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备豫不虞,方能不败(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备豫不虞,方能不败(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677787

大小:18.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 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百度百科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 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2020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讲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作为高三学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龄人说?请 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材料审读 本次作文给出了四则材料。第一则是百度百科关于“底线思维”的定义及其意义, 关键句是“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说明这里的 “底线思维”是风险意识;第二则材料是习主席的讲话,关键句是“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里的“底线思维”也指“最坏 的情况”;第三则材料是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中的话,意思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 是治理国家的常道”,可见此句同样强调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底线思维”;第四则 材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话,意思是“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此句意 在强调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过去,人应当有希望,有信心。综合来看,这几则材料告诉我们, 人应当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是也要有信心战胜困难,迎来胜利 的曙光。 参考立意 1.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2.坚守底线; 3.没有跨不过的坎,趟不过的河; 4.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素材积累 1. 居安思危彰显王者气概,创造太平盛世。一代明君李世民,在其统治下的大唐王朝,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究竟是何原因使其如何此作为呢?他统治期间不止 一次问大臣问题,当魏征回答没有危机时,他没有很高兴反而很担忧后世君王会贪图安逸。 这不正是他居安思危的体现吗? 2. 或许人总需要这样一个时刻,触及自己的悲伤和失落,明白自己的敏感和本真,才 能在日后抹平眉间褶皱,继续前行。正如日剧《四重奏》所展示出的人生“小确丧”,不是 为了让人绝望,而是奉劝人们丢掉无谓的幻想,对自己的生活有清醒的认知。做最坏的打 算,是为了迎接最好的可能,这是一碗鸡汤、一碗糖水都不能媲美的慰藉。罗曼·罗兰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3. 越是艰苦,越能彰显出乐观的可贵。茫茫雪山,异常艰险,红军指战员深一脚浅一 脚爬到山顶,除畅叙“盛夏赏雪”之诗情外,有人把撒了糖精的雪当作“冰淇淋”,大家你 一缸、我一碗地吃了起来。“这比上海冠生园的冰淇淋还好!”埃德加·斯诺把红军的“革命 乐观情绪”比作烈焰,这团烈焰在敌军面前、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不曾熄灭。靠着 乐观精神,红军抱团取暖、共克时艰,成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最佳 注脚。 范文展示 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告诉我们,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测。《中庸》说“凡事豫 则立,不豫则废”,正是此意。只有还在安乐之时预先谋划,做好抵御风险的各种准备,才 能建立更大功业。因此我说,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在我国传统军事理论中,“备豫不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孙子兵法》说:“用兵 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要克敌制胜,要先 胜、全胜或不战而胜,不能寄托于别人不来攻击,而是要依靠自己充分的防范。《孙膑兵法》 也说“无备者伤,穷兵者亡”,我们不能喜爱争战打仗,但不能不准备打仗。《墨子》则说: “备者,国之重也。”预先谋划筹备是很重要的工作。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备豫不虞”是长期积淀的深邃智慧。“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这句话出现在唐朝,但早在春秋时期,此类表述就已有很多,《左传》说:“备豫不虞,古 之善教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完其守备,以待不虞”“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 不虞”。后人深刻而明确地指出:“备之有无,是成败之分也。《左氏》屡书之,示后人儆戒 深矣。”鲁国正卿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他先派随从向人请教:出使期间,如果晋国发生国 丧,应该用怎样的礼节。当时没有这种情况,随从很不理解。但季文子认为,做了准备而 没有发生并没关系,如果出现了再临时请教就困难了。谁知,当年晋襄公去世了。虽然突 遭晋国国丧,但因为早有充分准备,此次出使得以顺利完成。 “备豫不虞”是一种忧患意识,它让人心存敬畏,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易经·系 辞下》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都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高枕无忧。《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也是提醒人们要有敬畏、心存忧患,从而避免祸患,长治久安。 《诗经》有“未雨绸缪”的典故,“备豫”更多表现为明察秋毫的敏锐、高瞻远瞩的谋 虑,让人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正如《老子》所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孔子 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赞赏“未雨绸缪”的精神,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 称赞周先公太王亶甫,说他“敦以德让,其树根置本,备豫远矣”。古公亶甫以德行和礼让 治国,树立根本,见识长远,奠定了周朝兴盛的基业。 “备豫不虞”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自尧舜以来,中国历代都强调“敬”,政治管 理中要“敬德保民”,个人处世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都是“备豫”观念的体现。《孔子 家语》和《礼记》都有《儒行》篇,记载了孔子心中儒者的“备豫”品格:日常起居严肃 庄重,坐立举止都很恭敬;言谈话语必以信用为先,行为举止不偏不倚、忠诚正派;行走 在路途不争平坦之便利,严寒暑夏不争冷暖调和之地。人修行如此,就可待时而起;为国 者做到这些,就会谋划全局,事有所备,从而始终稳扎稳打,冲破各种艰难险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 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 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同学们,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备豫不虞”的重要性,无论当下的学习, 还是将来的工作;无论是我们个人的生活、工作,还是治国大计,只有懂得“备预不虞”,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