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新教材】5 雷雨(含2课时)课件(共49张PPT )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新教材】5 雷雨(含2课时)课件(共49张PPT )

ID:677842

大小:1.1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洵 六国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 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 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 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 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 《几策》2篇,《权书》10篇,《衡 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 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 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 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四川眉山三苏祠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 尤长于策论,主张“言 必中当世之过”。为文 见解精辟,论点鲜明, 论据有力,语言锋利, 明快酣畅,纵横捭阖, 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 横家的风度。著有《嘉 祐集》。本文即选自 《嘉祐集·权书》, 《权书》都是评论政治 和历史的。 思考:第二段围绕哪个分论点展开论 述,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①秦所得与战胜所得,诸侯所亡与战败而亡; ②祖父创业之难与子孙毁业之易; ③六国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对 比 论 证 弊在赂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赂者灭 亡的道理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文体知识 •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 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 解和主张; • 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 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 。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 “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 ,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 楚—大 齐—富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 患严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 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 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 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 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 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 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 宋均慨然答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 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 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 《六国论》写作背景 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 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 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 “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 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正所谓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六国论》写作背景 阅读课文,思考: 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写 了什么内容? 六 国 论 (宋 苏洵) 课文分析 第一段(1):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 , 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2):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正论) 第三段(3):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 (反论) 第四段(4、5):作出小结,提出告戒。旨 借古讽今。 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 了什么论点? 对 比 小邑 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大欲 大患 数量上 得难 献易 有限 无厌 奉繁 侵急 程度上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破 灭 之 道 第二段除了突出以对比论证为主, 还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引证法 比喻形象生动 论 证 方 法 “古人云:… …” 引证法 加强论证说服力 六国灭亡史实 例证法 证明观点正确性 秦与六国、六 国之间的对比 对比法 证明破灭必然性 假设法向使三国…… 进一步回扣论点 《六 国 论》 《过 秦 论》 《阿房宫赋》 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 统一这段史实; 三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 的帝王进行规劝; 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苏洵的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 妥协投降,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贾谊的从秦亡的教训“过秦”的角度立意,提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借古规汉: 建议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仁义治天下。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从秦亡的教训立 意,提出“秦爱纷奢”而亡国的观点,借古讽今: 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 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辙。 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 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 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 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2、解释下列多义词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以荆卿为计 • 邯郸为郡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为国者无使为------ • 六国破灭 • 薪不尽,火不灭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 • 而秦兵又至矣 • 斯用兵之效也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良将犹在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如果,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 或曰…… • 或未易量 • 以地事秦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始速祸焉 • 终继五国迁灭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故曰“弊在赂秦也” •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强弱胜负已判矣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 想要,追求,动词 欲望,名词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判断句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介词结构后置 •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暴霜露 • B、暴秦之欲无厌 •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 A、日割月削 • B、以地事秦 • C、义不赂秦 • D、不能独完 • E、李牧连却之 “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厌”同“餍”。读yàn,满足。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D)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