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
学习目标
命
题
分
析
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
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选择题,两个主观简
答题,分值为14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
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
味赏析语言;⑥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如何读懂小说
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正面描写
C、细节描写
1、人物
小
说
三
要
素
2、情节
3、环境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10-
一 二 一、三步读小说
第一步,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就是明确小说所写的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把握
结构思路,弄清行文的来龙去脉。这一步要解决三个问题:
①什么故事?——把握小说情节
②哪几个人?——了解人物形象
③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分析环境描写
-11-
一 二
一、三步读小说
第一步,写了什么?
①什么故事?——把握小说情节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情节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②哪几个人?——了解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对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
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
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③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分析环境描写
明确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认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尤其是社会环境,注
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12-
一 二
第二步,为什么这样写?——探究主旨
“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分析文字表述的意图,即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文本表达的主题(主旨)、
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这些问
题,直接与评价探究密切相关。
-13-
一 二第三步,怎样写的?
“怎样写的”就是把握技巧,分析效果,鉴赏特色。具体来
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小说的叙事艺术。主要指情节安排技巧(如设置线索、铺
垫、悬念、对比、突转、照应)和叙事技巧(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叙述方式、叙事顺序等)。
②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
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③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的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
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如幽默风趣、典
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等)方面赏析其特色。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四个关键词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读懂情节:理清脉络
情 节
回扣
教材
标
答
分
析
(一)概括小说情节
1.用简明的语句依次概括故事情节。
2.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3.概括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常见提问方式:
类型 解题方略
明
考
型
暗
考
型
(一)概括小说情节
1.用场面来连贯(有地点变化)
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
场——山神庙复仇
2.用线索来连贯(有明确线索)
如: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
3.用细节来连贯(心理变化或成长经历)
如:积极——消极——重新振作——坚定胜利
可操作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