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六——记叙文结构训练(二)课件29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六——记叙文结构训练(二)课件29张PPT

ID:677614

大小:127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届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六 记叙文结构训练(二) 【写作指导】 一、概念 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记叙文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 体形式,主要包括构思文章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详写 和略写、段落和层次等等时所采用的种种布局谋篇构思。总 体而言,记叙文结构的要求是开头结尾,别致新颖;过渡自 然,前呼后应;合理剪材,详略得当;层次清楚,段落适宜。 上次作文我们学习了顺叙式结构、倒叙式结构、悬念式 结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几种常用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二、记叙文写作常用结构(二) (四)一线串珠式结构 “一线串珠式”模板是指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将经 过选择取舍后相对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 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线串珠式”模板运用 得好,不仅能快速布局构思,而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脉络 清晰,结构严谨。采用这种模板的文章不易离题偏题,读者 很容易找到阅读的突破口,从而顺藤摸瓜,理清文章层次, 把握文章内容。 “一线串珠式”模板常见的写作方法有时空顺序法、 “关键”勾连法、思想贯串法等。具体来看,运用“一线串 珠式”模板,应注意以下两点: 1.引线必须在对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了 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以事为线索的文章必须注意 三点:一是要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的全过程叙述清楚,二是 所涉及的景、人等均须扣住线索,三是要通过中心事件与次 要事物的合理搭配体现线索。 2.所定线索必须有利于文章的结构和审美效果的优 化。用作线索的连缀物应该是美的、有意义的,能体现文章 主旨和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 一线串珠式结构常用线索: 1.以实物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 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 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2.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注意:要明确人物所经历的几种思 想感情变化;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感情变化; 把这些感情变化自然地衔接起来,注意要准确运用合适的过渡语。 3.以人物为线索。就是把人物作为全文的贯穿线路,是以某 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作为线索,再串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和不同的环境中的生活片断,就能组合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4.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先后行文。 【例文】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疼……” 肩胛骨上的刺痛让我从混沌中渐渐清醒过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 是一片荒芜的景色,漫天黄沙飞扬,我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但肩膀的剧痛, 让我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徒劳。 仿佛有什么动静,是有人发现了我吗?我侧头一看,匍匐着向我靠 近的,竟然是一个汉军打扮的将军。他的脸就在我眼前咫尺之处,我不敢 相信,这张稚嫩的脸,会穿上一身大将军的服装。他,难道是霍将军? 他扶我坐起来,喂了我两口水。然后说:“又多了一个幸存的士 兵。” 我这才发现遍地都是尸体和血迹,远处还有一队和我同样打扮的士 兵向我走来,在我面前站住,向那个青年将军行礼:“报告霍将军,别处 再无一人生还。” 【开篇突兀,用“疼”引出下文对一场激战后的战场的 描写: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和血迹,霍去病将军和士兵一起寻找这次战斗的 幸存者。 】 这时我恍惚记起,我从21世纪穿越而来,成为霍将军麾下的一名 士卒。【照应作文材料,点明自己是穿越到汉朝的。 】我是第一次这么 近距离地仰望霍将军。说他乳臭未干并不为过。他那并不丰满厚实的肩 膀真的能担当将军的重任吗?能担当大汉兴亡的重任吗?【强化霍去病 将军的年轻,上文写他有“张稚嫩的脸”,这里写他“乳臭未干”。提 出自己的疑问:如此年轻的将军能够担当大汉兴亡的重任吗?】 黄沙……血腥……边关……大汉军服……霍将军……我正与霍去 病将军并肩作战?我的脑子尚未完全清醒,但已容不得多想,烈日炎炎, 穿戴着沉重的盔甲,加上左肩中箭,我再度昏死过去。 醒来时已在营帐之中,肩头已有人用白布裹好,那一队残兵围在 一起,中间是霍将军。【用墨俭省。用“我”的又一次昏死和醒来引出 下文大帐中霍将军的表现。 】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家国一体,有国才有家,我为将,尔为卒, 你们可以离开,但我不可。陛下赏赐我良田美宅,我却依然无家可归,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用霍将军的话来塑造霍去病的形象特征:家国 一体,为国杀敌,抵御外侮。 】 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将军出语不凡。此时,钦佩 代替了怀疑。正想看身边人作何反应,只听得将士们齐声答应:“吾等 愿随将军坚守阵地,誓死不归!”【写“我”和受伤的士卒的共同心声: 坚守阵地,视死如归。 】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降临,将军身边的十几个人围坐到一起, 相互支撑着,以馍为食,以雪解渴,稍作休整后,连夜继续向漠北挺进。 【写霍将军和士卒的艰辛生活和进击匈奴的决心和行动:稍作休整,继 续向漠北挺近。 】 后事不敢去想,但霍将军的前功世人皆赞,皇上嘉奖,赏赐的良 田美宅无人能及。 霍将军率部且行且战已有两千多里,共歼敌七万多人, 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一路追杀,来到狼居胥,在此,霍将军 祭天祭地,封狼居胥,然后率部直奔袭匈奴至贝加尔湖。这 是怎样的气势?这是怎样的功业?【回忆霍将军在这次战斗 前的军旅生活:率部且行且战两千多里,歼敌七万多人,一 路追杀,到了狼居胥。 】 英武的将军也并非所向披靡。就在我受伤的那场战斗 中,匈奴竟然在一天之内发起两次进攻!正说着,又看到了 远处匈奴的火把,和在火光中隐隐约约飘动的胡旗。我转身 把剑,几位士兵也已经严阵以待,准备出战迎敌。站在队伍 最前面的,是霍将军。他嗖地一跃而起,厉声问道:“想回 去吗?”将士们答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完,将 士们争先恐后地提剑冲向了敌军…… 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这 样一位天下无敌的英雄,在匈奴未灭、胡虏未尽之时,竟然 病逝,年仅23岁。【写霍去病将军病逝。一天之内,匈奴两 次进攻,面对强敌,霍将军和士卒都充满必胜的信心。 】 我回到21世纪,看着17岁的少年还在懵懂度日,看到 20岁的青年还无人生打算得过且过,那么,23岁的我会是怎 样的呢?刚好大学毕业吧,是否正在为职业高不成低不就而 彷徨踌躇?【写完霍将军病逝后,作者把视角转到当下的生 活,写如今的青少年的追求,以此对比写霍去病将军的伟大 之处。 】 人,要活多少岁才能展现自身的价值呢?23岁的霍去 病英名传千古,可以给我们一个不错的回答。【点明文章的 主旨:展现自身的价值与年龄无关。 】 【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行文, 先交代自己在一场战斗中负伤遇到霍去病将军的救治,然后 交代故事是自己穿越后发生的,紧扣作文的具体要求;接着 回忆霍将军进军匈奴取得的战绩,再写霍去病和士卒保家卫 国的决心和霍将军的病逝等;最后,写“我”回到现实社会 的发现,以此对比体现霍去病将军的伟大之处等。 (五)双线并行式结构 双线结构是指文章在同一叙述流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其 同时展开故事情节,形成两个故事,互相契合,互相生长。 两条线索或平行前进,或交织发展,在特定契合点汇合成 一线,完成文章主旨的表达。 双线式结构关注点: 1.双线清晰铺垫好。 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应该是清晰的,即使是暗线也应该有 铺垫或暗示,以显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这是双线结构运用 的重点所在。文章开头即可交代主体故事的起因或开端,并在 叙述过程中反复暗示或简洁出现次要故事的场景情节,以为后 文双线的叠合做好铺垫。行文中对于次要故事的叙述可以反复 出现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条 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只有双线清晰才 能达到互为映衬和隐喻主体的效果,而要使双线清晰就必须做 好行文过程中的铺垫。 2.并行交错写场景。 双线结构形式多样,可双线并行展开,也可双线交错扭 接,但均应体现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即要描绘具体场景。 3.结尾契合显匠心。 双线叠合结构贵在意蕴丰厚,其中一条线索是另一条线 索的象征之所在。所以在双线契合处一语双关往往能达到揭示 主旨、意味深长的效果。 【例文】 待蒲公英开满山坡 当清风轻拂过大地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开始搭载风 之列车,启程了。 一座小木屋前,一位双眸清澈的青年轻轻关上门,身背满 载着梦想的画板,出发了。【文章第一段交代蒲公英已的种子乘 风启程,第二段交代青年画板启程。一二两段分别交代蒲公英和 青年画家,预示着文章要按照两条线索行文。】 没走多久,一条小溪闯入了他的视野。被风吹皱的水面 上泛着粼粼的波光,水底五颜六色的石子清晰可见,水流不紧 不慢地流淌在属于自己的地盘上。岸边的野花散发出芳香,沾 染了小溪的些许湿气,迎面飘来。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可不容 错过,青年将所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倾注笔尖,一笔一笔描绘 出这美丽的风景。 画完后,他收拾好画板,久久伫立在小溪前,终于恋恋 不舍地迈开脚步,继续踏上他的旅程,他相信只要一点点积累 每一处风景,每一处美好,每一次灵感,最终一定能成为一位 出色的画家。【想些行走中的青年画家,他发现了一处有水、 有花的美丽之处,然后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风景。接着写 青年画家的信念:积累每一处风景,积累美好、灵感,最终他 会成为出色画家。 】 蒲公英随风而飘,飞过山川,越过峡谷,定居在一个美丽的山坡。 然后,将身体埋入土壤,开始一点点汲取养分,等待最后的盛开。【交 代去启程后的蒲公英:它发现了一处美丽的山坡,然后它把自己埋入土 壤,汲取养分,等待盛开。 】 青年路过一个繁华的街市,映入眼帘的是人们在各种店铺前精心 挑选着物品,人人神采各异,表情丰富,甚至有人不时用上手脚比划着。 店铺老板的叫卖声,买东西的人的赞美声,小孩子玩闹时的欢笑声…… 周围的一切都淹没在各种声音里。这样热闹非凡的景象让青年陶醉了,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画板,勾勒出这个街市的繁华以及人们的喜悦。【继 续写请你画家遇到的美景和信心的描绘图画。 】 青年一路走一路画,在画板上描绘出他所见到的美好。 有繁花盛开、新叶初裁,有江河万里、层林尽染,有江畔听 涛、品茗吟诗的人,有踏雪赏梅、围炉夜话的人,这些都被 他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描写 一直努力的青年画家的成长。青年画家描绘遇到的每一处美 景,积累不少经验。 】 蒲公英每一天都不放弃努力,不停积蓄养分。当初夏 的清风吹过大地时,它们为了这美丽的盛开,用上积累的养 分,全力展现出了它们的风采。那么久的积累,终于在这宁 静的初夏显示出了作用。放眼望去,人们能看到的便是这蒲 公英的海洋,这是积蓄给予的辉煌。【描写不断努力的蒲公 英的成长。蒲公英不停积蓄养分,全力展现自己的风采,最 终把山坡变成了蒲公英的海洋。 】 最后,青年去拜访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画家,画家带着他去了 一片长满蒲公英的山坡,青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心中燃起一 股熟悉的感动,仿佛这种景色在多年前便早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 里,他不由自主地拿起画笔,画下这风景,画中,每一朵蒲公英 仿佛都燃烧着一种不可言说的热望。画家凝望着画,就像在听着 一首平静的曲子,所有的情感伴随着曲调流淌而出,在耳畔交织 成一个柔美的世界。然后,世界重归平静,声音重新勾勒天地五 行。画家想,或许眼前的青年才是一位真正杰出的人,青年将会 拥有一片灿烂的未来。待蒲公英开满山坡,待一个人所有的努力 汇集成一水汪洋,待机会来临,所有的微茫与平凡都会迸发出光 彩。【双线合一。青年画家别名画家带到长满蒲公英的山坡,青 年画家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勾画出了蒲公英的热望。用名画家的 心理描写写青年画家美好的未来。 】 【点评】 文章采用双相结合的手法。文章有两条线速:一条是蒲 公英启程,它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不停地积蓄养分,最终把山 坡变成了蒲公英的海洋;一条是充满梦想的青年画家启程,他 一路行走、一路绘画,积蓄了绘画的经验。文章前半部分都是 分写写蒲公英和青年画家,到结尾部分,通过一位有名的画家 把青年画家带到长满蒲公英山坡的情节把青年画家和蒲公英联 系起来,并通过有名画家的心理描写点明文章“厚积薄发”的 主题。 (六)片段组合式结构 “片段组合”,就是指在构思、组织文章时打破了一般 文章的行文连贯性,运用特写镜头、小标题等形式,将整 篇文章的内容切分成并列、对照或层进的若干个小片段, 每个片段看似独立,但实际上是全文主旨的一个侧面或一 个角度,所有片段组合起来,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 达了一个共同的主旨。 常见的片段组合式结构: 1.镜头式。 把若干个不同时间、空间“拍摄”到的镜头、情景或场景 组合在一起,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 视感强烈等优点。如: 镜头一:鲁迅弃医从文 镜头二:孔子弃政从教 镜头三:比尔·盖茨弃学从商 2.标题式。 用拟设小标题来标示段落、结构文章,可以说是片段组合 法中一种极为常用的构思方法。即围绕作文题把一篇文章划分 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 题。其优点是合理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合谐地组成文章的格局, 显豁地表现文章的思路,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 3.拼联式。 就是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板块像拼图一样按一定顺序拼 联在一起,表达相同的作文主旨,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 内在的严谨性,即所谓“形散神不散”。 【例文】 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 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 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由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因此自己要写的文章《农之月令》,然后 采用片段式写法,通过写“惊蛰”“清明”“端午”“芒种”“夏 至”“大暑”等节气农民的做法等,表述“农之月令”。 】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 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 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详写“惊蛰”的农村景象。】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 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 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略写从“清明”到 “端午”的农村景色。从劳动的“次序”可以看出作者对农村的熟悉度。】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 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 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 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 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 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 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 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 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 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详写“芒种”:从小虫子的生死到奶奶对 生死的看法以及孩子们吃桑葚等,以此体现农村人的大智慧。这部分中,写孩子 们吃桑葚一段很有特色:首先用叠词、排比的修辞等描写桑葚之美,然后用比喻 的手法写孩子们吃桑葚的快乐,最后写孩子们对母亲带到河边洗嘴,更能体现出 生活的快乐。】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 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 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 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 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 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详写“夏至”到来后农村的劳动和庄 稼人的表现。文段先写农田灌水时蚯蚓的表现,然后写庄稼人 脚板的坚实以及此时农村“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的美 丽景色。 】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略写“大暑”前后几 天不能浇粪。 】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 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 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虚拟 写法。写有些人认为庄稼人愚钝,但“我”认为从二十四节 气中庄稼人的做法等都体现出智慧。 】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写自己愿意是庄稼人,强化庄 稼人的聪明才智的思想。 】 【点评】 文章使用了片段组合式结构。文章以“农之月令”为题, 然后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的相关节气中庄稼人的做法来表现 庄稼人的智慧。在介绍二十四节气和庄稼人的做法上注重详 略问题,比如写“惊蛰”“芒种”“夏至”等使用了比较详 细的写法,写“清明”“端午”“大暑”等节气使用了略写 的手法。在描写各种节气时,文章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 如用“急着出来透透气”描写春耕、用“摇头晃脑”描写从 水田中爬出的蚯蚓等拟人手法,用“像猫一样攀上树”描写 小孩子摘桑葚的比喻修辞等等。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 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 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