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ID:677415

大小:66.4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愚钝(dùn) 腐烂(fǔ) 絮说(xù)  和颜悦色(hé) ‎ B.翡翠(fěi) 躯壳(ké) 旗帜(zhì) 如释重负(shì) ‎ C.翅膀(chì) 喝彩(hè) 龟裂(guī) 酣然入梦(gān) ‎ D.冠冕(miǎn) 炽热(zhì) 吝啬(lìn) 信手拈来(z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遵循 烦锁 身临其境 温文耳雅 ‎ B.迁徙 犀利 小心翼翼 大庭广众 ‎ C.踊跃 盈绕 一代天娇 殚精竭虑 ‎ D.赋予 颁发 油光可签 煞有介事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主动承担   (承接 扩散 传递)善行的社会责任,让文明之风传播得更远,让文明风气更加充盈。‎ ‎(2)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   (人情世故 做人做事 立身处世)、持家置业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19‎ ‎(3)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8)   ,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读书使人充实,   ,作文使人准确。(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 ‎ 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③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 ④以史鉴今,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   ‎ ‎(2)第②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   ‎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19‎ ‎ A走到船边,喝一声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尾来与我。”那渔人应道:“我们等不见渔牙主人来,不敢开舱。 你看那行贩都在岸上坐地。”A 道:“等甚么鸟主人!先把两尾鱼来与我。”那渔人又答道:“纸也未曾烧,如何敢开舱?那里先拿鱼与你!”A 见他众人不肯拿鱼,便跳上一只船去,渔人那里拦当得住。 A 不省得船上的事,只顾便把竹笆篾一拔,渔人在岸上只叫得:“罢了!”A 伸手板底下一绞摸时,那里有一个鱼在里面。原来那大江里渔船,船尾开半截大孔,放江水出入,养着活鱼,却把竹笆篾拦住,以此船舱里活水往来,养放活鱼,因此江州有好鲜鱼。 这A不省得,倒先把竹笆篾提起了,将那一舱活鱼都走了。‎ ‎(1)上面语段中 A 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1分)‎ ‎(2)下列与 A 有关情节的先后顺序是   (只填序号)。(1分)‎ ‎①沂岭杀四虎 ②元夜闹东京 ③斗浪里白跳 ④斧劈罗真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书写安全主题】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写出“安”字的笔画。(1分)‎ ‎【活动二:拟写安全开场白】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 ‎ ‎ ‎ ‎ ‎ ‎【活动三:安全意识调查 19‎ ‎】下表是对某校课余时间学生行为的调查,请观察下表,针对其中的问题,写出你的校园安全建议。(一条即可)(2分)‎ 时间段 学生行为 人数比例 课余时间 站在楼梯口、趴在栏杆上聊天 ‎42%‎ 在教室追逐、打闹 ‎38%‎ 待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的物品 ‎20%‎ ‎ ‎ ‎ ‎ ‎【活动四:拟写宣传标语】为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参与投稿。(2分)‎ ‎ ‎ ‎ ‎ 三、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12分)‎ ‎【材料一】2019年6月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海洋日的活动主题是“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深化“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的理念,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留下永续造福人类的“蓝色银行”。‎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面向世界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材料二】一脉相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19‎ ‎ 一方面,全球海洋具有“一脉相通、互联互动”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性,其与生俱来的广阔性、包容性、流动性和连通性决定了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质。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生态安全,大规模洋流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也是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财富和宝贵空间,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0%以上来自海洋,全球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地区。海洋一直是大陆间、国家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平台。‎ ‎ 另一方面,海洋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保护优先、和平合作”的主导价值与目标愿景。全球海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陆源污染、非法捕捞等传统问题层出不穷,微塑料、海水酸化等新问题影响深远,“蓝色经济,绿色发展”虽已逐步成为各国共识,但缺乏监督和协调不畅等矛盾困境尚待解决,亟须新的合作理念与设立新的机制模式。‎ ‎【材料三】生态为首——建设清洁美丽之海。‎ ‎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促进人海互利共生、服务全人类利益为最终目标,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为首,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之海。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经济为本,坚持互利共赢,建设繁荣发展之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等合作日益紧密,加强海洋经济合作、寻求最大公约数、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国际共识;科技为引擎,坚持开放合作,建设智慧创新之海。海洋科学技术是人类探索未知海洋、开拓知识前沿、解决重大全球性海洋问题的关键手段,提升创新驱动体系对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文化为纽带,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多元包容之海。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就是要尊重差异、增进认同、促进包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同愿景;政治为保障,坚持平等协商,建设和平安宁之海。中国人民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构建新型国际海洋秩序,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 19‎ ‎【材料四】校生物社对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知识调查统计图 ‎8.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的活动主题是“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B.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C.全球海洋具有“一脉相通、互联互动”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性,以及广阔性、包容性、流动性和连通性决定了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质。‎ D.人类身体所含蛋白质的20%以上来自海洋,全球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地区。‎ ‎9.通过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和内涵。(3分)‎ ‎ ‎ ‎ ‎ ‎10.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球海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陆源污染、非法捕捞等新问题影响深远,微塑料、海水酸化等传统问题层出不穷。‎ B.“蓝色经济,绿色发展”虽已逐步成为各国共识,但因缺乏监督和协调不畅等矛盾,所以我们亟须新的合作理念与设立新的机制模式。‎ C.‎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等合作日益紧密,所以,必须加强海洋经济合作、寻求最大公约数、共享发展成果。‎ D.“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同愿景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增进认同、促进包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推动海洋文化交融。‎ ‎11.通过【材料四】,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不了解,作为生物社的你,请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们保护海洋的做法。(3分)‎ ‎ ‎ ‎ ‎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18分)‎ 在别人眼中开一朵花 ‎①去邮局的路上,经过那条窄巷,果然又看到了那个女孩。她坐在门前,眼睛亮亮的,逢人就笑,笑容灿烂得如旁边开着的一树樱桃花。所以,我总愿意经过这条小巷,安静、宁和、花开、笑脸,每次走出这条巷子,走进城市的车水马龙,心里都会恬然无比。‎ ‎②许多年前,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时正是梦想与现实的冲撞过程,豪情湮没于尘事劳劳之中。有一次去远郊办事,途经一暗暗的长巷,一侧是高高的大墙,另一侧是一排破旧的二层楼。高墙阻挡着阳光洒落,那些楼房也都寂然,显得极冷清,一步步走着,加之心情的沉重,甚至有了阴森的感觉。行至一多半时,已经有些烦躁,还有些微微的恐惧。就在此时,抬眼向旁望去,忽见二楼的一个窗口竟然有花开!几盆花摆在那里,花儿正独自绽放,那一瞬间,便觉黯淡全无,一切全都生动起来。心情也被灿烂的花儿点亮,脚步变得轻快,便觉得长长的巷子几步便已走完。‎ 19‎ ‎③后来一直不顺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与心中憧憬的相去甚远。由于市里的房租越来越贵,便想去郊区找一个便宜的。有一天在报纸上的一则广告里看中了一处,便找了去。重新走进那条长巷,心里想着会不会是有花的那家,竟然真的是!那些花儿仍然开着,落寞的心也似乎明亮起来。很快搬了过来,住在一楼的一个房间里。闲暇时,站在院子里,抬头便看见花儿,心便欢喜。想着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看来我的希望、我的梦想不会落空,那些日子,心里便是满满的花开。‎ ‎④房东是一个慈祥的大婶,丈夫已故去多年,孩子也不在身边。她爱养花,却不是像别人一养许多盆,只拣自己喜欢的、花期长的,然后精心侍弄。那几盆花,花期都是错开的,她说一年四季都会有花在开。曾问过她,是不是觉得对面的巷子太阴沉了,所以在窗台上放上花盆,让过路人有一份好心情。大婶却笑着说:“我哪懂那些道理,我就是喜欢养花,没想那么多!”正是这份不经意的美丽,偶然开在了我黯然的眼睛里,点染了我曾经的心境。‎ ‎⑤后来终究是离开了那座失落了梦想的城市,可是,旧的梦想破落,新的梦想正重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失意彷徨,就像房东大婶的那几盆花,有谢的,便总有开的。梦想也正是这样,在心底生生不息。于是在另一个城市,虽然依然艰难,可是心里一直芬芳着,并没有在世事的风尘中麻木。‎ ‎⑥记得第一次经过那条小巷去邮局,走过后,心情极是怡然。邮局窗口的女孩说:“你今天好像有什么不一样,嗯,是了,今天你的笑容很好,让人心里很暖。”那一刻,才忽然想起,自己似乎很久没有这样真心地笑过了。虽然心里的希望一直都在,虽然曾经的那些花儿一直开在心底,可是总是用面具去抵挡那些不期然的白眼冷遇。原来,我的笑容竟然也可以感染别人。‎ ‎⑦有一次,走过窄巷,那女孩依然坐在门前,身边的樱桃树上,花儿早已落尽。她的笑容却是灿烂未改,像永不会凋零的花。我问她:“小妹妹,你怎么这么爱笑?”她说:“因为别人都说喜欢我的笑脸!”我走过她的盛开,回头看她坐着轮椅的身影,却听她又说:“干吗不笑呢?看着一个人笑总比看着一个人哭心情要好些!”‎ ‎⑧是啊,为什么不笑呢?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朵盛开着的花儿,开在别人的眼中,馨香在别人的心底。‎ ‎12.文章中作者共写了几次“开在别人眼中的花”?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 19‎ 括。(4分)‎ ‎ ‎ ‎ ‎ ‎13.文章先后两次把女孩的笑容比作“花”,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 ‎ ‎ ‎ ‎14.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有一次,走过窄巷,那女孩依然坐在门前,身边的樱桃树上,花儿早已落尽。她的笑容却是灿烂未改,像永不会凋零的花。‎ ‎ ‎ ‎ ‎ ‎15.本文以“在别人眼中开一朵花”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 ‎ ‎ ‎ 16.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4分)‎ ‎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12分)‎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①.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②借览。次道日 19‎ 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③,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释】①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②枉道:绕道。③旨甘:美食。‎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 (2)归验旧史( )‎ ‎(3)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 (4)悉封还之(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皆取以审证      以刀劈狼首 B.道旁有碑,读之 水陆草木之花 C.尽其书而去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一毫不妄取于人 所恶有甚于死者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 ‎ ‎ ‎ ‎ ‎20.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刘恕与我们学过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 ‎ ‎ ‎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4分)‎ 19‎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石灰吟》进行赏析。(2分)‎ ‎ ‎ ‎ ‎ ‎22.这两首诗都是借物喻人的佳作,请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2分)‎ ‎ ‎ ‎ ‎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纷纭世间,原点随处可见。 它可以是道路的起点,河流的源头,事物的本质,彼此的初遇……‎ 请以“原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19‎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躯壳”的“壳”应读“qiào”;C项,“龟裂”的“龟”应读“jūn”,“酣然入梦”的“酣”应读“hān”;D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信手拈来”的“拈”应读“niān”。‎ ‎2.B 【解析】A项,“烦锁”应为“繁琐”;“温文耳雅”应为“温文尔雅”。C项,“盈绕”应为“萦绕”;“一代天娇”应为“一代天骄”;D项,“油光可签”应为“油光可鉴”。‎ ‎3.(1)扩散 (2)立身处世 【解析】(1)“承接”指承前接后,用在媒体方 面不恰当;“扩散”扩大、散布的意思,用在媒体方面是恰当的;“传递”意思是 递过去,辗转递送。用在媒体方面不恰当。所以应该选择“扩散”。(2)“人情世 故”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做人做事”是指人如果在社会上的活动;“立 身处世”指做人和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根据上下文可以选择“立身处 世”。‎ ‎4.(1)萧关逢候骑 (2)江春入旧年 (3)绿杨阴里白沙堤 ‎(4)小桥流水人家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朝晖夕阴 (8)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9)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0)讨论使人机智 ‎5.(1)文化是精华。 (2)不仅……而且。 (3)以史鉴今,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深度。‎ ‎6.(1)李逵 (2)③①④②‎ ‎【解析】‎ 19‎ ‎(1)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结合《水浒传》的内容,根据“船边”“只顾把竹笆篾一拔”“倒先把竹笆篾提起了,将那一舱活鱼都走了”等关键信息可知该情节为“黑旋风斗浪里白跳”,“A”指的是李逵。(2)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结合《水浒传》的内容可知,“斗浪里白跳”出现在《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沂岭杀四虎”出现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元夜闹东京”出现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斧劈罗真人”出现在《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据此完成即可。‎ ‎7.【活动一:书写安全主题】‎ ‎【活动二:拟写安全开场白】【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校园安全,关系你我,又责任重大。确保校园安全,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大家对于校园安全的认识与重视,我们特举办了本次活动。我宣布,“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主题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三:安全意识调查】【示例】学校应加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的监管与教育,专人负责。‎ ‎【活动四:拟写宣传标语】【示例】校园安全事关你我,人人参与力保平安。‎ ‎8.C 【解析】(1)本题是选择题,要求对材料内容有正确的理解。A项,“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原文中的是“第十一个世界海洋日”。B项,“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提出”这句表述有误,原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面向世界首次提出”,是在会见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的。D项,“人类身体所含蛋白质的20%以上来自海洋”这句表述有误,原文是“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0%以上来自海洋”,是人类食用的蛋白质,而不是人类身体的蛋白质。‎ ‎9.目标:促进人海互利共生、服务全人类利益。内涵:①生态为首,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之海。②经济为本,坚持互利共赢,建设繁荣发展之海。③科技为引擎,坚持开放合作,建设智慧创新之海。④文化为纽带,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多元包容之海。⑤政治为保障,坚持平等协商,建设和平安宁之海。‎ ‎【解析】‎ 19‎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题。材料三中的第一句就明确讲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其后的内容则从生态、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逐条概括就行。‎ ‎10.A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表述的判断。A.有误,“陆源污染、非法捕捞等新问题影响深远,微塑料、海水酸化等传统问题层出不穷”,对“传统问题”与“新问题”的理解错误,传统问题是陆源污染、非法捕捞等;“新问题”是微塑料、海水酸化等。‎ ‎11.我们要保护海洋的具有做法:①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②加强市场、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③运用科技手段对海洋进行研究、开发、保护等。④进行海洋文化的交流与合作。⑤加强国际合作,构建新型国际海洋秩序。‎ ‎【解析】本题要求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运用。本文的主题是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大家介绍保护海洋的做法,可以结合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具有内涵的五个方面来作答。‎ ‎12.一共有四次。①“我”走过窄巷时看到女孩灿烂的笑容;②“我”走进长巷,心情烦躁时看到二楼窗口的花;③“我”第一次经过窄巷去邮局窗口的女孩看到我的笑容;④“我”再次走进窄巷时看到女孩仍未改变的灿烂笑容。‎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开在别人眼中的花”在文中一共的四次,第一次是文章第①段当“我”走进那窄巷时,看到女孩灿烂的笑容;第二次是在文章的第②段当我走在一条冷清又阴森的长巷中,心中有些烦躁时,看到二楼窗口的花开;第三次是第⑥段中“第一次经过那条小巷去邮局,心情极是怡然”邮局窗口的女孩看到“我”的笑容;第四次是文章第⑦段我再次走进那窄巷,又看到女孩仍未改变的灿烂笑容。‎ ‎13.第一次写女孩的笑容,是突出她笑容的灿烂,以及给“我”“心里恬然无比”的美好感觉。第二次写女孩的笑容,是为了揭示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①段是写看到孩的笑容时是“笑容灿烂得如旁边开着的一树樱桃花”这如花的笑,让人“心里恬然无比”。第⑦段时又写到女孩的笑容仍未改变,在问答中揭示文章主旨。‎ 19‎ ‎14.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女孩的笑容比喻为“永不会凋零的花”,充分表现出女孩积极乐观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词语运用的角度可以考虑语言特色、语体色彩、修辞、句式四个方面。从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排比、对比、设问等。本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更容易些,文中把女孩的笑容比喻成“永不会凋零的花”,突出女孩积极乐观的心态。‎ ‎15.①以此为题,作为线索,文章内容紧紧围绕标题展开;②揭示本文的主旨:“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朵盛开着的花儿,开在别人的眼中,馨香在别人的心底。”③以此为标题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以“在别人眼中开一朵花”为题,作为文章的线索,文章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一标题进行的,文中女孩的笑容成了“我”眼中的花朵,长巷窗口的花成了“我”眼中的花朵,在邮局“我”的笑容也成了别人眼中的花朵。这个标题揭示本文的主旨“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朵盛开着的花儿,开在别人的眼中,馨香在别人的心底”。‎ ‎16.本文的主旨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同时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在有意无意间传递给别人。如文中“我”走在窄巷和长巷时看到“花”时心情便会很好,而且在生活、工作不顺时“花”也给自己“没有在世事的风尘中麻木”的希望和信心,让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探讨。文章主旨的探讨可以从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如“后来一直不顺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那些日子,心里便是满满的花开”说明在自己不顺时那些“花”给了“我”信心和希望,使自己能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些挫折与失败。“回头看她坐着轮椅的身影,却听她又说:‘干吗不笑呢?’”拥有灿烂笑容的女孩虽坐着轮椅,却是心中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传递给别人,如文中所说“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朵盛开着的花儿,开在别人的眼中,馨香在别人的心底。”‎ 19‎ ‎17.(1)一同,一起 (2)回去,返回 (3)每天 (4)全,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偕:一同,一起。(2)句意为: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归:返回,回去。(3)句意为: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日:每天。‎ ‎(4)句意为: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悉:全,都。‎ ‎18.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解答本题要读懂文章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推测和比较其含义。A项,“皆取以审证”中“以”是连词;“以刀劈狼首”中“以”是介词,用。B项,“道旁有碑,读之”中“之”是代词,代指碑文;“水陆草木之花”中“之”是助词,的。C项,“尽其书而去”和“门人弟子填其室”中的“其”都是代词,他的。D项,“一毫不妄取于人”中的“于”是介词,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于”是“比”。‎ 故选C。‎ ‎19.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是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顺。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有:遗,赠送;故,旧的;获,得到;强,勉强。‎ ‎20.相同点:两人都热爱读书,因读书不问路途之远;二人都勤勉好学,借来的书废寝忘食的抄录;二人都家境贫困,读书不易;二人都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洁身自好。‎ ‎【解析】‎ 19‎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课内外知识的相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再结合课内所学整理、归纳。刘恕“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马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以看出二人都勤勉好学。刘恕“家素贫,无以给旨甘”;马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以看出二人都家境贫困。刘恕“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马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可见二人热爱读书,因读书不问路途遥远。刘恕“一毫不妄取于人”“悉封还之”;马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可见二人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洁身自好。‎ ‎【参考译文】刘恕,字道原。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眼睛因此生了病。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21.本诗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写出了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和拟人化手法,把石灰人格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2.借物喻人,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解析】‎ 19‎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这两首诗都是借物喻人的佳作,“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两首古诗中的事物石灰、竹子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感情。‎ ‎23.【例文】‎ 原 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 ‎ 19‎ ‎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19‎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