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省高考前复习多题型解析版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山东省高考前复习多题型解析版 课件

ID:677976

大小:830.5 KB

页数:76页

时间:2021-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轮复习简述 2021年4月19日 南安 猛回头 • 政治、政治、政治!(立德树人) • 改革、改革、改革!(老路越扎实,新路越艰难) • 学习、学习、学习!(专家型、学者型) 语言建构与运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基础知识,写作语言表达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信息推断与概括,文本脉络(行文逻辑)梳理,词句篇章理 解,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结构设计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艺术技巧鉴赏,修辞欣赏,写作技巧运用等;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文化常识,写作积累等 总体策略(一) 揣摩命题人意图,迎合阅卷人想法 ——语文考试,其实就是满足以上两类人 心理的过程。要有“同理心”,能站在对方 角度考虑问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2021唐山一模) A.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与县,郡 县之名,初见于周。 B.霸城子,爵位名,子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 子、男)的第四等。 C.孤贫,孤苦贫寒,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贫指收 入少,生活困难。 D.复起,指官员因有功担任官职,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期满 后重新出来做官。 D 复起,又称“起复”,泛指革职官员重新被起用。 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所败,免归 乡里。后车驾征邓沔,复起珍为中军大将军。 4.材料一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 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具有美的性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 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2021莆田二次模考) 考查论述类文本的必备知识 21.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钟华同学想在百度百科中创建“戏 出年画”词条,请结合文段内容,帮他列出该词条的必备要点。 要求:①语言简练;②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4分) (2021潍坊一模) 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对语段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总体策略(二) 问什么,答什么 怎么问,怎么答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2021八省联考)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 特点; 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表达,关键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5-2: 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 分析其异同;能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 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揭示其可能存在矛盾、模 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 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 的依据。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 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 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围绕某一方面的问题 组织专题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 【2021八省联考】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对无限制发展 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 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 和下层白领。……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 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这有可 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 想……。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 叛。……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 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1.找准关键词句,精确概括段意 【2021八省联考】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 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 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 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 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 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 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 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 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 智能发展为例》) 2.分清观点材料,区别主次信息 3.关注文章出处,重视标题内容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 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 (比如下棋),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 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 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 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 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 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 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 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 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 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人工神经 网络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 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 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 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 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 能让机器人迷糊。(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机器人在文学领域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2020年山东卷信息类阅读“历史地理学”采用了非连续性 文本的形式,以论述类材料(两则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 海南卷则选用了科普文《我包罗万象》; 课标全国卷Ⅲ考查了访谈《对话作者》 未来复习中,相关文体的必备知识应予以关注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般围绕一个中心话题,选择2-3则文本 材料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视角进行阐释与介绍。从模考与高考 选文特点来看,一般有一篇相对完整的文本。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本质是碎片阅读,考查信息处理能力, 即从材料中快速检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类文本阅读 1.综合阅读两则材料,明确“核心概念”和“关键信息”, 标画每段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2.明确材料是论述文?阐释类说明文?科普文?新闻访谈? 结合文后标注的出处解读各则材料的论点或论述侧重点; 3.理清设题文段的论点、论证思路结构、论证方法、论据特 点等议论文相关内容,明确常见题型答法,(关注新题型)注 意答题模板、答题语言、根据分值合理分条等。 4.第5题越来越倾向于情境考查,要读懂题干的要求,转化为 通俗易懂的常见表述,进而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的“分 析”“概括”“你的看法”等提示语。 省模考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 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 对比法等。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论证特点? 一、从论证方式的角度 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先破后立) 二、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的角度 1.总体结构: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分总式结构)、层 进式结构 2.局部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及层进 三、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 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提出的角度 关注提出论点的角度是否新颖、其观点是否独到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2020山东高考)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 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 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 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定要强化审题意识。“简要”“行文脉络”决定了答 案的呈现形式,要点务必清晰;分值“6分”决定了答案的要 点分配,一定要分条呈现。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 分)(2021潍坊一模) ①论证结构严密。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 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 ②论据使用严密。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 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按照时间顺序, 事例从远古至明清,涵盖面广,使论证严密。 ③论证语言严密。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可以说” 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 ④论点的提出严密。先以设问引出观点,有问有答,围绕核 心概念“文化特质”展开论述,透彻地阐明其内涵,概念的清 晰透彻使论证紧凑严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 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八省) 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悲观的,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 带来威胁,在对待人工智能问题上,必须树立底线思维;②材 料二是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人类超强 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领域不同,材料一讨论的是 科技发展领域的人工智能,材料二讨论的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人 工智能;②因为关注领域不同,即使两者态度有所不同,也不 构成截然相反的关系。 评分标准: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 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建 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 侧被4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密匝匝地包裹。从 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 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阐释性说明文 4.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2020海南高二期中) ①条理清晰,严谨准确。先点明书屋的位置、功能、形状、 材料,然后从近处看说明建筑材料,最后从远处看出其形状; “4万余”,说法严谨。 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例如“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 果”,让人们直接感知到书屋的外形。 文体的特点 (2020济南一模)4.RUC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 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2020济宁二模)4.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 访者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4分) 必备知识 新闻——导语、新闻背景 传记——类型、引用 访谈——提问技巧 调查报告——真实性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方法 科普文——文学性、科学性的统一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这些现代 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点评。(6分) (2020济南二模) 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4年,香 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 高校书院联盟;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 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 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1分)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 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1分)。 ②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1分),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 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1分)。 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1分),一味模仿并不可行, 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1分)。 (每条2分,点出结合1分,概括点评1分 ) 第5题答题原则:筛选、提炼、概括原材料,对材料进行 分析思辨。绝不是照抄原文。 5.2020年3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 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 (6分)(2020潍坊二模)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①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 ②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 ③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 态。(6分。每点2分) 4.请结合材料一、二观点,根据材料三的介绍,分析泉城广场 能够成为济南的文化地标的原因。(4分)(2021济南一模)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对泉城广场的介绍角度和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一 一找出对应的信息。 ①“泉标”造型源于隶书汉字,造型美观,能为文化传承留 下建筑范本。 ②“泉标”是“泉城”济南文化形象的直观表现,有鲜明的 地域特色,能形成广泛的文化认同。 ③泉城广场地理位置优越,能和周围建筑以及环境融为一体, 自然和谐。 ④泉城广场设施完善,连通着济南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能 展现时代风貌,有生命力。 (每点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5.材料一已被《人民日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栏目登载,请谈谈其入选的理由。(6分)(2021济南一模) ①契合栏目的创编规划。文章围绕当代建筑“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展开论述,有现实针对性。 ②符合《人民日报》的栏目定位。文章“当代建筑应留下 传世的文化地标”的观点,指明了当代建筑“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的意义,有建设性。 ③文章既有专业性,也有普及性和趣味性,受众广泛。 (每点2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6.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 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2019期末)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 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 ②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 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 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 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6分。每点2分,答 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1.加强审题训练,研读题干从而明确答题角度。命题人设 置题目时是紧扣原文的,所以要求从原文出发,去思考文中作 者的观点与看法。 2.注重理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与中心,避免简 单摘抄原文,随意选取信息。 从各地模拟题看第5题,都注重任务情境的营造 1.个人体验情境 (2021潍坊一模)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 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 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2. 学科认知情境 (2021德州一模)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忽然 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这令我到底惦着 江南了。”根据两则材料,请简要分析朱自清为什么“惦着江 南了”。(6分) 3.社会生活情境 (2021丰台一模)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新浪科技网2月21日报道,关于是否取缔野味集市和野味 饭馆这一问题,在近10万份公众调查问卷中,有94.8%的人选 择取缔,1.3%的人选择中立,3.9%的人选择不取缔。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被调查者,你会怎样选择?请结合上述 三则材料,加以解说。 关注新题型 4.材料一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 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具有美的性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 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一:充分。①将中国书法和音乐、雕刻、绘画等艺术 门类类比,论证了中国书法具有美的性质;②通过对仓颉造字 的合理阐释,论证中国先民造字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 过程。 示例二:不充分。①只作类比论证,未具体阐释中国书法 美的性质;②仅以仓颉造字为例,说服力不足。 2.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⑴第④段是如何证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 的产物”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⑵第⑥节中,作者认为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发展, 离不开监管模式的统筹融合,后文是如何对此展开论证的? 3.用文中的观点分析文中的事例。 ⑴用第②段中“新媒体又是一种关系处理过程”的观点, 分析第⑤段思南博物馆事例。 ⑵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 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 4.用生活中的事例,论证文中的观点。 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 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审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答题思维习惯 例:2020年全国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越野滑雪》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 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训练策略 ⑴定向:题干中“一再相约”。 ⑵分析:“一再”,对相约再见的强烈愿望,和不舍分开的心 情。“相约”,相约是美好愿望;难见是理性预期。感觉到这一 愿望难以实现而引发惆怅之情。 2.训练学生把握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例:2021年济南一模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 “墨子”进行评点。(4分) ⑴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 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2分,1点1分) ⑵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 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 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2分,1点1分,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才可得分) 如何组织答案 1.训练学生“归题”意识,将答案重心落到题目要求上 例如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 性。(4分) (2021潍坊一模) 评分细则: ⑴答出“论证结构严谨”,加上文本分析,得2分;只是分 析“文本先论述什么、后论述什么”没有说明如何使论证严密, 最多得1分。 ⑵答出“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加上事例分析,得2分; 答出“事例恰切”“举例恰当”,有具体分析,也可得2分;答 出“论据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至明清,涵盖面广,典型性强”, 也可得2分。 ⑶答出“论证语言准确严密”,有具体的词语、句子分析, 得2分。 2.消解公式化、模式化训练出的伪答题能力 例: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4分) (2021潍坊一模) ⑴审题定向:题干中的“严密性”。 ⑵学生答案示例: ⑶分析:不能明确是议论文的哪一方面(要素)使得论证 严密,只是根据模式化训练回答了“行文脉络”,导致答 非所问。 3.克服“答而不全”的弊病 例 5.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 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全国I卷 《赵一曼女士》) ⑴审题:题干指向清晰明确,前半句指明赵一曼身上所具有 的“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两大特点,后半 句要求考生“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关键在后半句上: • 一是要“结合作品”,从文本中去找,筛选信息。 • 二是要“分析”,分析什么?不是分析这句话的作用,而是 分析作品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赵一曼具有“拔俗的文人气质”, 哪些地方又表现出了“职业军人的冷峻”。 • 三是要“简要”,要求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梳理、归 类、概括,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予以条理化的表述。 例 5.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 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全国I卷 《赵一曼女士》) ⑵思路: 根据6分分值,最好是“一分为二、二分为三”的表达,即: ⑴文人气质:①情趣高雅,喜欢丁香花;②文雅浪漫,深 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③智慧过人,用大义与真情感化 青年。 ⑵军人冷峻:①意志坚定,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②从容 淡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③理智沉稳,充满母爱又不忘 大义。 三、克服答题“会而不对”的问题 1.了解文本文体特点,抓住答题本质 例:(2020新高考I)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 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明确文体,本文是散文,那么散 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是系统。记建水城:文章的主要 内容和写作目的,是散文的“形”或者说叙写对象。饮食描写: 局部内容或者说“形”中更小的要素。再考虑文中与主要内容有 关的其他要素,各要素之间必然有联系。 答案思路:饮食——建水人——建水城 写饮食就是写建水人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烟火气息,旨在 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反映建水古城的 城市特点和风格。 2.掌握答题术语,言之成理 例: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020新高考I)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意象 是“峨眉”(诗人的居住地)、“岘首”(襄阳庞德公隐居 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情感是“离情”。本题 答题关键是理解意象和情感如何统一。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 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 于言外。 3.研究新题型答案,逆向思维,按图索骥 例 (2021八省联考)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 则国文教量》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答案: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 说的特点; 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③体现了学者 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修改答案:①记录人物言行,叙事零碎,琐事众多,篇幅短 小,从内容到形式,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②由“世说”的 传闻居多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记录真实人生,内容有创 新;③用白话文形式表现,语言有新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 1.第10题断句题要关注准确判断的技术方法,如比较选项之 间的不同点,句子的语境等。 2.第11题文化常识题,八省联考出现了古今异义类词语,这 是新动向,要特别注意,一般容易设错;要特别注意联系文本 的选项,也容易设错;那些平时比较生疏的表述性选项,往往 是正确的,换言之就是出题人来凑数的。 3.第12题文本内容概括题,一般不在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上 设错,多设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性错误。 4.第13题翻译句子,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动词、现代汉语不用 或意义变化的名词、活用词语以及句式。 5.第14题是考查对原文的翻译和理解,一定要用现代汉语表 述,八省联考的答案组织形式比较特别,要注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2021八省联考)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 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 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 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 为被发现、被觉察。 “休沐”的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是古代政府官员的休息 日。休沐是正常休假,无需请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2021济宁一模) A.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 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 “庠”,后来泛指学校。 C.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 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 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C(“祭祀祖先”错,与《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 中的“祖”意义相同,指祭祀路神)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 行是什么?(3分)(202101八省联考) 密谋废黜汉昭帝。或:迎立燕王旦为皇帝。 文言文简答题从命题特点来看,主要有概括和溯因两 种考查形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提出相 关问题,全面思考问题,提高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局部理解作答 怎样读懂一首诗? 1.明白诗歌的常见知识 2.诗歌整体“起承转合”,首联、尾联多“互补”的特点 3.诗歌的常见手法、技巧 4.诗歌的常见题材 5.诗歌的倒装、省略与活用 6.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重点文言实词 7.必须准确解读注释,大胆借鉴选择题表述和主观题题干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 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增强试 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高考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中 规定,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 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 《中国考试》对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中说:“全 国Ⅱ卷第15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的《读史》诗所阐述的道 理,这首诗虽由读史书引发,但是上升到如何读书、如何汲取 知识的方法论高度。”这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 的必备知识。 1.转变复习观念,精准备考,夯实必备知识 根据考试内容改革,由考查“基础知识”转向考查“必备 知识”,并要求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必备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在诗歌鉴赏备考中夯实: 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 二是诗歌文学审美知识,包括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三是相关文化常识。 2.利用好教材,实现从课内到课外迁移 高考语文对必备知识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 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来运用,解决 不同的文本呈现形式的实际问题。立足教材,以教材中的诗词 为基,课内课外打通,提高鉴赏能力。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题许道宁画》(2019) “众木俱含远,孤云遂不还” 《说“木叶”》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也 成为打通课内课外的捷径。 3.将抓牢必备知识与思维训练结合 这些年来,我们在古代诗歌的复习备考中有种程式化的倾 向:学生应考时从记忆里“复制粘贴”一下就完了,答案很空泛。 想让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两者发挥效益的最大化就要考虑复 习的方式,比如将情景式默写和必备知识结合是一个好的尝试。 同时注重人物形象和具体情境的考察是由诗歌材料的变化而带来 的变化,也是对程式化复习模式、套路化答题思路的一种反拨。 4.关注部编新教材中必备知识 如:部编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关 于古典诗歌的文学短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官居戏咏(其一) 陆 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注]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 的衙役。 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 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 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①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 ②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 ③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体现出诗 人博大的胸襟。(6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2021济宁一模)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 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 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 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 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16.“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 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无“忧”,对此该如何理解?请 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6分) ①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为 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 象,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②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 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③所以, 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与他 “先忧后乐”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共6分。每点2分) 第18-22题:语言策略与技能 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 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 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 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 完成交际任务。 1.要掌握修辞的必备知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反问、设问。还要注意通感和双关。 2. 几个重要标点符号的用法:破折号,引号;括号,问号 3.文段改错,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语言表达?得体?格式? 修改语病时要注意一般一种语病只出现一次。 4.文段压缩题,注意关键信息的准确筛选,注意“下定义” 等特殊要求。 写作如何做到有思辨性? 思辨——思而辨之,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批判——批而判之,要做出自己的判断 高考作文的“大众脸” 这种作文一般没有篇幅残缺,没有乱涂乱抹,没有偏离题 意,也没有明显优点,中规中矩,普普通通。 尤其是偏主旋律、宏大主题的作文题,比如2020全国II卷 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演讲,比如2019年全 国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等,很难写出新意,喊口号、讲 套话的文章太多太多,“大众脸”作文就更多了。 而50分以上的佳作,往往能摆脱“大众脸”,总有一两个 突出或稍微突出的亮点,要么卷面整洁美观,要么标题新颖亮 眼,要么开篇凝练切题,要么立意不落俗套,要么用例与众不 同。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 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 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 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 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 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 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 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 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众脸”作文的标题,就是在作文主题“铭记历史,迎接挑 战”上加或改几个字: 铭记历史,弘扬精神; 弘扬伟大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铭记伟大历史,迎接更大挑战;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走好未来前行之路…… 尝试用上比喻、对偶修辞: 铭记英雄历史,唱响时代强音; 汲取历史养分,播撒未来之种; 瞻仰英雄丰碑,写好奋进之笔; 矗立精神坐标,高唱时代赞歌…… 事例名言 “大众脸”作文,很难找到几句有文采、有深度或者有新意 的话,哪怕是引用名言。而在“迎接挑战”的用例上,基本上 是华为被制裁,霸权主义横行,新冠疫情肆虐,世界粮食危机; 然后就是全民抗疫、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科技报 国、袁隆平…… 高分作文所用素材: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 需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曹翰);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 经》); 优秀作文《精神永赓续,吾辈当自强》,有这样一个语段: 有人说,最富想象力的编剧恐怕也编不出二零二零这部大 戏。这一年,脱欧折磨英国,大选疲惫美国,战争混乱中东, 更有全球性大疫情使得人心惶惶。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挑战重重。 改写自南方周末2021新年贺词: 这一年,大选撕裂美国,脱欧折磨英国,恐袭缠上法国。 中美关系空前承压,世仇难解的阿拉伯诸国却与以色列次第建 交。整个世界暗潮涌动,哪里都是变局。 立意构思 绝大部分考生都是反反复复说“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而写“历史”又写不出文采与高度,写“挑战”也写不出新意 和贴近实际的内容。 以下立意构思,来自48分以上文章,相对有新意或深度。 1.我们铭记历史,绝不是只因为仇与恨,而是要汲取历史里 的养分,学习英雄们的优异品质。 2.70年前的中国,一呼百应,其利断金,时至今日,国民是 否还有那份精气神?我们该有这样的灵魂拷问。毋庸讳言的是, 民众信仰被时代浪潮的冲刷下,在消解乃至消泯,我们该如何 重建信仰大厦、精神家园? 3.作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谈到那段浴血历史,难免会有 “何不食糜肉”的隔膜。硝烟散去,挑战犹存。面对外来文化 的侵袭,我们如何构筑精神的长城,坚守足下的土地? 4.全新的万物互联时代呼啸而至,我们如何避免成为一撮稀 散疏松、面目全非的黏土,而能保持自己本真的模样,保持自 己独立的判断? 从“无我”到“有我”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有“我”的意识 写作训练 什么是“我”的意识? 1 当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看做是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用文 章和某个或某些对象进行交流。所以我们的写作,就必须要在符合特定 语境的基础上明确交流任务,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体现自己的认识 与思考,表达个性化的见解,也就是说,一定要让文中有个“我”。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主旋律化、宏大主题倾向明显,写作也越来 越口号化、浮夸化、标签化,观点表达、分析论证人云亦云,雷同 严重,更需要“我”发出独特的声音。 一定要让文中有个“我” 为什么要有“我”的意识? 1.作文时知道找出材料的关键词或核心话题展开讨论,但不明确写 作要求中“我是谁”,更不关注“交流对象”及 “交流内容”。 2.论述过程一味堆砌素材,背诵名言,所谓的“观点”(或分论点) 根本就不考虑与材料中的观点呼应,更遑论行文逻辑的严谨。 3.追求辞采的华丽、句式的精美、语势的磅礴,却没有自己独到的 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他人认同性强的见解;很少关注 时代,关注社会,关注自我。 2 怎样做到有“我”的意识? 1.明确写作要求中“我”的身份,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再结合材料来确定“交流内容”。 2.论述时引用素材不能只是叙述、概括,得出简单道理,要 经过个性化咀嚼,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来深入挖掘、层层剖析。 3. 陈中求新、常中见异、俗中见巧,将个人 反思与时代关联,与社会关联,有家国情怀和责 任担当意识等。 3 由“小我”到“大我”的升华 如何书写“家国情怀”,表现“大我”? 1.立足时代,胸怀天下。要有大胸襟大气魄,培养大视野大情怀, 学会“睁开眼睛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从历史看当下,正确把握国 家的历史坐标、个人的时代坐标,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植根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域外先进文化营 养。如“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傲骨,“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为国奉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等这类文化思考。 3.个人反思。思考对“我”及我们这一代人健康成长具有的意义与 价值,是否能促“我”反思,催“我”进步。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资源, 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 ②张国福原名张国富,是我国第一批特等战斗英雄。他复原后在家乡当了 农民,改名为张国福,隐姓埋名四十多年,连他的妻子和子女都不知道他的真 实身份。直到病重住院,他真实身份才被发现,住院第二年去世。 ③华为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害怕,受到美国打压。但这却让全球人都知道 了华为的强大。面对未来的发展,华为非常有信心。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华 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不再束缚于人。 ④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想当“网红”,受到并不了解的网友的怂 恿,突然离家出走。多地民警接力找寻助其回家。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你对“成名观”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并为《中 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 修改升格下列文段,注意体现“我”的意识。 近日,江西九江15岁离家出走当网红的消息刷屏网络,这位女生身上我们可以看 出的不仅有不成熟,不理智,其背后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之风。名和利在人 们眼中越来越重,但我们却忘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任何走捷径后所谓的成功只不 过会是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而潜心静气、沉稳积蓄才能被永远铭记。 历史上,名人辈出。昔有“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导夫先路”的屈原,有“臣心 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今有大国工匠钱七虎, 种子方舟钟扬……试看,其中哪一位是轻而易举就名扬天下,万古流芳? 所以,成名,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今天, 面对新时代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的方向需要我们去探索,祖国的未来需 要我们去丈量,祖国更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臂膀为她托起无上的荣光。看似简单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一定会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青年人应当追求怎样的名?(我是谁)是急功近利追求一时浮名,还是脚踏 实地成就一世实名?我想答案是明确的。(“我”在文中)为当“网红”而离家 出走的女孩,追求的是一夜成名,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名和 利在人们眼中越来越重,只求成名,越快越好,并不在意最终的结果,这种走捷 径的所谓“成功”不过是昙花一现,流星一闪,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有何裨益? (重点在“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忘“我”的身份) 恃才不恃名者,乃真正的偶像与榜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将赞赏的目光投到 他们的身上,让他们真正成为闪光灯下的明星。(明确“我”的任务)这样的成 名者,绝不同于那些有名无实的成名者,他们潜心静气,沉稳积蓄,板凳甘坐十 年冷,一寸赤心惟报国。我们追捧他、崇拜他,是因为他有真正的才能,他经历 了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磨砺。这样的成才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重他呢? (“我”时时在文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山东卷)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 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 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 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 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 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 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一题目以“疫情”为大情境,为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奠定 基础;“距离与联系”两个小情境引导考生理性思考,辨析是 非,正面引导考生对切己的重大疫情事件进行思考。 有意把“距离”与“联系”突出,暗含对抗疫成果平面歌 颂的规避;也暗含对考生全面看问题、处理问题,理性看问题、 处理问题的期待。 阅卷观察点 1.材料部分复写,只谈“距离”或“联系”,36分上下。 2.基本是材料全部复写,并思考产生二者的原因和二者之 间的关系,方可进入一类文。 3.如何判断深刻:谈及或思考二者关系——看似矛盾实则 统一,都是为了人民、生命;有自我感悟与(零星的)反思; 结合国际抗疫。 4.与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发展等级”不给 分,在“基础等级”三等及以下评分。 阅卷观察点 5.谈“距离”又谈“联系”,或者有所侧重,即使是把两 者并列处理,只要有思考和感悟,一般情况下,内容要注意酌 情(谈得多少好坏)在切入分上下打分!谈得到位的敢于在一 类卷打分。 6.要看到亮点,敢于在亮点上打分。如标准卷4,内容17, 表达19,发展18。 7.切入之分,评阅之根。合题通顺的作文,只要有点思考、 感悟,除非内容单薄的不成样子,或者表达很成问题,一定要 在切入分上下打分。 六、评分标准 (一)等级赋分(内容、表达、发展) 一等:60——48分(单项20——16分) 一等上:60——54分(单项20——18分) 一等下:53——48分(单项17——16分) 二等:45——33分(单项15——11分) 三等:30——18分(单项10——6) 四等:15——10分(单项5——0分) 切入分44分。 发展等级: 深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揭示事物内在联系,观点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简明、 显豁)。 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二)残篇分值 600——800字,每少50字扣1分;400——600字25分左右; 200——400字15分左右。 (三)扣分项:没有标题扣2分;错别字,一个1分,最多扣3 分;标点错误太多;字数不够。(注意:没提卷面、书写。) 各分数段占比(截至19号下午五点) 40分:3.07;   41分:3.21; 42分:5.38; 43分:7.68;   44分:10.51; 45分:11.91 46分:12.55; 47分:11.75; 48分:8.51 49分:5.98 50分:4.23      51分:2.32 52分:1.8  53分:1.04     54分:0.43 55分:0.3      56分:0.26      57分:0.04 58分:0.26 写 作 1.认真研究好题目,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明确写作重心(核 心词),行文中必须在关键位置多次出现这一词语,尽量用原 词,也可以用自己确定的类似意思的词语。 2.要有对象意识:任务要求中“我”是谁?“我”的交流对象 是谁?“我”的目标是?要有从“小我”到“大我”的意识。 3.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他人认同性强。 4.精心锤炼标题和开头部分,尤其是第一段。 5.写够950字,不要太短,绝对要避免刚刚过800字线就停下这 一现象。 6.用词精当、语言精彩很关键,运用事例要新颖。比如,有关 建党100周年这一热点各地模考多予以关注,但熟悉的话题写 出新意是重点,写出深意是难点。 感谢聆听 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