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创新,点赞科学精神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事业走过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历经了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的伟
大历程。从最初核技术与太空技术的一片空白到“两弹一-星”,从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到“北
斗”导航系统,从贫穷缺粮到“杂交水稻”,从落后的通信技术到领跑世界的 5G....中国
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无可辩驳的事实不断证明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国航天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有言:“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华为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在国际通信舞台上长袖善舞,独领风骚,主要原因是它从成立之
日起就实施了创新战略管理,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科学工作者的苦心孤诣,而中国科技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科学
家的付出,更需要新时代的青年们作为后备力量,时刻为中国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题解读
▲国家富强需要科技创新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强盛就要发展科学技术。目前,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世界
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些前沿科技已进入领跑阶段。事实证
明:谁掌握高科技,谁就能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安康需要科技创新
对普通百姓而言,科技创新承载的不仅是国富民强的家国情怀,还有我们对更先进、更
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希冀。从三峡工程、移动通信、高速铁路、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等基础
设施和公共产品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约车、远程教育、移动支
付、网上商城、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新体验、新享受,无不从方方面面提升着人民的生活品
质和幸福感。事实证明:科技创新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无科技,无未来;不创新,难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进-一步结合,更有
利于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
题等,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又是科技问题。没有科学技术,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
创新意识,就难以驱动发展,构建美好生活。
▲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报国之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青年人应秉承科
学精神,勇攀创新高峰,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必背素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20 年 1 月 10 日,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308 个
项目(人选)揭晓,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
姓埋名人”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的
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迄今已有 33 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感人
事迹被广为传颂,他们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经过多年发展,科
技奖励已经成为我国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民族
奋斗不息、创新不止,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思维拓展与抢分语段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获奖者的表彰体现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
古往今来,人才一直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更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才” 等脍炙人口的求贤之言。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表现了我们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
记对科技人才更是关怀备至。2020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黄旭华和曾
庆存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
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这一幕,让人感动和振奋,这是党和人民对科技
工作者的最高褒奖,是中国重视科技创新、尊重科技人才的生动写照。这些礼遇人才的行为
也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人才价值观,就是要为专家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大环境,使其“人尽其
用”,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人文关怀,激发了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
这使得他们在干事创业之时,能够轻松上阵,全心投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2.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和全社会的支持
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发扬科学精
神,讲好科学家故事,让那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成为
时代偶像,方能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3.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到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大兴国
际机场....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从钱学森、
黄旭华到屠呦呦南仁东...灿若星辰的名字,昭示着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和坚韧。
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必背素材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1957 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回忆起当
时的情景,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一来就“人间蒸发”了 30 年。
从接受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黄旭华恪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隐
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从 1958 年至 1987 年近 30 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讯地
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去奔丧。
1958 年,聂荣臻元帅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
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
“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当接到命令要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我们
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说道。
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学。由于当时相关资料很少,很多要靠国外的相关报道来获得,
但是国外的信息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都要带上三副‘镜子’,先用‘放大镜’找线索,有
了线索就用‘显微镜'仔细看,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就用‘照妖镜'来甄别。”黄老先
生打趣道。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
数据,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七个
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代的艰巨使命。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 70 年代末,
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致使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难。1988 年
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给家里留了遗
书,有人唱起了《l 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
他说:“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我们要唱‘雄赳赳,气昂昂"!
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想法。但是
妻子会同意他的想法吗?“你是总设计师,你必须下去,必须对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负责!”
夫人李世英的话打消了黄旭华的后顾之忧,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最后的测试工作中。
就这样,时年 62 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 300 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
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 吨的压力, 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相关数据,并获得
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思维拓展与抢分语段
1.让科学家精神照亮创新之路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技创新被寄予厚望,而科学家精神,是引领创新
的信念之光。让我们勾勒一幅中国科学家的群像 ,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
还是南仁东、黄大年、黄旭华.....虽年代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
的内涵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们怀着质朴的爱国主义情
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2.家国情怀
怀抱家国情怀,方成至善之人栋梁之才。“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旭华如
是。三十年未归家门,几十载隐姓埋名,黄旭华承受着离别之痛,却肩负核潜艇科研的重任。
扎根荒岛,远离人烟,未见过核潜艇,研发更举步维艰,然黄旭华怀爱国之胸襟,秉家国之
信念,以热烈情怀消解困难终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至善之人,终成“一
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栋梁之才,大国脊梁铸就大国力量。
3.英雄皆是平凡人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习总书记的这句话触动心弦,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共
鸣。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知道黄旭华隐姓埋名数十
载,只为核潜艇研发圆国梦时的艰苦;知道袁隆平从未止步,留取三尺卧榻,梦成千万稻香,
为全世谋福祉时的繁忙;也知道孙家栋犹向苍穹寄深情,开拓人造卫星、深空探测时的辛劳。
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只是因为他们心中装有不凡的梦想。正是这些未惜名利、甘于奉
献的英雄,铸就国家不屈不挠的坚实脊梁,造就民族举世瞩目的不朽辉煌。
必背素材
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奔火......
2020 中国航天别样精彩
北斗、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向着火星不断迈进,多个新型火箭成功
实现首飞,实现新突破......
回首 2020,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航天人顶住压力、乘风破浪,一步一个
脚印奔向星辰大海,开启里际探测新征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组成一幅福别样的画卷,
成为 2020 年中国航天的独家记忆。
——九天揽月。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 1 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
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
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北斗闪耀。2020 年 7 月 31 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中国北斗正式
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
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北斗在建设初期,曾在部分技术上遭遇“卡脖子”的困窘,但北
斗人初心不改,无惧无畏,浴火重生。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我国曾希望与欧洲合作对此项技术开展攻关,却遭到拒绝。如
今的北斗系统,已经采用了新型氢原子钟、高精度星载铷钟以及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这
项突破让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说,经过 400 多家单位、30
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 160 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500
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 100%国产化。
——天问一号探火。2021 年 2 月 10 日 19 时 52 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
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 400 千米,周期约 10 个地球日,倾角
约 10 度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
的目标。
思维拓展与抢分语段
1.中华民族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民族
创新没有止境,梦想没有极限。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神舟”飞天,“嫦娥”
奔月,再到“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天问”探....项项自主创新事业的突破,都刻
印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逐梦足迹,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硬核支撑。“两弹一-星”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都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
的一座座精神 丰碑,激励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在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中勇攀高峰,向更
加璀璨的星空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对未知的
勇于探索。
2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实成干
没有梦想,没有创新,没有实干就没有北斗嫦娥、神舟、天宫、天问这一个个响亮而提气的
名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瞩托,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中国贡献”,
就要敢于梦想、勇于创新、善于实干,让探月精神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以“一张
蓝图绘到底”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自立自强、耕宇牧星,让中国足迹抵达
更加深远的浩渺星空。
3.传承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探.....项项航天成就闪耀着航天人自立自强、不畏
失败、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航天技术是“国之利器”,尖端技术绝对不可能从
国外直接拿来,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牢
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壮大的经验一再表明,只有通过不懈努力
与探索,才能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航天人经过不懈奋斗,使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万众瞩目的巨大成
就。航天精神相伴航天实践而生,助推航天实践而行。事业愈艰巨,精神愈 深厚,几代航天
人投身中国航天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为代表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航天精神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不断赋予航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航天精神成为激励我们不断
创造辉煌的精神动力。
必背素材四
勇往直“潜”的“奋斗者”号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在深海开发探索上,很长时间依赖从国外进口的一般设备,且只能
在海下几百米以内,无法有效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002 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和研制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从 2009 年到 2012 年,
试验下潜深度从千米到突破 7000 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核心技术依然没有掌握,难以实
际应用。
随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台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国产化率达 90%,虽然提升了核心
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但实际作业深度限于 4500 米内。
2020 年 11 月 10 日,我国历时四年研发的新一代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
里亚纳海沟创造了 10909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多次深潜至万米以下。“奋斗者”号成
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我国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 4 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核心
部件国产化率超过 96.5%;此次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技术装备
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
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为引导公众关心认识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思维拓展与抢分语段
1. “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彰显了科学家精神
自 2020 年 10 月 10 日起,“奋斗者”号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成功完成 13 次下
潜,其中 8 次突破万米。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奋斗者”号创造了 10909 米的中国载人
深潜新纪录,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攀上了深海科技高峰,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从“蛟
龙”号“深海勇土”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树立了科技创新的典范。其成功的背后,是
进人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坚实支撑,更是“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
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引领践行。
实践证明,深潜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是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大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
大批老一辈科学家为典范,以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科
学家为标杆,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
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勇于创造的崭新形象,进而引领带动全国科技工作者主动肩
负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2.自强创新,中华有为
我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自行研究历经 20 年,终于取得自主创新的辉煌成就。第一代研发“蛟
龙”号,技术虽自主但无核心;再到研发“深海勇士”号潜水器,虽有技术核心但实用性不
足;最后研发“奋斗者”号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且有自主核心技术。这充分说明,在竞
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我国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压制。自主创
新,中华有为!
2. 自强创新,要切实行动、发展核心技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要有只争朝夕
的紧迫感,并切实行动起来。“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一代又- -代北斗人怀揣梦想,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经过 40 年的坚持、创新、创造,从无到有,直到现在贴上中国制造技
术特色标签的北斗导航系统成功组网。华为科研团队也特别重视创新发明,截至 2019 年,
华为向苹果授权的专利已经达到了 805 件,而苹果授权华为的专利只剩下了 25 件。如果没
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5G 技术就无法突破瓶颈,北斗系统也无法托举中国梦。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风起云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
须重视科技创新。我国新一代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核心
技术自主创新,为我国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理应拒绝“佛系”思想,
树立科学精神,做好人生规划,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成长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我
们坚信自强创新,中华有为!
传承科学精神 争做时代青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从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到推出多种检测试剂,
从筛选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到推进疫苗研发,无不凝结着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探索精神。
材料二: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
射,标志着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而这一次的成功闪耀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材料三:2020 年 1 月 10 日,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和“凭黄牛风格,具
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合材料内容,请写一篇在“传承科学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体现
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指导
作文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关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材料,结尾有关键句: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探索精神。
材料二是关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事件,结尾有关键句:航天人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材料三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事迹的摘选,关键信息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
人”“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
注意题目的写作任务: 班级开展“传承科学精神,争做时代青年”的主题班会,要求学
生围绕材料,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料和写作任务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组织的。
考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应该紧扣这个中心,学习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无私
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同时深人思考如:下问题: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传承并
将它发扬光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做?
参考立意:1.擎科学之炬,照未来之境;2.用科学精神点亮中国梦;3.弘扬科学精神凝聚磅
礴伟力;4.以科学之光,照亮逐梦前程......
优秀范文一
青年遇科技,未来更可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青年遇科技,未来更可期”。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
开新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华夏子孙爬坡过坎的征程中,科技创新被寄予
厚望。在国家安全遭到威胁之时,黄旭华挺身而出,干惊天动地事,设计出我国第一代核潜
艇;为了更好地认识大气科学,解决军用民用气象任务问题,曾庆存建立了卓越功勋;在新冠
疫情肆虐之时,陈薇等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斗在疫苗研发的前线;而“天问一号”探测器的
成功发射,更是实现了中国科技的自主突破,提振了国人的士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 当今之中国,正在向科技强国不断
奋进。这归根到底靠的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拼搏,靠的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青
年力量。
每一次科技创新的背后,都有着年轻人的奋斗身影,都彰显着年轻人的青春力量。二十年
春华秋实,二十载向天问道。北斗团队创造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服务中国到全球组网的
中国奇迹。其中,新一代科技人员茁壮成长,青年新生力量勇挑重担。女工程师杨梅,重点大
学研究生毕业后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然而,她却怎么也割舍不下这山沟沟里的发射场,一
次又一次主动请缨承担更为困难的攻关任务;话务员武娇,每天十几个小时里,眼里看的、嘴
里说的、耳朵听的、手上写的、床头贴的甚至梦里念叨的,全都是电话号码,只为了更好地
为团队服务。青春是美好的,但是她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把青春献给通信;青春是闪耀的,但
是她们却奋不顾身地选择把青春熔铸到共筑航天梦的历史征途之中。
在科技创新的漫漫长途中,青年也并非孑然独行,代代前辈的光辉身影,始终在我们心中熠
熠发光。化学家侯德榜放弃国外优渥的环境,回到贫弱的祖国,走上了艰难的独立制碱之路,
打破了英商公司的垄断;贾兰坡扎身一线,潜心科研,足迹遍布全国,最终主持发现“北京人”
头盖骨,震惊世界;黄旭华甘坐冷板凳,隐姓埋名三十载研究核潜艇,功比天高却默默无闻,
寂然无名。从前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满腔热血、艰苦卓绝;看到了情深义重、责无旁贷;看
到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看到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这种价值取向、精神品质,始终能够
薪火相传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召唤并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奋勇向前,永不止步。
回首祖国的科技事业,短短几十年间我们做到了由弱到强,离不开一大批科技先辈筚路蓝
缕、披荆斩棘。他们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肩负时
代重任的青年而言,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矢志报国的精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祖国的科技
创新之中,在实践奋斗中传承科学家精神,在奉献祖国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结构清晰,一气呵成。开篇说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接
下来指出发展科技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一--代的奋勇向前,并举例证明;然后提到了前辈的引
领作用;结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收束全文。
优秀范文二
以青春之名,兴创新之浪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xxx,很荣幸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青春之名,兴创新之浪”。
在我看来,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有康有为口中“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
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的创新精神,也要有《少年中国说》里“红日初
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青年力量。如此,便有“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与国
无疆”的锦绣未来。
遍地英雄下夕烟,风流人物尽少年。古往今来",通过点燃“创新”这盏指路明灯而到达
成功彼岸的青年数不胜数。古有商鞅变法使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的强国,出现“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也有“扬州八怪”
之一郑板桥放弃临摹别人的碑帖,力求创新,以汉八分(即汉隶)杂入楷、行、草,又融入画
兰、画竹叶笔法,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书法风貌,被称为“板桥体.....今有黄文学搏击商海,
创新创业,从一个怀揣梦想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 40 多名工人的企业
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他用十
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亦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和“凭黄牛风格,
具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 2019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创新犹如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
创新精神为何重要?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精神
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青年一代何以创新?袁隆平曾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
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年一代充满朝气、敢想敢做,往往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点燃创新的火花。我们应当善用这份朝气与创造力,树立“身在兵位、
胸为帅谋”的大局意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解放思想的领跑者”,不拘泥于
环境,不囹圄于视野,不桎梏于定势,以高远的站位、宽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开拓进取,
思深行远。同时,国家和社会应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
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宏大叙事”的民族梦、创新梦,
得以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个人梦、青年梦的实现中铺展和实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创新者,而不会等待犹豫
者、守旧者。我相信,只要青年有力量,创新之花定会吐纳芬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采用了“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结构,第二段所选的论据材料丰富新颖可见
作者平日的积累,这是本文的亮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结构安排上,“是什么”部分比重可
稍少一此,“怎么办”部分的比重可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