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重点)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
角.(难点)
3.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并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几组图形,他们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特点?
归 纳
1、形状相同;2、大小相同;3、能够完全重合.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例子吗?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思考 判断下列两组图形是不是全等形?
不是。形状不同,大小不等 不是。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
思考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A
B C
D
E F
1、△ABC与△DEF大小相等.
2、△ABC与△DEF形状相同.
3、△ABC与△DEF完全重合.
结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是
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
思考 将△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
关系?
1、△ABC与△DEF大小相等.
2、△ABC与△DEF形状相同.
3、△ABC与△DEF完全重合.
结论: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是
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翻折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
思考 将△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1、△ABC与△DEF大小相等.
2、△ABC与△DEF形状相同.
3、△ABC与△DEF完全重合.
结论: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是
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对应顶点:点A与点D,点B与点E,
点C与点F.
对应边:AB与DE,AC与DF,BC与EF.
对应角:∠A与∠D,∠B与∠E,∠C与∠F.
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
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
应角.
A
B C
D
E F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全等于”.
△ABC与△DEF全等,记作△ABC≌ △DEF ,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意: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新课讲解
例 1 如图,△ABN≌ △ACM,∠B、∠C是对应角,AB和AC是对应边,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典例分析
解:对应边:AN和AM,BN和CM.
对应角:∠ANB和∠AMC,
∠NAB和∠MAC.
B M N
A
C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 △DEF,
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
A
B C
D
E F
新课讲解
例 2 如图,△ABD≌ △EBC,如果AB=3cm,BC=5cm,∠D=30°,求BE,
BD的长和∠C的度数.
典例分析
解:∵△ABD≌△EBC,
∴AB=EB,BD=B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3cm,BC=5cm,∠D=30°,
∴BE=3cm,BD=5cm,∠C=30°.
A B C
D
E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观察下列3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DB
C
B
A
C
E D
B D
CE
A
△ABC≌ △DCB △ABC≌ △ADE △ABC≌△ADE
新课讲解
A
DB
C
B
A
C
E D
B D
CE
A
对应边:AB=DC,
AC=DB,BC=CB.
对应角:∠A=∠D,
∠ABC=∠DCB,
∠ACB=∠DBC.
对应边:AB=AD,
AC=AE,BC=DE.
对应角:
∠B=∠D,
∠C=∠E,
∠BAC=∠DAE.
对应边:AB=AD,
AC=AE,BC=DE.
对应角:
∠A=∠A,
∠C=∠E,
∠ABC=∠ADE.
新课讲解
1、全等三角形中,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中,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中,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与最长的边是对应边,最短的边与最短
的边是对应边,最大的角与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与最小的
角是对应角.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结论
新课讲解
5、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
6、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
相等,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
形,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也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结论
新课讲解
练一练
下列各组图形是全等形的是( )1 D
新课讲解
练一练
有下列说法: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
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形;
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够重合.
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2 错.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均能
完全重合
对
错,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
错,形状大小都不一定相同
B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OCA≌ △OBD,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说出
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3
解:∵△OCA≌ △OBD,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
∴OC=OB,OA=OD,CA=BD,
∠A=∠D,∠C=∠B,∠COA=∠BOD.
D
O
A
BC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ABC≌△DEF,若∠A=100°,∠F=46°,则∠DEF等于
( )
A.100° B.54° C.46° D.34°
4
:∵△ABC≌ △DEF,
∴∠A=∠D,∠C=∠F.
∵∠A=100°,∴∠D=100°.
∵在△DEF中,∠F=46°,∠D=100°,
∴∠DEF=180°-∠F-∠D=34°.
分析
课堂小结
全
等
三
角
形
用全等符号“ ≌ ”表示表示方法
有关概念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当堂小练
1.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
×
×
当堂小练
(2)如图,△ABC≌ △ADE,则AB = _______,∠E = _______.若
∠BAE = 120°,∠BAD = 40°,则∠BAC = _______.
AD ∠C
80°
分析:∵△ABC≌ ADE,∴∠BAC=∠DAE
∵∠DAE=∠BAE-∠BAD
∴∠DAE=120°-40°=80°
∴∠BAC=80°
当堂小练
(3)在△ABC中,∠B = ∠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
那么在△ABC中与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A.∠A B.∠B
C.∠C D.∠B或∠C
分析:△ABC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为钝角。
所以∠A=100°
A
D
拓展与延伸
解:(1)∵△BAD≌ ACE,∴BD=AE,AD=CE.
∵AE=AD+DE, ∴BD=AD+DE=DE+CE.
(2)当△BAD满足∠ADB=90°时,BD//CE.理由如下:
∵△BAD≌ ACE, ∴∠ADB=∠CEA.
若∠ADB=90°,则∠CEA=90°,∠BDE=90°.
∵∠BDE=∠CEA, ∴BD//CE.
如图,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BAD≌△ACE.
(1)试说明BD=DE+CE;
(2)△BA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并说明理由.
D
B E
A
C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一 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边边边”条件的内容.(重点)
2.熟练利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仅有一条边相等或者仅有一个角
相等,此时的△ABC和△A'B'C'全等吗?
结论:只有一条边或者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
1、只有一条边相等的情况:
2、只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况: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有两个相等条件,此时的△ABC
和△A'B'C'全等吗?
结论: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有2条边相等的情况: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有两个相等条件,此时的△ABC
和△A'B'C'全等吗?
结论: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有两个相等条件,此时的△ABC
和△A'B'C'全等吗?
结论: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有一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情况: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有3个相等条件,此时的△ABC和
△A'B'C'全等吗?
1、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2、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3、有一条边和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4、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新课讲解
思考 先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A'B',BC=B'C',
CA=C'A',此时的△ABC和△A'B'C'全等吗?
画法:(1)画线段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BA,BC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点为A';
(3)连接线段A'B',A'C'.
通过画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的判定1
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
边边”或者“SSS”).
符号语言表示:在△ABC和△A'B'C'中,
AB=A'B',
AC=A'C',
BC=B'C',
∴△ABC≌ △A'B'C'.(SSS)
新课讲解
例 1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C≌△A'B'C'.
典例分析
证明:∵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ABC和△A'B'C'中,
AB=AC,
BD=CD,
AD=AD,
∴△ABC≌ △A'B'C'(SSS).
A
B CD
AD 称为公
共边.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1
D
A
B
C
E
证明:∵点C是AB的中点, ∴AC=CB.
在△ACD和△CBE中,
AD=CE,
CD=BE,
AC=CB,
∴△ACD≌ △CBE(SSS).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如图,已知:∠AOB.
求作:∠A'O'B',使得∠AOB=∠A'O'B'.
作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
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截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
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便
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证明:在△MOC和△NOC中,
OM=ON,
OC=OC,
CM=CN,
∴△MOC≌△NOC(SSS).
∴∠MOC=∠NOC,则OC便是∠AOB的平分线.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解:△ABC≌△DCB
AB=CD
AC=BD
BC=CB
∴△MOC≌ △NOC( SSS ).
其中BC是两个三角
形的公共边.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利用“SSS”判
定,要使△ABF≌△ECD,还需要增加条件( ).
B
A
CD F
E
BF=CD 或 BD=CF
方法2
解: ∵BD=CF,∴BD+DF=CF+DF.
在△ABF和△ECD中,
AB=CE,
AF=ED,
BF=CD,
∴△ABF≌ △ECD(SSS).
方法1
解:在△ABF和△ECD中,
AB=CE,
AF=ED,
BF=CD,
∴△ABF≌ △ECD(SSS).
课堂小结
三
角
形
全
等
的
判
定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应用 利用“SSS”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探讨
只满足一个条件或者两个条件时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当堂小练
已知:如图,AC=FE,AD=FB,BC=DE.求证:AC//EF,DE//BC.
A C
B
D
E F
证明:∵AD=FB, ∴AD+DB=FB+BD,即AB=FD.
在△ABC和△FDE中,
AC=FE,
BC=DE,
AB=FD,
∴△ABC≌ △FDE(SSS),则∠A=∠F,∠ABC=∠FDE.
∵∠A=∠F,∠ABC=∠FDE,
∴AC//EF,DE//BC.
当堂小练
如图,AB=AD,DC=BC,求证∠B=∠D.
解: 在△ABC和△ADC中,
AB=AD,
BC=DC,
AC=AC,
∴ △ABC≌ △ADC(SSS).
∴∠B=∠D.
当堂小练
如图,△ABC中,AB = AC,EB = EC,则由SSS可以判定( )
A.△ABD≌△ACD
B.△ABE≌△ACE
C.△BDE≌△CDE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D
拓展与延伸
解:作图如图所示:
作法:(1)以点 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OA,OB于点 D,E;
(2)以点 C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画弧,交OB 于点 F;
(3)以点 F 为圆心,DE 长为半径画弧,
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 P ;
(4)过C,P 两点作直线,直线 CP 即为要求作的直线.
已知∠AOB,点C是OB边上的一点,用尺规作图,画出经过点C与
OA平行的直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二 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边角边”条件的内容.(重点)
2.熟练利用“边角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画出△ABC和△A′B′C′,使得满足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条
件,此时的△ABC和△A′B′C′全等吗?
1、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的情况.
2、角不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的情况.
两种情况是否都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具体说明吗?
新课讲解
思考 先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A′B′,∠A=∠A′,
AC=A′C′(即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此时的△ABC和△A′B′C′全
等吗?
画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
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通过画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D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的判定2
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以简写成“边角边”或者“SAS”).
符号语言表示:在△ABC和△A′B′C′中,
AB=A′B′,
∠B=∠B′,
BC=B′C′,
∴△ABC≌ △A′B′C′(SAS).
新课讲解
例 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
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使得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通过连线构成了△CAB和△CDE,能
够证明△CAB≌△CDE,就能说明DE的长就是A,
B的距离.
新课讲解
解:由题可知,∠ACB=∠DCE(对顶角相等).
在△CAB和△CDE中,
CA=CD,
∠ACB=∠DCE,
CB=CE,
∴△CAB≌ △CDE(SAS).
∴AB=DE,即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新课讲解
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
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C,D到B的距离相等.
∵AB是南北方向,CD是东西方向,
∴∠BAD=∠BAC=90°.
在△BAD和△BAC中,
AD=AC,
∠BAD=∠BAC,
BA=BA,
∴△BAD≌ △BAC(SAS),∴BD=BC.
AD
B
C
练一练
新课讲解
思考 先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A′B′,∠B=∠B′,
AC=A′C′(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此时的△ABC和
△A′B′C′全等吗?
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判断下列结论的对错.
(1)有两条边及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AD=BC,要根据“SAS”判定△ABD≌△BAC,还需
要添加的条件是(∠D=∠C).
(3)“SAS”中的“A”必须是两个“S”所夹的角.
A
C
B
D O
错,两边及其中一边的
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不一定全等.
错,需要添加∠DAB=∠CBA
对
新课讲解
结 论
(1)一定牢记“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只有两边及
其夹角分别相等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已知的两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对应相等,一般要根据题
意去找第三条边对应相等(“SSS”),或者去找这两组边的夹角
对应相等(“SAS”).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已知AC平分∠BAD,AB=AD.求证:△ABC≌△ADC.
证明:∵AC平分∠BAD,
∴∠BAC=∠DAC.
在△ABC和△ADC中,
AB=AD,
∠BAC=∠DAC,
AC=AC,
∴△ABC≌ △ADC(SAS).
课堂小结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SAS
应用 利用“SAS”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探讨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三
角
形
全
等
的
判
定
当堂小练
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证明:∵BE=CF,
∴BE+EF=CF+FE,即BF=CE.
在△ABF和△DCE中,
AB=DC,
∠B=∠C,
BF=CE,
∴△ABF≌ △DCE(SAS).
∴∠A=∠D.
B
D
FE
A
C
当堂小练
如图,AB=AC,利用“SAS”判定△ADC≌ △AEB,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请证明你的结论.
由题可知:∠A=∠A,AB=AC, 利用“SAS”判定, 需
要∠A的另一对应边相等,也即是AD=AE.
在△ADC和△AEB中,
AC=AB,
∠A=∠A,
AD=AE,
∴ △ADC≌ △AEB(SAS).
解:
当堂小练
如图,点A,F,C,D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
求证:BC//EF.
证明:∵ AB//DE, ∴∠A=∠D.
∵AF=DC, ∴ AF+FC=DC+CF.即AC=DF.
在△ABC和△DEF中,
AB=DE,
∠A=∠D,
AC=DF,
∴ △ABC≌ △DEF(SAS),∴∠ACB=∠DFE,BC//EF.
B
A D
E
C
F
D
拓展与延伸
解: DE=BF,DE//BF.
在△ADC和△CBA中,
CD=AB,
DA=BC,
AC=CA,
∴ △ADC≌ △CBA(SSS).
∴∠DAC=∠BCA.
如图,已知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写
出DE和BF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三 用“两角一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角角边”条件的内容.(重点)
2.熟练利用“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得AB=A′B′,
∠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此时的
△ABC和△A′B′C′全等吗?
画法: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A
∠EB′A′=∠B, A′D,B′E相交于点C′.
3、△A′B′C′即为所作三角形.
通过画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新课讲解
如图,△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将原来的△ABC和△A′B′C′叠加在一起,能否完全重合?
C
A B
结论: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的判定3
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ASA”).
符号语言表示:在△ABC和△A′B′C′中,
∠B=∠B′,
BC=B′C′,
∠C=∠C′,
∴△ABC≌ △A′B′C′(ASA).
新课讲解
例 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典例分析
D E
B C
A 解:在△ACD和△ABE中,
∠A=∠A (公共角),
AC=AB,
∠C=∠B,
∴△ACD≌ △ABE(ASA).
∴AD=AE.
新课讲解
例 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典例分析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
BC=EF,
∠B=∠E,
∴△ABC≌ △DEF(ASA).
A
B
E
D C
F
你是不是这样证明的,错在哪里?
新课讲解
例 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典例分析
分析:BC,EF不是已知两对角的夹边,
在三角形中,知道两个角的关系,利用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第三个角之间的
关系.通过转化来构造“ASA”的判定条件.
A
B
E
D C
F
新课讲解
例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B=∠E,
∠C=180°-∠A-∠B,∠F=180°-∠D-∠E,
∴∠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 △DEF(ASA).
A
B
E
D C
F
新课讲解
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点B,点D,∠1=∠2.
求证:AB=AD.
练一练
分析: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AC,有一
对角相等可以选择“SAS”或者“ASA”.根据题
意,有AB⊥BC,AD⊥DC,则构成
∠ABC=∠ADC=90°.可以选择“ASA”,需要
将已知角转化成两角及其夹边,即可求证.
A
B
C
D
1 2
新课讲解
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点B,点D,∠1=∠2.
求证:AB=AD.
练一练
A
B
C
D
1 2
证明:∵AB⊥BC,AD⊥DC, ∴∠ABC=∠ADC=90°.
∵在△ABC和△ADC中,∠1=∠2,∠ABC=∠ADC,
∴∠ACB=∠ACD.
在△ABC和△ADC中,
∠1=∠2,
AC=AC(公共边),
∠ACB=∠ACD,
∴△ABC≌ △ADC(ASA), ∴AB=AD.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
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得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得
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A
B
C D F
E
┐
┐
分析:根据题意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
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注意题
目中隐藏一对对顶角,根据“ASA”证明两个三
角形全等即可得出题目要求的结论.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
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得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得E与A,
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A
B
C D F
E
┐
┐
解:由题可知:AB⊥BC,ED⊥DC,
则∠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
BC=DC,
∠ACB=∠ECD,
∴△ABC≌ △EDC(ASA).
∴AB=ED,则DE的长就是AB的长.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下图,已知∠B=∠D,DC=BC,还需要给出什么条件,即可用
学过的判定得出△ABC≌ △EDC.根据哪个判定?
C
E
A
D
B
(1)条件( ),
根据( ).
(2)条件( ),
根据( ).
AB=ED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CB=∠ECD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课讲解
思考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在△ABC和△A'B'C'中,使得AB=A'B',∠C=∠C',∠B=∠B'.
此时的△ABC和△A'B'C'全等吗?
A
B
B'
A' C
C'
请选用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证明
△ABC和△A'B'C'全等.
新课讲解
已知,在△ABC和△A′B′C′中,AB=A′B′,∠C=∠C′,∠B=∠B′.
证明△ABC≌△A′B′C′.?
A
B
B'
A' C
C'
证明:∵∠C=∠C′,∠B=∠B′,
∠A=180°-∠B-∠C,
∠A′=180°-∠B′-∠C′,
∴∠A=∠A′.
在△ABC和△A′B′C′中,
∠A=∠A′,
AB=A′B′,
∠B=∠B′,
∴△ABC≌ △A′B′C′(ASA).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的判定4
判定4: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AAS”).
符号语言表示:在△ABC和△A′B′C′中,
∠A=∠A′,
∠B=∠B′,
BC=B′C′,
∴△ABC≌ △A′B′C′(AAS).
要按照”角—角—边“的顺序书写.
新课讲解
例 1 如图,在△ABC和△ADC中,∠B=∠D=90°,∠BAC=∠DAC.
求证:△ABC≌△ADC.
典例分析
解:在△ABC和△ADC中,
∠B=∠D,
∠BAC=∠DAC,
AC=AC(公共边),
∴△ABC≌ △ADC(AAS).
┐
A
B D
C
┐
新课讲解
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练一练
分析: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说明AB=AC.
AB,AC分别在△AEB和△ADC中, 则需要证明
△AEB≌ △ADC.题目中已有一边和两角相等,可
以考虑选择 “ASA”或者“AAS”,将∠1=∠2转化
成△AEB 和△ADC中相等的角即可.
1
B
D
A
E
2
新课讲解
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练一练
1
B
D
A
E
2
证明:∵∠2是△AEB的外角,∴∠AEB=180°-∠2.
∵∠1是△ADC的外角,∴∠ADC=180°-∠1.
∵∠1=∠2,∴ ∠AEB=∠ADC.
在△AEB和△ADC中, ∠A=∠A
∠AEB=∠ADC,
BE=CD,
∴△AEB≌ △ADC(AAS). ∴AB=AC.
新课讲解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思考
思考 “ASA”和“AAS”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中,“ASA”和“AAS”两个判定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你能总结一下“ASA”和“AAS”的区别与联系吗?
新课讲解
“ASA”和'AAS”的区别与联系
“S”的意义 书写格式 联系
ASA “S”是两角的夹
边
把夹边相等写在两角相
等的中间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ASA”和“AAS”可以互相转化AAS “S”是其中一角
的对边
把两角相等写在一起,
边相等放在最后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O是AB的中点,∠C=∠D,则△AOC和△BOD全等吗?请
用两种方法证明.
BA
O
D
C解:△AOC和△BOD全等,理由如下:
∵点O是AB的中点, ∴OA=OB.
∵在△AOC和△BOD中,∠C=∠D,∠AOC=∠BOD,
∴∠A=∠B(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OC和△BOD中, ∠A=∠B,
OA=OB,
∠AOC=∠BOD,
∴△AOC≌ △BOD(ASA).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O是AB的中点,∠C=∠D,则△AOC和△BOD全等吗?请
用两种方法证明.
BA
O
D
C解:△AOC和△BOD全等,理由如下:
∵点O是AB的中点, ∴OA=OB.
∵在△AOC和△BOD中, ∠C=∠D,
∠AOC=∠BOD,
OA=OB,
∴△AOC≌ △BOD(AAS).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已知,如图,点E是AC上一点,AB=CE,AB//CD,∠ACB=∠D.
求证:BC=ED.
证明:∵AB//CD, ∴∠A=∠ECD.
在△ACB和△CDE中,
∠ACB=∠D,
∠A=∠ECD,
AB=CE,
∴△ACB≌ △CDE(AAS).
∴BC=ED.
A
B
E
C
D
课堂小结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ASA
应用 利用“ASA、AAS”解决实际
问题
分类探讨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三
角
形
全
等
的
判
定
AAS 两角和其中一组角的对边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比探究 对比“ASA”和“AAS”的区别和
联系
当堂小练
如图,已知∠1=∠2,∠C=∠D.求证:AC=AD.
证明:∵∠1=∠2,∠C=∠D,
∴∠ABC=∠ABD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和△ABD中,
∠1=∠2,
AB=AB(公共边),
∠ABC=∠ABD,
∴△ABC≌ △ABD(ASA).
∴AC=AD.
A B1
2
C
D
当堂小练
如图,已知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
求证:△ABC≌ △DAE.
证明:∵DE//AB, ∴ ∠CAB=∠EDA.
在△ABC和△DAE中,
∠CAB=∠EDA,
AB=DA,
∠B=∠DAE,
∴△ABC≌ △DAE(ASA).
为你支招:有平行线就可
以转化出相等的角.
当堂小练
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
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如果EF=5cm,
那么AE=( )cm.
分析:题目中已经给出一对边相等,可以选择
“SSS”,“SAS”或者“ASA”.根据题意的垂直关系
可以转化出相等的角,所以本题选择“ASA”.
利用好垂直关系和余角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当堂小练
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
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如果EF=5cm,
那么AE=( )cm.3
分析:∵CD⊥AB, ∴∠A+∠ACD=90°.
∵∠ACB=90°,∴∠A+∠B=90°. ∴∠B=∠ACD.
∵EF⊥AC, ∴∠FEC=90°. ∴∠ACB=∠FEC.
在△ACB和△FEC中,∠B=∠FCE,
BC=CE,
∠ACB=∠FEC,
∴△ACB≌ △FEC(ASA). ∴ AC=EF.
∵BC=2cm,EF=5cm. ∴ AE=3cm.
当堂小练
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D,AC//DF.
求证:(1)△ABC≌ △DEF.(2)BE=CF.
证明:(1)∵AC//DF, ∴∠ACB=∠F.
在△ABC和△DEF中,
∠ACB=∠F,
∠A=∠D,
AB=DE,
∴△ABC≌ △DEF(AAS).
A
C
D
FB E
(2)∵△ABC≌△DEF, ∴BC=EF.∴BC-EC=EF-EC,即BE=CF.
等边加(减)等边,其和(差)
还是等边,等角加(减)等角,
其和(差)还是等角.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已知∠1=∠2,∠E=∠C,AC=AE.求证:AB=AD,∠B=∠D.
1
B
E
D
A
2
分析:等角加等角,其和仍然是等角;同理,等
角减等角,其差仍然是等角.利用题目中已经给出
的角转化出新的相等的角,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已知∠1=∠2,∠E=∠C,AC=AE.求证:AB=AD,∠B=∠D.
1
B
E
D
A
2
证明:∵∠1=∠2,
∴∠1+∠EAC=∠2+∠EAC,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BAC=∠DAE,
AC=AE,
∠C=∠E,
∴△ABC≌ △ADE(ASA).
∴AB=AD,∠B=∠D.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
要△AED≌ △AFD,可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并给予证明.
已有一边和一角分别相等,可
以构造一边相等选择“SAS”.
解:(1) 添加AE=AF,证明如下:
∵AD是∠BAC的平分线, ∴∠EAD=∠FAD.
∵在△AED和△AFD中,AE=AF,
∠EAD=∠FAD,
AD=AD,
∴△AED≌ △AFD(SAS).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
要△AED≌ △AFD,可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并给予证明.
解:(2) 添加∠EDA=∠FDA ,证明如下:
∵AD是∠BAC的平分线, ∴∠EAD=∠FAD.
∵在△AED和△AFD中,∠EDA=∠FDA,
AD=AD,
∠EAD=∠FAD,
∴△AED≌ △AFD(ASA).
已有一边和一角分别相等,可
以构造一角相等选择“ASA”.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
要△AED≌ △AFD,可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并给予证明.
解:(3) 添加∠DEA=∠DFA,证明如下:
∵AD是∠BAC的平分线, ∴∠EAD=∠FAD.
∵在△AED和△AFD中,∠DEA=∠DFA,
∠EAD=∠FAD,
AD=AD,
∴△AED≌ △AFD(AAS).
已有一边和一角分别相等,可
以构造一边相等选择“AAS”.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四用“斜边、直角边”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斜边、直角边”条件的内容(重点)
2.熟练利用“斜边、直角边”条件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难点)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经有一对相等的直角,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就
可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由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可知,满足“一边一
锐角分别相等”或者“两直角边分别相等”就可以借助
“ASA”,“AAS”或者“SAS”证明.
A
B C
B′
A′
┐
┐
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
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新课讲解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得
∠C′=90°,B′C′=BC,A′B′=AB.试问Rt△ABC和Rt△A′B′C′全等吗?
画法:(1)画∠MC′N=90°;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4)连接A′B′.
C′
A
B C
B′
A′
M
N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全等形的判定5
判定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者“HL”)
符号语言表示:
在Rt△ABC和Rt△A′B′C′中,
AC=A′C′,
BC=B′C′,
∴△ABC≌ △A′B′C′(HL).
要按照”角—角—边
“的顺序书写.
A
B C
B
′
A
′
┐
┐
C′
新课讲解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判
定方法 需寻找的条件
一锐角对应
相等 ASA或AAS 可证直角与已知锐角的夹边对应相等或者与锐角(或
直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斜边对应相
等 HL或AAS 可证一直角边对应相等或证一锐角对应相等
一直角边对
应相等
HL或ASA或
AAS
可证斜边对应相等或证已知边相邻的锐角对应相等或
证已知边所对的锐角对应相等
新课讲解
例 1 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求证:BC=AD.
D
A B
C
证明:∵AC⊥BC,BD⊥AD, ∴∠C与∠D都是直角.
在Rt△ABC和Rt△BAD中,
AB=BA,
AC=BD,
∴Rt△ABC≌ Rt△BAD(HL).
∴BC=AD.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AB=CD,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CE=BF.
求证:AE=DF.
A B
C
E
D
F
证明:∵CE=BF, ∴CE-FE=BF-EF,即CF=BE.
∵在Rt△ABE和Rt△DCF中,
AB=DC,
BE=CF,
∴Rt△ABE≌ Rt△DCF(HL). ∴AE=DF.
等边加(减)等边,其和(差)还是等边,等
角加(减)等角,其和(差)还是等角.
新课讲解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有如下几个条件:
①AC=A′C′,∠A=∠A′;②AC=A′C′,AB=A′B′;
③AC=A′C′,BC=B′C′;④ AB=A′B′,∠A=∠A′.其中,能判定
Rt△ABC≌ Rt△A′B′C′的条件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练一练
根据已经学过的5种判定方法:“SSS”“SAS”、
“ASA”、“AAS”、“HL”,并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进行判断.
新课讲解
在Rt△ABC和Rt△A′B′C′中,
① ∠A=∠A′,
AC=A′C′,
∠C=∠C′,
Rt△ABC≌ Rt△A′B′C′(ASA).
② AB=A′B′,
AC=A′C′,
Rt△ABC≌ Rt△A′B′C′(HL).
A
B C
B′
A′
┐
┐
C′
新课讲解
在Rt△ABC和Rt△A′B′C′中,
③ AC=A′C′,
∠C=∠C′,
BC=B′C′,
Rt△ABC≌ Rt△A′B′C′(SAS).
④ ∠A=∠A′,
∠C=∠C′,
AB=A′B′,
Rt△ABC≌ Rt△A′B′C′(AAS).
A
B C
B′
A′
┐
┐
C′
课堂小结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合证明两个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比探究
应用 利用“HL”解决实际问题
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
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三
角
形
全
等
的
判
定
当堂小练
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两人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着两条
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DA⊥AB,EB⊥AB.D,E与路段AB的距
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相等,理由如下:
∵C是路段AB的中点, ∴AC=BC.
∵同时出发,同时到达,且速度相同, ∴CD=CE.
∵DA⊥AB,EB⊥AB ∴△ACD和△BCE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CD和Rt△BCE中,AC=BC,
CD=CE,
∴ Rt△ACD≌ Rt△BCE(HL). ∴DA=DB.
D
A
B
C E
当堂小练
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
BC上,且AE=CF.求证:△ABE≌ △CBF.
证明:∵∠ABC=90°,∠ABC+∠CBF=180°,
∴∠CBF=90°.
在Rt△ABE和Rt△CBF中,
AE=CF,
AB=CB,
∴Rt△ABE≌ Rt△CBF(HL).
当堂小练
如图,点B,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BC,DF⊥BC,
AB=DC,BE=CF.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解:AB//CD,理由如下:
∵AE⊥BC,DF⊥BC,
∴∠AEB=∠DFC=90°
∵在Rt△ABE和Rt△DCF中, AB=DC,
BE=CF,
∴ Rt△ABE≌ Rt△DCF(HL).
∴∠B=∠C,则AB//CD.
C
A
B
D
EF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在Rt△ABC中,∠C=90°,AC=10cm,BC=5cm,P,Q两点分
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PQ=AB.当点P运
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与△QPA全等?
分析:△ABC和△QPA是直角三角形,题目中已经有一边相等.
①因为AB,PQ分别为Rt△ABC和Rt△QAP的斜边,可以令
“BC=AP”,选择“HL”.
②因为AB,PQ分别为Rt△ABC和Rt△QAP的斜边,可以令
“AC=AP”,选择“HL”.
D
拓展与延伸
解:①当点P运动到AP=BC的位置时,
在Rt△APQ和Rt△CBA中,
PQ=BA,
AP=BC,
∴Rt△APQ≌ Rt△CBA(HL).
∴AP=BC=5cm.
D
拓展与延伸
解:②当点P运动到AP=AC的位置时,
Rt△APQ和Rt△CBA中,
PQ=AB,
AP=CA,
∴Rt△APQ≌ Rt△CAB(HL).
∴AP=AC=10cm.
综上,当点P运动到使AP=5cm或者10cm位置时,
△APQ和△CAB全等.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课时一 角平分线的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会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理论依据.(重点)
2.探究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难点)
3.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
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这个
角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理由如下:如图构成了△ADC和△ABC,
∵在△ADC和△ABC中, AD=AB,
AC=AC,
DC=BC,
∴△ADC≌ △ABC(SSS),∴ ∠DAC=∠BAC.
∵点C在射线AE上,
∴AE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A
D B
C
E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如图,已知:∠AOB.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线,交OA于点N,交OB于点M.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
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点C.
(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2
1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如图,已知:∠AOB.求作:∠AOB 的平分线.
(1)以“适当的长为半径”是为了方便画图,不
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2)“以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是因为小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时两弧没有交点,等于 MN的
长为半径画弧时不容易操作.
2
1
2
1
2
1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如图,已知:∠AOB.求作:∠AOB 的平分线.
(3)应该在角的内部找所作两弧的交点,因为
所作的射线为角的平分线,而角的平分线应该在
角的内部.
(4)“画射线OC”不能说成“连接OC”,因为连接
OC得到的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新课讲解
思考 如图,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
点P,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E,测量PD、PE
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C上再取几个点试一试.
经过测量发现,PD=PE,在OC上再取
几个点,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点”是指角的平分线上任意位置的点;
(2)“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的长度.
几何表示: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OC上一点,
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PD=PE.
新课讲解
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
分别为D、E.求证:PD=PE.
证明:∵ PD⊥OA,PE⊥OB, ∴∠PDO=∠PEO=90°.
在△PDO和△PEO中, ∠PDO=∠PEO,
∠AOC=∠BOC,
OP=OP,
∴△PDO≌ △PEO(AAS), ∴PD=PE.
新课讲解
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明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1)所画图形应符合题意,并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在画图的时候要考
虑是否存在不同的情形,若存在,则要分别画出图形,再分别进行证明;
(2)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比如:已知条件、定义、定理等.
新课讲解
例 1 求证:三角形的一边的两端点到这条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的
距离相等.
典例分析
需要先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确定已
知和求证.
新课讲解
已知,如图所示,AD为△ABC的中线,且CF⊥AD于点F,BE⊥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E=CF.
证明:∵AD为△ABC的中线, ∴BD=CD.
∵CF⊥AD,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BED=∠CFD=90°.
在△BED和△CFD中, ∠BED=∠CFD,
∠BDE=∠CDF,
BD=CD,
∴△BED≌ △CFD(AAS), ∴BE=CF.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填空: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①如图1,OC平分∠AOB,点P在OC上,D,E分别为OA、OB上的点,则PD=PE.
②如图2,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则PD=PE.
③如图3,OC平分∠AOB,点P在OC上,PD┴OA,垂足分别为D.若PD=3,则点P
到OB的距离为3.
O B
A
CP
D
图3
O B
A
CP
D
图2
EO B
A
CP
D
图1
E
┐
┐
┐
③
新课讲解
①如图1,OC平分∠AOB,点P在OC上,D,E分别为OA,OB上的点,则PD=PE
(PD、PE不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②如图2,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则PD=PE
(OC不是∠AOB的平分线).
③如图3,OC平分∠AOB,点P在OC上,PD⊥OA,垂足分别为D.若PD=3,则点
P到OB的距离为3(PD是∠AOB平分线OC上的点到OA的距离).
O B
A
CP
D
图3
O B
A
CP
D
图2
EO B
A
CP
D
图1
E
┐
┐
┐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DF⊥AC,
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FC.
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
∴DE=DF.
∵在Rt△BDE和Rt△CDF中,
BD=CD, DE=DF,
∴Rt△BDE≌ Rt△CDF(HL).
∴EB=FC.
C
A
B D
FE
┐
┐
课堂小结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
距离相等性质
应用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
际问题
角平分线的做法 会用尺规作图法画出一个已知角
的平分线
角
平
分
线
的
性
质
当堂小练
证明:∵OP为∠AOB的平分线,PC⊥OA,PD⊥OB,
∴PC=PD.
在Rt△OCP和Rt△ODP中,
∵ OP=OP,
PC=PD,
∴Rt△OCP≌ Rt△ODP(HL).
∴ ∠CPO=∠DPO,OC=OD.
如图,OP为∠AOB 的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为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PC=PD B.∠CPO=∠DOP C.∠CPO=∠DPO D.OC=OD
B
当堂小练
分析:在△ABC中,∠C=90°, ∴DC⊥AC.
又∵DE⊥AB,AD平分∠CAB, ∴DC=DE.
在Rt△ACD和Rt△AED中, AD=AD,
DC=DE,
∴Rt△ACD≌ Rt△AED(HL), ∴AC=AE.
∵AC=BC, ∴AE=BC, ∴△DEB的周长为8cm.
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
DE⊥AB,垂足为E,若AB=8cm,则△DEB 的周长为( )
A.10cm B.7cm C.8cm D.不能确定
C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点D、B分别在∠MAN的两边上,C是∠MAN内一点,AB
=AD,BC = CD,CE⊥AM于E,CF⊥AN于F. 求证:CE = CF.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课时二 角平分线的判定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1.探究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判定.(重点)
2.会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熟练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的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
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
作出公路和铁路相交的角的平分线,按照比例尺的比例在
该平分线上选取离交叉口处500m的位置即可建集贸市场.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
在角的平分线上.
O A
B
CP
D
E
┐
(1)使用该判定定理的前提是这个点必须在角的内部;
(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重要办法.
几何表示:
如图,∵点P是∠AOB内的一点,PD⊥OA,PE⊥OB,垂足
分别为D,E,且PD=PE,
∴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如图,点P是∠AOB内的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且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
O A
B
CP
D
E
┐
证明:∵PD⊥OA,PE⊥OB,
∴∠PEO=∠PDO=90°.
∵在Rt△PEO和Rt△PDO中, PE=PD,
PO=PO,
∴Rt△PEO≌ Rt△PDO(HL). ∴∠AOC=∠BOC.
∴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正确理解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相反的,
性质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判定定理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关系: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分别画出以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从位置上你能观察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内部.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过交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测量一下每一组垂线段,从大小上你能观察出什
么结论?
┐
┐
┐
┐
┐
┐ ┐
┐
┐
A
B C
A
B BC
A
C
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相等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P.求证:点P 到△ABC 三
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B
C
P
D
EF
M
NO
┐
┐
┐
A
证明:过点P作PM⊥BC,PN⊥AC,PO⊥AB,
垂足分别为点M,N,O.
∵AD为△ABC的角平分线, ∴PN=PO.
∵BE为△ABC的角平分线, ∴PM=PO.
∵CF为△ABC的角平分线, ∴PM=PN.
∴PM=PN=PO,即点P到△ABC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该点到三角
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该三
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A
B
C
P
新课讲解
1、判断题:
(1)如图1,若QM=QN,则OQ平分∠AOB.( )
(2)如图2,若QM⊥OA于点M,QN⊥OB于点N,则OQ平分∠AOB.( )
×
×
O B
A
M
图2
NO B
A
Q
M
图1
N
┐
Q
┐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P是△ABC外部一点,PD⊥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D,PE⊥AC,交
AC的延长线于点E,PF⊥BC于点F,且PD=PE=PF.关于点P有下列三种说法:
①点P在∠DBC的平分线上;②点P在∠BCE 的平分线上;③点P在∠BAC 的
平分线上.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CA E
B
D
F
P
┐
┐
D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BE=CF,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且DB=DC.求
证:AD是∠BAC的平分线.
C
E
A F
D
B
┐
┐
分析:AD是∠BAC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DE⊥AB,DF⊥AC ,DE=D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Rt△DEB≌ Rt△DFC.
(直角三角形全等“HL”)
BE=CF,DB=DC.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BE=CF,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且DB=DC.求
证:AD是∠BAC的平分线.
C
E
A F
D
B
┐
┐
证明:∵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
∴∠BED=∠CFD=90°.
∵在Rt△BDE和Rt△CDF中, BE=CF,
DB=DC,
∴Rt△BDE≌ Rt△CDF(HL).
∴DE=DF.
∴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D是∠BAC的平分线.
课堂小结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定定理
应用 综合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和判定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用添加辅助线
的方法解题角
平
分
线
的
判
定
当堂小练
如图,O是△ABC内一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分别为OF,OD,
OE,且OF=OD=OE,若∠BAC=70°,则∠BOC=( ).
分析:OF、OD、OE为点O到三边的距离,且OF=OD=OE.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OBC=∠OBA, ∠OCB=∠OCA.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转化为 ∠BAC和∠BOC的关系.
当堂小练
如图,O是△ABC内一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分别为OF,OD,
OE,且OF=OD=OE,若∠BAC=70°,则∠BOC=( ).
证明:∵OF=OD=OE,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
∵∠BAC=70°, ∴∠ABC+∠ACB=180°-∠BAC=110°.
∴∠OBC+∠OCB= (∠ABC+∠ACB)=55°.
∴∠BOC=180°-(∠OBC+∠OCB)=125°.
2
1
125°
当堂小练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180°,BC=DC,CE⊥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CF⊥AB于点F.求证:AC平分∠BAD.
E
A
B C
D
F ┌┐
分析: AC平分∠BAD.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CF=CE.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CFB≌ △CED.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DB+∠ABC=180°,BC=DC(转化已知条件).
当堂小练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180°,BC=DC,CE⊥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CF⊥AB于点F.求证:AC平分∠BAD.
E
A
B C
D
F ┌┐
证明:∵∠ADC+∠ABC=180°,∠ADC+∠EDC=180°,
∴∠ABC=∠EDC.
∵CE⊥AD,CF⊥AB, ∴∠CED=∠CFB=90°.
∵在△BCF和△DCE中, ∠CFB=∠CED,
∠FBC=∠EDC,
BC=DC,
∴△BCF≌ △DCE(AAS).
∴CF=CE,即AC平分∠BAD.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E是∠DAB的
平分线.
A B
C
E
D
┌
┌ 分析:AE是∠DAB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点E到AB、AD的距离相等(BE=FE ).
(等量代换)
BE=CE,EF=CE.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DE平分∠ADC,∠DFE=∠C=90°.
D
拓展与延伸
如图,∠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E是∠DAB 的
平分线.
证明:过点E作EF⊥AD于点F,
∵∠B=∠C=90°, ∴DC⊥EC,EB⊥AB.
∵DE平分∠ADC, ∴EC=EF.
∵E是BC的中点, ∴EC=EB.
又∵EF⊥AD,EB⊥AB,
∴点E在∠BAD的平分线上,即AE是∠DAB的平分线.
A B
C
E
D
┌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