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 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包括
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内容,主
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
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
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也可以是当地风土
人情等。
• 自然环境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
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
节、天气、景物等。
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命题形式有三种:
一是概括环境特点;
二是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三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有时命题者也会综合考查,如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或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1
题型一 概括环境特点
怎么问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
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2)(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
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3)(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
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概括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
往有“概括”“分析”等
作答动词和“环境”“景
物”“生活”“特点”等
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怎么答
概括环境特点要注意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
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
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
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
勃勃”等。
怎么答
概括社会环境特点:
首先要找到体现社会环境的词句。社会环境描写
文字不像自然环境描写文字那样集中,像“软环境”
文字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阅读时要注意捕捉并整理
相关信息。
然后,多角度思考社会环境特点。
怎么答
多角度思考社会环境特点
“时”的角度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
“抗战时期”。
“地”的角度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
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人”的角度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
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
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
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事”的角度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
工作的状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因素,比如“商品经济大
潮”“竞争激烈”等。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
器物、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典例剖析
(2012年·江苏高考)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
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
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
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
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
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
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
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
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
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
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
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
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
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
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
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
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
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
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
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
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
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
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
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问: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找到社会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多角度分析、概括小城生活的特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时”的角度
从“地”的角度 在全文中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在空旷少人的街上”,“阳光充足地照到
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等语句,体现了小城生活
安静、平静的特点。
从“人”的角度 梳理人际关系,从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
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
友好玩笑等,可以看出人物之间友善、融洽的社会关系,这也是小城生活的特点。
从“事”的角度 梳理人物工作生活状态: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
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承担两项工作,仍有许多时间,说明他工作清闲;
“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他又何必紧张,
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中看出邮差先生工作
悠闲、生活节奏舒缓;从 “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
多好!”中看出邮差先生心情愉悦,对小城生活满意。
从“物”的角度
从“俗”的角度
问: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
舒缓。
2
题型二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
的各种描写的技巧,包括:
描写技巧角度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
彩的渲染、衬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内心感受等。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怎么问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0·江苏卷)文中划线部分描写
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2010·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
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3)(2009·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这类题目的题
干中往往有“分
析”“赏析”等作答
动词和“描写”“景
物描写”“表现特
色”“特点”等表答
题方向的名词。
怎么答
指出手法+分析内容+概括效果
典例剖析
(2010年·江苏高考)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
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
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
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
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
,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
,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
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
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
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
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
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
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
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
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
,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
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
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
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
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
,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
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
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
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
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
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
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
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
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
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
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问: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
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
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从不同角度分析描写特色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描写技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
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
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峡谷险峻气势,这是白描
与细描相结合手法
从写景角度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
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俯望那江,蓦
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
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
“怒江自西北天际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
来,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问: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
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
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3
题型三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怎么问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课标全国卷II)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
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9·课标全国卷III)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
请分析其功能。
(3)(2018·江苏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
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5)(2011·江苏卷)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
描写的主要作用。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
往有“分析”“指出”等
作答动词和“环境描
写”“景物描写”“作
用”“功能”等表答题方
向的名词。
怎么答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自然环境有时暗示社会环境;
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
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
④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典例剖析
(2018年·江苏卷)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
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
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
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
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
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
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
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
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
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
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
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
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
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
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
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
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
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
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
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
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
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
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
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
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
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
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
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
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
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
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
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
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
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
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
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
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
住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
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问: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
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
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
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
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
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
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
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
粉墙上。(景色生机、温
暖)
联系上文:野猫吃了八哥,
小哥儿俩要寻猫报仇。
联系下文:二乖摘花,学
麻雀哼唱,忘记报仇的事,
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看
见破木箱发现小猫,开心
地唤来哥哥,兄弟俩忘记
复仇反而心生怜爱。
问: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
作用。(4分)
【答案】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
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
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对点练习】
• 1. (2018·江苏卷) 《小哥儿俩》
问: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 2.(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
问: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 3.(2019·课标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
问: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