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真实地反映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几百年的周代社会现实。从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方面状况,而且通过这一首首美丽动人的吟咏低唱,又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细腻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诗经》中最光辉灿烂、新鲜生动的是那些民间歌谣,也就是保存在十五国风中的民间创作。宋代的朱熹曾说:“凡诗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大部分保留在《国风》中,数量几乎占到《国风》总篇数的二分之一,以至历来人们一提到《国风》,就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美丽的爱情诗。
《诗经》产生的时代,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在一定的季节和场合,少男少女可以公开聚会,寻找心目中的对象,甚至可以私奔。《周礼·地官·媒氏》曾有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郑国的溱洧河边更是著名的男女嬉戏之所,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外界环境的相对自由,也使得少男少女对待爱情更为单纯、炽热、真挚、执著,《国风》中爱情诗就是他们真情的咏唱。这些诗作清新优美、自然贴切、情思悠长、动人心魄,两千多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至今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我们在这些行动鲜活的爱情诗中可以窥见那保留在民间的天真烂漫的上古风情。如《关雎》、《汉广》、《静女》、《桑中》、《溱洧》、《蒹葭》等计中的爱情故事多发生在山野、城郊、河畔等地,辽阔的视野、清新的空气、迤逦的风光、自由的氛围使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显得尤为真纯自然,不假雕饰。这些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纯朴之风。对爱情的向往是人们最本初的愿望,诗中主人公那种朴素的情怀、单纯的观念、执著的精神都让人深深感动。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有的羞涩矜持,但不矫揉造作;有的大胆热烈,但不粗俗亵虐。再配之以山野间欣欣向荣的自然风物的描写,使诗歌充溢着健康真纯、新鲜活泼的气氛。
在《国风》的爱情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勇气和信念。他们对于自由、平等、和谐、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由衷地向往,并热烈、大胆、积极地去追求,在表达爱情时也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尤其是有不少少女对待爱情别有一种爽直、热情、泼辣的态度,更是让人发自内心地钦佩和喜爱。如《摽有梅》、《大车》、《子衿》等诗就塑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恋女形象。这些女性与后来封建社会束缚下没有任何自主权和独立意识的妇女相比,显得多么地光彩照人!
在这些爱情诗中,相思之苦也是诗从咏叹的情感。《伯兮》、《君子于役》、《月出》等都是怀人诗篇。这些诗与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相比,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汉乐府和南朝民歌中这方面的作品内容比较单一,再以后文人创作的诗和词曲又都缺少它们那种既朴素明朗又委婉幽深的气韵。这些怀人之作多是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不但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使诗人意欲表现的情感回旋跌宕,悠长深婉,让人回味不尽。其中又有一些对人物心理刻画入微的句子,如《伯兮》中的“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子衿》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皆是点睛之笔,把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的朴素的情怀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爱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时真挚、热烈,获得了爱情之后,仍然表现出诚信、专一的美德。表现和融洽夫妻生活的诗在《国风》中也有不少佳作。《出其东门》中丈夫并不因为“有女如云”就眼花缭乱,始终忠诚于自己的妻子。《女曰鸡鸣》以对话体的形式表现了新婚夫妇互爱互助的美好情感。《绿衣》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诗,诗中对已故之人的依恋、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对如今孤独处境的悲哀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率直真切,字里行间所含思致的饱满,人们反复品味,总能被其深婉的意蕴所笼罩。可见当时的诗人就已经运用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这样一系列韵味悠长、耐人咀嚼的作品。
总之,《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爱情生活中的各个侧面,生动地展现了上古时代的社会人文背景、恋爱和婚姻习俗,以及当时人们的个性、品格和情调。它们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