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 6 课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
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
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过程与方
法
通过对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
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
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地看
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
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小故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
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
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 960 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
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
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
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
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
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
期,宣告结束。
这段历史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演变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
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6 课:北宋的政治,
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 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
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
做?
答案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
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
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
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
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
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
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
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4.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
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
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局面;实
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致使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
原因。(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
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派
文臣担任知州等。(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
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
变化?
五代十国 北宋
军权 有大军指挥调度权 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财权 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民权 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 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
司法
人事
调度 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 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
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史料解读。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
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
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
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答案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2)当时的文官担
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3)遇有战事,
也由文官挂帅出征。(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3.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4.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说说由此带来了哪
些影响。
答案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
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
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6.史料解读。
材料:关于宋朝 GDP 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
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 7.5 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的 2.88 两,要到 19
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 960-1280 年间,
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 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 450 美元增加到 600
美元,增加了 1/3;以后一直到 1820 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 960-1280
年间,人口增加了 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 400 美元增至 500 美元,只增
加了 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
代,而且在横向上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7.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
弊,这启发我们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
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
战火不断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的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
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
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的
社会影响,重点是识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
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
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
的结论和启示。因为本课采用了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
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
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