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六复习讲义数列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六复习讲义数列

ID:678203

大小:0 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二 数列 一、单选题 题 1 定义 1 n i i n u   为 n 个正数 1 2 3, , , nu u u u 的“快乐数”.若已知正项数列 na 的前 n 项的“快乐数”为 1 3 1n  ,则数列 1 36 ( 2)( 2)n na a        的前 2019 项和为( ) A. 2018 2019 B. 2019 2020 C. 2019 2018 D. 2019 1010 【答案】B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根据 nS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裂项相消法求解数列的前 n 项和;关键是能够准确理 解“快乐数”的定义,得到 nS ;从而利用 na 与 nS 的关系求解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答过程】设 nS 为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由“快乐数”定义可知: 1 3 1n n S n   ,即 23nS n n  当 1n  时, 11 4a S  当 2n  且 n N 时, 1 6 2n n na S S n    经验证可知 1 4a  满足 6 2na n   6 2na n n N     ,       1 36 36 1 1 1 2 2 6 6 6 1 1n na a n n n n n n           数列   1 36 2 2n na a         的前 2019 项和为: 1 1 1 1 1 20191 2 2 3 2019 2020 2020       题 2 设数列 na 满足 1 3a  , 2 6a  ,  2 *1 2 9n n n aa na    N ,( ) A.存在 *nN , na Q B.存在 0p  ,使得 1n na pa  是等差数列 C.存在 *nN , 5na  D.存在 0p  ,使得 1n na pa  是等比数列 【答案】D 【讲评建议】与数列的新定义有关的问题的求解策略: 1、通过给出一个新的数列的定义,或约定一种新的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新问题的情景,要求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心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 目的; 2、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 逐条分析、运算、验证,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解答过程】由  2 *1 2 9n n n aa na    N ,即 2 2 1 9n n na a a   ,则 2 3 1 2 9n n na a a    , 两式相减,可得 2 2 3 1 2 2 1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可得 + 1 2 + 3 + 2 1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即 + 1 2 + 3 + 2 1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恒成立, 所以数列 2 +1n n na a a       为常数列,因为又由 1 3a  , 2 6a  ,可得 3 15a  ,则 2 1 3 3 15 36 a a a    , 所以 2 +1 3n n na a a   ,即 12 +3 nn naa a   ,因为 1 2,a N a N   ,可得 2na N    ,可判定 A、C 不正确; 由 1 3a  , 2 6a  ,可得 3 4 515, 39, 102,a a a   ,假设 B 成立,则 6 3 ,15 6 ,39 15 ,102 39p p p p    成等差数列,则9 3 24 9 63 24p p p     ,此时无解,所以 B 不正确;对于 D 中,假设 2 1 1 n n n n a pa qa pa      , 所以 2 1( )n n na p q a pqa    ,由 3 1 p q pq     ,解得 3 5 3 53 ,2 2p q    ,所以存在 ,p q 使得  1n na pa  是等比数列. 题 3 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n n Sb n  ,则称数列 nb 是数列 na 的“均值数列”.已知数列 nb 是数 列 na 的“均值数列”且通项公式为 nb n ,设数列 1 1 n na a        的前 n 项和为 nT ,若 21 12nT m m   对一切 *nN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A. 1,3 B. 1,3 C.   , 1 3,   D.   , 1 3,   【答案】D 【讲评建议】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 1、已知数列的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把要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求和方 法等对于式子化简变形,注意数列与函数的不同,数列只能看作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在解决问 题时要注意这一特殊性; 2、解决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时,若是证明题中,则要灵活选择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综合 法、分析法、放缩法等,若是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则可分离参数,转化为研究最值问题来解决. 【解答过程】由题意,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由“均值数列”的定义可得 nS nn  ,所以 2 nS n , 当 1n  时, 1 1 1a S  ; 当 2n  时,  22 1 1 2 1n n na S S n n n       , 1 1a  也满足 2 1na n  ,所以 2 1na n  , 所以   1 1 1 1 1 1 2 1 2 1 2 2 1 2 1n na a n n n n           ,所以 1 1 1 1 1 1 1 1 11 12 3 3 5 2 1 2 1 2 2 1 2nT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 21 12nT m m   对一切 *nN 恒成 立,所以 21 112 2m m   ,整理得 2 2 3 0m m   ,解得 1m   或 3m  .即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  , 1 3,   . 题 4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今有良马和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一千一百 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 马,二马相逢.则二马相逢时,良马比驽马多走了多少路程( ) A.440 里 B.540 里 C.630 里 D.690 里 【答案】B 【讲评建议】解决数列与数学文化相交汇问题的关键: (1)读懂题意:会脱去数学文化的背景,读懂题意; (2)由题意,构造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递推关系式的模型; (3)利用所学知识求解数列的相关信息,如求指定项,通项公式或前 n 项和的公式. 【解答过程】设良马每天所行路程为 na ,则 na 是以 103 为首项,以 1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其前 n 项为 nA ,驽马每天所行路程为 nb ,则 nb 是以 97 为首项,以 1 2 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前项为 nB ,设共用 n 天二马相逢,则 2 1125n nA B   ,所以 ( 1) ( 1) 1103 13 97 ( ) 22502 2 2 n n n nn n        ,化简得 2 31 360 0n n   ,解得 9n  , 9 9 8103 13 13952A     , 9 2250 1395 855B    ,所以 9 9 1395 855 540A B    . 题 5 已知函数   1 1 ( ,2){ 2 ( 2) [2, ) x xf x f x x        ,设方程   1 22 x f x   的根从小到大依次为 1 2, , , , ,nx x x n N   ,则数列 ( )nf x 的前 n 项和为 ( ) A. 2n B. 2n n C. 2 1n  D. 12 1n  【答案】C 【讲评建议】本题考察分段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比数列的和. 【解答过程】试题分析:由 ( )f x 的定义知,当 0x  时, ( ) 0f x  , 当 [2 2,2 1]x n n   时, ( )f x 单 调递增,当 时, ( )f x 单调递减,其中 *n N , 1(2 1) 2nf n   ,又函数 1 2( ) 2 x g x   是 R 上的增函数,因此方程 1 2( ) 2 x f x   的解为 2 1, *nx n n N   , 1( ) 2n nf x  ,所以 1 2( ) ( ) ( )nf x f x f x   11 2 2 2 1n n      . 题 6《周髀算经》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其中有一个问题的大意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 晷长损益相同(即太阳照射物体影子的长度增加和减少大小相同).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若冬 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注: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后的节气(小暑)晷长为 ( ). A. 五寸 B.二尺五寸 C.三尺五寸 D.四尺五寸 【答案】B 【讲评建议】通过古代数学文化培养阅读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能力,将各个节气的晷长抽象成等差数列来 培育数学建模的数学素养,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来培育数学运算的素养 【解答过程】设从夏至到冬至的晷长依次构成等差数列{an},即夏至时晷长为 a1=15,冬至时晷长为 a13=135, 由每个节气晷长损益相同可知,an+1-an=常数,所以数列{a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d,由题意知 a13=a1+12d=15+12d=135,解得 d=10,则 a2=a1+d=15+10=25. 题 7 数学家也有许多美丽的错误,如法国数学家费马于 1640 年提出了以下猜想 22 1( 0,1,2, )n nF n    是质数.直到 1732 年才被善于计算的大数学家欧拉算出 5 641 6700417F   ,不是质数.现设 na   2log 1 ,( 1,2, )nF n   , nS 表示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则使不等式 2 1 2 2 3 1 2 2 2 n n nS S S S S S     2 2020 n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n 的值是(提示 102 1024 )( ) A.11 B.10 C.9 D.8 【答案】C 【讲评建议】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裂项相消法分别求出相关数列的前 n 项和,进而得到满足不等式 的最小正整数值. 【解答过程】把 22 1n nF   代入  2log 1n na F  ),得  2 2log 2 1 1 2n n na     , 故    2 1 2 2 2 11 2 n n nS     ,则 1 1 2 1 1 1 4 2 1 2 1 n n n n nS S         ,则不等式 2 1 1 2 2 3 1 2 2 2 1 1 214 2 1 2020 n n n n nS S S S S S           成立,代入计算可得,当不等式成立时.n 的最小值 为 9. 题 8 对于数列 na ,规定 na 为数列 na 的一阶差分数列,其中  * 1n n na a a n   N ,对自然数  2k k  ,规定 k na 为数列 na 的 k 阶差分数列,其中 1 1 1 k k k n n na a a       .若 1 1a  ,且  2 * 1 2n n n na a a n      N ,则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 A. 2 12n na n   B. 12n na n   C.   21 2n na n    D.   12 1 2n na n    【答案】B 【讲评建议】利用题中新定义,得出数列 na 的递推式,进而通过构造等差数列求得 na 的通项公式. 【解答过程】根据题中定义可得    2 * 1 1 1 2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na               N , 即  1 12 2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         ,即 1 2 2n n na a   ,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12n ,得 1 1 1 2 2 2 n n n n a a    , 1 1 1 2 2 2 n n n n a a    且 1 1 2 2 a  , 所以,数列 2 n n a    是以 1 2 为首项,以 1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1 1 12 2 2 2 n n a nn     , 因此, 12n na n   . 二、多选题 题 9.若数列 na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 n , 1n na a  为递减数列,则称数列 na 为“差递减数列”.给出下列 数列  * na n N ,其中是“差递减数列”的有( ) A. 3na n B. 2 1na n  C. na n D. ln 1n na n   【答案】CD 【讲解建议】分别求出四个选项中数列  * na n N 对应的 1n na a  ,再进行判断. 【解答过程】对 A ,若 3na n ,则 1 3( 1) 3 3n na a n n      ,所以 1n na a  不为递减数列,故 A 错 误;对 B ,若 2 1na n  ,则 2 2 1 ( 1) 2 1n na a n n n       ,所以 1n na a  为递增数列,故 B 错误; 对C ,若 na n ,则 1 11 1n na a n n n n        ,所以 1n na a  为递减数列,故C 正确; 对 D ,若 ln 1n na n   ,则 1 2 1 1 1 1ln ln ln ln(1 )2 1 2 2n n n n n na a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由函数 2 1ln(1 )2y x x    在 (0, ) 递减,所以数 1n na a  为递减数列,故 D 正确. 题 10.对于数列 na ,若存在正整数 k  2k  ,使得 1k ka a  , 1k ka a  ,则称 ka 是数列 na 的“谷值, k 是数列 na 的“谷值点”,在数列 na 中,若 9 8na n n    ,则数列 na 的“谷值点”为( ) A. 2 B. 3 C. 5 D. 7 【答案】AD 【讲解建议】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前七项各项的值,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因为 9 8na n n    ,所以 1 2 3 4 5 6 7 8 3 7 6 1 2 92, , 2, , , , ,2 4 5 2 7 8a a a a a a a a        , 当 7,n n N  , 9 9 98 0 8 8nn a n nn n n           ,此时数列单调递增, 2 1a a , 2 3a a , 7 6a a , 7 8a a ,所以数列 na 的“谷值点”为 2,7.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学阅读能力,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考查了数列的单调性,属于中档题. 题 11.记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存在实数 H,使得对任意的 n∈N+,都有 nS 0,…,所以(Tn)min=T1=c1=1. 选择② 由 bn=bn-1+2(n≥2)知{bn}是以 b1=1 为首项,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 bn=1+2(n-1)=2n-1, 所以 12 )( 1 3n n n nc a b n    ,因为 cn=(2n-1)·3n-1>0,即 c1>0,c2>0,c3>0,…,所以(Tn)min=T1=c1=1. 选择③ 由 5bn=-bn-1(n≥2)知{bn}是以 b1=1 为首项, 1 5 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  11 5 n nb    , 所以    1 1 1 1 33 5 5 n n n n n nc a b         ,所以    31 5 5 313 8 51 5 n n nT          ,当 n 为奇数时,由于  3 05 n   , 故 5 8nT  ;当 n 为偶数时,由于  3 05 n   ,故 5 8nT  ,由  5 318 5 n nT       在 n 为偶数时单调递增, 所以当 n=2 时,  min 5 16 2 8 25 5nT    ,综上所述:Tn 的最小值为 2 5 . 题 30.已知 na 是无穷数列.给出两个性质:①对于 na 中任意两项 , ( )i ja a i j ,在 na 中都存在一项 ma , 使得 2 i j ma a a  ;②对于 na 中任意项 ( 3)na n… ,在 na 中都存在两项 , ( )k la a k l ,使得 2n k la a a  . (1)若 2 ( 1,2, )n na n   ,判断数列 na 是否满足性质①,说明理由; (2)若 ( 1,2, )na n n   ,判断数列 na 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说明理由; (3)若 na 是递增数列, 1 0a  ,且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证明: na 为等差数列. 【讲解建议】(1)由 2n na  ,根据题意,得到 12 2 1m j p   ,由 2m j 为偶数, 12 1p  为奇数,即可得 出结论;(2)由 ( 1,2, )na n n   ,验证性质①②,即可求解;(3)由 na 是递增数列且 1 0a  ,得到 当 2,n n N   时, 0na  ,根据题意,得出 2n l ka a a  ,结合数学归纳,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1)由 2n na  ,性质①是任意 , ( )i ja a i j ,存在 2 i j ma a a  , 令i j p  ,则 na 要满足 12 2 2 ( 0)m i j j p    ,可得 12 2 (2 1)m j p  ,可得 12 2 1m j p   , 其中 2m j 为偶数, 12 1p  为奇数,所以不成立,如:当 4, 3i j  时, 5 32 2 2 24m    ,不存在这样 的 m . (2)当 ( 1,2, )na n n   时,2 2 ,i ja a i j i j    ,所以 2 0i j  ,所以存在 2m i j  使得数列 na 满足性质①;对性质②,取 1k n  , 2, 3l n n   ,则 1 22 2( 1) ( 2)n n na a a n n n        成立, 所以满足性质②.综上可得,数列 na 同时满足性质①②. (3)由 na 是递增数列, 1 0a  ,所以,当 2,n n N   时, 0na  ,因为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所 以 2n k la a a  ,即 2n l ka a a  ,当 3n  时, 3 2l ka a a  ,已知 k l ,所以 3l k  ,又由 ,k l N  , 所以 1, 2l k  ,即数列 na 前三项成等差数列.假设 na 前 ( 3)s s  项成等差数列,即 1 ( 1) , 1,2, ,na a n d n s     ,则当 1n s  时,若 1 12s s sa a a   ,由性质①知,必存在 ( 1)ma m s  , 使得 1 12 s s m sa a a a    成立,因为 1 1 1 12 2[ ( 1) ] [ ( 2) ]s sa a a s d a s d a sd         ,所以必有 1 1 1( 1) s sa s d a a a sd      成立,又由性质②知, 1 1 12 (2 1)s ka a a a k d      ,则 2 1 ( 1, )k l s s    与 2 1k l N    矛盾,所以 1 12s s sa a a   成立,所以数列 na 的前 1s  项也成 等差数列,所以数列 na 为等差数列. 【点评】与数列的新定义有关的问题的求解策略: 1、通过给出一个新的数列的定义,或约定一种新的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新问题的情景,要求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心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 目的; 2、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 逐条分析、运算、验证,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③作差后,作差部分应用为 1n  的等比数列求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