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 7 课教学设计
抗击八国联军
【课标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
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
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
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
国的民族危亡的。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
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 20 世纪初帝国
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
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
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
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
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新课导入】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 世纪晚期,帝国主
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新课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教师:(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材料一 义和团,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
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或让学生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
图册》找到相应图片)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
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学生: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
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
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鸦片
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势力压迫的斗争中。自甲午中日战争
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
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教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即鸦片、枪炮和十
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
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随着帝国主
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与中国的媚
外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干涉内政,插手外交,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
族危机。从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19 世
纪晚期,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期间,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
瓜分中国的活动,大家应该认识到,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自发地把反对教
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逐渐结合起来了。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
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中外矛盾激化,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斗争运动,
势在必行。
教师: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
地位。
教师:“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
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
教师: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学生:(讨论)
(1)“扶清”:义和团扶助清政府,这使清政府承认其为合法组织,促进
了义和团势力的扩大和发展。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的,对清政府的本质认
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2)“灭洋”: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例如义和团烧抢教堂杀害教民,反
“洋货”,这投合了封建顽固派的心理,使之利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
教师:(总结)对这个口号的评价,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扶
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
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又会使人们
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灭洋”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富于感情色
彩的口号,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经过科学论证的口号,因而带有笼统的
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
因此,“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这时的列强又在酝酿着什么?
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1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
发动了侵华战争。
教师: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的猛烈阻击。请同学们找出义和团和清军的抗
击情况。
学生:(讨论、整理)
(1)北京地区: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2)天津地区: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2.八国联军的暴行
教师:(展示八国联军暴行的图片及材料)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
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强奸妇
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教师:(提问)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怎样才能
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狼狈逃窜,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
“助剿”,置人民于水火之中不顾。继之,向侵略者投降。可见其腐朽卑
鄙、厚颜无耻到了何等地步。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教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导致义和团运动什
么样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
变化:剿灭―→招抚―→剿杀。
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教师: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你能总结一下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吗?
学生:(讨论、发言)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师:阅读教材整理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学生:(整理、识记)
主要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付清,
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
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
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
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师:(分析)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派兵进驻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便利了
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控制。“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打开了北京的大门,便利了帝国主义的
入侵,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
争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永远
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先说对官,后说对民。这就使
清政府由上到下,名副其实地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统治中国的工具。
改变清政府对外机构的地位,使之成为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
总括条约主旨,就是使列强从经济、政治、军事上牢牢控制清政府,使中
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工具,
以达到永远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堂小结】
进入 20 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
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
治中国的代理人。
【板书设计】
第 7 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口号:“扶清灭洋”(进步性和局限性)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八国联军的暴行
三、《辛丑条约》
1.内容:赔、禁、拆、划、改
2.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