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来自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Forrester 的数据显示,在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推动下,中国电子商
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 2022 年达到 1.8 万亿美元。从 Forrester 发布的《中国的电子商务:全球最大的
电子商务市场的趋势和前景》报告来看,这一市场规模将是美国 7130 亿美元的两倍多,是日本 1590 亿美
元的 10 倍。
然而,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只有 38%, Forrester 认为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到 2022 年,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以 8.5%的年复合率稳步增长。而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仍将在中国
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也处于快速发展中。
(摘编自李文瑶《外媒:2022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美国两倍》,环球网 2018 年 8 月 21 日)
材料二
过去几年,电商扶贫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阿里巴巴旗下农村淘宝业务,是被官员们提及最多、期待
最大的核心玩家之一。农村淘宝持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业务模式,从去年开始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更适合
“农产品上行”,真正能够使电子商务的“赋能”作用落在实处的方式方法。
农村淘宝通过搭建上、下行的双向供应链、物流、冷链等商业基础设施,帮助当地梳理、明确和培育
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品、产业,使当地经济实现产业兴旺,让农民可持续、稳定获得经济收益,实现减贫、
脱贫、致富。很多农作物其实并不能满足城市消赍升级需求,但农村淘宝通过大数据,将城市餐桌需求和
城市消费升级需求,反馈到乡村种植和生产端,帮农民选品、选苗。在生产过程中,借助农业技术专家、
农业科技以及高质量的农资农具实现有质量增长。
2
在新时代振兴乡村,必须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动能”。农村淘宝不仅在乡村搭建了一套商业
基础设施和新商业生态,更有希望催生出新的乡村文明和农业文明。
(摘编自崔丽丽《工信部电商顾问:农村电商正催生新乡村文明》,海外网 2018 年 8 月 22 日)
材料三
“纯电商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今年的 818 发烧购物节发布会上,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表示,苏宁
将彻底告别纯电商购物节,要用智慧零售新场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
纯电商平台的危机在近年愈发严峻。行业竞争的加剧,零售商在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种类繁
多的购物节层出不穷,也让消费者对¨购物节”产生了审美疲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意味着电商平台
需要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和玩法,场景化新零售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苏宁率先试水的“超然星城”8 月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这个集消费与场景体验于一身的活动有着明
确指向—抢滩场景化新零售市场。
在南京新街口苏宁体育 Biu 无人店,当顾客拿着衣服靠近智能试衣镜时,“魔镜”屏幕画面会迅速切
换,显示商品详情。顾客可以点击镜面,切换室内、室外和夜跑等不同场景画面,查看相应场景下的试穿
效果……这些场景不仅是购物场所,也是获取客户重要数据的情报站、雷达站。顾客试哪件衣服、时间长
短等相关动作会被后台采集并计数,汇入大数据平台,作为洞察消费的依据,指导后端供应链优化。
“苏宁打造超燃星城的目的,就是用线下场景获取客户,在线上进行消费、信息的转化,实现线上线下全
渠道融合。”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说,“未来的零售很可能是场景互联网的零售。”
(摘编自李禾《智慧零售,能否捍卫电商的美好时代》,科技日报 2018 年 8 月 22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自美国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在 2022 年达到 1.8 万亿美元,
是美国的两倍多,是日本的 10 倍。
B. 农村淘宝持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业务模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式方法,更适合“农产品上行”,使
电子商务的“赋能”作用落在实处
C. 农村淘宝通过大数据将消费者的需求反馈到种植和生产端,指导选品、选苗,借助专家和高科技实现
3
有质量增长,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
D. 孙为民认为,未来的零售很可能是场景互联网的零售,即用线下场景获取客户,在线上进行消费、信
息的转化,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渗透率较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占据着电商平台的主导
地位,拼多多、小红书已显后来居上之势。
B. 农村淘宝通过搭建上、下行的双向供应链、物流、冷链等在乡村搭建了一套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农村
产业兴旺,让农民实现减贫、脱贫、致富。
C. 行业竞争加剧,零售商线上 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购物节让消费者审美疲劳等原因,致使
纯电商平台的危机在近年愈发严峻。
D. 场景化新零售模式是一种新营销模式,苏宁为抢滩场景化新零售市场而率先尝试的“超燃星城”,就
是种集消费与场景体验于一身的活动
6. 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突出了规模大、有增长空间的特点;材料二侧重介绍农村电
商的发展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材料三侧重介绍场景化新零售模式。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
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C 项,扩大范围,“将消费者的需求
反馈到种植和生产端”应为“将城市餐桌需求和城市消费升级需求,反馈到乡村种植和生产端”。故选 C
项。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
4
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 项,“拼多多、小红书已显后来居上之势”不正确,材料说的
是“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仍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也
处于快速发展中”。故选 A 项。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
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
有什么不同”,“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可结合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及内
容概括,第一则材料选自《外媒:2022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美国两倍》,再结合“中国电子商务
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 2022 年达到 1.8 万亿美元”“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概括出;材料二选自《工
信部电商顾问:农村电商正催生新乡村文明》,再结合“电商扶贫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等可概括出;材
料三选自《智慧零售,能否捍卫电商的美好时代》,再结合“场景化新零售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等可概
括出。第二问,三则材料出处不同,定位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报道的角度自然不同。
【点睛】实用类选择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
要注意选项与选项内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
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叶与蚕宝宝
朝颜
进入征村乡吴坪村的时候,一场急雨刚刚歇住了脚,厚厚的云层从天空中渐次消散。不远处的青山之
间,还萦绕着白色的雾气。山下的屋宇和田园,便都像置身于仙境中了。视野之内,树木、蔬菜和青草绿
得不染一丝杂质。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直插沃野,新耕的水田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云雾的万千姿态。一
辆高大的农用拖拉机威风地驶过侧畔,车尾还粘着湿漉漉的新泥。
这里是江西省修水县的西南郊,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然而如今,穿过一幢一灰瓦白墙的农家宅院,
我在这里已找不到贫穷的痕迹。
5
横平竖直的田间,铺展开一望无边的桑林。桑树不高,却枝叶葱茏,每一片叶子都肥美而多汁,绿得
精神。底部的枝条已被采摘得光溜溜的,顶部仍在不停地抽出鲜嫩的新芽。这样的长势和桑叶产量,是我
幼时所见枝叶稀落的野桑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桑叶的使命是喂养蚕宝宝。而后是茧,是丝,是琳琅满目的
丝制品,是村民们走出贫穷、奔向富裕的希望。
“三斤毛铁半斤钢,打把锄头去栽桑,一条田塍栽三转,三条田塍栽九行”歌谣在蚕乡流传开来,像
茂盛的桑树,遍布山坡田垄。地处赣西北山区的修水县,在清代时,就因产丝居全省之首而获“绢出义宁
州”之誉。蚕桑传统延续至今,更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仅我脚下的吴坪村这片土地,便建有二百
零八亩蚕桑产业基地。
桑田一侧,矗立着四座标准化养蚕大棚。我们走进了其中一座。只见偌大的空间,整齐地排列着方格
蔟,底层撒着厚厚的消毒的石灰,上面再垫一层新鲜的桑叶。一些蚕宝宝在不倦地喻食,一些已经爬上了
属于自己的蚕屋。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小小的木格中,见一条身子黄而透明的蚕,正从口中牵拉出晶莹透
亮的细丝。它不停地快速摇动着脑袋,仿佛这分分秒秒的光阴都不能耽误。
蚕的一生,如果撇开化蛹和成蛾期,须经历四次休眠蜕皮。在此期间,它们变得脆弱敏感,稍不留神
就患病死亡。尤其是第四次蜕皮,时间长,过程艰难,死亡风险大,直接关系着最后的产量。千百年来,
蚕农们秉承着祖上代代总结的传统经验,一季又一季地侍弄着蚕宝宝。他们依靠着简易的蚕具和蚕室,劳
心劳力,但是产出却常常与付出不成正比。
“现在不一样了。”一位扶贫干部告诉我,“我们不仅有养蚕大棚,还建有小蚕工厂。在两个最关键
的时期,统一消毒,统一管理,生产几乎零风险。”小蚕工厂,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我不由地想象起
来,宁静的夜晚,无数只黑黑的蚁蚕,在小蚕工厂里挤挤挨挨地蠕动,它们昂起脑袋噬咬着桑叶,沙沙沙,
沙沙沙—仿佛一曲悦耳动听的乐曲。
然后,它们休眠、蜕皮,变白、变胖,被蚕农们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悉心地照顾着。再然后,它们和
我眼前所见的熟蚕一样,被送往大棚最后,择一个小方格为归宿,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生。我又不禁想象
着另一幅画面;某一天清晨,管理员打开大棚,无数只洁白的蚕茧卧居其间,仿佛刚刚下过一场盛大的新
雪。
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成立了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优先成为社员和股东。从流转土
地到购苗栽桑、技术指导,再到蚕茧收购,全部由合作社牵头,统一进行。桑蚕鲜茧的价格,也由保险公
司统一承保。当所有的风险被解决后,蚕农们放下了曾经的后顾之忧。现在,他们只需专心种桑养蚕,凭
6
着勤勉付出便可安心地等待收益分红。
这一路上,我们围绕着修水县转了大半个圈。从吴坪村,到征村乡,到整个县域,无不见桑树遍布沃
野,郁郁葱葱。我看见因病致残的胡经明,用一把竹椅支撑着身体,在桑田里奋力地挖地草;我看见从打
工地返乡的樊南星,带着身患“渐冻症”的妻子下地,双手并用飞快地采摘桑叶;我还听见吴坪村的脱贫
户石根感慨地说:“用好国家政策,自身勤劳肯干,就是最好的脱贫药方。”
何止是他们呢?在修水,九万八千亩桑园,十个五千亩蚕桑乡镇,二十个千亩蚕桑村,一百五十个百
亩专业组,三百七十五户十亩以上大户……一头,承载起三万多名蚕农的希望,另一头,连接着丝绸企业
上亿元的年销售额,还有两千多在家门口就业的人。现在,桑园还在一亩亩扩大,蚕农的雄心也在一天天
变大。随之而来的,还有桑果休闲采摘、桑葚酒、桑葚饮料、桑叶茶、桑芽菜、蚕丝被、食用蚕蛹等相关
产品产业的开发。日子,正一天天生机勃勃地向前走。
我携着满身的绿意退出桑园,抬起头望去,天边早已云开雾散,万道金光下,深情抚摸着这热腾腾的
土地……
(选自 2020 年 11 月 11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栽桑的歌谣,写修水在清代就因产丝居全省之首而获“绢出义宁州”美誉,表现了这里桑蚕生
产历史悠久。
B. 文章写蚕四次休眠蜕皮,用“脆弱敏感”“稍不留神就会患病死亡”“过程艰难”等,意在突出养蚕
艰难、蚕农艰辛。
C. 文章中扶贫干部的话,承接上文蚕农产出与付出反差大,再转向对扶贫工作队到来后所开展的一系列
工作的叙述。
D. 文章结尾使用“九万八千”“十个五千”等一组数字,展示了修水桑蚕产业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取得
的骄人成绩。
8.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9. 本文结尾构思巧妙、意蕴深远,对此你如何理解?
7
【答案】7. B 8. ①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行文结构,作者一行由坪村到征村乡,再到绕着修水县转了大
半圈;在吴坪村,由村外的青山,到田野,再到桑田一侧的养蚕大棚,使文章思路更明晰。②文章历史和
现实交织,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洋溢着作者对修水县桑蚕产业蓬勃发展的喜悦与赞叹。
9. ①文章开头写到青山雾气萦绕,厚厚的云层渐渐消散,结尾写天边云开雾散,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
②象征意味浓郁,既体现修水桑蚕产业取得显著发展,又象征着这里的农村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③融
情于景,抒发作者看到农民脱离贫穷、走上致富路之后的喜悦之情,热情讴歌党的富民政策。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意在突出养蚕艰难、蚕农艰辛”错误,这些词句体现了蚕在蜕皮期死亡风险之大,但这些风险都在
统一消毒、统一管理下消解了。因而,使用这些词句,意在反衬扶贫工作效果显著,现在的蚕农们没有了
后顾之忧。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学作品结构,把握文学作品行文思路,分析文学作品线索能力。
题干要求简析本文空间和时间两条行文的线索,作答本题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首先,空间上。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行文结构,由“进入征村乡吴坪村的时候,一场急雨刚刚歇住了
脚”“不远处的青山之间”“这里是江西省修水县的西南郊,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横平竖直的田间,
铺展开一望无边的桑林”“桑田一侧,矗立着四座标准化养蚕大棚”可知作者的行踪:由坪村到征村乡,
再到绕着修水县转了大半圈;在吴坪村,由村外的青山,到田野,再到桑田一侧的养蚕大棚,文章思路明
晰。
其次,时间上。作者由眼前的富民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视野之内,树木、蔬菜和青草绿得不染一
丝杂质。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直插沃野,新耕的水田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云雾的万千姿态”“我在这里
8
已找不到贫穷的痕迹”,联想到了吴坪村的过去是个“深度贫困村”;由眼前“桑林”的肥美而多汁联想
到过去“枝叶稀落的野桑”;由现在的“养蚕”的高产想到过去养蚕“产出却常常与付出不成正比”;历
史和现实相互交织,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洋溢着作者对修水县桑蚕产业蓬勃发展的喜悦与赞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探究文学作品尾段作用意蕴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从内容上看,结尾段属于景物描写,“绿意”“云开雾
散”“万道金光”“热腾腾的土地”象征意味浓郁,既体现修水桑蚕产业取得显著发展,又象征着这里的
农村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文章展示国家扶贫政策下农民发生的可喜变化,结尾段融情于景,表
达了作者看到农民脱离贫穷、走上致富路之后的喜悦之情,热情讴歌党的富民政策。
从结构上看,结尾段的景物描写“天边早已云开雾散,万道金光下,深情抚摸着这热腾腾的土地……”与
开头段“一场急雨刚刚歇住了脚,厚厚的云层从天空中渐次消散。不远处的青山之间,还萦绕着白色的雾
气。山下的屋宇和田园,便都像置身于仙境中了”的描写,首位呼应,文章浑然一体。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锦衣(节选)
莫言
[秦兴邦上。]
秦兴邦 (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
功告成天遂人愿。
[王婆、王豹上。]
秦兴邦 大哥大嫂借光了。
王婆 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
9
秦兴邦 (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
[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
王豹 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
秦兴邦 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豹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秦兴邦 鄙姓秦,名兴邦。
王婆 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
秦兴邦 (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
王豹 (唱)看您辨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
客,分明是个读书郎。
秦兴邦 (唱)兴邦确是画子客。
王婆 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
王豹 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換柱、
弄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辨子)说!
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秦兴邦 (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王豹 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秦兴邦 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
王豹 (摇动着手中假辨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
秦兴邦 小的没参加革命党。
王豹 这辫子是怎么回事?
秦兴邦 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
10
辨子戴上。
王豹 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
秦兴邦 (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
王豹 他参加了革命党?
秦兴邦 (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
王婆 日本国也有皇帝?
秦兴邦 (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
染急症一命归西。
王豹 死了?
秦兴邦 死了。
王婆 我这还要给他去说熄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 (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
[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
王婆 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
王豹 (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话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
去。
秦兴邦 (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
王豹 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
给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賞我二两银子,还是賞我两耳刮子?
秦兴邦 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
王婆 还是书香门第?
王約 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唱一碗,饭没吃一ロ,这会儿饿得前
11
胸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扽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
秦兴邦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
王婆 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
秦兴邦 (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
王婆 嗨,这孩子懂事儿。
秦兴邦 我真不是革命党。
王豹 (晃晃手中的辨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
秦兴邦 (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
[王豹欣赏着怀表。]
王婆 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折啊!
秦兴邦 (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
王豹 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子我还是
给你留着吧。
秦兴邦 多谢大爷宽谅。
王豹 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
秦兴邦 (脱下袍子,递给王約)只要大爷不嫌脏……
王豹 (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
秦兴邦 小的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豹 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
秦兴邦 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
王豹 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
12
[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
情发展埋下伏笔。
B. 王婆说“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说明王豹具有相当的职业敏感,他对秦兴邦的画客身份
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C. 秦兴邦递给王豹一块银子请他喝茶,王婆很担心王豹因此徇私枉法,她知道犯法株连九族,她害怕可
能会跟着他遭殃。
D. 选文中王約接过了袍子后,把假辮子扔给秦兴邦,让他把子戴上,是因为在王豹眼里,秦兴邦戴着辫
子,才不像革命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对白、独白和旁白,充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选文舞台说明具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約“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
的蛮横,同时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C. 选文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突出,靠说媒谋财的王婆巧舌如簧,和王豹一唱一和地敲诈秦兴邦,充分表现
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D. 选文结构严谨,巧设伏笔。开头交代“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使文末王豹索要季星官的骨灰而秦
兴邦轻易送出这一情节合乎情理。
8.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秦兴邦的形象特点。
9.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题目“锦衣”的理解。
【答案】6. C 7. C
13
8. ①不畏艰险,报效国家。秦兴邦和季星官不惧越洋之苦,回来报效祖国。②沉稳谦和,机敏聪慧。遇到
王豹的盘査,秦兴邦反复周旋;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手表、银锁,机智脱险。
9. ①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党人的赞美。就像秦兴邦说的那样“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
肩”,他们学成归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平等的观念,怀抱救国救民的梦想,就如锦衣一样华美,②表
现了对社会环境的深刻揭示和深层忧虑。题目借“锦衣夜行”加以发挥,意在揭示社会环境的黑暗,具有
吞噬光明的力量。秦兴邦受到王豹、王婆的百般习难,可见社会环境的恶劣。而要与这暗夜周旋,则需要
他们暗藏身份,暗藏华彩。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C.“王婆很担心王豹因此徇私枉法,她知道犯法株连九族,她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错误,在秦兴邦又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后,王婆说“嗨,这孩子懂事儿”,这说明王婆并不是怕王豹徇私枉法,以致株连
九族,她的目的其实是敲诈钱财。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能力。
C.“充分表现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主题分析错误,王婆和王豹应该是被批判的市井无赖。他们身
上的恶,不能解释成“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结合人物的言行和其他人、事的衬托进行分析。
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
可知,秦兴邦不畏艰险,报效国家。
14
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大爷,小人
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
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辨子戴上”等句可以看出,秦兴邦沉稳谦和,机敏聪慧,与王豹反复周旋。
由“(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
去”“(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
硬起来……”等句可以看出,秦兴邦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手表、银锁,机智脱险。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锦衣”指华美的衣服,这里指革命党人“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赞美他们
海外求学归来,理想远大,一心救国,如锦衣一样华美。
“锦衣”是成语“锦衣夜行”的化用,身穿锦衣,却只能“夜行”暗含着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通过秦兴
邦与王豹、王婆的周旋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黑暗,像秦兴邦这样的革命党只能藏起自己的真实身份,与黑
暗社会周旋。
河北省黄骅市北京师大沧州渤海新区附属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运送弹药途中
胡文发使劲儿关上了车门,喊了声:“小马,坐稳了。”汽车像一阵旋风一样飞跑起来。胡文发知道
敌机就在头顶上转,不能开灯,但又怕掉进弹坑里去。他把全部熟练的技术都施展出来。一面飞跑,一面
短促亮灯,碰到障碍了亮一下,就像人眨眼那样快,还没等飞机盯住早灭了。胡文发用这个方法和敌机“捉
迷藏”,不知有多少回了,每次他总是胜利的。
小马趴在汽车顶上,两眼像探照灯一样扫着天空。汽车跑了二、三里地,眼看快突过“照明弹区”了,
小马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声音,扭头一看,在照明弹下边,一架飞机的黑影正冲着汽车压下来,小马本能
地在驾驶室顶上“嘭嘭嘭”拍了三下,喊道:“停住!”车子猛然一煞,一串蓝色的火球射在车头前面两
三米的路面上了,噼噼叭叭地爆炸着,火星乱迸。
飞机是不会“原地向后转”的,扫射一过,汽车又飞跑起来,跑的比刚才还快。小马觉得肠子快被颠
15
出来了,他拼命把住车帮,眼睛盯着天空,没过多久,敌机俯冲下来,冲的更低、更快。小马使劲儿在驾
驶室顶上紧拍了三下,让胡文发停下。不料,车子倒亮开灯跑起来,跑了几十米,灯一灭,汽车来了个急
速“向右转”,离开公路向一片树林飞奔过去。小马听到背后“嗵嗵嗵!”连响了三声,回头一看,星星
被浓烟遮住了,公路上好多地方窜起了蓝色的火苗。
汽车在一棵大树底下停稳以后,胡文发从驾驶室里跳出来,使劲擤鼻子说:“哈,他妈的。蛤蟆跳到
脚面上——咬倒没咬着,吓人一跳!”
小马从车上爬下来走到胡文发跟前说:“怎么样,车子没毛病吧?”
“没有。”
“你猛一拐弯,我以为是刹车不管用了呢。”
“一样戏法连变两回就露了马脚啦。咱要还像上回那么干,非叫狗日的揍住不可。”
小马想了一下刚才那三颗火箭炮弹爆炸的位置,心中充满了对胡文发的钦佩:“有两下子,我又跟你
学会了一招。”
敌机失去了追逐的目标,又扔起照明弹来,花花点点的树影正好盖住了弹药车。小马望了望被照明弹
照成淡黄色的天空说:“这个破飞机还舍不得走呢。”胡文发用大衣蒙住头点了支纸烟,使劲抽了口又吐
出来说:“让它转去吧,反正烧他们的汽油,多烧点没关系。”
十几分钟以后,飞机的马达声在星空中消逝了。最末颗照明弹慢慢熄灭,变成一颗红色的火星落下来。
胡文发和小马都坐到驾驶室里去,汽车又爬上了公路。跑了十几里,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山背后不时闪
出火光,像打闪一样。胡文发熄了马达,把身子探出车外一听,炮弹的爆炸声接连不断,便回头对小马说:
“上山啦,注意这地方可是个阎王鼻子。山高路窄,又是个炮弹封锁区。不能开灯又不能开快,炮弹打着
倒是小事,摔到沟里去可就算了伙食账啦。”
“你打火吧,两个大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小马把驾驶室门上的玻璃落下去,把头和一条胳膊探到车外边看着道路,汽车沿着窄的盘山公路向上
爬行了。在炮弹的爆炸和汽车的马达声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小马那短促有力的喊声,“往左打……再往左
打……好……直着走……慢……慢, 弹坑……往右打……”
车子不断地停下来。一停,小马就跳下车去拿起铁铣到前边去探索道路。记不清停了几次,也记不清
16
拐了多少弯,车子总算接近山顶了。他们刚要顺着盘道转到山南面的时候,火光一闪,像一霹雷似的,不
知多少发炮弹在山南面爆炸了。石块、松树枝子噼噼叭落到汽车上。呛人的硝烟轰的一下扑进了驾驶室。
胡文发恨恨地骂了一句,马达熄了。小马怔了一下,没说话,跳下车来大踏步奔到南边烟雾里去了。大约
过了两三分钟才回来。胡文发问:“怎么样?”
“路面被炸坏了。不过还勉强能走,要快点通过,千万别抛锚,走吧!”
小马还是像刚才那样探出身子来喊道:“往左打……往左打……好。……小心……往右打……前
进……”
进入了炮火封锁区,车身左右摇晃着,像一只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前进。有好几次,车子倾斜得
在驾驶台上都坐不住了,费了好大劲才正过来。胡文发用两只汗湿湿的手紧抓着方向盘,牙关都咬疼了。
车子两边是悬崖,是深渊;随时都可能有成群的炮弹在身边爆炸;这些他都没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按
小马的口令前进,前进,决不能停止!”
小马用沙哑的喉咙一股劲地喊着:“往左打,左打小心弹坑,慢……慢……右打……”
话刚落,汽车左右前后突然窜起了火光,巨大的震动几乎要把车子从地上抛起来,小马被推进驾驶室
摔在坐位上了。胡文发一只手抓住小马的胳膊问道:“小马,小马,怎么样啦?”
“别停,别管我,前进。”
小马把身子往上一耸,又扒住了车窗,更有力地喊起来:“快前进,往左打……左打……好……前
进……往右打……弹坑……”
(节选自和谷岩《枫》;百花文艺出版社 1964 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签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文发凭借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同敌机周旋,甚至“捉迷藏”,表现他在战术上藐视敌军。
B. 本文对小马的语言描写较为精当,多是指挥车辆时的发出口令,意在突出他的指挥才能。
C. “车身左右摇晃着,像一只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前进”句“波涛汹涌”是指云雾翻腾。
D. “小马趴在汽车顶上,两眼像探照灯一样扫着天空”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
7. 就本文的环境描写,谈谈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17
8. 战争本是残酷的。但本文作者却将残酷的战争场面如此“轻描淡写”的意图何在?试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本文提供的表现人物的环境是:驾驶运送弹药的汽车通过美军炮弹飞机封锁区;地面
上弹坑密布,天上敌机轰炸扫射,路边是悬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作用:
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在炮弹轰炸,飞机扫射,生命时时受到威胁的环境里,对塑造胡文发、小马的
不怕流血牺牲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把他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能更好地表现、刻画人物。
②环境描写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展示出人物精神世界:环境异常危险艰苦,但我们的战士并没有被吓到,
反而和敌机玩游戏“捉迷藏”,充分表现了战士机智勇敢的乐观精神。
8. ①作者想要表现的并不是残酷的战争本身,而是面对强大敌人却依然乐观的精神,表现一种机智勇敢的
斗争精神。
②本文采用的充满浪漫主义写作手法,重在表现战士们机智勇敢,乐观主义精神的内容,这种手法也使得
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一面作了“淡化”处理,让读者不易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③侧面表现运送弹药工作虽艰难,但战士战胜敌人的信念更坚定。如此更能衬托出战士大无畏、乐观的革
命精神。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表现他在战术上藐视敌军”错误,应是表现技术的熟练、经验丰富、机智勇敢。
B.“意在突出他的指挥才能”错误,应是突出小马的冷静勇敢、临危不乱的品质。
C.“‘波涛汹涌’是指云雾翻腾”错误,“波涛汹涌的海洋”比喻崎岖不平、弹坑密布的地面,并以此生
动写出了汽车的颠簸。
故选 D 。
【7 题详解】
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环境描写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汽车像一阵旋风一样飞跑起来。胡文发知道敌机就在头顶上转,不
能开灯,但又怕掉进弹坑里去。他把全部熟练的技术都施展出来。一面飞跑,一面短促亮灯,碰到障碍了
亮一下,就像人眨眼那样快,还没等飞机盯住早灭了”“小马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声音,扭头一看,在照
明弹下边,一架飞机的黑影正冲着汽车压下来……噼噼叭叭地爆炸着,火星乱迸”“最末颗照明弹慢慢熄
灭,变成一颗红色的火星落下来……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山背后不时闪出火光,像打闪一样……山高路
窄,又是个炮弹封锁区……”“他们刚要顺着盘道转到山南面的时候,火光一闪,像一霹雷似的,不知多
少发炮弹在山南面爆炸了。石块、松树枝子噼噼叭落到汽车上”“车子两边是悬崖,是深渊”等描写凸显
了环境的危险与恶劣,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把他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能更好地表现、刻画人物。
而在这样危害的环境中,胡文发、小马却能够临危不乱,“小马,坐稳了”“他把全部熟练的技术都施展
出来……”“胡文发用这个方法和敌机‘捉迷藏’,不知有多少回了,每次他总是胜利的”“往左打……
再往左打……好……直着走……慢……慢, 弹坑……往右打……”,可见环境描写对塑造胡文发、小马
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乐观精神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探究作者将残酷的战争场面如此“轻描淡写”的意图就要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本文主要写的是运送
弹药途中发生的故事,驾驶运送弹药的汽车通过美军炮弹飞机封锁区,地面上弹坑密布,天上敌机轰炸扫
射,路边是悬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作者想要表现的并不是残酷的战争本身,而是面对强大敌人却依然
乐观的精神,表现一种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战争的残酷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面对残酷的战争,两位战士反而和敌机玩游戏“捉迷藏”,作者的着笔重
点不在战争场面,而在两位战士的身上,这是采用充满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重在表现战士们机智勇敢,
乐观主义精神的内容。
结合“胡文发用这个方法和敌机‘捉迷藏’,不知有多少回了,每次他总是胜利的”“让它转去吧,反正
烧他们的汽油,多烧点没关系”“随时都可能有成群的炮弹在身边爆炸;这些他都没想,心里只有一个念
头:‘按小马的口令前进,前进,决不能停止!’”可知,运送弹药工作虽艰难,但战士战胜敌人的信念
更坚定。如此更能衬托出战士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19
河北省泊头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
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
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
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
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
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
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
20
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
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
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
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
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
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
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
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
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
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
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
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
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
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
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
21
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
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
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
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
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
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
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
前行。
B. “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
伍原帮助。
C. 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
望。
D. 小说前文通过描写“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
枪口,潜伏的危机”,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多次写到伍原流泪,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
实丰满。
22
B. 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
的形象。
C. 本文情节曲折复杂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
D. 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让读者思考。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9.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6. A 7. C
8. ①原句运用短句,简洁明快,更能表现伍原的心理活动;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灯光带给伍原的
激动与欣喜。
9. ①伍原寻找部队时灰蒙蒙的天地和无月无星的黑夜环境,既为故事开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迷茫
无助的心情。②中间部分反复出现的一小点光烘托了伍原从迷茫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③结尾处不飘忽
不移动的灯光和斗转星移的夜空传递出伍原坚定的信念。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误。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他,曾经有过多次恐惧和绝望,最终他
战胜了恐惧。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本文情节曲折复杂”错误。本文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本文情节很简单:战
士伍原因迷路找不到队伍和方向,而后又借了一豆亮光找到方向的故事。
23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
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从修辞来看,这
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明天”一词在句子出现了两次,强调了伍原看到灯光后的激动与欣喜的心
情。
从句式特点来看,运用了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这种急促的语气,符合伍原此刻内心的心情。如果
把这一句换成“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就达不到以上的表达效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这里的写景
在文章开头部分,后文故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灰蒙蒙”的环境又烘托出伍原此时迷茫无助的心
情。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
点”“这如豆的一小点光”文章中间部分反复描写出现的一小点光,灯光象征着希望,烘托了伍原从迷茫
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
“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结
尾处描写灯光不飘忽不移动,象征着伍原坚定的革命意志不会动摇;夜空斗转星移,象征着目前黑暗的社
会定会发生改变,革命终会胜利,表达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
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4
文本一:
雄狮献瑞
练建安
①“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
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杭川牛肉兜汤”。
②大年初五,是闽粤边的武邑岩前镇请客的日子。客家村寨春节期间请客的日期,都有定日。坐落在
狮子岩的均庆寺,是定光古佛的祖庙。此日,格外热闹。
③杭川,是闽西上杭县的雅称,此地与武平县山水相连,声气相通,同时于宋淳化五年建县,因此,
百姓互称老友。“牛肉兜汤”是杭川风味名小吃。
④增发的生意不错,一大早,卖了三五十碗。五文一碗的牛肉兜汤,每碗可赚一个铜板。照这个样子,
十斤牛肉很快就可以卖完了,赚个百十文不成问题。
⑤“初一落雨初二晴,初三落雨烂泥坪。”闽西正月多雨,昨夜下了一场连绵不断的“冷浆雨”,均
庆寺前的石坪低凹处水汪汪的。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光,北风吹来,寒气逼人。
⑥摊点冒着丝丝白雾状的热气,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前来均庆寺游玩的客人,就有好些人被吸引
了过来。
⑦“牛肉兜汤”做法简易,以上等牛肉切成薄片,裹以薯粉,调以姜末、茴香、八角、酱油、鱼露等
物,放入木鱼干、猪骨头熬制的滚汤中稍煮片刻舀出,晒上葱花、姜末。这样的天气,喝口浓稠爽滑的兜
汤,正合适。
⑧增发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
的八仙桌。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
肉兜汤”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
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拈脚就走了,发誓要“以牛还牛”,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
⑨这一天,均庆寺也办狮会,号称“闽粤赣三省狮王争霸赛”。汀江木纲老板练大炮悬赏一千两银子
的花红,奖励优胜者。这下可热闹了,周边客家地区来参赛的青狮足有十八只,都是各县身怀绝技者。
25
⑩百十丈外,是均庆寺。石坪上,人头攒动,锣鼓声声。这一边,增发指望快一点卖尽牛肉兜汤,收
摊寄存在阿三哥的日杂店里,自家悄悄地挤入人群中瞧上几眼,解解馋。二十余年的拳脚功夫,都被那些
南狮锣鼓催醒了,发痒发麻。
⑪一位老阿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了,叫了一碗。增发问阿婆要不要也尝一口,天冷,喝了驱寒。阿婆使
劲咽着口水,说:“吃过了,过年喽,鸡汤都喝怕啦。”说着,抖抖索索地从上衣上摸出一块旧手帕,拣
出五块铜板,反复数过,递到增发手上。小孙子喝完了,捧着空碗,舌尖舔着嘴唇,盯着老阿婆看。增发
给他添上了半勺浓汤。小孩子乖巧地说:“阿叔新年发大财。”增发笑了。
⑫均庆寺外石坪,十八只青狮跃跃欲试。场中,竖立着一根一丈八尺的桅杆,上头,以红绳悬挂一束
雪里蕻。六张八仙桌依次按三、二、一的阵式叠好。哪一只青狮采下雪里蕻,哪一只青狮就是赢家,就是
优胜者。一丈八尺的桅杆实在是太高了,往常,“缩”上两张八仙桌高度表演的青狮,就算是方圆百里的
高手了。三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么怎么叫狮王争霸赛呢?主办方为安全计,在桅杆的四周铺设了
一层层谷笪,谷笪下铺垫有厚厚的稻草。
⑬主事宣读完规则,鞭炮炸响,接着就是一下重锣。赣南远客为先,六只青狮在锣鼓声中一跃奔出,
翻滚跌扑,煞是好看。不料,来到谷笪处,纷纷栽倒,折腾了半炷香工夫,就是挨不近八仙桌,只得退场。
粤东也是六只青狮,无意上八仙桌采高青,成双结对表演了一套“雄狮献瑞”连贯动作,吐出“国泰民
安”“风调雨顺”的红布条幅。锣鼓停歇,恰好回到了原处。现在轮到闽西的了,也是六只。先出四只,
舞到谷笪上,也接二连三地栽倒了,退了回来。剩下的两只,一只是当地的,一只就是杭川郭坊的。郭坊
的锣鼓敲起,有些乱。增发拨开人群,来到狮头旁,抚摸着狮子耳朵。狮头移开,露出了他大哥的脸。大
汗淋漓的大哥又惊又喜,说:“好你个发狗,躲在这里修仙哪!”增发说:“大哥,我来,赢钱还你水牛。”
⑭说话间,锣鼓声响了,岩村青狮已经奔跳出去老远。郭坊青狮欢快蹦达,一会儿工夫,就追了上来。
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
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围
观者听得谷笪下面发出脆响,仔细听听,是谷笪下滚动的圆竹杠破裂的声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围观者
大声喝彩,一浪高过一浪。岩村青狮伏地不动了,狮头大口大口地喘气,冷汗湿透了后背,手脚发抖。他
想,看不出这卖牛肉兜汤的,功夫竟是那样的高深莫测。
(节选自练建安《雄狮献瑞》有删改)
文本二:
26
“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看似有“民间故事”色彩,实则是较为高超的“模仿”作品。作者或从民间
故事中吸其内核加以综合演绎,或以独特构思演化为“民间故事”,升华思想内核使小说故事更隽永深邃。
其结构精致,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小说中高手深藏不露,读者很难一眼看穿,掩卷思考,才
恍然大悟。作者深受传统文法影响,擅长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内涵丰厚,其中,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
分。作者善于借助客家特有的活动背景来塑造一些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
惧,身手不凡,却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
节选自练德良《客家乡土多侠义——练建安“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系列作品浅析》)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增发听到“熟悉的锣鼓,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暗示他与舞狮有不一般的情感,与结尾写他在
狮王争霸赛中的出色表演相呼应
B. 文章第⑧段写增发一个舞狮金牌得主,却落得到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的缘由,意在告诫世
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
C. 文章第⑧段写增发与阿婆婆孙俩的相关情节,不仅可以看出阿婆经济的不宽裕,也体现了小说主人公
增发人性的美好。
D. 文章写“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牛肉兜汤的做法”,与写当地的狮会一样,都体现了杭川一带具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及其传承。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欢快的锣鼓声开头,渲染气氛,为后文写增发
在狮王争霸赛中取得好成绩蓄势。
B. 第⑩段写“百十丈外的石坪上,人头攒拥,锣鼓声声”的热闹场景,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
C.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岩村青狮“摔倒,爬起”两个动作的反复描写,以岩村青狮的“不屈不挠”来衬
托郭坊青狮赢得比赛的不易。
D. 作者重视语言感受,用词生动传神,富有地域特色。比如“冷浆雨”“缩”“城肚里”“谷笪”“落
27
雨”等词语的使用,颇有客家语言风味。
8. 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雄狮献瑞》是如何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的。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增发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B
8. ①通过较为曲折的情节——增发跌宕的人生经历,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增发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的形
象;②通过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增发为还大哥水牛去摆摊,和与阿婆交往的片段,塑造增发知
错能改、善良有爱的形象。③通过特定的背景“买卖牛肉兜汤”“客家狮会”等,塑造增发具有客家乡土
侠义精神的形象。
9.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利于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便于读者全方位
把握情节内容。②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比如第③段写杭川历史、第⑦段写牛肉兜汤的做法等,丰富
文章内容,有助于情节的展开。③文章层层铺垫,比如第①段写增发的心理感受,第⑧段写增发曾经的经
历,第
⑫
段写比赛规则的苛刻等,让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④以“狮王争霸赛”为线索组织材
料,故事主要围绕“狮王争霸赛”展开,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意在告诫世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错误。写增发到岩前古镇摆摊的缘由,是为了塑造增发
的人物形象,而非告诫世人赌博害人这一道理。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错误。此处没有对比,更不是为
了突出生意难做,只是体现了增发急于卖完兜汤,想去看舞狮比赛。
28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塑造文学形象方法的能力。
(1)文本二中说“其结构精致,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小说中高手深藏不露”可知,小说
通过较为曲折的情节,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
“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杭川牛肉兜汤’”“增发
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的八仙桌。
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
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
了进去”据此可见,文本一中的主要人物增发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
“郭坊的锣鼓敲起,有些乱。增发拨开人群,来到狮头旁,抚摸着狮子耳朵。狮头移开,露出了他大哥的
脸。大汗淋漓的大哥又惊又喜,说:‘好你个发狗,躲在这里修仙哪!’增发说:‘大哥,我来,赢钱还
你水牛’”“郭坊青狮欢快蹦达,一会儿工夫,就追了上来。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
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
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岩村青狮伏地不动了,狮头大口大口地喘气,
冷汗湿透了后背,手脚发抖。他想,看不出这卖牛肉兜汤的,功夫竟是那样的高深莫测”分析,可知作者
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了增发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的形象。
(2)文本二中说“擅长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可知,本文在
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白描手法。
“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
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
赔了进去”“一位老阿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了,叫了一碗。增发问阿婆要不要也尝一口,天冷,喝了驱寒。
阿婆使劲咽着口水,说:‘吃过了,过年喽,鸡汤都喝怕啦。’说着,抖抖索索地从上衣上摸出一块旧手
帕,拣出五块铜板,反复数过,递到增发手上。小孙子喝完了,捧着空碗,舌尖舔着嘴唇,盯着老阿婆看。
增发给他添上了半勺浓汤”分析可知,小说通过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增发为还大哥水牛去摆摊,
和与阿婆交往的片段,塑造增发知错能改、善良有爱的形象。
29
(3)文本二中说“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善于借助客家特有的活动背景来塑造一些
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惧,身手不凡,却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
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分析可知,小说通过特定的背景,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
“增发的生意不错,一大早,卖了三五十碗。五文一碗的牛肉兜汤,每碗可赚一个铜板。照这个样子,十
斤牛肉很快就可以卖完了,赚个百十文不成问题”“摊点冒着丝丝白雾状的热气,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
前来均庆寺游玩的客人,就有好些人被吸引了过来”,“百十丈外,是均庆寺。石坪上,人头攒动,锣鼓
声声。这一边,增发指望快一点卖尽牛肉兜汤,收摊寄存在阿三哥的日杂店里,自家悄悄地挤入人群中瞧
上几眼,解解馋。二十余年的拳脚功夫,都被那些南狮锣鼓催醒了,发痒发麻”“赣南远客为先,六只青
狮在锣鼓声中一跃奔出,翻滚跌扑,煞是好看。不料,来到谷笪处,纷纷栽倒,折腾了半炷香工夫,就是
挨不近八仙桌,只得退场。粤东也是六只青狮,无意上八仙桌采高青,成双结对表演了一套‘雄狮献瑞’
连贯动作,吐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红布条幅。锣鼓停歇,恰好回到了原处。现在轮到闽西的了,
也是六只。先出四只,舞到谷笪上,也接二连三地栽倒了,退了回来”分析可知,小说通过特定的背景“买
卖牛肉兜汤”“客家狮会”等,塑造增发具有客家乡土侠义精神的形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叙述特色和作用的能力。
(1)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
小说叙述增发跌宕的人生经历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使用有利于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丰富的
内心世界,便于读者全方位把握情节内容。
(2)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
如,在叙述增发卖“杭川牛肉兜汤”时,插入对他人生经历的叙述——“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
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拈脚就走了,发誓要‘以牛还牛’,
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还有第③段写杭川历史——“杭川,是闽西上杭县的雅称,此地与武平县山
水相连,声气相通,同时于宋淳化五年建县,因此,百姓互称老友。‘牛肉兜汤’是杭川风味名小吃”,
以及第⑦段写牛肉兜汤的做法——“‘牛肉兜汤’做法简易,以上等牛肉切成薄片,裹以薯粉,调以姜末、
茴香、八角、酱油、鱼露等物,放入木鱼干、猪骨头熬制的滚汤中稍煮片刻舀出,晒上葱花、姜末。这样
的天气,喝口浓稠爽滑的兜汤,正合适”等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30
(3)文章层层铺垫,,让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第①段写增发的心理感受,“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
‘杭川牛肉兜汤’”;第⑧段写增发曾经的经历,“增发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
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的八仙桌。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
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
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拈脚就走了,发誓要
‘以牛还牛’,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第⑫段写比赛规则的苛刻,“场中,竖立着一根一丈八尺的
桅杆,上头,以红绳悬挂一束雪里蕻。六张八仙桌依次按三、二、一的阵式叠好。哪一只青狮采下雪里蕻,
哪一只青狮就是赢家,就是优胜者”。
(4)结构安排上,以“狮王争霸赛”开篇,以“狮王争霸赛”结束,中间插入“狮王争霸赛”,所以,
小说以“狮王争霸赛”为线索组织材料,这样就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河北省邢台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村庄
张瑞明
过了芒种,院里暖和。守根搬个凳子坐下,低头逗猫,把鞋脱了让它们抢。鞋是布鞋,不经撕扯,再
说鞋垫是老伴纳的,走针穿线刺绣一对鸳鸯。从猫嘴里抢出来穿上,猫还想玩,但守根不想了。
守根挪进屋里,看到柜子上方,悬挂了一张全家福。中间坐着的,是守根和老伴,后面站着的,是儿
子和媳妇,孙女豆豆斜在奶奶怀里。他上炕躺下。昏昏沉沉像是睡着了,一团糨糊,乱糟糟看不清画面,
也听不懂声音,好似把所有的心烦都搅和在一起,只是一味地想哭。守根从睡意中挣脱出来,有些后怕,
一个人若这样睡去,连个叫醒的人都没有。守根才七十挂零,不想死,老伴就是真在那边,也不想急着会
面。现如今,不愁吃不愁住,指不定哪天又出个好政策,榆树根村又人丁兴旺起来。想到人多了,日子好
过,守根又来了精神,穿鞋下炕,他这就去五里外自家的地里看看。
一夏天雨水冲垮了五里外水沟后的朱老二家。朱老二到城里儿子家去了,两间土房也不要了。承包守
根五十亩耕地的外乡人,今年改种了青玉米,收秋后没处存放。守根出了个主意,把这个地方拾掇出来,
31
挖个青贮窖。守根帮外乡人挖坑运土,一直把打碎的青玉米倒进窖里,用塑料布包好,封上土,才完工。
外乡人要给算工钱,守根分文不取,说庄户人受点累怕啥。外乡人也实在,说今年雨水大,我承包榆树根
这几千亩地,都种了青玉米,收成好,有的是票子。守根也知道这人赚了钱,如今种地谁不赚钱?政府给
补贴,就连耕地都不用花钱,乡里统一雇了拖拉机。但守根他们榆树根人把地一包,拿钱走人,到外面打
工或开买卖,再挣一份钱。时间一长,不愿再回乡,村就成了空心村。青贮窖封了口,外乡人就走了,又
把守根一个人留在村里。守根想不通为啥榆树根人的肥水,流了外人田。守根和外乡人聊过,得知那人是
大同市人,为了来坝上种地,把好好的工作都辞了。城里人能跑到农村,为啥农村人不能守住家呢?守根
侧着身睡,睁眼就看见了炕头的花,天气转凉,花瓣尽落,唯那盆平顶珠挂着花朵,像烟熏了一样,粉白
里透着灰雾。
霜降过后,地上了冻,守根佝偻着身子,把铁炉子从仓房搬出来,架在屋里,把火点上,守在火炉边
熬奶茶。守根躺在炕上迷糊。墙上的钟没了电,不知啥时候停的,停就停吧,有点没点一样过日子。这个
梦清脆,能听见窗外的脚步声。外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踢踢踏踏进来了人。守根觉得不是梦,一咕噜
爬起来。揉揉眼,看见三个人,是儿子、儿媳和豆豆!三个人穿着羽绒服,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露出
喜气。
守根哆嗦着,急着下地。儿子说,爹不用下来,我们上炕。豆豆第一个上了炕,搂住脖子说,爷爷,
过年好!儿媳笑着说,这孩子,猴急着是不是想要压岁钱呢,明天才是初一。守根有点蒙,咋熬了些奶茶,
就熬出个大年三十?是啊,表停了没人理,月份牌也有日子没翻了。守根拍拍脑门,开颜一笑说,好,咱
过年!
年夜饭自然是饺子,热气腾腾。哪能少了酒,斟满了杯,喝个痛快。一冬天屋里没这么热,守根解开
棉袄,还要喝。儿媳说,爹少喝点,以后爷俩有的是时间喝酒。守根端起的杯悬在炕桌上方,眼瞅着儿子
发愣。儿子笑着点头说,是啊爹,我们不走了,以后陪着你一起过。守根把杯放下,气呼呼地说,你们犯
傻了吧?离开了城里,吃啥?喝啥?
儿子和儿媳对看一眼,笑着说,都安排好了,咱县里第三小学招教师,豆豆她妈聘上了,豆豆也正好
能到三小念书,我呢,就在咱这榆树根村发展,明年咱家的地就到了租期,我想试种金莲花,这花适合坝
上气候,开得漂亮,有药用价值,不仅能观赏,还能做茶,一旦能行,就把榆树根的地都包过来,往大里
做。儿子一番话,让守根心里敞亮了,一杯酒又下了肚。
不知过了多久,守根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屋里只有自己。儿子一家呢?莫非真是梦?守根不甘心,瞪
32
大眼四处看,日历还真翻到了腊月三十,挂钟的秒针还真咔咔地走起来。分针眼见着跳进零点,窗户映入
火光,院子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欢呼声,爆开了守根的心花。守根一骨碌翻下地,套上鞋往外冲。
守根清清楚楚地看见儿子一家在院子里放炮仗,一根二踢脚升到空中炸开,空荡荡的村庄瞬间被怒放的回
音填满。
(节选自《长江文艺》2020 年 7 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通过逗猫等情节写出了守根孤独、无聊的状态,“他这就去五里外自家的地里看看”一句引出下
文。
B. 守根看外乡人种的青玉米无处存放,就帮助外乡人挖个青贮窖,还分文不取,足见其善良、淳朴的品
质。
C. 政府对耕种土地者有补贴,但榆树根村人宁愿把土地承包给别人也不愿自己耕种,完全是懒惰思想在
作怪。
D. 守根的儿子懂科学,有抱负,他准备回村试种具有多种功效的金莲花,这也让守根看到了村庄发展的
希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将个体概念“一个人”与集合概念“村庄”组合在一起,意蕴丰富,吸引读者的同时,能引发读
者思考。
B. 文章多次运用了照应手法,如“承包租地”和“租地到期”、墙上的挂钟停摆与挂钟突然走动,足见
匠心。
C. 文章写守根一家团圆的场景,用响彻村庄的鞭炮声、欢呼声作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也反衬了
主题。
D.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叙事,从芒种写到春节,时间跨度几乎一年,但始终围绕着守根的生活来写,线索
清晰。
8. 文中写外乡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3
9. 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C
8. ①通过外乡人的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义务帮助他人的农民守根的形象,写出了他善良淳朴的形象特点。
②将外乡人从城里来村里的事情与村里人到城里去打工或开买卖,而不愿意回村形成对比。③既引发守根
“为啥农村人不能守住家呢?”的思考,又为下文写守根的儿子回到村里创业做铺垫。
9. ①作家的社会责任往往表现为其作品与时代、历史、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②本文反映出一些农民不愿
意回村而让家乡成为“空心村”的社会现象,作者对这一现象表示遗憾的同时,对守根一家坚守乡村的精
神表示肯定。③文章将这两种情感融为一体,引发读者对乡村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因而写出了“一个作家
的社会责任”。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半搭车
吴港
吴启是名汽车修理工,各种农机也能上手。这天,二叔家的收割机出了毛病,吴启去帮忙修理。修好
机器,吴启急着返城,告别二叔便一路小跑,可快要上公路时,还是眼瞅着最后一趟客运班车开走了。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吴启尝试着搭一辆顺风车,然而从身边陆续开过去七八辆车,他一辆也没能
拦下来。也难怪,地方偏僻,哪个开车的没点儿防范意识?吴启很丧气,看来余下的十里路,只能辛苦自
己的两条腿了。
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此刻已不抱希望,但还是扬了扬胳膊,出乎意料,那车竟然
慢慢停在了吴启身边。司机摇下车窗,吴启忙说想搭车回城,司机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车上人满了。”
吴启望了望车内,见前排还坐着个女人,看样子与司机是夫妻;后面有一对老年人和一个半大小子。
吴启正失望,却听女人说:“让他上来挤挤吧。”
吴启心中又有了希望:通常情况下,老婆发话,老公都会言听计从。谁知司机很是较真:“不行,增
34
加一个人就超员了。”那口气不容商量。
吴启忙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查车的,万一被抓挨罚,钱由我出。”司机说:“不是钱的事,
你再等等后面的车吧。”说罢,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
吴启眼前一片黑暗,又走出不远,却见前边那辆车停了下来,于是心想:是不是那家人一时心软,愿
意搭我一程?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一看,原来是汽车出故障抛锚了,司机正闷头鼓捣发动机,而他那一
脑门儿的汗说明,他不是个行家里手。
平时若遇上这种事儿,吴启总会出手相助,现在他却不怎么情愿:既然你不帮我,我何必管你的闲事?
他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他心有不甘,手也发痒:堂堂一个手艺人,岂肯错过这“露一手”
的机会?
吴启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司机夸赞道:“师傅技术高超哇!”吴启说:“干
这行十几年,这点小毛病还不手到擒来?”司机笑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那当然,
各类车没我不能开的。”
“真的吗?”司机问。
“谁还唬你?”吴启说着拿出驾驶证给对方看。
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女人说:“行吗?”司
机说:“行。”随后他告诉吴启:“上车挤挤吧。”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司机又说:“刚才大灯把我
眼睛晃了,视线不清,你来替我开车吧。”这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于是司机摸黑走到另一侧打开后门。
吴启心里敞亮了,便驾着车聊起天来。身边的女人也是个话篓子,说这次回老家,接公婆来城里住一
段时间,顺便把侄子也带上了。吴启说:“多好哇!将来我攒钱买了房,也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后面的
老两口说:“在城里住上十天半月还行,时间长了还是想回乡下。”一车人聊得火热,吴启倒是没再听车
主说过话,大概放吴启上车,他还是有点担心。但车里黑漆漆的,吴启都看不清后座的人,更没法看那男
人的脸色。
几人一路谈笑着开进城区,吴启说再过一个路口就到家了。可偏偏就在路口前,他们被几个检车交警
拦了下来。一名交警先查验吴启的驾照,然后拉开后门往车里瞧。吴启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超员一人扣
六分,至少还要罚二百。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只听身旁的女人叫了声“小李子”,那名交警忙应声:“哟,
是嫂子呀,刚才没看见。”说罢,他便摆手放行。
35
躲过一劫,吴启问道:“那交警你认识?”女人笑着说:“那帮小兄弟我都熟。”吴启说:“有熟人
啥都好办啊。”
车停到吴启家小区门口,他下车摸出一包烟,想酬谢车主,可他拉开车后门往里一看,咦,那人并没
有在车里。女人说:“别找了,他在后边呢。”
吴启惊讶道:“哎呀,多遭罪!早知道这样,应该我藏在后边才是。”可当他掀开后备厢车盖时,又
吃了一惊:里面空空如也。
女人无奈地说:“我是说,他在后边走路呢。”吴启忽然心头一热:“啊?为了不超员,他竟然替我
走这十里夜路?他这……也太较真啦!”
女人笑了:“谁不较真他也得较真,因为他本身就是管这个的呀。”
吴启猛然醒悟,原来那较真的人是一名交警。
(原载《故事会》2019 年 9 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已经彻底黑了”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照应了题目,同时对小说人
物起到了烘托作用。
B.连续七八辆车,吴启一辆也没能拦下来,这一情节与“司机”主动停车询问形成鲜明对比,目的是突
出“司机”的品性。
C.被司机拒绝后,“吴启眼前一片黑暗”,这里一语双关,既表明当时天色已晚,也喻指吴启被拒后内
心的失望与沮丧。
D.检车交警认出司机老婆后,摆手放行,这一情节意在表现检车交警徇私舞弊、不讲原则,也说明了“有
熟人啥都好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主人公“司机”无名无姓,寄寓了深意,意在表明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也表明“司机”
的高尚品格具有普遍性。
B.小说中“司机递出一瓶矿泉水”这一细节,表明了司机因拒绝搭载求助的吴启,内心过意不去而表达
36
歉意,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构思很巧妙,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叙写一件搭车的平常小事,刻画了一个无名无姓的交警司机的
形象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D.小说对“司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样,主要采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同时也采用了
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
8.请简要分析文中“司机”的性格特征。(4 分)
9.本文与《百合花》在叙事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6.D
7.D
8.①讲求原则(较真)。身为交警的司机以身作则,按规则办事,为避免超载,先是拒载吴启,后面自己
步行返程而让吴启开车。②热忱善良。主动停车询问拦车的吴启;递矿泉水;照顾吴启感受,编理由,设
假象,自己步行。③感恩孝顺。用实际行动感谢吴启帮忙修车;将父母接到城里一起住。(写出 2 点得 4
分)
9.①在叙述人称和视角上,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和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显得客观而冷静;《百合花》则采
用第一人称和有限视角,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2 分)②在情节运行上,本文巧设悬念、伏笔,
结尾情节突转,叙事一波三折;《百合花》则诗意叙述,具有散文化、抒情化的特点。(2 分)③在叙述顺
序上,本文采用顺叙的手法;《百合花》则采用了插叙、补叙的手法,前半部分插叙故乡拖毛竹的生活场
景,后半部分补叙通讯员受伤的情景。(2 分)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这一情节意在表现检车交警徇私舞弊、不讲原则,也说明了‘有熟人啥都好办’”错,这一情节除
增加行文的波澜外,也从侧面烘托出“司机”一贯的作风与优良品质。故选 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37
D.“主要采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错。心理描写不是主要描写手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容分析
可知,运用语言描写;“他递出一瓶矿泉水”,运用动作描写等。结合“从身边陆续开过去七八辆车,他
一辆也没能拦下来”分析,别人不停车和他停车形成对比等,表现人物形象。故选 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谁知司机很是较真:‘不行,增加一个人就超员了。’那口气不容商量”“不是钱的事,你再等等
后面的车吧”“啊?为了不超员,他竟然替我走这十里夜路?他这……也太较真啦”等分析,这是一位
“较真”的司机,严格遵守规则,为了不超员,先是拒载吴启,后来是自己步行回来,以身作则的交警司
机。
结合“出乎意料,那车竟然慢慢停在了吴启身边。司机摇下车窗,吴启忙说想搭车回城”“他递出一瓶矿
泉水,便将车开走了”“吴启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
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刚才大灯把我眼睛晃了,视线不清,你来替我开车
吧”“于是司机摸黑走到另一侧打开后门”等分析,在路上停车询问拦车的吴启,得知情况后解释了拒载
原因,还递上了一瓶水。后来照顾吴启的感受,设置假象,编造理由,让吴启开车,自己步行回来等。说
明这是一位热情善良的“司机”。
结合“司机笑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那当然,各类车没我不能开的’”“随后他
告诉吴启:‘上车挤挤吧’”“啊?为了不超员,他竟然替我走这十里夜路”等分析,吴启帮忙修车,司
机让他上车挤挤吧,却自己走了十里夜路回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吴启,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结合
“身边的女人也是个话篓子,说这次回老家,接公婆来城里住一段时间,顺便把侄子也带上了”分析,接
父母来城里住一段时间,说明这位“司机”很孝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文的人物有吴启,“司机”交警,“司机”妻子,用第三人称和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显得客观而冷静。
《百合花》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情节发展的。“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
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
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
结合“吴启是名汽车修理工”“吴启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那当然,各类车没
我不能开的”分析,前面交代吴启的身份,后面为司机修车,而且吴启还会开车,为后面帮司机开车做铺
垫等。结合“哟,是嫂子呀,刚才没看见”“有熟人啥都好办啊”“谁不较真他也得较真,因为他本身就
38
是管这个的呀”“吴启猛然醒悟,原来那较真的人是一名交警”分析,通过这一系列对话,结尾揭示司机
的身份,解开前面的“熟人好办事”疑团,结尾情节突转。司机由一开始的拒载,到后面车坏了,吴启帮
忙修车,再到吴启帮忙开车,揭示司机走夜路回来等,故事一波三折。《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
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
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本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先是吴启赶不上车了,后面是遇到“司机”,被拒载了,后来司
机车坏了,吴启帮忙修车,司机为了表达谢意,让吴启开车等,运用顺叙的手法。
“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竹梢长长的拖在
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运用插叙的手法。后半部分补叙通讯员受伤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