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妇翠楼盛妆欣赏春景的心理变化过程。诗的开头两句,从题意的反面入手,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过这样一种单身生活,她被美好的春光所吸引,喜滋滋地梳妆打扮后登上翠楼赏景来了,春心荡漾的她此时全然“不知愁”了,这该是一位多么天真浪漫,富有幻想,憨态可掬的女性呀。
难道果真是这位少妇不知愁了吗?当她“上翠楼”后,“忽见陌头杨柳色”,明显地感受到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她不禁触景生情,油然而生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闺怨之情。一个“忽”字,写出了这位少妇观景过程中不平静的内心活动。想必她会从柳色想到了从前一切美好的自然景物,想到了令人留恋的明媚阳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想到了当年与丈夫在一起所度过的幸福生活:牵手草地、相偎柳下、共剪窗烛。然而这种幸福温馨的时刻被眼前翠绿的“杨柳色”点醒了:又是一年柳树绿,远行在外求取功名的夫君迟迟未归,面对这易逝的春光,易失的春情,少妇内心隐然有了一阵阵的怅惘与愁绪。
“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少妇由见到“陌头杨柳色”引发的微妙的情绪波澜,此时的她似乎觉得当初真不该怂恿丈夫远行“觅封侯”,现而今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青春少妇的深深的自责与浓浓的离愁。
全诗在短小的篇幅里将少妇翠楼赏春的心理写得波澜迭起,情趣盎然。先说春色撩拨得少妇的春心荡漾而“不知愁”,而后写少妇翠楼所见,引发出她对过去温馨甜蜜生活的回忆,“忽见”杨柳,使得她有了自责之意,起了离愁之感。全诗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全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