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6.
灰雀
相关资料
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课文导入
灰腹灰雀为雀科灰雀类的鸟类。灰腹部灰雀全长约155毫米。雄鸟特点有额、头顶、眼周、深黑色,具光泽。背青灰色,稍沾红。下腰白色,尾羽黑色。颊、喉暗红色,胸、腹灰色沾红。尾下覆羽白色。
我会认
宁 胸 脯 惹 仰
渣 或 者 惜 诚
níng
xiōng
rě
pú
yǎng
zhā
huò
zhě
xī
chéng
儿歌识字:丁字带帽,不吵闹。
宁
识字方法
安宁 宁静
谜语识字:
杜甫赏月。
脯
识字方法
肉脯 胸脯
我会写
雀
郊
养
粉
谷
粒
男
或
者
冻
惜
肯
诚
字源识字
粉
fěn
组词:面粉 花粉
不要写成
“
人
”
易写错
肯
kěn
组词:首肯 肯定
不要写
成
“
上
”
易写错
诚
chéng
组词:诚实 诚恳
右边不要写成
“
或
”
易写错
胸脯
:
指胸部。
词语理解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造句:
百灵鸟的歌声婉转动人。
惹人喜爱: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造句:
妹妹红红的小脸蛋,真惹人喜爱。
严寒:(气候)极冷。
诚实
:
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造句:小红很诚实,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她。
整体感知
课文讲述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已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的故事。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他们。
品析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开头点题,交代
了
:
时间、地点、人物。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
树枝间来回跳动
,
婉转地歌唱,
非常惹人喜爱。
品析
三只灰雀都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抓住了灰雀的什么特点来写?
作者抓住了三只灰雀羽毛颜色的特点以及歌声的动听来写的
列宁
每次
走到白桦树下,
都要
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
经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品词
品析
“
每次”“都要”“经常”体现了列宁对这三只灰雀喜爱
的程度很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
,
还给它们带来了食物
,
进一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失踪的灰雀和小男孩有关。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
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
找遍
了,也没有找到。
品析
“灰雀不见了”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自然引起下文。
“找遍了”一词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品析
从这种吞吞吐吐的言语中,你能猜测到什么?
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品析
“想告诉”但又不敢讲”体现了男孩矛盾的心理。列宁的担心让男孩产生了愧疚之情,因此他
“
想告诉”列宁灰雀的下落,但他“又不敢讲”,他现在还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从列宁的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灰雀的担心。“它怕冷”表现出列宁对
灰雀
的关心。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品析
列宁的话一方面体现了他对灰
雀
的担心和惋惜
;
另一方面他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
,
引导他认识到错误
,
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品析
表明男孩的内心已经受到震动和感染
,
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语言描写
列宁的问话中饱含着喜出望外的心情。
从男孩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决定要改正错误
。
“
一定、肯定
”
要重读
,
语气要比上一次更加肯定。
想一想
:
列宁真的以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吗?从列宁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什么?
列宁是想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三部分(第
11--13
自然段):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果然
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
低着头
。
品词
品析
“
果然”表明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
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动作描写
“
低着头”表明男孩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灰雀昨天的去向而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品析
能看出列宁是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品析
列宁从男孩的神态中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
所以他没有问男孩
,
这体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国学积累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赏析: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段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识拓展
课文结构
列宁 仰望 可惜
男孩 捉走 放回
灰雀
爱
本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与一个男孩交谈的过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1.给
红色的词语
选择恰当的解释。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婉转
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C.以委婉的方式拒绝。
D.对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可惜
B
2.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男孩此时心里想的是( )
A.我明天一定要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出是我把灰雀捉走的
(2)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害怕
B.高兴
C.紧张
B
C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
课后习题解析
分角色朗读
,
要根据人物的特点读出恰当的语气
,
可以在体会了人物内心想法之后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读
。
2.
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1.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语言
内心想法
1.灰雀不见了,多可惜啊!但愿这个男孩能意识到不应该捉灰雀,主动把灰雀放了!
2.能够再看到灰雀,真好!看来男孩还是个诚实的孩子,他能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1.男孩说:“没
……
我没看见。”
2.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
一
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小男孩语言
内心想法
1.我可不能告诉这个人,灰雀是我捉的。
2.我错了,我不应该捉灰雀,回去我一定把灰雀放回来。
3.
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语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表现小男孩喜欢灰雀的语句
,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与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