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教学设计

ID:678101

大小:21.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 24 课教学设计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 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 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 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 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 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 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 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新课导入】 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 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 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下面我们 学习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 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 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 年 10 月 10 日)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 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 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 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 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 证。 思考: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过程: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 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3)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 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 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 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 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 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思考: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答案:(1)大别山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可以直 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减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1)双方力量的变化 教师:1947 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标志着蒋介石二 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特别是到 1948 年 8 月,战争的形 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 教师:进入 1948 年 8 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 280 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学生 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 365 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 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教师总结: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 130 万增至 280 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 1/4,人口占全国的 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 的时机已经成熟。 (2)过程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把学生分成 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先全面看书,后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第 115-116 页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作 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小组合作学习) 答案:(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 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教师: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为 60 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的 总兵力达 80 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 取得胜利? 学生: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教师:不错,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正因为这样,陈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南京解放 展示《渡江战役》视频及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 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知道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 意味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 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 陆的统治。 【合作探究】纵观以上几场战役,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 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 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 【课堂小结】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 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 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 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经过三大战役和 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如东方升起的太阳,光焰普照 大地。 【板书设计】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 2.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