕惊动小刺猬的心理。读第9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一下子看明白了原来是小刺猬的那种兴奋的心情,所以在读“这不是刺猬吗”时,要读出“恍然大悟”的语调。
②
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
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第2
-
10自然段描写了小刺猬偷枣的经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小刺猬偷枣时的情景。如,描写小刺猬晃掉红枣后,“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2.
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它先顺着树干缓慢地向上爬,爬到了挂满红枣的枝条,然后用力摇晃,晃得树枝哗哗作响,让红枣噼里啪啦地掉到地上。它从树上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匆匆地把地上的红枣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把红枣都扎在背上,就急火火地从水沟眼儿逃走了。
3.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
那个东西
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
那个家伙
就噗的一声掉了
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
小东西
,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第一句中称“那个东西”时比较平淡,不带感情;第二句称“那个家伙”就显得比较亲近了;而第三句中的“小东西”一般是亲昵宠爱的称呼,显得格外亲近。越来越亲近的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感情。
关于小刺猬一定有很多故事,搜集一些,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