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含答案)

ID:677594

大小:4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题时,要求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 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 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 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 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 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 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 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 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 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 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 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 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 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 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 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 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 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 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 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 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 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 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 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 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 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 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 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 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 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 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 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 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 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 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 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 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 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 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 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 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 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 相竞争,互相吸收。 B. 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 道思想。 C. 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 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 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 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3 分)( ) A. 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 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 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 儒家崇尚彬彬有礼,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无超然自得,主张保持人 的真性情。 D. 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 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出两例进行分析。(4 分) 5.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 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 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鞋子 高军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 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 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 便很自由的。” 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 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 就下来了。 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 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 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 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 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 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 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 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 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 “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 “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 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 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 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 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 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 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 装着。 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 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 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绱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 夫呢。做这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 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 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 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多长时间就 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 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 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 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 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了个 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 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 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 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 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 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 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 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 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 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 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 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 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你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 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你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 是……” 他感到眼里热热的,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 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父亲虽然早已退休,但对大山感情深厚,经常在山里转转,拍拍树干,拉拉树枝,和 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就感到十分快乐满足。 B. 儿子对父亲非常尊重,带着极大耐心劝说父亲回家,“用我帮你吗?……不用啊?…… 那好”,言行小心翼翼,折射出儿子对父亲的孝顺。 C. 父亲摸索出一个用水轻轻蘸鞋底的办法,让鞋底更耐磨,可以穿的时间长一些,这显 示了父亲的聪慧细致,也看出他对妻子劳动成果的珍惜。 D. 小说的最后,儿子给父亲敬酒,说要好好保存那些鞋子,并同意父亲随时可以到山上 转转。这表明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对大山的感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这里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把儿子对 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 B. 父亲拿出一条麻袋,把穿破的鞋子一双双慢慢往里装。“慢慢往里装”这个细节中蕴 含着丰富情感,也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这些鞋子往事的回忆。 C. 两大麻袋中的每一双鞋子,都记录下主人公护守山林的感人故事,作者选取了两个典 型事例详细描述,以点带面,能带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D. 这篇小说借助儿子的视角来写父亲,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节叙述和转换也很自然, 同时用儿子的言行来衬托父亲的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 8. 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穿破的千层底布鞋、自制皮凉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4 分) 9. “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这一句传达 出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 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 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 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 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 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 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 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 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 而况人臣乎!”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 重 器/多也 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 挟重 器多也 C.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 挟重 器多也 D.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 重器 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贱息”,文中谦称自己的儿子,与古语中“犬子”的理解相同。 B.“未填沟壑”,文中意思是没有死,后以“填沟壑”作为死的婉辞。 C.“崩”,古代称帝王之死。古人对死有不同的称谓,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 庶 人曰死。 D.“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如《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赵太后有政治头脑。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渡 过危 机。 B.赵太后处事蛮横专断。她不肯让长安君作人质,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确说,有谁再说 让长 安君去作人质的,老太太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C.赵太后疼爱孩子。当初送燕后出嫁的时候,她拉着燕后的手为她哭泣,为她嫁到远方而伤 心, 也真够心疼她的。 D.赵太后深明大义。在左师公把道理讲明后,赵太后也接受了他的观点,任凭左师公安排长 安君。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5 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5 题。 别韦参军(节选) 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 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 , ”。 (3)《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 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小题,21 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 B 以乱易.整,不武 交换 C 若无罪而就.死地 走向 D 刑人如恐不胜. 尽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其无礼于.晋 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虽然..,每至于族 D 未尝..见全牛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①②⑤ /③④/ ⑥ B ①③④/ ②⑤/ ⑥ C ②⑥ /③④⑤ /① D ③⑥/ ⑤ /①②④ 2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具告以事 ⑤竖子不足与 谋 ⑥长于臣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天子气也 ⑩沛公安 在 A ①⑧⑨/ ②③④⑥/ ⑤⑩ /⑦ B ①⑧⑨/ ②③⑩/ ④⑤⑥/ ⑦ C ①⑧⑨/ ②③⑩ /④⑥/ ⑤ /⑦ D ①⑧/ ②③④⑥/ ⑤⑩ /⑦⑨ 22.请根据文意续写两个句子,保持与前文结构上的一致。(6 分) 孟子,你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历寒暑,驱车马,宣仁政,置安危荣辱于度外。贫贱不能 动 摇 你 坚 定 的 意 志 , 纵 使 两 袖 清 风 , 你 仍 然 胸 怀 一 腔 浩 气 ; 富 贵 , , ; 威 武 , , 。你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伟丈夫!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有媒体发表了一组题为“一臂之力”的抗疫照片:河北某村,江浙医护人员为 当地百姓进行核酸采样;小区门口,社区志愿者为居民采购蔬菜等生活物资;学校走廊,提 前返校的学生正在协助喷洒消杀…… 在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用他们的“一臂之力”,撑起了一片片美丽的天空。 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人民广场联合开展“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主题 宣传活动,你以高中生代表的身份受邀参加。请你写一篇主题演讲稿,向广大市民说说你的 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 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B 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C 项以偏概全,“都讲 ‘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D 项材料三 说“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 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 2、答案 C 解析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由材料二第 二段“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 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 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说“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3、答案 B 解析 “忠良的气质与风度”和“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 不能说是相反的。 4、①引证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性。②例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 了例证。③比喻论证。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 大的包容性。 5、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 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 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6. D “最终理解了”错误,其实从一开始耐心地劝父亲回去,儿子就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 情,只是对父亲孤独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里不放心。 故选 D。 7. A “把儿子对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错误 ,儿子 对父亲住在残破的护林房不放心,所以极力劝说父亲搬回去住,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疼爱。 故选 A。 8. ①穿破的鞋子见证了主人公做护林员时的艰辛劳碌,突出了他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形 象。②鞋子浓缩了他和妻子之间的互相疼爱,让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亲情。③将现实和往昔串 联起来,凸显主人公对妻子的无限怀念和对护林职业的热爱,突出主题。 9. ①儿子为终于接回父亲,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而倍感激动、幸福,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 疼爱。②儿子深深明白父亲对护林职业的热爱、对一双双鞋子的情感,从心底理解、敬佩父 亲。③先端起父亲的酒杯,再端起自己的来,这一细节饱含深情,体现儿子对父亲的孝敬, 传统文化产生的温情在儿子身上洋溢开来,令人感动和深思,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0.D; 解析: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断句时关注结构、标志性的语气词、虚词。据此关注句中 “近者”、“远者”、“岂┅┅哉”、“而无功”、“而无劳”、“而”准确断句。 11.C; 解析: 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2.C; 解析: 原文“持其踵为之泣”。“踵”,脚后跟意。 13.(1)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疼爱比不上对燕后疼 爱。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 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 贫为由拒绝我。) 15.①“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 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②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 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每点 3 分,共 6 分) 16、答案(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7、B 易:取代 18、C 介词,用 A 项,介词,替/介词,被。B 项,介词,从/介词,对。D 项,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 连词,可译为“地” 19、 D A 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 项,古义:东 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 C 项, 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D 未曾 20、B 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②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目:名 词作动词,使眼色; ④籍: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 ⑤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⑥ 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21、C ①⑧⑨判断句; ②③⑩ 宾语前置;④⑥状语后置; ⑤省略句;⑦被动句。 22、参考答案:句式一致,语意恰当即可。 (富贵)不能腐蚀你纯净的灵魂,纵使黄金万两,你仍然不改一世清白;(威武)不能压低 你高昂的头颅,纵使泰山压顶,你仍然坚守一脉正义! 23、评分提示: (1)考生应扣合“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行文。如此,视为符合题意。 (2)抗疫照片只是引发“一臂之力”核心概念的材料,写作选材不必拘泥于抗疫中的人和 事,可以着眼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的“一臂之力”。 (3)全文偏离主题,只写“贡献一臂之力”未见“创造幸福生活”,或只写“创造幸福生活” 未见“贡献一臂之力”,最高不超过 36 分。 (4)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 20 分。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 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大臣们说:“有再 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对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求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进门后蹒跚地小步快走,到了太后面 前向太后谢罪说:“我的脚有毛病,走不快,很久没拜见您了。我私下里以脚病原谅自己了。 又担心太后玉体有些疲劳,所以希望见到您。”太后说:“我是靠着辇车行动。”触龙问:“(您) 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只靠吃粥罢了。”(触龙)说:“老臣我近来特别不想 吃东西,就自己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稍稍增进了食欲,身体就舒适些了。”(太后)说: “我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衰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当 一名宫廷卫士,来保卫王宫,(所以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行。年龄多大了?”(触 龙)说:“十五岁了。虽然年龄还小,(但我)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 “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女更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 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对燕后 的疼爱)不如长安君那么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要替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当 初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为她嫁到远方而伤心,也真够心疼她的。 (燕后)出嫁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每当祭祀时一定要为她祝告,说:‘一定不要让她回 来。'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久打算,(希望她)有子孙一代一代地做燕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的被封侯的 子孙,他们的后代有至今还保住封爵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仅是赵国,(其 他被封侯的诸侯子孙)他们的后代有至今还保住封爵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左 师公)说:“这是因为封侯者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远的就落到他们的后代身上。难道国君 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建立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劳绩,而拥有 的权位太高财宝太多啊。现在您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又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给他很多珍宝, 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存身呢?我觉 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 吧!听凭您安排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 动。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是国君的亲骨肉,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勋的尊贵地位, 没有劳绩的丰厚俸禄,来守住他们的金玉财宝,何况做臣子的呢!”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