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押题作文:漫画作文“煎熬”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右边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题目材料形式是漫画,由画面和提示语两个部分组成,画的内容是一位满头大汗的学
生,一手拿着墨水瓶往锅里倒墨水,一手拿笔翻炒着,全神贯注地在煮着课本和作业本。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己的学习、成长等方面的审视,应该对自己学习成长要有清晰的、
客观的认知,要有吃苦耐劳意识和敢拼敢学的意志。提示语是“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办法”,
强调了做“美味”离不开“煎和熬”这两种方法。“煎和熬”本是烹饪方法,这里用来比喻
折磨,使其痛苦;“美味”则是人生成功、美滿的寄寓。在漫画中,这一提示语揭示了学习
生活过程中需要考验和磨砺,这便是漫画的寓意所在。理解漫画材料的角度是多元的而不
是单向的,解读“结合材料”的要求,就要善于挖掘材料所蕴涵的人文情感与人生哲思,
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放眼现实,观照古今中外名人的经历,坎坷挫折的成长
过程,也可以是自己的为人处世,人生修养,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这些都是“符合题意”
的。
例文
煎熬成佳肴,坚韧成自己身
李佩仪
漫画中的人站在大火烧着的锅前,以书为原料,以笔为铲勺,大汗淋漓地“烹制”着。
学习就如烹制佳肴,煎熬能让其更美味,艰难险阻能让我们收获更丰盛的果实,只有不断
地迎难而上,以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磨难与“煎熬”,才能拥抱更好的自我。
不畏“煎熬”
人的一生就是一切灵魂的修炼,其中自有酸甜苦辣,水浸火烤,学习也是如此,优异
成绩的背后无不有着重重困难。俞敏洪也曾三次落榜,马云也曾险些创业失败,埃隆·马
斯克也曾沦为全世界的笑料被嘲讽至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也许
现在的困难与挫折,都将成为开启未来成功之门的钥匙,都是架在锅下的大火,替我们烹
调着成功的佳肴,一切只看你是否有勇气执起笔,打开书,不畏“煎熬”,不惧艰难。
不惜毅力
正如漫画中的人努力地“烹调”着,面对“煎熬”,我们也应不惜毅力,顽强拼搏。红
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踏铁索,蹚急流,成就一段不朽的奋斗历程,把中
华民族的坚韧意志、不屈精神熔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女排在面对数十年的低迷期时,
训练不断加码,球场的地砖上满是凹凸不平的球印,最终她们重燃辉煌,让国歌响彻赛场,
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如果世上真有奇迹,也就是努力换个名字。”正如红军在长征路上的
咬牙坚持,女排姑娘们日复一日地挥洒汗水,我们也应将不懈的毅力应用于学习与生活,
做那个努力“烹调”成功佳肴的奋斗人。
不失坚韧
通往成功的道路少有鲜花拥簇,多是荆棘遍布,就如佳肴多经大火烧制,铺以掌勺者
的付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雷海为,平日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他却用十
三年的时光,与诗书作伴,谱写出自己的诗意人生。阿里云的开发者王坚院士,踏着质疑
与不屑,顶着压力与诋毁,打磨出令人叫绝的技术,证明了自己。他们都能在自己的位置
上做到最好,回看我们自身的学习,是不是也能有一份坚韧,用心打磨?
如今人人皆道“内卷化”,享乐主义的消极思想渐成风势,中国青年或许该理性对待学
习中的困苦,生活中的挫折,这些“煎熬”都是为未来的美好加料,为青春的华彩添色。
不畏煎熬,不失坚韧,不负青春,拥抱美好。
评点:
文章巧用句式,层次清晰。拟题运用对偶句式,紧扣材料,开宗明义,简洁醒目,足
见作者语言文字水平出众。再如三个论述主题部分“不畏‘煎熬”“不惜毅力”“不失坚韧”
采用“不”字句式构成排比,展现了作者对句式较强的运用能力。文章每个分论部分事例
众多,内容充实,个人如俞敏洪、马云、埃隆·马斯克等,群体如红军、女排等,使得观
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主体论述三个部分在议论时使用“也许”“正如”“是不是”
等语句,富于理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