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内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课件(71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内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课件(71张PPT)

ID:677852

大小:1.6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 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21.03.24 现 代 文 阅 读0 1 语 言 文 字 应 用0 2 古 代 诗 文 阅 读0 3 作 文0 4 目 录 现 代 文 阅 读 Ⅰ 0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相互印证, 去伪存真,拓展对贫困 人口访谈信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B.如果数据不能共享,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费用报销 统计的数据将很难被第 三方折有,就会影响评估的事实证明。 C.第三方评估能通过访谈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也能在大数据 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 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 D.甲国幅员辽阔,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各地的扶贫方式难以相互借 鉴,只有从实际出发, 因地布宜,才能实施精准扶贫。 【参考答案】B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相互印证,去伪存真, 拓展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应改变以往单纯将贫困户和村干部作为 访谈主体的方式,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 团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 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 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 和深度。还可 ,结合多 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 B.如果数据不能共享,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费用报销统计的数 据将很难被第三方拥有,就会影响评估的事实证明。 例如在医疗帮扶中,结合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 费用报销统计数据测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潜在农户的数量,为第三方评 估政府医疗帮扶工作提供事实证明。 材料一(段2): (夸大作用) 材料一(段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第三方评估能通过访谈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也能在大数据 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 此外,第三方评估 在大数据预测技术基础上研 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为政府完善自身工作和制定扶贫 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D.甲国幅员辽阔,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各地的扶贫方式难以相互借 鉴,只有从实际出发, 因地布宜,才能实施精准扶贫。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 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 取得实效。 材料一(段5): (“要”字表达了美好的期望,未发生。) 材料二(段2): (可相互借鉴) 【参考答案】C (逻辑关系错误) 【参考答案】D(与大数据无关) 4.材料二中所举的三处例子分别 了什么 ?(4分)论证 观点 (段1)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 徽长丰双河社,“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精准,是一个又一 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 就的宝贵经验之一。 (段3)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 能具体到贫困户了几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 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 冷暖放在心上。 (段4)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为世 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泰国孔敬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 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2018年,“精 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 4.材料二中所举的三处例子分别 了什么 ?(4分)论证 观点 【参考答案】 ①举湖南安化、安徽长丰的例子 论证 ; ②举宁夏扶贫干部的例子 论证 ; ③举泰国孔敬府的例子 论证 。 评分建议∶ 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 干部对群众的关心也是扶贫的重要举措 中国精准扶贫方略对世界扶贫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段2)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应改变以往单纯将贫困户和村干部作为访谈 主体的方式,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 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 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 度和深度。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扶贫业务部门的数据,结 合多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 (段3)第三方评估应当集合所收集的数据,构建随贫图人口不同阶段而 变化的动态数据库,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①政府应准确掌握信息(构建数据模型)并检测扶贫成效; ②政府要及时分析数据、科学改进扶贫工作; (段4)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大数据建模与解读的技术优势,增加对多 源大数据的分析对比、 多元与多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数据动态跟踪 等模块,提高对扶贫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手段可从扶贫数据中挖掘 出隐含的致贫原因和贫困需求,辅助政府构建精准帮扶匹配模型,为贫困 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段5)此外,第三方评估要在大数据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 提升的对策方案,为政府完善自身工作和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③政府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 ④政府需完善长远的扶贫计划。 5.政府应该如何根据第三方评估实施精准扶贫?请根据材料 一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政府应准确掌握信息(构建数据模型)并检测扶贫成效; ②政府要及时分析数据、科学改进扶贫工作; ③政府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 ④政府需完善长远的扶贫计划。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 6分;意思对印可。 现 代 文 阅 读 Ⅱ 01 1.关注标题(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 2.初步理清顺序(作品选材、写作顺序) 3.初步把握线索(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4.初步概括主旨(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概括作者 的观点、态度、情感)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 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 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流畅自然的语言 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作品的特点,那就是语言的朴素自然。汪 曾祺认为语言是具有流动性的,他的作品语言具有显著的水性特征,他既注重单个 句子上的锤炼,也注重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总结汪曾祺锤 炼作品语言的经验,那就是文气在句、段之间的贯通,这些丰富的经验在他作品中 有着很好的体现。 2.行云流水的散文化结构 汪曾祺自己曾经说过,“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 水。”他所创作的小说正有着行云流水般的散文化风格,呈现给读者的是散漫连贯 而又舒缓的叙事特征。 【作者及写作风格】 一、初读文本,划分层次 文章以空间转换为线索 文游台 汪曾祺 1文游台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 2台在泰山庙后。 3泰山庙前有河,曰澄河。河上有一道拱桥,桥很高,桥洞很大。走到桥上,上面是天,下 面是水,觉得体重变得轻了,有凌空之感。这正是杂花生树、良苗怀新的时候,放眼望去, 一切都使人心情舒畅。 4澄河产瓜鱼,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 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 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不过别处的这种鱼不似澄河所产的味美,倒是真的。因为都经 过冷藏转运运,不新鲜了。 5泰山庙亦名东岳庙,差不多每个县里都有的,其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城隍庙。所祀之神称为 东岳大帝。泰山庙的香火是很盛的,因为好多人都以为东岳大帝是管人的生死的。每逢香期, 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进庙门就闻到一股触鼻的香气。// 【1-5段,写文游台周边的桥、鱼和庙等】 6正殿的对面有一座戏台。戏台很高,下面可以走人。这倒也好,看戏的不会往前头挤, 因为太靠近,看不到台上的戏。大都是站着的,也有自己从家里拉了长凳来坐着看的。 7唱戏的是“草台班子”,没有什么名角,也没有什么好戏,唱的是京戏,但有些戏是 徽调,没有准调准词。只有一年,来了一个叫周素娟的女演员,在南方的科班里学过戏, 唱戏很规矩,能唱《武家坡》这类的戏,甚至能唱《祭江》……现在却混得到里下河来搭 班。还有一个大花脸,嗓子很冲,姓颜。有一回,我听他在戏台旁边的廊子上对着烧开 水的“水锅”大声嚷嚷:“打洗脸水!”我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一腔悲愤。江湖艺人,吃这 碗开口饭,是充满辛酸的。// 【6、7段,写戏台以及唱戏的周素娟和颜大花脸】   8秦山庙正殿的后面,即属于文游台范围。沿砖路北行,路东有秦少游读书台。更北,地势 渐高,即文游台。台基是一个大土墩。墩之一侧为四贤祠。四贤,说法不一。明代张诞 《谒文游台四贤祠》诗云:“蒲圻先生独好古,一扫陋俗隆高风。长绳倒拽淫像出,易以四 子衣冠容。”我小时到文游台,连“四子衣冠容”也没有,只有四个蓝地金字的牌位。墩 之正面为盍簪堂。“盍簪”之名,比较生僻,出处在《易经》,如果用大白话说,就是 “快来堂”。我觉得“快来堂”也挺不错。我们小时候对“快来堂”的兴趣比四贤祠大得 多,因为堂的两壁刻着《秦邮帖》。小时候以为帖上的字是这些书法家在高邮写的。不是 的。是把名家的书法杂凑起来的(帖都是杂凑起来的)。帖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个叫师亮采的地 方官属钱梅溪刻的,皆取苏东坡、黄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诸公书。曾有人考证,帖中书 颇多“赝鼎”,是假的,我们不管这些,对它还是很有感情的。 9盍簪堂后是一座木结构的楼,是文游台的主体建筑。楼颇宏大,东西两面都是大窗户。 我读小学时每年“春游”都要上文游台,趴在两边窗台上看半天。东边是农田,碧绿的麦 苗,油菜、蚕豆正在开花,很喜人。西边是人家,鳞次栉比,最西可看到运河堤上的杨柳, 看到船帆在树头后面缓缓移动,缓缓移动的船帆叫我的心有点酸酸的,也甜甜的。// 【8、9段,写文游台以及我小时候的故事】 10文游台的出名,是因为这是苏东坡、秦少游、王定国、孙莘老聚会的地方,他们在楼上饮酒, 赋诗,倾谈,笑傲。实际上文游诸贤之中,最感动高邮人心的是秦少游。苏东坡只是在高邮停留 一个很短的时期。王定国不是高邮人。孙莘老不知道为什么给人一个很古板的印象,使人不大喜 欢。文游台实际上是秦少游的台。 11秦少游是高邮人的骄傲,高邮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因为他是大才子,“国士无双”, 词写得好,著过《蚕书》,书中记录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还因为他一生遭遇很不幸。他的官位不 高,最高只做到“正字”,后半生一直在迁谪中度过。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削秩徙 郴州。五十岁,迁横州。五十一岁迁雷州。几乎每年都要调动一次,而且越调越远。后来朝廷下 了赦令,迁臣多内徙,少游启程北归,至藤州,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终 年五十三岁。 12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得开的,能于颠沛 中得到苦趣。明陶宗仪《说郛》卷八十二: 秦观南迁,行次郴州遇雨,有老仆滕贵者,久在少游家,随以南行,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 进,少游留道傍人家以俟。久之盘跚策杖而至,视少游叹日:“学士,学士!他们取了富贵,做了 好官,不枉了恁地,自家做甚来陪奉他们!波波地打闲官,方落得甚声名!”怒而不饭。少游 再三勉之,曰:“没奈何。” 13我以为这是秦少游传记资料中写得最生动的一则,而且是可靠的。这样如闻其声的口语化的 对白是伪造不来的。这也是白话文学史中很珍贵的资料,老仆、少游,都跃然纸上。// 【10-13段,由物及人,点明文游台出名的原因】 二、细读文本,完成题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游台”为题,开头叙写文游台周边的桥、鱼和庙等,真实表现 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文游台的人文风景。 B.文章叙述唱戏的周素娟和颜大花脸,表现了他们命运的落魄和生活的辛酸, 并且借此衬托秦少游仕途坎坷和命运不幸。 C.文中引用明代张诞《谒文游台四贤祠》的诗句,既交代了四贤祠的来历, 又引出了作者小时候未见“四子衣冠容”的遗憾。 D.作者儿时在台上看到船帆缓缓移动,心中有些“酸酸的”“甜甜的”,流 露出他小时候就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喜悦。 【解析】文中写周素娟和颜大花脸是为了写戏台,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后 文写秦少游是为了写他对文游台及后世的影响意义,这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B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澄河里的瓜鱼与冷藏转运的鱼进行对比,不仅突出家乡瓜鱼味道鲜 美,而且表现了家乡人对故乡的由衷热爱。 B.文中援引明陶宗仪的《说郛》,表现了秦少游颠沛中旷达的人生观,同时 说明这样的传记写法有很珍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C.全文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家乡的文游台,作者回想了小时候在文游台的所 见所闻所感,显得淳朴自然,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D.文章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先写拱桥、瓜鱼,再写庙中香火、戏台,最后写 庙后的文游台,文脉清晰,层次井然有序。 【解析】C项,全文是以全知视角来写家乡的文游台,并非以儿童的视角(有限 视角),文中不断穿插了作者的议论抒情,在回忆中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C 8.高邮人为什么对仕途落魄的秦少游“最感动”?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筛选信息概括 文章内容。 11秦少游是高邮人的骄傲,高邮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因为他是大才子, “国士无双”,词写得好,著过《蚕书》,书中记录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还 因为他一生遭遇很不幸。他的官位不高,最高只做到“正字”,后半生一直 在迁谪中度过。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五十岁,迁 横州。五十一岁迁雷州。几乎每年都要调动一次,而且越调越远。后来朝廷 下了赦令,迁臣多内徙,少游启程北归,至藤州,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 水至,笑视之而卒,终年五十三岁。 12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 得开的,能于颠沛中得到苦趣。 【答案】 ①秦少游是高邮人;②秦少游才学卓越;③秦少游关心人民生活;④秦少游贬谪 中表现出矿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评分建议∶一点1 分,意思对即可。 9.汪曾祺曾说:“在文风上,我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我的语言一般是流畅自然的,但时时会跳出一 两个奇句、古句……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请从文中找出“奇句”“古句”各一例,并简要分析如 何“融奇崛于平淡”。(6分) 【答案】 示例: ①“听出了一腔悲愤”:一般来说,“听出”的应该是声音,这里“听出”的却是“悲愤”,奇 特的表达与“打洗脸水来”的口语化叙述融为一体,灵动新奇。 ②“削秩徙郴州”:借用“削秩徙”文言词,言简意丰,这与前面的“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 写佛书”的平淡语言结合在一起,文白交错,恬淡典雅。 评分建议∶一点3 分,意思对即可;只举例不做分析,最多给1分;如表达效果重复,只按一点给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语言特色,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奇句、古句”并加以分析如何“融奇 崛于平淡”,学生如能对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对解题更有帮助。奇句,可以是修辞新、 句式新、表达新。古句,必须是作者所写的带有文言味道的句子。 补充:如分析第3段“走到桥上,上面是天,下面是水,觉得体重变得轻了,有凌空之感”、第7 段“江湖艺人,吃这碗开口饭,是充满辛酸的”、第9段“看到船帆在树头后面缓缓移动,缓缓移动 的船帆叫我的心有点酸酸的,也甜甜的”,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分析古句时,不可用文中引用的文字,必须是作者所写的带有文言味道的句子。 【链接】(山东潍坊期末《古镇随想》) 9.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解析】①答题方向:用词别致,语言典雅;②答题方式:分别;③答题要求:举例说明 【答案】 ①用词别致: 示例1:如“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1分)用于“山中岁月”,使得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 有了味道。(1分) 示例2:如“让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1分)用于“水痕",使得水痕有了内容,如同文 字。(1分) (如分析“锁”“雕琢”等,言之成理亦可) ②语言典雅: 示例1:如“首尾不断……欸乃声声帆影远",(1分)化用前人诗句,富有传统文化底蕴。(1分) 示例2:如“无酱不……用于佳肴”,(1分)句式整齐,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富有古典意味。(1 分) (如分析“大山幽……古刹”“望遍水……醺香”等,言之成理亦可) 文言文阅读 02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两步走:第一步,聚焦差异处;第二步,“语意贯通”为依据。 第一步,聚焦差异处。将四个选项中一样的停顿,在原文中先断开,缩小 断句范围。选项停顿一致的地方大部分采用是“找虚词”“察对话”“辨句式” 等方法,差异之处就需要把“语意贯通”作为依据。 第二步,“语意贯通”为依据。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对不 易断开的地方,联系上下文翻译,根据上下文来贯通文意。文章中有些词语是 属上还是属下,采用词性词义及语法结构分析法。划分主、谓、宾,而文言文 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 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其和前后词语的关 系,再把相异之处翻译后进行推断,看选项是否是在主语前或宾语后停顿。 【解析】 差异之处,“语意贯通”作依据。 根据句意,“为”后加官职,解释为“担任”,“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句意 完整;“表” ,这里作动词,解释为“上表”,应放下一句,排除A、C。 “召拜”,“征拜,任命”的意思,“召拜谦” 后应该加 “官职名”句意 才能完整,排除D。 全句句意:“恰逢西方羌人侵犯边境,皇甫嵩担任征西将军,(他)上表奏 请武将。(朝廷)任命陶谦为扬武都尉,与皇甫嵩征伐西羌,大破叛军”。 故选择 B。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 大破之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 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 《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 争,也引申为投降。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 D.贡献,进贡,文中指进献之物。现代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也可 以指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原文:④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 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 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 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谦 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 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 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 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 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 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 答案 C 【解析】 “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 理解错误。 根据“解甲”的前后语境,文 中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谦性格孤傲。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担任参军事时在百 僚盛宴上当众侮辱司空张温。 B.陶谦为官清廉。别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官府想将盈 余的钱奖给他,他拒绝接受。 C.陶谦知人善用。他用多种方法使高洁廉正、不愿做官的赵昱改变初衷,接受 察举,赵昱后升为广陵太守。 D.陶谦有政治远见。皇帝听信曹操上表让州郡暂时罢兵的建议,下诏罢兵,他 上书分析形势,反对罢兵。 原文:③(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 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至历 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 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 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 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 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 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 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答案 A 【解析】 “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 为别驾从事”理解错误。“借有 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不是 陶谦,而是赵昱。 根据“陶谦初辟别驾从事, 辞疾逊遁”的前后语境,句意应 为“陶谦初辟(之)别驾从事, (赵昱)辞疾逊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现代汉语。(8分) (1)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4分) (2)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4分) 陶恭祖本来凭借才能谋略被您器重,(您)不如消除怨恨,能够恢复 (你们)当初的情分,使(您的)美德远扬。 【评分建议】被动句 、“克”各1分;语句通顺,2 分。 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发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各自停战,遣散将士, (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评分建议】“瘁”“亲”各 1分;语句通顺,2分。 14.陶谦上书拒绝罢兵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谦被诏,乃上书曰: “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 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 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 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 寇。 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 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 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 枝遏恶止乱之务也。” 【参考答案】 ①自古就是依靠武力消除暴乱; ②罢兵会使国家军力和财力虚空,威望受损; ③罢兵会使国家有难,群凶势力逐渐强大。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① 陶 谦 字 恭 祖 , 丹 杨 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 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 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 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 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①陶谦,字恭祖,丹杨郡人 。陶谦性格刚直,有临难不苟的节操,少年时 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朝廷尚书郎,担任舒县县令。陶谦在职为官清廉,(别 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有盈余五百钱,(官 府)想把(多余的钱)将褒奖给他。陶谦放弃官职而离开了。 Ø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 Ø 察:考察后予以举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Ø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 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Ø 拜、除:授予官职【征、辟、举、荐、起】 Ø 在官:在职为官 【在事:居官任事】 Ø 【在野:不在朝做官,泛指不当官。】 Ø 无以:无法,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Ø 纠举:揭发检举,弹劾 Ø 祠灵星:祠,祭祀;灵星,星名,主农事, 古代以壬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之义。 Ø 赢:多余【赢羡】 Ø 臧:通“赃”,栽赃 Ø 委:舍弃,丢弃 ②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 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 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 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 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 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 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 温。温怒,徙谦于边。 Ø 寇:侵犯 Ø 表:名作动,上表 Ø 召拜:征拜,任命 Ø 为乱:作乱 Ø 衔命:奉命,受命。衔,遵奉,接受 Ø 轻:轻视、看不起 【素易诸吏】 Ø 百寮:百官。寮,同“僚”。 Ø 属: [zhǔ] ①同“嘱”,委托,交付 ②劝请 举酒属客 ③连接 冠盖相属 ④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 Ø [shǔ]类,等辈 若属皆且为所虏 Ø 行酒:①监酒,在席间主持酒政。 ②依次斟酒。 Ø 徙:流放 或说shuì温曰: “陶恭祖本以材略 见重于公,不如释 憾除恨,克复初 分,于以远闻德 美。”温然其言, 乃追还谦。遂为之 置酒,待之如初。 Ø 或:有的人 Ø 说shuì:劝说 Ø 以:凭借 Ø 材略:才能与谋略 Ø 见……于: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Ø 释憾除恨:释、除,消除;憾、恨,怨恨 Ø 克:能够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Ø 分:情分 Ø 于: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以凑足音节 Ø 以:连词,表目的,来 Ø 远闻:使……远扬 Ø 然:认为正确 Ø 置酒:摆下酒宴 ③(赵)昱年十三, 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 莞綦qí毋君受《公羊 传》,至历年潜志,不 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 高洁廉正,州郡请召, 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 mó、陈遵共召,不起。 ③赵昱十三岁时,乡亲们称赞其孝。到隐士东莞人綦毋君那里学习《公羊 传》,潜心学习多年,不问农耕之事,亲戚们都很少能见到他。(赵昱)为政 高洁,清廉公正,州、郡多次请他做官,他一再称病婉拒。国相檀谟、陈遵后 来共同出面邀请,他仍不出仕。 Ø 乡党:①乡亲 ②乡里,家乡 Ø 称: [ chēng ]称赞 [ chèn ] 符合 不称其志气——《留侯论》 Ø 就:到……去 Ø 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Ø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 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Ø 不窥园圃:此指不问农耕之事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Ø 亲疏:偏义复词,此偏“亲”,这里指亲戚 Ø 希:少 Ø 起:出仕 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 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 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 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 起。举茂才,迁广陵太 守。贼笮zuó融从临淮见 讨,迸bèng入郡界,昱将 兵拒战,败绩见害。 陶谦起初征召他为别驾从事,(他)称病推辞,退让不就。陶谦再次让扬州从 事、会稽人吴范宣布旨令,赵昱都坚守本意不改变。(陶谦)打算用刑罚威逼 他,这样以后他才肯出仕。(他)被举荐为茂才,迁任广陵太守。贼寇笮融在 临淮被(陶谦)讨伐,逃入广陵境内,赵昱率军阻击,兵败后被笮融杀害。 Ø 别驾从事:官名,简称“别驾”。汉置,为州 刺史的佐官。 Ø 逊遁:退让,退隐 Ø 令:让 Ø 宣旨:宣布旨令、诏书 Ø 移:改变 Ø 茂才: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刘秀的名字,将 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Ø 见+动词:① “被” 【徒见欺】 【见讨:被讨伐】【见害:被杀害】 ② “我” 【慈父见背】 Ø 迸bèng:奔散,走散 Ø 将:率领; 拒战:抵御抗击。 Ø 败绩:打了败仗 ④曹公父于泰山 被杀,归咎于谦。欲 伐谦而畏其强,乃表 令州郡一时罢兵。诏 曰:“今海内扰攘, 州郡起兵,征夫劳瘁。 其各罢遣甲士,还亲 农桑。” Ø 曹公:汉末曹操位至三公,人皆称曹公。 Ø 咎:①过失,罪过 ②责备 【既往不咎】 ③灾害,灾祸 【咎由自取】 Ø 罢兵:解散军队,指停战 Ø 扰攘:纷乱 Ø 瘁:劳累困苦 【心力交瘁】 Ø 其:副词,表祈使,译为“应当” Ø 罢遣:遣散 Ø 亲农桑: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亲田:亲身从事农业劳动】 【亲桑:指皇后亲自参加蚕事的典礼】 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 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 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 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 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 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 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 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 乱之务也。” 陶谦收到诏书后,就上书朝廷说:“回顾以前,没有不靠军队耀武扬威来平息 祸乱的,也没有不动武力就能制止暴戾行为的。如果受命停战,则会削弱国家 力量,使各地武备空虚,舍弃武装力量而助长乱党气焰,折损天威而有益于贼 寇。今日解散军队,明天灾难一定到来。对上有辱朝廷授予官爵之本意,对下 招致各方贼众猖狂之态势,不是用来作为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制恶 止乱的要务啊。” Ø 在昔:从前、往昔。 Ø 弭:平息,消除 Ø 承命:受命。承,接受 Ø 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 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也引申 为投降。此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 11 C 错误 Ø 资:助长 不顾国家之大害, 此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Ø 上、下:名作状,对上,对下 Ø 忝tiǎn:表示辱没他人,有愧于 Ø 宠授:指皇帝授予官爵 Ø 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 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Ø 遏:制止 又曰:“华夏沸扰,于今 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 阙 , 寤 寐 忧 叹 , 无 日 敢 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 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 之 愿 也 。 ” 曾 公 得 谦 上 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 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 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 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 注》,有删节) 再次上书解释:“天下纷扰,至今难平息,朝贡难进,按时贡纳有缺,日夜难 寐,哀伤叹息,终无宁日。竭诚期待各方进献之物达于圣庭,进献美味的食品 渠道通畅,这样以后再放下兵器解散军队,这是微臣孜孜以求的心愿。”曹操 见陶谦上书,知道他不会解散军队。于是进攻彭城,肆意杀戮屠城。陶谦率军 迎击,青州刺史田楷也出兵救援。曹操率军而还。 Ø 包茅:南方的一种茅草,又叫菁茅。楚王在这 一带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 有这种茅草,主要用于缩酒祭祀。【责包茅不 入贡于周室】 Ø 职贡:古代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 Ø 阙:同“缺” Ø 寤寐: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Ø 贡献:进贡,文中指进献之物。 Ø 荐羞:进献美味的食品。羞,同“馐”。 Ø 引:①率领 ②拉 ③延长,伸长 ④退却 古代诗歌阅读 0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 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读注释,挖掘信息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 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 田单空愧取聊城。 【卢侍御】不详。刘长卿尚有《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 御》,似为一人。 【河北】唐贞观元年(627)置,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 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 (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 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 幽、瀛、莫、平、妫、檀、蓟、营等24州和安东都护府。 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 南、山西、北京、天津、辽宁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 北省大名县东。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广德元年(763)春正月: “李怀仙遣兵追及之;(史)朝义穷蹙(窘迫;困厄),缢于林中, 怀仙取其首以献。”河北相继平定。故刘长卿诗有“千里 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之句。 [漳水] 源出于太行山,东北流经相、洺、邢、冀等州,隶 属河北道。 读标题,整体感知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 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 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 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答案】15.(3分)B 【解析】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示游子思乡 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春草”意蕴丰富,此处当指离愁,诗句“草欲生” 正是指刘长卿与卢侍御离别在即,愁绪顿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 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 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 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 满愧疚遗憾。 读题肢,摸清考点   同样一棵小草因其生长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状态不同、便具有了不同 的形象特点,再加上欣赏者不同的年龄、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种含义。 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因此草 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 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 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 情感。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 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近却无'的草色, 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勤积累,提升感知力       3、表达乡思离情        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 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 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诗人因此 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如李煜《清 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 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 意象产生。 '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 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 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 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白居易《长恨歌》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5、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古诗词中常出现‘白草’这一意象,白草为西北一种草,其性极坚韧,然 经霜草脆,故能折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 天八月即飞雪。’‘白草折’突出了西北边塞气候的诡异:风狂天寒,表现了 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生活的豪迈气概。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 风光。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诗人主观感情的物化       草生长在荒山野岭,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失意的诗人看到它 们,常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况。如 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 的久遭雨涝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自己就有 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于是移情于物,在幽草身上 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 鸣。'诗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表现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       7、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草木茂盛,多是因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践踏。因此诗人 常用'草'来表 现环境的幽雅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 径入荒原。'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写 出了环境的幽雅,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整日在田园里铲除丛生的杂草,诗 人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表现了归隐的自豪。       8、隐喻自身地位的渺小卑微       草是大自然中体态较小的植物,铲除毁灭它也很容易。古诗词中常用来隐 喻渺小卑微。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微风吹拂 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杜甫赖以存身的 好友严武去世,诗人陷于凄凉无依之境,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 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卑微。       9、喻闲愁       野草丛生,无心修剪,或是到野外无聊地寻觅芳草,足见诗人内心的闲愁沉 重!如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司马光赋闲在家,郁郁寡欢,而家僮们也趁主人无心料理家 务之机而大偷其懒,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春光 淹没殆尽。诗人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王安 石《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 写尽闲适心情。       10、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       草常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的衰败情状极易触动人 的感伤情绪。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英雄已逝,他当年的住处荒凉不堪,'草'意象寄托着他对英雄人物 身后萧条冷落,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深深叹惋和感伤。韦庄《台城》:'江雨霏 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南草长, 碧绿如茵,以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衬人的伤痛。'草'在 怀古诗中,是渲染感伤氛围的最常见的意象。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 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 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 宣城,家居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 大家。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 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 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 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至德年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 历年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 州司马。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 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 间离开随州。此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 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 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 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读作者,知人论诗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 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 田单空愧取聊城。 【谪居】《旧唐书》卷一一《代宗纪》:宝应(762)元 年五月“丁酉,御丹凤楼,大赦”,“内外文武官三 品已上进爵,四品已下加阶……内外官三考一转”, 而刘长卿尚在江西,未得量移,遂有“谪居为别倍伤 情”之叹喟。 [从戎]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广德元年:正月闰, “癸亥,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 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 防御使,李怀仙仍故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时河北 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 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 自为党援。朝廷亦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 胡三省以为“河北藩镇,自此强傲不可制矣”。按 “漳水”句,卢侍御似入薛嵩幕。河北藩镇,强傲难 制,拥兵自重而广为招揽人才,故长卿有“何事从戎 独远行”以委婉讽谏。 读意象,复活意境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 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 田单空愧取聊城。 [按图] 图,舆图;按图籍,就是掌握地图和户籍。 [及春耕] 犹言兵士解甲归田尚来得及春耕。 [仲连] 鲁仲连。《史记》卷八三《鲁仲连列传》:“燕将 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 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 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 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 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伸, 伸张)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 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 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燕将 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 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 ‘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 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 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战国策·齐策六》亦载 此事,略同。此二句乃勉励卢侍御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而流 芳百世。 读意象,复活意境 【解析】首联先写谪居之苦加重了离别之愁。“何事”两字运用反问, 旨在揭示友人独行河北入幕僚的原因,有人结合尾联“田单空愧”句, 认为此处有韩愈《送董邵南序》委婉讽谏之意,规劝友人不要助长藩 镇力量; “从戎”两字可见时局之乱,这两处皆可窥见作者对国事不 宁的忧虑。颔联写河北各州已降,诗人想象收管地图,兵士解甲归田 的场景,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待。颈联“渺渺江天”“鸿去”为离 别时之景,可视为实写,“悠悠漳水”“草生”为目的地之景,可视 为虚写。“天”“水““鸿”“草”相连,铺写离愁别恨。尾联化用 鲁仲连“一箭书退敌百万兵”却拒受爵位的典故,意在勉励友人要不 断为国效力,“田单空愧”句建议友人接受封侯拜相,暗讽藩镇割据 势力广纳人才,拥兵自重。 【答案】16.(6分)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 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国 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 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6分) 读题干,精准答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 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 田单空愧取聊城。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02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 ▲ , ▲ ”的比喻,说明 不能居安思危、戒奢行俭、保持宽厚道德、克服内心欲望的危害。 (2)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 ▲ ”强 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 学而》中“ ▲ ”强调虚心 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3)诸葛亮《出师表》流传千古,由“出师”一词而引出对诸葛亮感叹 的诗句较多,如杜甫的“ ▲ ”,陆游的“ ▲ ”。 17.(6分)(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就有道而正焉 (3)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 出师一表真名世 语言文字应用 0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20题。 近年来,“中国风”音乐越来越受大众追捧。“中国风”大红大紫的同时,引 来了大批跟风的创作。有些人在歌曲中随便穿插一些古典诗词,完全不考虑这些 古典诗词本身的意义和所想表达的情感,就号称“中国风”歌曲,因而受到学者 和文学爱好者的批判。“中国风”歌曲的美感,的确离不开古典诗词的养分, ( ▲ )。 相比原貌呈现、古词新唱,“中国风”歌曲更多的是借用古诗词中 的意象或典故,创造性演绎为新的故事。比如歌曲《半城烟沙》中“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的歌词,就化用了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词句,又并非简单堆砌,而是融汇创造,使作 战时的骁勇情景如在眼前,同时又刻画出战争无法避免的无奈心理。“中国风” 音乐可以成为这样一座桥梁:它将经典和流行结合在一起,把现代人喜闻乐见的 方式呈现传统诗词中的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经验和创新性 发展。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种美感的营造是建立在充分融合创造和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的 B.但可以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融合创造的基础上,去营造出这种美感 C.但这种美感的营造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融合创造的基础上的 D.但可以在充分融合创造和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营造出这种美感 【解析】首先,因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括号内选填内容与全句主语一致, 若选BD,则句子主干为“美感离不开养分,但可以营造美感”,“美感营造美 感”不通。其次,根据认知规律及语言逻辑,应该是先“理解内涵”再“融合 创造”。排除A 【答案】C 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D 【解析】划线句子“金戈铁马”运用借代修辞,指“军队”。A项对偶;B项夸 张,写箜篌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 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C项比喻,“无风潭面”比作“未磨镜”; D项借代,“丝竹”指“乐器”“音乐”。 它将经典和流行结合在一起,把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传统诗词中的文 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经验和创新性发展。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4分) 【答案】(1)将"把"改为"以"或"用";(2)"推广……经验"、"推动……发展", 或将"经验"改为"转化"。 评分建议∶一处 2 分,其他改法正确亦可。 【解析】“把……方式呈现……文化精髓”,介词使用不当;“推动……经验 和发展”,动宾搭配不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 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 ② ,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 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 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 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 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 ② 。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 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 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 欢,而且效果显著。 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 ③ 。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 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答案】①而是人需要耕种;②还要改进方式;③教育是目的。 评分建议∶一处 1 分,答对三处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据语境,①处前分句为“不是耕种需要人”,可推知前后之间是“不 是……而是……”并列分句关系,而且是属于对照并列关系,据此①处内容可定。 ②处所填内容应提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某些“改变”,以承前“劳动形态的 新变化”。到底是什么“改变”呢?据第二段末句“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及 第三段首句“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可知是“劳动教育方式”。由“准确 地说”四字可知,该句是对③所在句子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两句句意应一致。而 “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强调的是劳动的目的。据此 ③处内容可定。 22.请依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 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①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②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③接受正向的心性教 育。 评分建议∶一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实为考察文意概括,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 则将概括的内容限定为各段所说“劳动教育”能给学生带来的“帮助”。提取 各段关键词句:第一段“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第二段“学会做家 务”“自己做的”“深入乡村,体验农事”;第三段“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 作 文 04 【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创新创业第一线到国际交流大舞台,中 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 断涌现;2020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也许你会觉得中国取得的成就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安定美好的生活根本离不 开这些成就。也许你今天只是这些成就的见证者、享受者,但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 更大的成就,将来你也会成为中国成就的参与者、推动者。 振华中学准备举办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 演讲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由面到点陈述了中国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覆盖科技、 扶贫、经济、外交等领域,省略号表示未穷尽,学生还可以写政治、军事、教育等 多方面的成就。第二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阐述了中国成就与我们的距离和对 我们的重要影响,中国成就是我们安定美好生活的源泉,充分认识到当今中国成就 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对每个国民的普惠性;第二层次阐述了对中国成就的应有态度, 我们不仅要做见证者、享受者,能看到和肯定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享受这些成就 带来的幸福;还要做中国成就的参与者、推动者,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 祖国进步和民族复兴伟业,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中国的美好明天,不袖手旁观更不坐 享其成,而是参与和担当,在中国成就中应该有自己的贡献。 材料启发考生思考当前形势下我们青年一代应怎样看待中国成就,青年一代应 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参与、推动中国成就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 当精神,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具有正向引导的积极意义。 【任务解析】 1.体裁:振华中学准备举办的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演讲稿需注意格式,除开头的问候语外,结尾应当有收束语和答谢词。同时,演讲 稿的内容要贴近演讲现场实际,语言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2.情境:振华中学准备举办的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意味着活 动的主体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个体的感受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 认识自己与中国成就的关系,写出当前形势下自己对中国成就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我和中国成就。“我”,指的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青少年学生;演讲稿中要从 “我”的角度思考、阐述。“中国成就”,不仅指中国近年来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包括 中国未来需努力实现的目标成就;写作的立足点是“今天”,即当今时代,还应兼顾未 来。“和”,要揭示和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落实“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时要扣 住“我和中国成就”,阐述振华中学的一名青少年学生对“中国成就”的态度以及对 “中国成就”的思考。 4.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演讲稿须基于对“中国成就”的思考。 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一个方面 谋篇布局,完成演讲稿写作。 【阅卷反馈】 本次考试阅卷作文均分接近41分,高分作文较少,40分左右的作文也就是二等下的作 文是大多数,而低分作文很多,低分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偏题,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只有“中国成就”却没有“我”。文章一味罗列中国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却没有体现 “我和”,没有写出“我”与“中国成就”的关系,更没有“我的感受和思考”。根据规 定,打分在29以下。 (2)转移话题、关键词或套作,收到各个大市一模作文的影响,很多学生大谈“发扬三牛 精神”,或者写 “贡献一臂之力”,或者是“我在,我还在”,不知道紧扣并突出“中国 成就”这一关键词。“我”容易转移为“我们”,或者“当代青年”之类。很多考生,演 讲稿开场白之后提出论点,作文主题部分就偏离设定的写作方向,把平时读背的佳作或者 自己的习作往上搬抄,自然是不合题意的。佳作运用贵在因题而变,不可偷懒取巧。 (3)作文说理浅薄无力,很多考生主要笔墨用于铺陈中国取得成就,但是任务“阐述你的 感受和思考”没有很好的落实,仅仅是陈述一下材料中“你是这些成就的见证者、享受 者”,“将来你也成为中国成就的参与者、推动者”,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细化思考,每一 个青年学子为什么和如何创造中国成就,推动中国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这才是有价值的 思维点,也是文章写作重心所在。 (4)少数学生自说自话,全然不顾写作主题,写诸如“少年兴则中国兴”, “青年要担起复兴重任”之类的作文,这更是不足取。 (5)作文缺少连贯的思路,缺乏行文逻辑,只是段落的拼凑,文章碎片化,缺 乏整体感。 (6)极少数同学忘记了“演讲稿”这一文体要求,正文从第一行写起,只能在 空白处插入称呼语和开场白,格式被扣分。更多的同学作文缺少与受众的互动, 没有考虑受众心理,缺乏感染力。 感谢您的观看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