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 2018 级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
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炎” ……
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
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多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
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
类型的文章,有的“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
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众多上网风险之首。
“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类似谣言文章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
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
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
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某些“营销号”正是凭借这点,先博
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食品、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
变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在这种诱导下,
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
友圈的扩散,既是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
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
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因此,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
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其实,
靠“躲”解决不了问题。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新世界的
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应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
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
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的
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还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政府部门、新闻媒
体等相关机构,有责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
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
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我们就能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
谣言的侵扰,走进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摘编自《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多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
是老年人。
B.对于网络谣言,如果听之信之,将会遗患无穷,网络谣言必然会成为老年人上网风险之首。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通过网络获取资讯从
而进行沟通。
D.不少年轻人在使用微信时有收到长辈们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文章的经历,有的文
章看标题就不靠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第二段举不少年轻网友的经历之例,论述了“银发族”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
的“易感人群”。
C.文章第三段采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分析了谣言文章得到“银发族”的青睐,是因为抓住了老年
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是“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
的关切心态等社会心理造成的。
3.作为使老人们免受网络谣言侵害的举措,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避免“银发族”陷入谣言陷阱,相关部门机构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积极解疑释惑,传
播科学知识。
B.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以及整个社会舆论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创造一个更加清
朗的网络新天地。
C.儿女要多陪伴父母,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教会老人使用新技术来增强其抵御网络谣
言的能力。
D.网络平台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上世纪 50 年代,由于“能源奇缺”,周恩来亲自主导以泰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
供暖区。而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制约南方供暖的历史条件都已经发
生了明显变化。學如,居民对冬季取暖这一改善型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供需
矛盾也大大缓解,南方供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但南方城市供暖市场发展之路却很曲折,充满
了争论。总的来看,支持南方发展集中供暖的观点认为,历史划分的供暖线并不合理、应根据
休感温度来决定供暖需求、人人均享有获得供暖服务的权利。而反对南方发展集中供暖的观点
主要聚焦于:集中供暖可能会增加采暖成本、南方建筑和气候会导致供暖能效不经济、会加剧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也为发展城市供暖注入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供暖是改
善居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是改善城市生态的助力剂、是
提升城市规划和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南方百城供暖市场》)
材料二:
材料三:
南方应该供暖已成为共识,在“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部分城区,冬季已进行集中供暖,有
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合肥市政府充分发挥资源统一配置和城市整体规划的作用,采用市政工程推动区域供暖发
展,通过工商业供热带动居民供暖,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武汉市供热行业积极挖掘现有
热源、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站,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监管与市场发展的结合。杭州市城市电网、天
然气公司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手段,定制居民分户供暖方案,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取
暖需要。贵阳市的一些新建小区,供暖企业通过像空调一样原理的热泵技术,将经过处理的
45℃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南方供暖不是该不该而是怎么做》)
材料四: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模式,地方政府基本上对此都有补贴,多数居民都能享受
到“财政温暖”。但这种供暖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居民家中有没有人都在供暖,都要按统
一标准交费,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负担。这种集中供暖模式,不仅会带来多方面的能源损耗,
如管网热损耗、建筑热损耗等,还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空气质量,即便“煤改气”供暖也存在一定
污染。
在气候寒冷的俄罗斯,政府主导供暖建设,提倡发展热电联产;以丹麦、瑞典为代表的北
欧国家,往往在中心城市推行区域供暖模式,该模式一般由市政统一在人口集中区域铺建管网
供暖,注重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应用,在热源多元化的同时提高供热效率。美国、日本多以天
然气或电力为主要能源来实现分户式采暖,辅之以部分小规模的分布式供暖,注重清洁能源应
用与工业余热利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南方供暖该吸取哪些经验》)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制约我国南方地区供暖的历史条
件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B.目前南方居民对冬季取暖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也大大缓解,南方供暖
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C.一部分人不赞成南方地区集中供暖,是因为集中供暖会增加采暖成本,南方建筑也会加剧能
源消耗。
D.在新时代,供暖是南方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诉求,也是城市改善生态的有效助力,同时
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方地区的采暖方式主要依赖电力资源,北方地区的供暖主要依赖煤炭资源。
B.我国城市供热行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且发展速度较快。
C.南方应该供暖已成共识,在“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部分城区,冬季已进行集中供暖。
D.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模式,这种供暖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
6.根据材料内容,提出几条关于南方供暖的可行性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巴音诺尔的旗
何君华
只要看到学校的旗升起来,我们就知道该上学了。
升旗的除了老那,不会有别人,因为老那是我们嘎查小学的校长。说他是校长是抬举他,
因为他是个“光杆司令”,他除了是校长,还是我们的蒙语课老师、汉语课老师、教学老师和
体育老师,是我们各个正课副课的老师。是的,整个嘎查小学只有他一个老师,他是他自己的
校长。
老那叫那日苏,但没人叫他那日苏,也没人叫他那校长,包括我们学生在内,背地里都喊
他老那。老那究竟在我们嘎查小学当了多少年校长,没人说得清,我爸上学的时候他就是校长,
你说得有多久。
有人说,嘎查小学创立的时候老那就是校长。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属于创校校长。老那
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升旗。一旦哪天没升旗,那意思就是学校
放假。起初我们连什么是星期都不知道,时间久了才知道一个星期是七天,只有星期天一天放
假不上学。在我们嘎查,谁都不习惯按照星期过日子,因此仍然每天还是看老那升旗没有,升
旗了就赶紧催自家的孩子起床上学。
说起来,老那的“旗语”在我们巴音诺尔嘎查还真是挺实用的。我们嘎查虽然地势极平坦,
但却是出了名的“幅员辽阔”(这个词当然也是老那用半生不熟的汉语教给我们的)。不夸张
地说,我们嘎查可能是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中国最大的嘎查(村),各家各户住得远,升
旗确实是最简单有效的联系方式。
老那吃住都在学校,平时没事也很少离开学校,学校就是他千年不变的根据地。老那如果
有事,通常就是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去苏木或是旗里乃至盟里领奖。老那有时候想不明白,他每
天无非就是给孩子们教教课,水平也不高,能力也有限,很多知识他都不掌握,很多他掌握的
知识也不一定对,比他优秀的应该大有人在,怎么他就被评上“优秀教师”了呢?老那想不通,
我们也想不通,完全不知道长年一脸严肃的老那“优秀”在哪里。
尽管想不通,但我们倒总是热切地盼望老那去参加颁奖大会。那样的话,不仅我们能放一
天或是两天假,而且老那还会给我们带回一些我们喜欢的物件儿,有时是一副羽毛球拍,有时
是一副乒乓球拍。我们就在操场上用粉笔划一条线,或是把课桌拼起来摆上砖头拉开架势打,
别提有多高兴了。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有一次老那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领奖,那次我们不光
难得地一连放了三天假,老那回来后还给我们带回一只崭新的足球。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真的
足球,所有人都疯抢着上去踢,人实在太多了,脚又不听使唤,经常一节课也踢不上几脚,但
仍然乐此不疲。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老那用自己得奖的奖金买的。老那除了给我们带回这些礼
物,每次还要买些粉笔三角板之类的教具文具,因此他回来时肩上的帆布袋子总是鼓鼓囊囊。
除开这些,一定还能在袋子里找到一面崭新的国旗。
我们嘎查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夜间风大,每天傍晚老那都要把国旗降下未收好。尽管这
般爱护,可国旗还是经不住每天的风吹日晒,因此只要有机会出门,老那就一定会买一面新国
旗回来。
我们都不知道,一双破胶鞋穿了又穿的老那竟然如此慷慨。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老那的两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一个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博士,
一个在国外一家顶尖科技公司任职,他们都想将老那接到他们身边去,但老那却从来没动过这
种念头,一心只想留在嘎查小学当他的光杆校长。
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赶回去参加老那的葬礼时才偶然知道这些,一时都忍不住湿了
眼眶。如今,巴音诺尔小学早就不在了,整个巴音诺尔嘎查也已经异地搬迁安置,但我们所有
人都决定回去看一看,因为那里曾经有一面旗,指引着我们年少求学的路,也将永远指引我们
人生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 年第 18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写“学校的旗升起来”,既照应标题,又呼应结尾,使结构完整,并激发读者思考
“旗”的深刻含义。
B.小说借“我们”想不通老那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知识不准确,怎么就被评上“优秀”来激发读
者的探究欲望,去寻找老那“优秀”在哪里。
C.小说用细节“一双破胶鞋穿了又穿”“帆布袋子总是鼓鼓囊囊”“一定还能在袋子里找到一面崭新
的国旗”塑造了老那坚守清贫、甘于奉献、关爱学生、热爱祖国的乡村教师形象。
D.“我们”参加老那的葬礼时“忍不住湿了眼眶”是因为“我们”以前不理解、不尊重老那而感到愧
疚。
8.结合文本分析“旗”这一物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 分)
9.小说在叙事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尝从其父至京师,
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
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
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而异之。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父
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
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
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
尚书..。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
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
称为良相焉。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
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救遣名医救疗尚食每且供御膳茇微得减损太
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
圣君,则死有余责。”后疾增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
七十。谥曰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
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
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B.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
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C.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
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D.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
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黔黎,黔首、黎民的合称,泛指百姓。古代百姓的常见称呼还有布衣、庶民、黎庶、氓等。
B.春宫,也称东宫,古代宫殿,后指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
C.太子少师,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
D.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祭祀、宴餐、科举、官员选拔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乔聪敏异常,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看法,意识到隋朝存在的隐患,并对局势做出预判。
B.房乔侍亲至孝,父亲生病衣不解带侍疾,父亲去世哀伤异常,五日不思饮食。
C.房乔处理政务尽心竭力,明晰练达,因才取士,不苛求别人,审订法令,意在宽严相济。
D.房乔与太宗君臣相得,感情深厚。房乔病重,太宗遣使派医,问候诊治,甚至亲自探望,握
手叙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
(2)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
菊花。
14.下面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
踌躇满志,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
B.颔联病后的频频把盏,不知满足,睡梦醒后,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
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C.颈联化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来。白诗和贺诗都借
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情感。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
给人以寒冷之感。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苏轼最终释然,懂得活在当下,不强取身外之物的句子是:
“ , ”
(2)《离骚》中“ , ”两句表明即使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自我,保持内心的芬芳。
(3)《观刈麦》中借贫妇的话揭示赋税繁重,寄寓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宣纸名噪艺林,对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 。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
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 。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苦心孤诣钻研宣纸技艺。根据可考
资料显示,国外仿制宣纸的企业也层出不穷。可从结果来看,异地仿制的“宣纸”尽管是润墨
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在饱受挫败后,
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买。
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_ 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
化验出成分,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
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讳莫如深 觊觎 深藏不露 妇孺皆知
B.秘而不宣 觊觎 深不可测 有目共睹
C.秘而不宣 青睐 深藏不露 妇孺皆知
D.讳莫如深 青睐 深不可测 有目共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从可考资料显示,国外仿制宣纸的企业也层出不穷。可从结果来看,异地仿制的“宣纸”尽管
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
B.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业也层出不穷。可从结果来看,异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
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
C.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业也层出不穷。可从结果来看,异地仿制的“宣纸”尽管是
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
D.根据可考资料显示,国外仿制宣纸的企业也层出不穷。可从结果来看,异地仿制的“宣纸”无
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
19.下列各句中引号和文中“无密可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B.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D.我好心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6 分)
人类真是宇宙中的惟一智慧生物吗?① 。反对“人类惟一论”的人,对银河系的
智慧生物作了如下分析和估计。在绕恒星运行的行星上,能繁衍出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它的恒
星的质量要与太阳质量相当。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由于热核反应进行快,恒星的寿命短,
生命来不及演化;反之,质量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其周围的行星得到的能量太少,② .
估计在银河系的 1400 亿颗恒星中,大约有 1/10 的质量和太阳相近,由此算出适合生命繁衍的
不大不小的恒星大约有 140 亿颗。另一些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可能有这么多“人类”持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生命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实在太苛刻了。拿我们人类来讲,地球比现在的再大一点或小
一点,离太阳近一些或远一点,都可能使生命难以存在,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5 个
字。(5 分)
2021 年 3 月 8 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去
年 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最高级别
的警报。此后世卫组织持续发出了警报,并为各国提供预防、发现和应对新冠病毒所需的战略、
指南和工具。自去年 2 月 5 日起,世卫组织举行每日新冠肺炎发布会,向全球通报新冠病毒造
成的风险,以及政府和个人需要采取的措施。世卫组织还警告,有一个阻止新冠肺炎变为潜在
的大流行病的机会窗口,有一些国家采取了行动,另一些国家却反应迟缓。随后几周,受疫情
影响的国家数量和全球病例数量迅速增长,致使去年 3 月 11 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大流
行病。谭德塞强调,人类因新冠肺炎遭受了太多苦难,失去了太多生命,不能浪费已取得的进
展。现在已有控制疫情的工具,但必须公平使用。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20 年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先生一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她用钟
嵘《诗品》的话来阐述诗词的作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但也有学生问
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引用
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学生: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
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
灵才是纯净动人的。”她深信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思考与生活实际,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
班会上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蓉城名校联盟 2018 级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
2.D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C
5.B
6. (6 分)
①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供暖模式。
②政府要做好整体规划和监管调控,给予财政补贴,推动供暖事业的发展。
③相关行业、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探索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有效供暖服务。
④注重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应用,以及工业余热利用,保障供暖绿色、高效。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其他根据文本提出的可行性建议,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
8. (6 分)
①情节方面:旗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全文。小说的主要情节升旗、旗语、买新旗都围绕
“旗”而展开。 ②人物方面:旗映衬出老那热爱祖国、关爱学生、慷慨无私的高尚人格。老
那升旗、买新旗是为提醒学生上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体现了他心中的大爱。
③主题方面:旗象征以老那为代表的乡村教师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爱的陪伴,对学生人生
道路的指引。
(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 (6 分)
①以第一人称“我们”为叙述人称,用“我们”的所见所闻来展示情节,使小说更具真实性
和感染力。
②小说以“讲述”为主,老那的事迹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我”的讲述得以呈现展示。
③补叙。“我们”不知道的老那的其他情况在文末用补叙来补充交代,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叙述者和小说中人物身份的重叠。“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老那的学生,既可以在讲述中
保留讲述者的个人化腔调,又可以自由地表达作为学生的看法,抒发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两种
身份重叠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感受。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
11.D
13. (10 分)
(1)我自己估计病势危急严重,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辜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
还有未尽的责任。 (“度”“笃”“孤”各 1 分,大意 2 分)
(2)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累叶”“尚”“师”
各 1 分,大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C
15. (6 分)
①失意之恨。(1 分)首句“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1 分)
②怀乡思归。(1 分)“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
分外清晰,怀乡情重,思归心切。(1 分)(分析“故园又负黄华约”句也可)
③多病之愁。 (1 分)“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为借
酒浇愁,可见愁之深重。 (1 分)
④迟暮之感。(1 分)“斜阳”落日斜晖,“秋风发上生”,秋风萧萧,鬓发的斑白,都透
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1 分)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6 分)
(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
(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A
18.B
19.D
20. (6 分)
①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②生命不易繁衍
⑧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宇宙中惟一的
21. (5 分)
2021 年 3 月 8 日,(1 分)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1 分)总干事谭德塞表示,
(1 分)
世卫组织持续发布了疫情最高级别警报,一些国家却反应迟缓导致新冠大流行, (1 分)必
须公平使用控制疫情的工具。(1 分)
四、写作(60 分)
22.作文立意参考:
(1)诗词浸润我们的心灵,为心灵找到栖居之处。“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即使穷贱,
即使幽居,心也可丰盈。
(2)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人生目标不止于物欲,还有“山鸟的呜叫、花开花落的
变化”。
(3)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哀莫大于心死”,心死的人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的,
“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让人维系精神的活力,从而更能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