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六复习讲义函数与导数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六复习讲义函数与导数

ID:678189

大小:4.0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页,总 15页 专题六 函数与导数 一、单选题 题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 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变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给出定义:能够将圆 O ( O 为坐标原点)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的函数称为这个圆的“优美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一定是“优美函数”的为( ) A. 1( )f x x x   B. 1( )f x x x   C.  2 2( ) ln 1f x x x   D.  2( ) ln 1f x x x   【答案】D 【讲评建议】根据题意可知优美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是奇函数,再分别检验 四个选项的正误即可得正确选项. 【解答过程】根据优美函数的定义可得优美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是奇函数, 对于选项 A:如图(1), 1( )f x x x   的定义域为 | 0x x  ,所以不过坐标原点,不能将周长和面积同时 平分,故选项 A 不正确;对于选项 B:如图(2), 1( )f x x x   的定义域为 | 0x x  ,所以不过坐标原点, 不能将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故选项 B 不正确;对于选项 C:如图(3),  2 2( ) ln 1f x x x   定义域为 R ,    2 2( ) ln 1f x x x f x    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故选项 C 不正确;对于选项 D:如图(4),  2( ) ln 1f x x x   定义域为 R ,    2 2( ) ( ) ln 1 ln 1 ln1 0f x f x x x x x           ,所以 ( ) ( )f x f x   ,所以  2( ) ln 1f x x x   图象过坐标原点,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是奇函数,符合优 美函数的定义,选项 D 正确. 图(1) 图(2) 图(3) 图(4) 题 2 医学家们为了揭示药物在人体内吸收、排出的规律,常借助恒速静脉滴注一室模型来进行描述.在该 模型中,人体内药物含量 x(单位: mg )与给药时间 t(单位: h )近似满足函数关系式  0 1 ktkx ek   , 其中 0k ,k 分别称为给药速率和药物消除速率(单位:mg / h ).经测试发现,当 23t  时, 0 2 kx k  ,则 第 2页,总 15页 该药物的消除速率 k 的值约为( ln 2 0.69 )( ) A. 3 100 B. 3 10 C. 10 3 D.100 3 【答案】A 【讲评建议】本题关键是读懂题意,解方程即可. 【解答过程】由题知:将 23t  , 0 2 kx k  代入  0 1 ktkx ek   ,得:  230 0 12 kk k ek k   ,化简得 231 2 ke . 即 1ln 232 k  ,解得 ln 2 0.69 3 23 23 100k    .故选:A. 题 3 狄利克雷函数 ( )f x 满足:当 x 取有理数时, ( ) 1f x  ;当 x 取无理数时, ( ) 0f x  .则下列选项不成 立的是( ) A. ( ) 0f x  B. ( ) 1f x  C. 3( ) 0f x x  有 1 个实数根 D. 3( ) 0f x x  有 2 个实数根 【答案】C 【讲评建议】本题以狄利克雷函数为背景,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概念及运算,逐项判定,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根据狄利克雷函数的定义,当 x 取有理数时, ( ) 1f x  ;当 x 取无理数时, ( ) 0f x  , 可得 ( ) 0f x  且 ( ) 1f x  ,所以 A、B 正确;当 x 取有理数时,可得 3 3( ) 01f x xx    ,解得 1x  ; 当 x 取无理数时,可得 3 3( ) 00f x xx    ,解得 0x  (舍去),所以方程 3( ) 0f x x  只有 1 个实数根, 所以 C 正确、D 不正确.故选:C. 题 4 在必修第一册教材“8.2.1 几个函数模型的比较”一节的例 2 中,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当 0 2x  或 4x  时, 22x x ;当 2 4x  时, 22x x ,请比较 4log 3a  , πsin 3b  , πcos 32c   的大小关系( ) A. a b c  B.b a c  C. c a b  D.b c a  【答案】B 【讲评建议】关注题目信息,提供了一种解题方向. 【解答过程】因为 3sin 3 2b   , π 3 1 2 cos 2 22 2c     ,所以 b c ,对于 4 2 1log 3 log 32a   ,令 2log 3t  , 则 2 3t  ,故 (1,2)t  ,当 0 2x  或 4x  时, 22x x ,所以 22t t ,即 23 t ,∴1 3t  ,所以 3 2 2 ta b   , 将 ,a c 两边同时取底数为 4 的指数得 4 2 log 3 224 4 3,4 4 2 ,a c    因为 3 2 22 2 2 2 3   ,∴ c a ,所以 b a c  ,故选:B. 题 5 定义方程    'f x f x 的实根 0x 叫做函数  f x 的“新驻点”,若函数   2 1xg x e  ,    ln 1h x x  ,   3 1x x   的“新驻点”分别为 a ,b , c ,则 a ,b ,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b c a  【答案】B 【讲评建议】根据新驻点的定义解题,解方程时不必求准确根,关注根的大小即可. 【解答过程】由题意: 2 21'( ) 2 , '( ) , '( ) 31 xg x e h x x xx    ,所以 , ,a b c 分别为 2 2 3 211 2 ,ln( 1) , 1 31 x xe e x x xx       的根,即为函数 2 1 ( ) 1xg x e  , 1 1( ) ln( 1) 1h x x x     , 3 2 1( ) 1 3x x x    的零点,可解得: 0a  ;又因为: 1 1 1(0) 1 0, (1) ln 2 0, (0,1)2h h b       ;又因为: 1 1(2) 0, (4) 15 0, (2,4)c     ;所以: c b a  ,故选:B. 试卷第 3页,总 15页 题 6 如图,将一张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纸 ABCD 折叠,使得点 B 始终落在边 AD 上,则折起的部分的面积最 小值为 ( ) A. 1 4 B. 3 8 C. 2 5 D. 1 2 【答案】B 【讲评建议】本题的关键是选择变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构建梯形面积的求解过程. 【解答过程】(方法一)如图,设折痕交 AB 于 M,交 CD 于 N,过 N 作 NR⊥AB 与 R,则 RN=BC=1, 连 'BB ,交 MN 于 Q,则由折叠知, △ MBQ 与 'MB Q△ 关于直线 MN 对称,即 △ MBQ≌ 'MB Q△ ,有 BQ = 'B Q ,MB= 'MB ,MQ⊥ 'BB ,∵∠A=∠MQB,∠ABQ=∠ 'ABB ,∴ △ MBQ∽ 'B AB△ ,∴ ' 'AB AB BB MQ BQ MB   . 设 'AB x ,则 2' 1BB x  , 21 12BQ x  ,代入上式得: 21' (1 )2BM B M x   ,∵ 90MNR BMQ     , ' 90ABB BMQ     ,∴ 'MNR ABB   ,在 Rt MRN△ 和 Rt B'AB△ 中, ∵ ' 90 MNR ABB RN AB A NRM           ,∴ Rt MRN△ ≌ Rt B'AB△ ,∴ 'MR AB x  , 故 2 21 1' (1 ) ( 1)2 2C N CN BR MB MR x x x         ,∴梯形 ' 'MNC B 的面积为 2 2 21 1 1 1 1 3[ ( 1) ( 1)] 1 ( )2 2 2 2 2 8S x x x        ,得当 1 2x  时,梯形面积最小,其最小值 3 8 ,故选:B. (方法二)设 'ABB   ,则 ' tanAB  , 2 tan 1' sin 2 2cosMB     , tanMR  , ∴ 2 1 tan2cosCN BR BM MR      , 则 2 2 2 2 2 2 1 1 1 1 sin cos sin cos 1( tan ) (tan tan 1)2 2cos 2cos 2 cos 2S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1tan 2   时, 有 min 3 8S  ,故选:B. 第 4页,总 15页 二、多选题 题 7 数学的对称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体现,譬如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 案,充分展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和谐美.如果能够将圆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的函数称为这个 圆的“优美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任意一个圆,其“优美函数”有有限个 B.正弦函数 siny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优美函数” C. 3( )f x x 可以是某个圆的“优美函数” D.函数 ( )y f x 是“优美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 ( )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答案】BC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函数的新定义,主要涉及函数的对称性分析,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过程】对于 A: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所以对于任意一个圆,其“优美 函数”有无数个,故选项 A 错误;对于 B: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 siny x 的对称中心上,则正弦函数 siny x 是该圆的“优美函数”,故选项 B 正确;对于 C:因为函数 3( )f x x 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所以将圆的圆心放在原点,则函数 3( )f x x 是该圆的“优美函数”,故选项 C 正确;对于 D:函数 ( )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函数 ( )y f x 不一定是“优美函数”,如 1( )f x x  ;但是函数 ( )y f x 是“优美 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所以函数 ( )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函数 ( )y f x 是“优美函数”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故选 项 D 错误,故选:BC. 题 8 素数分布问题是研究素数性质的重要课题,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了一个猜想: ( ) ln xx x   ,其中 ( )x 表示不大于 x 的素数的个数,即随着 x 的增大, ( )x 的值近似接近 ln x x 的值.从猜想出发,下列推断 正确的是( ) A.当 x 很大时,随着 x 的增大, ( )x 的增长速度变慢 B.当 x 很大时,随着 x 的增大, ( )x 减小 C.当 x 很大时,在区间 ( , )x x n (n 是一个较大常数)内,素数的个数随 x 的增大而减少 D.因为 (3) 2  ,所以 (3) n3 3 l   试卷第 5页,总 15页 【答案】AC 【讲评建议】本题以素数分布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设函数 ( ) , 0ln xf x xx   且 1x  ,则 2 2 ln 1 1 1( ) , 0ln ln ln xf x xx x x     且 1x  , 3 2 ln( ) , 0(ln ) xf x xx x    且 1x  ,当 x   时, ( ) 0f x  ,所以当 x 很大时,随着 x 的增大, ( )x 的增长速 度变慢,故 A 正确;函数 ( ) ln xf x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得随着 x 的增大, ( )x 并不减小,故 B 错误;当 x 很大时,在区间 ( , )x x n (n 是一个较大常数) 内,函数增长得慢,素数的个数随 x 的增大而减少,故 C 正确; 2ln 3 ln 9 3  ,故 D 错误.故选:AC. 题 9 如图所示,外层是类似于“甜筒冰淇淋”的图形,上部分是体积为10 15 的半球,下面大圆刚好与高度 为 6 的圆锥的底面圆重合,在该封闭的几何体内倒放一个小圆锥,小圆锥底面平行于外层圆锥的底面, 且小圆锥顶点与外层圆锥顶点重合,则该小圆锥体积可以为( ) A.10π B.18π C. 30π D. 40π 【答案】ABC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圆锥的体积问题,结合导数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最值,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解答过程】令上部分的半球半径为 R ,可得 32 10 153 R  ,解得 15R  ,设小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 , 小圆锥底面中心到球心距离为 h ,可知 r , h ,和 R 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即 2 2 15r h  ,小圆锥体积      2 21 16 15 6 0 153 3V r h h h h        . 令      215 6 0 15f h h h h     ,则      3 5 1f h h h      ,可知  f h 在  0,1 上单调递增,在  1, 15 上单调递减,所以当 1h  时,  f h 最大,    max 1 98f h f  ,即 max 98 3V  ,即 ABC 三个选项 都满足题意.故选:ABC. 题 10 在数学中,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拓扑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动点定理,它得名于荷兰数学家鲁 第 6页,总 15页 伊兹布劳威尔(L.E.Brouwer)简单的讲就是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连续函数 ( )f x ,存在一个点 0x , 使得  0 0f x x ,那么我们称该函数为“不动点”函数,而称 0x 为该函数的一个不动点,依据不动点理 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 ( ) sinf x x 有 3 个不动点 B.函数 2( ) ( 0)f x ax bx c a    至多有两个不动点 C.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 )f x ,其图象上存在有限个不动点,则不动点个数是奇数 D.若函数 ( ) xf x e x a   在区间[0,1] 上存在不动点,则实数 a 满足1 a e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答案】BCD 【讲评建议】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 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 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 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本题根据题目中的定义,利用 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函数的奇偶性,研究函数最值,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问题. 【解答过程】令 ( ) sing x x x  , ( ) 1 cos 0g x x   ≥ ,因此 ( )g x 在 R 上单调递增,而 (0) 0g  ,所以 ( )g x 在 R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即 ( )f x 有且仅有一个“不动点”,A 错误; 0a  , 2 0ax bx c x     至多有两个实数根,所以 ( )f x 至多有两个“不动点”,B 正确; ( )f x 为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所以 (0) 0f  ,函数 ( )y f x x  为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显然 0x  是 ( )f x 的一个“不动点”,其它的“不动点”都关于原点对称,个数和为偶数, 因此 ( )f x 一定有奇数个“不动点”,C 正确; 因为 ( )f x 在[0,1] 存在“不动点”,则 ( )f x x 在[0,1] 有解,即 xe x a x    2xa e x x   在[0,1] 有解, 令 2( ) xm x e x x   , ( ) 1 2xm x e x    ,令 ( ) 1 2xn x e x    , ( ) 2 0xn x e    , ln 2x  .当 0 ln 2x  时, '( ) 0n x  , ( )n x 在 (0,ln 2) 单调递减,当 ln 2x  时, '( ) 0n x  , ( )n x 在 (ln 2,1) 单调递增,∴ min( ) (ln 2) 2 1 2ln 2 3 2ln 2 0n x n       ,∴ ( ) 0m x  在[0,1] 恒成立,∴ ( )m x 在[0,1] 单调递增, min( ) (0) 1m x m  , max( ) (1)m x m e  ,∴1 a e  ,D 正确.故选:BCD. 题 11 在现代社会中,信号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们通过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话或者互联网就能感受 到,而信号处理背后的“功臣”就是正弦型函数.函数    7 1 sin 2 1 2 1i i x f x i     的图象就可以近似的模拟 某种信号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  f x 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 π B.函数  f x 为偶函数 C.函数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π 2x  对称 D.函数  f x 的导函数  f x 的最大值为 7 【答案】CD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正弦、余弦型函数基本性质的判断,涉及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以及余弦型 函数最值的判断,考查计算能力. 【解答过程】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 , 所以, 不是函数  y f x 的最小正周期,A 选项错误; 试卷第 7页,总 15页          sin 3 sin 5 sin 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 , 且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为 R ,所以,函数  y f x 为奇函数,B 选项错误;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所以,函数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x  对称,C 选项正确;   cos cos3 cos5 cos13f x x x x x     , 1 cos 1x   , 1 cos3 1x   , 1 cos5 1x   ,, 1 cos13 1x   , 则   cos cos3 cos5 cos13 7f x x x x x       ,又  0 7f   ,所以,函数  y f x  的最大值为 7,D 选 项正确.故选:CD. 题 12 函数 ( )f x 图象上不同两点 1 1( , )A x y , 2 2( , )B x y 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是 Ak , Bk , AB 为 A B、 两点 间距离,定义 ( , ) A Bk kA B AB   为曲线 ( )f x 在点 A 与点 B 之间的“曲率”,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 A.存在这样的函数,该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曲率”为常数; B.函数 3 2( ) 1f x x x   图像上两点 A 与 B 的横坐标分别为 1,2,则 “曲率” ( , ) 3A B  ; C.函数 2( ) ( 0, R)f x ax b a b    图像上任意两点 A B、 之间 的“曲率” ( , ) 2A B a  ; D.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是曲线 ( ) xf x e 上不同两点,且 1 2 1x x  ,若 ( , ) 1t A B  恒成立,则实数 t 的 取值范围是 ( ,1) . 【答案】AC 【讲评建议】本题以定义新的概念“ ( , ) A Bk kA B AB   为曲线 ( )f x 在点 A 与点 B 之间的“曲率”为背景精心 设置了一道多项选择题,重在考查推理判断的推理论证能力.求解时要充分借助题设中新定义的新的信息, 对所给的四个命题进行逐一检验和推断,最后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因当 ( ) 2f x x 时, 2A Bk k  ,曲率为 0 是常数,故 A 正确;又因当 1 21, 2x x  时,则 (1,1), (2,5)A B , 2 23 1 2 1 1, 3 2 2 2 8A Bk k          ,故 7( , ) 3 17 A Bk kA B AB     ,所以 B 错误; 因 '( ) 2f x ax ,故 1 1 2 2( , ( )), ( , ( ))A x f x B x f x , 1 22 , 2A Bk ax k ax  ,所以 1 2 2 2 2 2 1 2 1 2 1 2 2 | | 2( , ) 2 | | 1 ( ) 1 ( ) A Bk k a x x aA B aAB x x a x x a x x            ,故 C 正确;因 1 2 2| | 1 ( )x xAB e e   , 1 2,x x A Bk e k e  ,故 1 2 1 2 2 | |( , ) 1 1 ( ) x x A B x x k k e eA B AB e e        ,又 ( , ) 0A B  ,若 ( , ) 1t A B  恒成立,所以 1 ( , )t A B ,所以 1t  ,所以 D 错误.故应填 AC. 第 8页,总 15页 三、填空题 题 13 罗默、伯努利家族、莱布尼兹等大数学家都先后研究过星形线 C: 2 2 3 3 1x y  的性质,其形美观, 常用于超轻材料的设计.曲线 C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S 2(选填“>”、“<”或“=”),曲线 C 上的 动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第一空 2 分,第二空 3 分) 【答案】<;[ 1 2 ,1] 【讲评建议】本题利用研究圆锥曲线的方法,结合幂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由题意知 , [ 1,1]x y   且既关于原点对称又关于 y 轴对称,当 , (0,1)x y  时, 2 2 3 3,x x y y  , 则 1x y  ,同理可得曲线在 y=x+1,y=x-1,y=-x+1,y=-x-1 四条直线内部,所以 1 2 2 22S     , 2 4 2 2 2 2 2 33 3 3 1(1 ) 3 3 1 [ ,1]4d x y x x x x         ,所以 1[ ,1]2d  . 题 14 有学者根据公布数据建立了某地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 ( )I t (t 的单位:天)的 Logistic 模型: 0.23( 53)( ) 1 e t KI t    ,其中 K 为最大确诊病例数.当  0 1 0.95I t K  时,标志着已初步制疫情(其中 ln19 3 ), 则 0t 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65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指数,对数的运算,本质是解指数型方程. 【解答过程】 0.23( 53)( ) 1 e t KI t    ,   00 0.23( 1 53)1 0.951 e t KI t K      , 0 0 0 0.23( 52) 0.23( 52) 0.23( 52) 1 0.95 1 0.95 0.95e 0.05 0.95e1 e t t t             0 00.23( 52) 0.23( 52) 0 1 e 1 e 1 0.23( 52)9 ln 991 t t t        0 1 52 52 650.23 0 3 ln 9 3 .2t      . 题 15 2021 年湖北高考中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照等级赋分,规则如下:原始分按照比例转换成 A, B,C,D,E 五个等级,然后利用等级赋分公式将原始分转换为赋分,例如 B 等级赋分公式如下: 2 1 85 71 Y Y x Y Y x    ,其中Y 为原始分, x 为赋分, 1 2Y Y、 ( 1 2Y Y )为各等级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小王 地理考了 81 分,等级为 B,地理 B 等级原始分区间为 75 86 ,可以列式 86 81 85 81 75 71 x x    ,计算出 x  79 分即为赋分.假设高考中小明地理、化学原始分均为Y ,等级均为 B,地理 B 等级原始分区间为 a~c,化 学 B 等级原始分区间为 b~c(b≥a),转换后,地理赋分为 1t ,化学赋分为 2t ,则 1t _______ 2t (空格处填“  ” 或“  ”). 【答案】  【讲评建议】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地理和化学赋分满足的共同关系,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即可.求出 赋分的表达式,作差比较也完全可以. 【解答过程】由题意可知, 1 1 1 85 14 171 71 tc Y Y a t t       ,故 1 14 1 171 c Y Y c t Y a a Y        ,同理 2 2 85 71 tc Y Y b t    , 解得 2 14 171 Y c t b Y    ,把 ,a b 看作自变量 x,1 2,t t 看作对应函数值 y,即 14 171 Y c y x Y    ,依题意,c b a  , x Y c  ,故令 ( ) 1Y cf x x Y   ,由 0Y c  ,故分式函数 ( ) 1Y cf x x Y   在  0,Y 内是增函数,因为 a b , 试卷第 9页,总 15页 所以 1 2 14 14 71 71t t   ,由 14( ) 71g t t   在 (71, ) 上单调减,所以 1 2t t .故答案为:  .也可以直接求出的 1 2,t t 表达式,作差比较. 题 16 函数    g x y f x    在求导时可运用对数法:在解析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   ln lny g x f x  , 然后两边同时求导得          ln f xy g x f x g xy f x    ,于是    [ ]g xy f x           ln f xg x f x g x f x       , 用此法探求    1 11 0xy x x   的导数_________. 【答案】     1 211 ln 1 1 xy x x         【讲评建议】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题意,考查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 【解答过程】在函数    1 11 0xy x x   中,令  ( ) 1f x x  , 1( ) 1g x x   ,由已知所给的公式得:               1 1 2 1 1 1[ ] ln ( 1) [ ln( 1) ]( 1) 1 1 g x xf xy f x g x f x g x x xf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化简得:     1 211 ln 1 1 xy x x         . 题 17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数量为例引入数列 na : 1,1,2,3,5,8,…,该数列从 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故此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为 1 1 5 1 5 2 25 n n na                    .该通项公式又称为“比内公式”(法国数学家比内首先证明此公式), 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设 n 是不等式    2log 1 5 1 5 6 x x x        的正整数解,则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9 【讲评建议】本题以经典数学问题斐波那契数列为背景,构造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的结构,运用函数性 质解决不等式解的问题. 【解答过程】设 n 是不等式    2log 1 5 1 5 6 x x x        的正整数解, ∴    2log 1 5 1 5 6 n n n        ,即     61 5 1 5 2 n n n    ,∴ 61 5 1 5 22 2 n n               , ∴ 61 1 5 1 5 2 2 25 5 n n                   ,即 62 5na  ,则 12 2 2 4096 5 5na   ,又 na 单调递增,且 2 2 2 2 8 9 409621 345a a    ,故答案为:9. 题 18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AB=6.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着此三角形三边逆时针运动回到 A 点,记 P 运动的路程为 x,点 P 到此三角形中心 O 距离的平方为 f(x),请写出一个关于 ( )f x 性质的正 确结论: . 第 10页,总 15页 【答案】①函数 f(x)的最大值为 12;②函数 f(x)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x=9;③关于 x 的方程   3f x kx  最多有 6 个实数根.(答案不唯一) 【讲评建议】本题需要写出 P 分别在 , ,AB BC CA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2( )f x OP ,利用分段函数图象解 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如函数性质问题,函数的零点、方程根的问题,有关不等式的问题等.解决上述问 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相应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解答过程】 P 分别在 AB 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2 2( ) 3 ( 3) ,(0 6)f x OP x x      , P 分别在 BC 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2 2( ) 3 ( 9) ,(6 12)f x OP x x      , P 分别在 CA 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2 2( ) 3 ( 15) ,(12 18)f x OP x x      , ∴ 2 2 2 2 3 ( 3) ,(0 6) ( ) | | 3 ( 9) ,(6 12) 3 ( 15) ,(12 18) x x f x OP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由图象可得,方程   3f x kx  最多有 6 个实数根.写出以上任一结论即可. 题 19 定义函数    f x x x    ,其中 x 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例如, 1.3 1 , 1.5 2   , 2 2 , 当   *0, Nx n n  时,  f x 的值域为 nA ,记集合 nA 中元素的个数为 na ,则 试卷第 11页,总 15页 2 3 4 2021 1 1 1 1 1 1 1 1a a a a        的值为______. 【答案】 4040 2021 【讲评建议】本题是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已知条 件得当   *0, , Nx n n  时的 na 的通项公式,进而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法求和即可得答案. 【解答过程】根据题意得:              0, 0,1 , 1, 1,2 , 2, 2,3 , 3, 3,4 , 4, 4,5 , 1, 1, . x x x x x x n x n n                 进而得                 0, 0,1 , , 1,2 , 2 , 2,3 , 3 , 3,4 , 4 , 4,5 , 1 , 1, .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x x n n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x x   在各区间中的元素个数为:1,1,2,3,4, , 1n  ,所以当   *0, Nx n n  时,  f x 的值域为 nA , 集合 nA 中元素的个数为 na 满足:      1 1 11 1 2 3 4 1 1 2n n na n               ,所以  11 2n n na   ,所以   1 2 1 121 1 1na n n n n         ,所以 2 3 4 2021 1 1 1 1 1 1 1 1a a a a        1 1 1 1 1 1 1 40402 2 11 2 2 3 2020 2021 2021 2021                     . 题 20 某同学向王老师请教一题:若不等式 4 ln 1xx e a x x    对任意  1,x 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王老师告诉该同学:“ 1xe x  恒成立,当且仅当 0x  时取等号,且   4lng x x x  在  1, 有零点”.根据王老师的提示,可求得该问题中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 , 4  【讲评建议】本题是信息题,运用好题目所给信息是快速解题的关键,处理好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是本 题的难点,本质是指对数式的同构关系. 【解答过程】 1x  , ln 0x  ,由 4 ln 1xx e a x x    可得 4 4ln1 1 ln ln x x xx e x e xa x x       , 由于不等式 1xe x  恒成立,当且仅当 0x  时取等号,且存在 0 1x  ,使得  0 0 04ln 0g x x x   ,所以,  4ln 4ln 1 11 4ln ln x x x x xe x x x          ,当且仅当 0x x 时,等号成立, 4a   .因此,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是  , 4  . 第 12页,总 15页 四、解答题 题 21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弯曲曲线的运用,衡量曲线弯曲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曲率.曲 线的曲率定义如下:若  f x 是  f x 的导函数,  f x 是  f x 的导函数,则曲线  y f x 在点   ,x f x 处 的曲率     3 2 21 f x K f x      .已知函数     ln cos 1 0, 0xf x ae x b x a b      ,若 0a  ,则曲线  y f x 在点   1, 1f 处的曲率为 2 2 . (1)求 b ; (2)若函数  f x 存在零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1.098 ln3 1.099  , 0.048 1.050e  , 0.045 0.956e  ,证明:1.14 ln π 1.15  . 【讲评建议】本题以“曲率”为问题背景,本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第(1)问关键在于求导;第(2)问关 键在于等价转化的使用以及常用不等式( ln 1x x  )的使用以及放缩法;第(3)问在于利用第(2)问 的条件 ln 1 1 x x e e   进行比较. 【解答过程】(1)当 0a  时,    ln cos 1f x x b x    ,  1f b  .    1 sin 1f x b xx      ,    2 1 cos 1f x b xx     .∴  f x 在  1, b 处的曲率为 3 2 1 2 122 bk b     . (2)      ln cos 1ln cos 1 0x x x xf x ae x x a e         . 令   ln 1h x x x   ,则   1 11 xh x x x     ,当  0,1x 时,   0h x  ,当  1,x  时,   0h x  , 所以函数  h x 在  0,1 单调递增,在  1, 单调递减,所以   (1) 0h x h  ,则 ln 1x x  . 又令   x xm x e  ,则   1' x xm x e  ,当  0,1x 时,   0m x  ,当  1,x  时,   0m x  , 所以函数  m x 在  0,1 单调递增,在  1, 单调递减,所以   1(1)m x m e   . 令    ln cos 1 x x xg x e   ,∴   ln 1 1 x x x xg x e e e    ,当且仅当 1x  时取“  ”,显然,当 1a e  时,  f x 无 零点. 当 10 a e   时,   11g ae   , 1 11 cos 11 0 e eg ae e             ,∴存在 1 ,1x e     使  0g x a ,符合题意. 试卷第 13页,总 15页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10, e      . (3)由(2)知 ln 1 1 x x e e   ,∴ 1ln 1 xx e   (当且仅当 1x  时取“  ”) ∴ π 1 0.0483πln 13 e e     ,∴ 0.048ln π 1 ln3 1.050 1 1.099 1.15e       又∵ 3 1 0.045π3ln 1π e e     ,∴ 0.045ln π ln3 1 1.098 1 0.956 1.14e       综上:1.14 ln π 1.15  . 题 22 已知函数 2( ) 1 ln(1 )f x x a x    , ( )a  R . (1)当 2a  时,求 ( )f x 在 (0, (0))f 处的切线方程; (2)若 ( )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  1 2 1 2,x x x x ,且  1 2f x mx ,求 m 的取值范围.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导函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函数极值点问题.在由有关极值点的不等式问题中解题关 键是消元,本题需要把 1 2 ( )f x x 中三个变量变成一个变量,利用极值点的性质进行转化即可得,然后再利用 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得范围. 【解答过程】(1)由题意 2( ) 2 1f x x x     , (0) 2f    ,又 (0) 1f   , 因此切线方程是 1 2y x   ,即 2 1 0x y   ; (2)函数定义域是 ( ,1) , 22 2( ) 2 1 1 a x x af x x x x       , 1 0x   恒成立,因此由 ( )f x 有两个极值点得 22 2 0x x a   在 ( ,1) 上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2 4 8 0 2 1 2 1 0 a a           ,解得 10 2a  , 1 2 1x x + , 1 2 2 ax x  ,因此有 1 2 10 12x x    , 则由 1 2( )f x mx 得 2 2 1 1 1 1 1 2 1 1 1 1 2 2 2 ( ) 1 ln(1 ) 1 2 ln(1 ) ( 1) 2 ln(1 )f x x a x x x x xm x x xx x x              , 令 1( ) 2 ln(1 ) 1, (0, )2h x x x x x     , 2 2(1 )ln(1 ) 1( ) 2ln(1 ) 11 1 x x x xh x x x x           , 1(0, )2x 时, ( ) 0h x  , ( )h x 单调递减,∴ 3ln 2 ( ) 22 h x     ,所以 3ln 2 2m    . 题 23 已知函数 2( ) 2sin 2f x x x x   ,曲线 ( )f x 在函数零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y kx b  . (1)求 k ,b 的值; (2)当 0k  时,若有 1 2( )kx b f x  成立,求证: 2 1 0x x  . 【讲评建议】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零点存在性定理,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构造函 数证明不等式.第二问的关键是目标分析,找到 1 2,x x 转化关系. 【解答过程】(1)由题意得:因为 2( ) 2sin 2f x x x x   ,定义域为 xR . ( ) 2cos 2 2f x x x     ,因为 ( ) 2sin 2 0f x x     ,所以 '( )f x 在 xR 上为减函数.因为 (0) 2 2 0f     , ( ) 2 0f     ,所以由零点存在定理可知, ( )f x 在 (0, )x  上必存在一点 0x 使  0 0f x  ,所以当  0,x x  时, ( ) 0f x  ,即 ( )f x 在  0,x x  上为增函数,当  0 ,x x  时, ( ) 0f x  , 即 ( )f x 在  0 ,x x  上为减函数,所以 ( )f x 极大值  0f x ,故 ( )f x 至多有两个零点, 又因为 (0) 0f  , (2 ) 0f   ,故 0x  , 2x  是 ( )f x 的两个零点,所以由 (0) 2 2f    , (2 ) 2 2f     , 第 14页,总 15页 所以两切线方程为: (2 2 )y x  或 2(2 2 ) 4 4y x      ,所以 2 2 0 k b     或 2 2 2 4 4 k b          ; (2)由已知得 2 2 2 21 2sin( 22 2 ) x xx x   . 设 2( ) (2 2 ) 2sin 2F x x x x x      ,则 ( ) 2 2cos 2F x x x    ,因为 ( ) 2sin 2 0F x x    , 所以 ( ) 2 2cos 2F x x x    在 xR 上为增函数,因为 (0) 0F  ,所以当 ( ,0)x  时, ( ) 0F x  ,即 ( )F x 在 ( ,0) 上为减函数,当 [0, )x  时, ( ) 0F x ≥ , ( )F x 在[0, ) 上为增函数, 所以 ( ) (0) 0F x F  ,即 2(2 2 ) 2sin 2x x x x     ,所以 2 2 2 2 2 1(2 2 ) 2sin 2 (2 2 )x x x x x        , 所以 2 1x x ,所以 2 1 0x x  . 题 24 已知函数   ln xef x x xx    ,其中 2.71828...e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曲线 ( )y f x 与直线 y a 有交点,求 a 的最小值; (2)①设   1x x x    ,问是否存在最大整数 k,使得对任意正数 x 都        1 12 kf x f x      成立? 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若曲线 ( )y f x 与直线 y a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A B ,求证: 2| | 2 ( 2) 1AB a e    . 【讲评建议】本题根据函数的性质研究函数图象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解答过程】(1)由己知得,   2 ( 1) e '( ) , 0 xx x f x xx     . 由于 e 1x x x   ,所以 ( ) 0f x  可得 1x  , ( ) 0f x  可得 0 1x  ,当 x 变化时, '( )f x 与 ( )f x 的变化 情况如下表所示: x (0,1) 1 (1, ) '( )f x - 0 + ( )f x ↘ 极小值 1e  ↗ 当 0x  时,  f x 有最小值  0 1f e  ,因此,当曲线 ( )y f x 与直线 y a 有交点时, min (1) 1a f e   . (2)①由(1)知 ( ) (1) 0f x f  ,   1x x x    在  1+, 上单调递增,在  0,1 上单调递减,所以 ( ) (1) 0x   当 0k  时,又 ( ) (1) 0x   ,则 [ ( ) (1)] 0 ( ) (1)2 k x f x f     ,原不等式恒成立. 当 1k  时,令 ( ) ( ) (1) [ ( ) (1)]2 kF x f x f x     ,则 2 ( 1) 2e 2 ( 1) '( ) '( ) '( )2 2 xx x k xkF x f x x x          . 设 ( ) 2e 2 ( 1)xp x x k x    ,得 '( ) 2e 2xp x k   ,故当 x 变化时, ( )p x 与 ( )p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x 0,ln 1 2 k       ln 1 2 k    ln 1 ,2 k        ( )p x - 0 + ( )p x ↘ 极小值 ↗ 试卷第 15页,总 15页 这样,当 1k  时, 23 3 8e( ) ln 2 3ln ln 02 2 27p x p        ,此时当 x 变化时, )'(F x 与 (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 表所示: x (0,1) 1 (1, ) )'(F x - 0 + ( )F x ↘ 极小值 ↗ 得 ( ) (1) 0F x F  ,即原不等式恒成立. 当 2k  时,得 (1) 2e (2 2) 2(e 2 ) 0p k k       . 设 2( ) xm x e x  , 0x  ,则 '( ) e 2 ( )xm x x n x   , '( ) e 2xn x   ,易得 ( )n x 在 (0,ln 2) 上单调减,在 (ln 2, ) 上单调增,所以 min( ) (ln 2) 2 2ln 2 0n x n    ,即 '( ) 0m x  在 (0, ) 上恒成立,所以 ( )m x 在 (0, ) 上单调 增,即 2( ) e (0) 1xm x x m    ,所以,当 0x  时,有 2ex x ,则 4 2 2 2( 4) 2e 2( 4) ( 4 1) 2( 4) 7 8 9 24 0kp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所以 ( )p x 在 (1, 4)k  内有 唯一零点 0x .此时 x 变化时, )'(F x 与 (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x (0,1) 1  01,x 0x  0 ,x  )'(F x + 0 - 0 + ( )F 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得  0 (1) 0F x F  ,即原不等式不恒成立. 综上所述,存在最大整数 1k  ,使得原不等式恒成立. ②证明:设  1,A x a ,  2 ,B x a , 1 2x x .由(1)可知 (1) 1f e  ,所以    1 (1) 1f x f a e    ,    2 (1) 1f x f a e    ,由①可得         1 1 2 2 1(1) (1) ,2 1(1) (1) ,2 f x f x f x f x                 即 1 1 2 2 1 1e 1 22 1 1e 1 22 a x x a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2, x x 都满足不等式 1 1e 1 22a x x         ,即 2 2( e 2) 1 0x a x     , 故区间  1 2,x x 为不等式 2 2( e 2) 1 0x a x     解集的子集,得 2 2 1| | 2 ( e 2) 1AB x x a    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