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l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
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l 2.通过本课学习,联系三国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分辨
能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能够分析官渡之
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l 3.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
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新课导入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曹操、刘备和
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的,进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的?
新课讲解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称雄北方。
2.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1)政治上: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
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2)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
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新课讲解
3.时间、地点:
200年,官渡。
4.交战双方:
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5.结果: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
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
军主力。
6.影响: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者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该战役中
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10万,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曹操军事
力量较弱,两者都不利于曹操取胜,故B、D项错误;东汉末年军阀割
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灾难,因此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故排除C项;官渡
之战中,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
迅速歼灭袁军主力,故选择A项。
A.采取了正确的计谋 B.军事力量强大
C.得到人民的支持 D.袁绍兵力上占优势
二、赤壁之战
新课讲解
1.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
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交战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
新课讲解
4.结果:
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5.曹军战败的原因:
(1)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曹军
不习水战。
(2)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6.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战局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课讲解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
(1)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2)胜利的一方都是指挥得当、采用火攻。曹操火烧乌巢,
周瑜火烧赤壁;袁军和曹军失败的因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
指挥失误等。
(3)都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变式提问:“官渡之战”中打了胜仗的曹操为什么会败在孙刘
联军手中?曹操兵败的原因有哪些?
微拓展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
A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黄盖诈降”“火烧战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
是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共同抗曹,双方在赤壁一带交战,周瑜采
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后打败了曹军。故
选择A项。
A.赤璧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新课讲解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
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
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
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新课讲解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229年,建业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
系。
(3)蜀汉:221年、成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
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新课讲解
三足鼎立形势图
(2019.广东中考)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
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民族关系,故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
安,而洛阳并未在丝绸之路的路线上,故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商
业贸易”,与文化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西城商人到洛
阳进行商业贸易受到限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229年,与“公元3世
纪”相符,因此政权分立的状况影响了经济发展,故选择D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
心想统一北方,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 )
A.刘表 B.孙权 C.刘备 D.袁绍
D
2.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的经典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漠北之战
C
当堂小练
3.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
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璧之战 D.官渡之战
C
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
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刘表—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建业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C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通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l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通过合作探
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
能力。
l 2.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
史实的能力。
l 3.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一很短
暂,这是为什么?
新课讲解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
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
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3.统一 :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新课讲解
4.统治:
(1)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
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
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
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
追求享乐。
“西晋的建立者以及该政权完成统一的标志分别是 ( )
A.司马炎、西晋灭蜀 B.司马炎、西晋灭吴
C.司马懿、西晋灭吴 D.司马懿、西晋灭蜀
B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者和统一的标志。266年,司马炎自立
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排除C.D两项;280年,西晋灭吴,统
一了全国,排除A项;故选择B项。
二、八王之乱
新课讲解
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
同姓诸侯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
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
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
反晋。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新课讲解
2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
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地点: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概况:
新课讲解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
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
迁徙高潮。
4.影响:
我国古代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
A.秦朝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D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晋惠帝时爆发的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使人民饱受痛苦。
此时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选择D项。
新课讲解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路线:
(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
带。
(3)鲜卑族的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新课讲解
3.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4.十六国:
(1)含义: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
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2)概况: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
离。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新课讲解
5.前秦的统治 :
(1)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苻坚改革
①条件: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②内容: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
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③结果: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开始向中原陆续内迁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 (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C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
民族不断内迁。故选择C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下图为西晋“晋归义羌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归附晋的羌族首
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
晋政权的是
( )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
B
当堂小练
2.西晋统治时期,导致少数民族人民起兵反晋的直接原因是 ( )
A.西晋统治腐朽 B.八王之乱使西晋衰落
C.西晋对少数民族实行暴政 D.少数民族的势力不断增强
C
3.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
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辽东半岛
B
当堂小练
4.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
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带来的影响有 ( )
①物价飞涨 ②西晋衰落
③人口南迁 ④大规模农民起义不断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A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l 1.了解东晋建立与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南朝政权的更替情况。
l 2.知道东晋、南朝的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l 3.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表现及意义。
新课导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新课讲解
一、东晋的灭亡
1.东晋建立: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
为都城,史称东晋。
2.政治特点: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
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新课讲解
3.东晋北伐: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
中原。
4.兴盛: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
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东晋的统治被人嘲讽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与马”
分别指 ( )
A.王导、司马睿 B.王敦、司马炎
C. 王导、司马炎 D. 王敦、司马睿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
密切。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
“王与马,共天下”。故选择A项。
二、南朝的政治
新课讲解
1.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
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新课讲解
2.繁荣: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赋轻役稀,
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败:
①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②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
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③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
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④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中华文明的延续、
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版乱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420-589 年,我国南方先后建立了宋、齐梁、
陈四个政权,史称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南朝四个政权都在建康、
定都,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故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发生大
定都,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故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发生大
规模叛乱是在梁武帝统治时期,故选择D项。
新课讲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
稀,农业生产落后。
2.西晋之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
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②自然条件优越。③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
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新课讲解
(2)表现
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发
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
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新课讲解
(1)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战乱会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安定的社会局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是根本动力。
①北方人的南迁,补充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劳动力,带
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地区之间经济技术交流,可以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促进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经济发展要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微拓展
(2019 ·江苏连云港中考)“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农业十分发达,一年丰
收的粮食可以让数郡不挨饿,这说明江南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开发。故
选择A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闻鸡起舞”的祖逖生活在东晋时期,他曾率军北伐恢复了黄
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但最终忧愤而死。这主要是因为 ( )
A.北伐任务艰巨,无法完成
B.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C.北伐过程中,祖逖积劳成疾 D.朝廷中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
2.下列政权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陈 ②宋 ③齐 ④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C
当堂小练
3.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政权的统称。下列关于南朝的
描述,错误的是 ( )
A.这四个朝代都定都于建康
B.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
C.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的势力很大
D.齐武帝萧衍统治时期,政治日益败坏
D
当堂小练
4.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与北方相比,其有利条
件主要是 ( )
A.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B.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l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
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
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l 2.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
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l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
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的作用。
新课导入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
矛盾的现象,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新课讲解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目的: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4.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5.地位: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新课讲解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军。
(4)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微拓展 中国古代(秦、三国两晋南北朝)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
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
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
A.东汉 B.西晋
B.西晋 D.西汉
C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383年,东晋军队与前秦军队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8万精
兵战胜了号称拥兵百万的前秦。故选择C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解
1.背景:
(1)建立政权: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
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
面。
(3)面临困难: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
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差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
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新课讲解
2.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
众议,494年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推行汉化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
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
贵族联姻等。
3.影响: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新课讲解
(1)原因:完善北魏地方统治机构,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少数民族旧
的、落后的风俗,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
拥护,促进民族交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2)认识:从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孝文帝改革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
族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从鲜卑族的立场看,他的改革削弱
了鲜卑族的民族特色,这说明一个民族在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
时,也要注意保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微拓展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新课讲解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适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进行的,顺应
了历史发展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
发展起来,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3)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
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微拓展 2.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9·湖南衡阳中考)“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
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融.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孝文帝下诏书规定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必须
使用汉语,使用鲜卑语的人要受到处罚。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措
施的一个表现。故选择D项。
新课讲解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时间: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
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课讲解
4.表现:
经济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从事畜
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
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
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交流: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
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
爱。
新课讲解
民族心理:随着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融
汇,思想感情日益沟
通,以往“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民族
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
渐减少
内迁的各族人民
受汉族影响,穿
汉服,从事农业
生产,民族交融
使民族隔阂减少
少数民族的统治
者通过与汉族的
士人合作,加快
其封建化的进程,
巩固了政权。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A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知,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服饰和饮食上互相学习和影
响,这属于民族交融的表现。故选择A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淝水之战是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和南方东晋进行的一场战争,
结果有绝对优势前秦败给了东晋,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东晋团结一致
B.农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
B.前秦军队民族矛盾尖锐
D.东晋实力强大
D
当堂小练
2.(2019·山东烟台中考)“(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
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
是 (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
3.“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
族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
A.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政权分立局面的形成
A
当堂小练
4.北魏时期,黄河流域呈现出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列描述能体
现这一趋势的是 ( )
①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由以动物为主转变为以农产品为主
②北方少数民族的人民学会了农业生产
③汉族人用牛奶、羊奶加蜂蜜制成乳饼
④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长江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l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
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
化修养。
l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等;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
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
龙门石窟。
l 3.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
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
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新课导入
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
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
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
新课讲解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1)成就:撰写《齐民要术》。
(2)经历: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
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这些经验。
(3)思想: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
思想。
新课讲解
2.《齐民要术》
(1)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评价: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
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
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4)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课讲解
从个人因素和时代特征分析《齐民要术》的成书条件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农业文献
和农业谚语进行艰苦、广泛的实地考察,撰写了这部农书。这部书的
完成还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即北魏统一后,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
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是
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社会背景。
微拓展
假如小夏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在农、林、牧、副、
渔业等方面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她阅读 ( )
A.《诗经》 B.《伤寒杂病论》
C.《春秋》 D.《齐民要术》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的作
者是北朝人贾思勰,他在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
产技术。故选择D项.
二、科学家祖冲之
新课讲解
1.简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
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
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新课讲解
2.成就
(1)数学: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
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
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历法: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
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
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
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
510年,《大明历》正式颁行。
(3)机械制造:祖冲之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
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新课讲解
(1)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代,统治阶级
为维护自身统治,对科学技术予以重视;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各族人民大交融,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科技文化相互影响;③科技的
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耕耘、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和注重实践的精
神等;④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
质基础。
(2)当时科技发展的特点:领先于世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承
上启下,继承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同时进行了创新改革,为隋唐
科技的繁荣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微拓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空前发展的原因及当时科技发展的特点
(2019·山东青岛中考)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
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七位数字,即3. 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这位科学家是 (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锺繇 D.王羲之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 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故选择A项。
新课讲解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1.书法
(1)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
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
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
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2)时间: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
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解读:纸的发展为书法提供了
物质载体。
新课讲解
(3)代表
曹魏时的锺繇和胡昭都是书法名家,
他们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
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
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
楷书为绝世之作。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新课讲解
东晋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擅长楷书、草书。当时的人称
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
《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
“书圣”。
北魏: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4)地位: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
独放异彩。
新课讲解
2.绘画
(1)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主要地位。
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2)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
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是和《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新课讲解
3.雕塑
(1)背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2)代表: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3)特点: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
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2019 ·湖南怀化中考)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
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
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 《水经注》 D.《洛神赋图》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择B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的是 ( )
A.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农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
C.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 D.世界上最早的日全食
D
2.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即3. 141 592 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和
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 ( )
A.创制《大明历》 B.写成《齐民要术》
C.独创楷书书法 D.改进造纸术
A
当堂小练
3.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贾思勰 D.胡昭
B
4.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B.西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C.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