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ID:677429

大小:31.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7小题,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叛逆(nì)尬尬(ɡà)时辰(chén)绽开(zhàn)‎ B.截然(jié)冷漠(mò)和蔼(ǎi)繁衍(yán)‎ C.荣耀(yào)喷水(pēn)笃志(dǔ)确凿(záo)‎ D.舒畅(chàng)收敛(liǎn)卜问(bǔ)焚香(fé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贪婪尴尬截然不同恍然大悟 B.譬如遗撼停滞不前人声鼎沸 C.搓捻威慑小心翼翼人迹罕至 D.羞惭须臾花团锦簇众目睽睽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B.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C.王刚和李铁是乒乓球队的男双主力队员,他们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 D.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B.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在日本的东京举行。‎ C.在遇到困难时,他听见了老师柔和的声音和关爱的眼神。‎ 11‎ D.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2分)‎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 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每空1分)‎ ‎(1)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出自《论语·为政》)‎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作答)‎ ‎7.填空。(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又如《 》中的 。‎ 一、 阅读理解(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王冕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11‎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王冕传》)‎ ‎【注】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lǒng):通“垄”,田埂。③蹊(qī)田:践踏田地。④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rú):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父命牧牛陇上() (2)亡其牛()‎ ‎(3)或牵牛来责蹊田() (4)门人事冕如事性()‎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0.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11‎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11‎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1.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11‎ ‎12.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4分)‎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3分)‎ ‎14.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1‎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1‎ ‎⑩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5.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1分)‎ ‎1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州”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17.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11‎ ‎18.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4分)‎ ‎19.《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5分)‎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1‎ 1. B 2.B 3.B 4.B 5.D ‎6.(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分,每空1分。有一个错字、别字,该空不得分)‎ ‎7.寿镜吾先生(1分) 藤野先生(1分) 藤野先生(1分)‎ 解析:本题考查《朝花夕拾》中的人物。题干中明确考查的是在鲁迅童年和少年时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私塾老师,《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给予他极大帮助的老师。‎ ‎8.(1)放牧 (2)自己(他)的 (3)责怪 (4)对待 ‎9.(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直到天亮。‎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解析:(1)“潜”解释为“暗暗地、偷偷地”;“策”有古今异义的差异,句中解释为“书”;“旦”指早晨。(2)“而”是连词,表顺承,连接“闻”“异”两个先后的动作;“异”是活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对……感到惊奇”,意译为“觉得……与众不同”。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把关键词解释正确。‎ ‎10.一是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1分)一是坐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1分)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相同点: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1分)‎ 不同点:(1)是出乎意料的笑。男生的要求超出了“我”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1分)(2)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1分)‎ ‎12.父亲:简单粗暴。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1分)“我”:①耐心细致。男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的高时,“我”给他作出详细的解析。(1分)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我”决定给男生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1分)③鼓励为主。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数时,夸他聪明。(1分)‎ 11‎ ‎13.①天真。希望老师开恩,送他5分,下次还给老师。②执着。想尽各种办法向老师讨分数,不成功不罢休。③自信。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得更好。④谨慎。小心翼翼地关门(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3分,任选其三即可)‎ ‎14.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但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3分)‎ ‎15.7岁。(1分)‎ 解析:根据文章第②段中“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而是7岁时……”的语句,可明确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在7岁。‎ ‎16.D解析:A项,根据第③段内容,可知作者是在舅父的影响下喜欢读书的,而不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B项,“含泪”是因为对故事的不舍、期待与可惜等复杂的感情;C项,对于字的误读,是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17.(1)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的那种急切、期盼、不舍。(2分)‎ ‎(2)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1分)‎ ‎18.喜欢读《水浒传》,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1分);不喜欢读《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1分)喜欢读《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1分)不喜欢读《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1分)‎ ‎19.罗贯中蒲松龄施耐庵曹雪芹 体裁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他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3分)‎ ‎20.略。‎ 11‎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