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庆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77606

大小:87.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度下期 高三年级语文开学测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 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受众 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 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 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 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 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 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 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 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 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 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主 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 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 功的经验。2010 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成了 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热闹生活,智慧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 容的理念。 (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90 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 工造纸,养蚕缥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 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 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 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 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 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 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 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d oil(加 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 澳洲票房成绩亮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 “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 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 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 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 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 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 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 “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北京 12 月 12 日电,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 B. 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C. 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 D. 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 活。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 系。 B. 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 解。 C. 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 传播。 D. 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 子学院”。 B. “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C. 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D.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 了轰动。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 【答案】1. C 2. D 3. B 4. 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②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 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④经验推论法: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都是 基于生活观察经验的结论,然后以此展开推论说理。 5. ①内容上尊重受众需求。②制作质量高。③传播方式新颖。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框架不清晰”错误。文中材料一说“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不能等同于“框架不清晰”。 B.“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错误。文中材料一说“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 经成为传播现实”,这是既成事实。 D.“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以偏概全。从文中材料 二看,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原因不止一个,除选项所说外,还有“视频作品质量较高”“李子柒视 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等。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不是本文的观点。文中说“有人 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 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见文章对李子柒视频 是赞同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材料一就“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问题提出了“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的观点。 B.“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是国家实力增强 带来的影响,而非“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内容。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方式特点的能力。 材料一以设问开篇,“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一句设问引出中心论点: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 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提出总观点“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 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接下来以“首先”“其次”“其三”三个分论点分别对“文 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传播方式”三部分进行论证。 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 2010 年世博会和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引用习近平的讲话等。 经验推论法:“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 现实的”“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 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都是基于生活观察经验的结论,然后以此展开推论说理。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李子柒视频走红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题材主题)李子柒的视频为观众展现了“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其“传 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尤其是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 于传统中国的想象”。 第二,(视频制作质量)从业内人士的评价来看,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 录片”,视频“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 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高质量是视频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第三,(创新方式)李子柒的视频“创新方式”,利用“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提高了跨文化传播效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 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 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 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机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 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 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 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 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 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 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 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 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 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 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 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 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 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 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 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 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 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 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 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 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 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 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 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 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 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 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 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 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 坚定信心。 B. 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原本认为有足够体力支撑他登上峰顶,但他并未因此对登山这个决定感 到后悔。 C. “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的登上峰顶的 希望之火。 D. 从峰顶正中坠入海水又上浮时,由于窒息,冯帆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死亡威胁,他想起了曾经攀登珠峰时 的危险境地。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 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 作者在行文中想象丰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 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 小说在描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船长的失误;而冯帆急忙用步话机呼叫想提醒船长的 行动体现出他的善良。 D. 小说结尾言简意赅,既交代了冯帆登顶终于成功的结局,又直接阐明小说的主题: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 不畏险阻,勇于探索。 8. 小说开头段落(含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 的理解。 【答案】6. B 7. D 8. ①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冯帆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后面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形成对照,能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开篇点题,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为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 供背景空间。③突出了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勇敢面对新挑战。 9. ①作者在文中想象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 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 亡的恐惧,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出人性之美。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的 事物,颇有诡谲意味;冯帆身上的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融合在一 起,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壮观的诡谲。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不合文意,从文中“他大概算了一下……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 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看出,他考虑了爬坡的因素。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D.“直接阐明”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含蓄地揭示”;另外,对主题的概括也不够准确全面,从文 中来看,要想成功不仅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 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由前情梗概可知,冯帆本是一心要登山,可是因为“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 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可以看出冯帆因为内心的 负罪感而躲避登山,而后文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前后内容形成对照,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冯帆 由一开始躲避登山到后来攀登海水高山,这一过程也是冯帆战胜自身负罪感而勇敢面对新挑战的过程,所 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作为开头的段落,先要考虑和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山在那儿”,由梗概 “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和开头段“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可知,“山在那 儿”的“山”就是指这海水高山,所以开篇点题,“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 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交代了这山的地理位置和具 体情况,这就为下文的攀登提供了背景空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题干中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评价之语,即“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由此可知, 考生应该到本文找出“宇宙科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的表现,同时还要分析二者的结合。 然后到文中找到“宇宙科学之美”。从文中来看,海水高山的形成与外星飞船的入侵而引发海水的上升有 关,如“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外 星飞船”;接着文中写冯帆登上峰顶,因重力减小而遇到诸多困难,最终在这些困难之下成功登顶,这些 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 接着找到“人性之美”。文章的主人公是冯帆,所以这“人性之美”自然是从冯帆的身上展现出来。文章 主要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冯帆战胜了自身的负罪感,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这些 展现出人性之美。 最后分析“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外星人”“外星飞船”等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 宇宙科学之美借助这些神秘事物让文章有了诡谲的意味;而冯帆在登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也让登 峰的过程显得壮观,两者的结合更是让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早孤。夜然薪读书, 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大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 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从辟淮南,入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 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 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 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 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 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 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①。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 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 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 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使者留于邸,诚亦放之。 (节选自《新唐书·毕诚传》) 【注】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 682 年) 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 是饵/将破吾族矣/ B. 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 是饵/将破吾族矣/ C. 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 是饵/将破吾族矣/ D. 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 是饵/将破吾族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可以进授爵禄之人。至隋为取士科目,唐宋沿袭;明清时,举人会试中式,殿试分三甲录取, 统称进士。 B. 幕府,是军政大官的府署,因军队出征在外须施用帐幕,故代指将军的幕府。 C. 党项,是中国古代的西北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 D. 尚书,是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侍郎为其副职。六部尚书中以礼部尚书为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诚刻苦攻读,终于学有所成。他早年丧父,夜晚以柴火照明读书,非常疲倦也不肯休息。后来果然博 通经史,擅长诗文,考中进士。 B. 毕诚笃于情谊,感念旧主之恩。杜悰曾多次征辟毕诚任职,杜悰入朝辅政后因与李德裕不和,离京外任, 旧部中只有毕诚问讯饯送,一如平日。 C. 毕诚治边有方,节省朝廷费用。赴任邠宁后,他不使用武力,而是以理服人,羌人因而归附;他又招募 士卒屯田,收获很多,不需再调运粮食。 D. 毕诚亲睦宗族,显达不忘根本。懿宗即位后,他得以回朝为官。身份显贵后,他没有忘记家族,经常用 俸禄照顾贫困的族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2)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 14. 翰林学士为唐朝要职,经常承命撰写重要文告。毕诚为何能担任这一职务?试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按照)旧例,显要而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曹的官职作为耻辱,毕诚却很满足的样子, 好像是担任清要之职,没有不同意见。 (2)皇帝高兴地说:“我准备选择能担任将帅的人,谁知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就在我宫署之中,你能为 我守卫河西吗?” 14. ①对担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很满足,不发牢骚,因而受到宰相的赏识。②通晓经史,擅长辞赋,能 够胜任翰林学士之职。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自邠宁凡”语义不通,“自”,介词,与“邠宁”构成介词结构;“凡”是总共的意思,结合在一起, 结构不完整,缺少宾语,排除 AC 两项;“诚思有以结绹”,“绹”是“结”的宾语,而不是“至太原”的 主语,“至太原”的主语是传主毕诚,故应在“有以结绹”后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D。 句子翻译:令狐绹嫉恨他,自从(毕诚)担任邠宁节度使前后共三次调官,不能回朝。毕诚考虑结交令狐 绹的办法,到太原任职后,寻找到绝色美女装扮华丽派人献给(令狐綯)。令狐绹说:“毕诚与我无缘,现 在用美女作诱饵,将使我破家灭族啊。”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六部尚书中以礼部尚书为首”不对。吏部因主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宜,故班列 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六部尚书中亦相应以吏部尚书为首。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C.“不需再调运粮食”于文无据,原文是“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原文只说了能够节省经费, 并未说“不需再调运粮食”。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事”,旧例,旧事,此处为状语,应译为“按照旧例”;“沛然”,满足的样子,充裕无缺的样 子;“处”,处于……职位,担任;“异言”,不同的话,不同的意见。 (2)“帅”,名词作动词,率领,担任将帅;“孰”,谁;“禁署”,宫中近侍官署;“为”,替;“行”, 前行,前往任职。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毕诚能够担任要职“翰林学士”的原因,我们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他担任这一职位的叙述开始,联 系上下文来筛选。 由“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 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可知,他担任别人以为耻辱的官职,没有任何不满 的话,还感到“沛然”(满足),又加上宰相“知之(了解他,知遇他)”,他方能担任翰林学士一职。 由“遂通经史,工辞章”分析可知,通晓经史,擅长辞赋,能够胜任翰林学士之职。 参考译文: 毕诚,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曾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了毕凌,毕凌生了毕匀,几代失去官职, 做了盐商。毕匀生了毕诚,(毕诚)很早就失去父亲成了孤儿。晚上燃柴读书,母亲怜悯他(读书)疲惫, 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经过刻苦学习)于是通晓经史书籍,擅长诗文创作。(毕诚)性情 正直诚谨,不胡乱与人交往。大和年间,他接连考中进士、书判拔萃科。受征辟到忠武节度使杜惊的幕府 任职。杜惊兼任度支使,奏请任命他为巡官,又受(杜悰)征辟到淮南节度使幕府任职,入朝担任侍御史。 李德裕起初与杜惊共同辅佐治理政事,不和,因此(皇帝)让杜悰出京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杜悰)原来 的属吏中只有毕诚一如既往,问讯杜悰,替他饯行,李德裕忌恨毕诚,让他出京担任慈州刺史。毕诚积功 升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按照)旧例,显要而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曹的官职作为耻辱, 毕诚却很满足的样子,好像是担任清要之职,没有不同意见。宰相知道后,(命他)凭职方郎中身份兼任侍 御史知杂事,(后来)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党项族侵扰河西,宣宗曾召见(毕诚)询问边疆之事,毕诚援 引古今事例,分条陈奏击破羌人的策略,非常详尽。皇帝高兴地说:“我准备选择能担任将帅的人,谁知 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就在我宫署之中,你能为我守卫河西吗?”毕诚恭敬地接受了,立即授官刑部侍郎, 出京任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毕诚到了军中,派遣官吏前往告谕,阐明利害关系,羌人都归附了 朝廷。当时戍守士兵常常苦于调运的粮食不足,毕诚招募士兵安置屯田,每年收获粮食三十万斛,来节省 朝廷的经费开支,皇帝下诏嘉奖称赞。不久调任昭义节度使,又调任河东节度使。河东更接近胡地,(毕诚) 重修把头七十处烽火台,谨慎小心防备敌寇,敌寇不敢入侵。懿宗即位,(毕诚)调任宣武节度使,征召入 朝任户部尚书,兼任度支使。不久,凭礼部尚书身份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两年后,坚称患病, 改任兵部尚书,免除官职。不久兼任平章事、河中节度使。辞世,享年六十二岁。毕诚尤为擅长处理政事, 身份显贵以后,所得俸禄,用来照顾贫困的宗族成员,没有疏远之意。当初,毕诚受宣宗知遇,曾许可让 他任宰相。令狐绹嫉恨他,自从(毕诚)担任邠宁节度使前后共三次调官,不能回朝。毕诚考虑结交令狐 绹的办法,到太原任职后,寻找到绝色美女装扮华丽派人献给(令狐綯)。令狐绹说:“毕诚与我无缘,现 在用美女作诱饵,将使我破家灭族啊。”不予接受。使者将(美女)留在府邸,毕诚也将她放还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孟浩然①骑驴吟雪图 (明)高启 西风驴背倚吟魂,只到庞公旧隐村。 何事能诗杜陵老,也频骑叩富儿门? 【注】①孟浩然,唐代诗人,以苦吟闻名,他为了锻词炼句而眉毛全数脱落的故事历代流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描写孟浩然,“吟魂”一词凸显了诗人沉醉诗境的苦吟特点。 B. 一、二句阐发画意,“只到”排除“到别处”可能,表现孟浩然的追求。 C. 三、四句通过一个疑问句,表达作者疑惑,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杜陵老的某种遗憾之情。 D. 作者对历史上几成定论的看法大胆质疑,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才气。 16. 本诗大体为一篇诗论,作者高启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具体解说。 【答案】15. C 16.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长久以来“诗必穷而后工”(诗为雅物,隐为雅情,能诗当洗 却俗尘)的思想的置疑与一定程度的否定。(意合则可)一二句阐述画意,表现画者意图:讴歌孟浩然苦吟 诗人的高雅品质。三四句转折议论,联想杜甫,通过杜甫与孟浩然的对比,表达作者的怀疑与否定。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C.“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杜陵老的某种遗憾之情”错。“何事能诗杜陵老,也频骑叩富儿门?”没有对杜 甫表示遗憾,而是在对比中,对苦吟表示了质疑。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前两句描述画面:秋风萧瑟中,孟浩然骑在驴背上正沉浸在苦吟的境界之中;“苦 吟”即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历来都被看做勤奋的象征,备受推崇。画作中的孟浩然也 是被歌颂的对象。庞公,即东汉庞德公 。襄阳人,躬耕于襄阳 岘山之南,曾拒绝刘表的礼请,隐居鹿门 山 而终。后成为隐士的典故。用庞公之典故恰在赞颂孟浩然隐逸之人生追求。然后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 诗歌三、四句由描述画面转而议论:最能写诗的杜甫,不是也曾“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高启意在 对“苦吟”的质疑,他的诗论主张是文学主要的价值在自娱、自适,诗歌要为自己而作,是情感的自然流 露,而非“刻意”追求。这样就委婉表达了对长久以来“诗必穷而后工”的思想的置疑与一定程度的否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冬夜即事 宋 曾巩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狵①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②暖,月淡千门霿凇寒③。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注】①狵(máng):毛多色杂的狗。②氍毹(qú 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霿凇重霿凇, 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完成公事收起官印,诗人感到轻松闲适,因有机会能为国尽绵薄之力而没有尸位素餐,内心的欢喜油然 而生。 B. 市场粮食丰足、仓廪充实、里闾安定;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净的住所,诗人感到欣慰满足。 C. 诗人由室内而想到室外,霿凇兆年丰,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诗歌内涵丰富,境界由小到大。 D. 诗歌通过“一”与“千”、“暖”与“寒”、“清”与“淡”的对比,寄情于物,借景抒怀,突出国泰 民安的景象。 18. 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B 18. 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诗中寄托诗人安逸闲适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心 系百姓、责任感强的地方官形象。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净的住所,诗人感到欣慰满足”理解有误。诗句“邑狵①无警里闾安” 的意思是“民间百姓生活安定,治安很好,根本不需要警卫”,此句写里闾安定,透露出诗人作为治理一 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不是表明“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净的住所,诗人感到欣慰满足”。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首联:“印奁封”“阁铃闲”“秋毫免素餐”,写完成公事收起官印,诗人感到轻松闲适,因有机会 能为国尽绵薄之力而没有尸位素餐,内心的欢喜油然而生。 (2)颔联:写仓廩充实、里闾安定,透露出诗人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 (3)颈联:室内“一榻”之小与室外“千门”之大对比,室内“氍毹”之暖与门外“露凇“”之“寒”对 比,突出诗人的安逸。同时运用视觉、嗅觉和身心的感觉结合,从不同角度给人丰富的感受。诗句“香清 榻氍毹暖”“月淡千门露凇寒”虚实结合,境界由小到大。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写,寄托安逸闲适之情。 由个人到百姓,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切”。 (4)尾联:“更回笼烛卷帘看”的意思是“提着笼灯掀开门帘向外观望”。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表达 了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 总结: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表现出一位心系百姓、责任感强的地方官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 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先后弹奏了两首当时的名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对暮色中春花飘零的感叹; 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园小路上心情难宁。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 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答案】 (1). 犹有所待者也 (2). 以游无穷者 (3). 轻拢慢捻抹复挑 (4). 初为《霓裳》后《六 幺》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7). 角声满天秋色里 (8).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拢、捻、霓、燕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文学常识部分。(9 分) 20.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B.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C. 司徒,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 D. 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以及 全国军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丞相位最高,……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以及全国军事”错误。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 天下的行政的官;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故选 D。 21.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 彩。 B. “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C. 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 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D. 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大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错误。“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故选 B。 22.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江东”通常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如《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 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 两更,现在说的“三更半夜”本指夜半时分,即 1 点到 3 点。 C.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广陵”指的是南京。 D.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B.“现在说的‘三更半夜’本指夜半时分,即 1 点到 3 点”错误。现在说的“三更半夜”本指夜半时分, 即 11 点到 1 点。 C.“题目中的‘广陵’指的是南京”错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广 陵”指的是“扬州”。 D.“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错误。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 “晦”。 故选 A。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之一 (2)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战地日记 (3)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面对责任挺身而出的凡人。——抗疫期间的网络流行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每一份职业都有专属于这份职业的使命,每一个民族都应有 属于这个民族的英雄。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 道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 2021 年春期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本次开学典礼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感到十分荣幸。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今时代,我们 需要怎样的英雄”。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的确,每个人尤其是青少 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或以其为奋斗目标;或视其为崇拜偶像。就像一千个人眼 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 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们。这些英雄 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他们如此优秀,怎 不令人向往和崇拜? 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 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 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 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 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却 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正如陈毅《梅岭三章》中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英雄 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 奉献。 穿越历史的烟尘,时针走到今天。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此言差矣。英雄的内涵, 从来都不狭隘。战争年代,“血染沙场气化虹”“一身报国有万死”是英雄,和平时期,见义勇为、坚守 正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英雄。那些为人民造福、干出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英雄,那些默默无闻、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也是英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守岛 32 年的王继才,为民奋战 在田间地头的袁隆平,那些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平凡普通的人们,他们都是英雄。境遇有不同,能力有 大小,但爱国无贵贱,奉献无高低。只要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每个 人都能成为自己或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当今之中国,局势复杂、任务繁重,其实更加需要英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纵横捭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真抓实 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我们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 脑中崇尚英雄的精神,奋发进取、乐业奉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都能成为 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给了三则关于“英雄”的材料。第一则是陈毅《梅岭三章》中的革命者,为了自由取义成仁 的人是英雄;第二则是新时代卫国英雄肖思远,守护国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是英雄;第三则是一则网络 流行语,概括出了英雄的本质,面对责任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而要求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当今时 代”的“英雄观”,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英雄”。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英 雄要“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 山岛”;英雄要“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 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英雄要有“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 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 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 在支撑…… 任务要求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 2021 年春期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要注意情景设定是“开 学典礼”,面对的是全校师生;你的身份是学生代表。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 把每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英雄; 2. 只有崇尚英雄,民族才有未来; 3. 时代英雄,伟岸且永驻; 4. 英雄不老,赞歌长存。 【素材】1.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 2.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 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 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 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 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 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 “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 10 天就获得 3300 多万 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