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
氏篇》)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
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所谓“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篇》)。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
物。其中,礼义是礼的核心内容:“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这是因为,
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故习礼,自
然是人的立身之本。
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毛诗序》)。故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不仅是言情言志
的诗歌文本,更是融歌辞演唱、音乐伴奏、舞蹈搬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故其自然是一种艺
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毛诗序》)的文化经典。故习《诗》,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周礼的核心内容。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诗》教、礼教与乐教。在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
行”“六艺”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所谓“六德”者,即知、仁、圣、义、忠、和,以培
养品德修养;所谓“六行”者,即孝、友、睦、姻、任、恤,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六
艺”者,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学习文化知识。至春秋后期的孔子,“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庄子·天运篇》),教授学生,即通过学习“六艺”来实
现“六德”“六行”的教育目的。
当然,这些教学内容是分时段来进行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礼记·王制》)而《诗》教、《礼》教与《乐》教,具有不同的目的与功能:“其为人也温
柔教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可
见,《诗》教是让人温柔敦厚而不愚蠢,《乐》教是让人心胸宽广善良而不过分,《礼》教是让
人恭俭庄敬而不烦琐。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篇》)足见他非常关注《诗》
礼互动文化现象,将《诗》与礼、乐联系在一起。《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
的组成部分。周代举行重大礼仪活动,鼓瑟吹笙,颂《诗》奏乐。正如《乐记》所言:“乐
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诗》与
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周人在燕飨朝聘之时,赋《诗》言志,崇尚仁义,恭行礼让。及至汉代,设立五经博士,
更加重视《诗》教,《诗》成为经典,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
诗序》)。此后,虽然朝代更迭,礼制变迁,但周礼中推崇温、良、恭、俭、让的核心内容和
《诗》教之旨不仅没有变化,而且日益加强。
孔子等人之所以强调《诗》礼教化,是因为《诗》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又是礼的核
心内容,三者合而为一,强调德教,注重个人修养,提倡君子品行,倡导友好往来,崇尚和
谐社会。孔子说:“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
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礼记·仲尼燕居》)讲礼就是讲道理,乐
可调节人情,不合情合理之事,君子不为。重要礼仪场所,如果不能赋《诗》言志,行礼就
会出错;行礼无乐配合,就显得呆板无味;行礼品德浅薄,就显得虚伪造作。儒家所倡导的
《诗》礼教化的思想,礼乐文明的精神,被后来的家风家训所继承,成为教子传家的法宝。
(摘编自王锝《礼互动与诗礼传家》,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认为,“乐诗”能够“治心”,也就是“乐诗”能激发道德心,而道德心是一切社
会良好秩序的前提。这是因为:“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
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
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足见“乐诗”由心生,是人心
的符号性外化,表征着人心的情感与意志。而“乐诗”一旦呈现出来以后,又可以作为一种
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意志,或者是将制乐和作诗者的情感与意志推而广之,为
更多的人接受,从而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如是,“乐诗”也就成为提高自我修
养、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君子要“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有删改)
材料三: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
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
礼”“军礼”“嘉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
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
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
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而使《诗》与“礼”融
合的介质,则是“乐”。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前者以《周
颂》与《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诗篇为代表,后者以十五“国风”中大部分诗篇为代表。
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记·孔子闲居》)。
(摘编自王志芳《与礼制秩序的重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季氏篇》里的内容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
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B. 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这是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
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 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
的具体体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文化经典。
D. 西周自立国以来,在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行”“六艺”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至
春秋后期的孔子,通过学习“六艺”来实现“六德”“六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教、《礼》教与《乐》教分时段进行,其功能也不同:《诗》教让人温柔敦厚,《乐》
教让人广博易良,《礼》教让人恭俭庄敬。
B. “礼者,人之所腹也”,故习礼,是人的立身之本;“诗者,志之所之也”,故习《诗》,
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周礼的核心内容。
C. 《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组成部分。《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
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D. 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朝代更迭,礼制变迁,但周礼中推崇温、良、恭、俭、让的核心内容
和《诗》教之旨不仅没有变化,而且日益加强。
3.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引用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句,下面选项中体现了
“兴于《诗》”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小车用《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表达对喜欢的游戏角色皮肤的向往。
B. 高中生小付通过学习《蒹葭》一诗,了解了《诗经》六义中“兴”这一手法的特征。
C. 军校大学生小王通过学习《无衣》,树立了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D. 研究生小景在撰写《通过文学经典,透视古代的婚姻》这一论文时,引用了《氓》。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讨论了《诗》礼文化,请根据材料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撒手锏
范子平
在实验小学教毕业班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撒手锏。比如说数学老师杨芳的撒手铜是
解应用题,她能把好几道应用题一气儿写在黑板上,然后一边比较它们的特点,一边同时计
算。而语文老师的姚摇,因为参加工作时间短,撒手锏就没有众多资深老师明显,但是肯定
也有的,要不然,怎么会才教两三年工夫,就调到毕业班教课还兼任班主任呢?
姚摇讲课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说学生不好好听讲,就是哪个学生上课精力投入不到位,
没有充分动脑筋思考,她都能分辨出来,并且要当堂纠正,一般不会拖到下一节课。这学期
姚摇接了一个新班,偏教育局又安排全学区的语文教师来听她观摩课。姚摇虽说已经久经沙
场,但还是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她的准备不是研究写教案,因为那些她早已成竹在胸;也不
是布置学生怎么发言,因为她觉得那样太假。她主要是设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她讲的是课文《春天的故事》,学生反应热烈,充分参与,一个个发言踊跃。预先设计的
教学目的都已达到,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下边的听课老师都露出钦佩的目光。
但是就在这时,她发现调皮鬼王小路,正低着头往抽屉里看什么?按说,教学目的已经达到,
不应该节外生枝,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什么应付不了的问题,前边的示范教学就功亏一篑了。
但是,姚摇说到底还是不服气,她不相信自己会控制不了局面。她与生俱来有一种挑战心理。
她点名了:“王小路,你站起来。你对这一节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一般的老师不会这样问,因为好像在暗示让学生来姚老师的毛病。学生真是说出对你的
课不满意,你又能怎么着呢?
但是姚摇就是姚摇,她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她的打算是要王小路说出自己的具体意见,
然后自己循循善诱,给出解答,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她说过,只有在动态中教课的老师才
是合格的老师。
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了头不说话。姚摇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她说:“没关系,你大胆
说出来。我们自由对话,只要讲真心话,其它一切都无所谓。”
王小路说:“我很满意,您上课我向来都满意的——我只是在做数学作业。”说完,还
扬了扬数学本子。
姚摇说:“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呢?”
王小路说:“我不是每一节语文课都做数学作业。只是,只是昨天上数学课我妈有病,
我请假耽搁了。”
姚摇让王小路到讲台上,给了他一段粉笔,说:“你左手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右手在
黑板上画一个圆形。注意,两只手要同时动作一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细微的议论声。刚才还为姚摇担心的本校校长、教导主任都露出了会
心的微笑。他们知道姚摇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专心致志是搞好学习不可缺少的条
件”,他们相信姚摇会说出一番娓娓的动听的道理。
但是,谁也没想到,王小路两只手同时动作,一只手画出规范的方形,一只手画出规范
的圆形,而且同时画完,没有一点破绽!在下边听课的老师们,有的好奇,有的着急。是呀,
接下来姚摇该怎么办呢?
姚摇却灿烂地笑着,透出心底的喜悦。她说:“小路,那么你是说,这一节语文你也完
全掌握了?”
王小路站起来,把这节课的重点,包括时代背景、重点词语、语法练习乃至意境欣赏说
了一遍,简练而又全面。姚摇忘形地走下讲台到王小路的课桌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摇,说:
“好,好!”
姚摇回到讲台上兴奋地说:“你们知道高斯吗?他上小学的时候,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
过了老师:19 岁的时候,他就解决了 2000 年来无数数学家渴望征服的一道数学难题。后来他
成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才能,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放过!像
王小路同学,就应该用特殊的教学方法,以后我们一定专门研究,他完全可以学得更多一些,
更快一些。”
姚摇又说:“但是,同学们,各人有各人的学习道路,如果不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
么,还是要专心致志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只是成功的途径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
千万不要放弃努力。”
课堂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摇不愿在观摩课前布置学生发言,这一方面写出她真诚的特点,另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反
应了某些观摩课“假”的问题。
B. 姚摇上课时反应机敏,对于那些不好好听讲、上课精力投入不到位、没有充分动脑筋思考
的同学,她都要当堂纠正,绝不会拖到下一节课。
C. 《春天的故事》一课在“王小路事件”之前已经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从同学的表现和老师
的反应可以看出来。
D. 王小路面对老师的询问先看四周,然后低头不语,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惭愧,也怕对
老师造成不好的影响。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实验学校毕业班老师的撒手锏并举例说明,是为了衬托年轻老师姚摇的教
学水平之高。
B. 姚摇之所以要节外生枝纠正王小路,是因为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挑战心理,更因为她对好
课要求的标准。
C. 姚摇对王小路的第一次提问是有风险的,本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所有听课老师都有一定的
担心,生怕她无法应对。
D. 本文的整体以叙述为主,间有对话,其中穿插的介绍、评论的内容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
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8. 本文中王小路成功地同时左手画方、右手西圆及姚摇的巧妙处理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9. 因材施教是班级授课制所要解决的难点,但小说中的教师姚摇却基本做到。她成功的原因
有哪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
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
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
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
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
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
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
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
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
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动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
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
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
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
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B.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C.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D.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
以世其禄。”
B. 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 使,掌管民
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
C. 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
乐,三军踊跃。”
D. 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
史公曰”、(汉书)中的“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
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 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
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 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
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 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
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
(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14. 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
死必首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南北”虚指四面八方:“各”指每家祭扫毫不相干。
B. 颔联用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运用蝴蝶、杜鹃等意象抒发无尽的相思之情。
C. 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想,同时为尾联做铺垫。
D. 尾联诗人故作旷达,表达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及时行乐。
16. 请简要赏析颈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关键在于“_______,
_______”,这个道理极其平凡,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容易做到。
(2)屈原在《离骚》中以水为喻,感慨光阴似流水,岁月不待人,借此表达强烈的使命感、
责任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
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143 期短视频,可谓是全国 143 家顶
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的首次集体亮相。各馆精心选择 1 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
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深入
人心。
近些年,( ),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层出不穷。《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
《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蔚然成风。《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无疑让更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美
术馆和重要文物走到大众面前,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
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
争年代的珍贵见证,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
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
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
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
B.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
C. 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是文物“活”起来
D. 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是让文物“活”起来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 昔日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D. 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中国扶贫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中国 7 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 70%。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令世界刮
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中国
为什么扶贫?为谁脱贫?(1) ?脱贫后怎么办?把这些内容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向世
人说清楚、讲明白,才能让世界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理解中国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担当。
中国扶贫故事见情怀境界。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黄文秀,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
的毛相林,带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把信仰种进石头里”的周永开,
“用人性的光芒照亮别人”的张桂梅——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为百姓脱贫殚精竭
虑、笃定前行。(2) ,就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讲好党员干
部为百姓谋福祉的公仆情怀,讲好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
中国扶贫故事能否讲好,(3) 。许多扶贫故事都荡气回肠、波澜壮阔,带着感情
去讲,讲出感情来,用真情实感串起扶贫历程中一个个感动瞬间和细节,就可以让读者和公
众受到感染、获得感悟。扶真贫、真扶贫是扶贫故事的主题主线,用真情讲出扶贫之无疆大
爱、用真心讲出扶贫之天下仁心,才无愧于中国扶贫这项壮丽事业。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6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
22. (1)中国扶贫的奇迹是要讲好的(2)中国扶贫故事是情怀的表现(3)讲中国扶贫故事
关键是“情”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 10 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
下潜深度达到 10909 米,首次探底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
界上极少数能造出万米潜深的载人深潜器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创
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
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
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材料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
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
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
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项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
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
氏篇》)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
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所谓“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篇》)。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
物。其中,礼义是礼的核心内容:“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这是因为,
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故习礼,自
然是人的立身之本。
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毛诗序》)。故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不仅是言情言志
的诗歌文本,更是融歌辞演唱、音乐伴奏、舞蹈搬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故其自然是一种艺
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毛诗序》)的文化经典。故习《诗》,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周礼的核心内容。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诗》教、礼教与乐教。在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
行”“六艺”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所谓“六德”者,即知、仁、圣、义、忠、和,以培
养品德修养;所谓“六行”者,即孝、友、睦、姻、任、恤,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六
艺”者,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学习文化知识。至春秋后期的孔子,“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庄子·天运篇》),教授学生,即通过学习“六艺”来实
现“六德”“六行”的教育目的。
当然,这些教学内容是分时段来进行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礼记·王制》)而《诗》教、《礼》教与《乐》教,具有不同的目的与功能:“其为人也温
柔教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可
见,《诗》教是让人温柔敦厚而不愚蠢,《乐》教是让人心胸宽广善良而不过分,《礼》教是让
人恭俭庄敬而不烦琐。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篇》)足见他非常关注《诗》
礼互动文化现象,将《诗》与礼、乐联系在一起。《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
的组成部分。周代举行重大礼仪活动,鼓瑟吹笙,颂《诗》奏乐。正如《乐记》所言:“乐
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诗》与
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周人在燕飨朝聘之时,赋《诗》言志,崇尚仁义,恭行礼让。及至汉代,设立五经博士,
更加重视《诗》教,《诗》成为经典,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
诗序》)。此后,虽然朝代更迭,礼制变迁,但周礼中推崇温、良、恭、俭、让的核心内容和
《诗》教之旨不仅没有变化,而且日益加强。
孔子等人之所以强调《诗》礼教化,是因为《诗》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又是礼的核
心内容,三者合而为一,强调德教,注重个人修养,提倡君子品行,倡导友好往来,崇尚和
谐社会。孔子说:“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
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礼记·仲尼燕居》)讲礼就是讲道理,乐
可调节人情,不合情合理之事,君子不为。重要礼仪场所,如果不能赋《诗》言志,行礼就
会出错;行礼无乐配合,就显得呆板无味;行礼品德浅薄,就显得虚伪造作。儒家所倡导的
《诗》礼教化的思想,礼乐文明的精神,被后来的家风家训所继承,成为教子传家的法宝。
(摘编自王锝《礼互动与诗礼传家》,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认为,“乐诗”能够“治心”,也就是“乐诗”能激发道德心,而道德心是一切社
会良好秩序的前提。这是因为:“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
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
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足见“乐诗”由心生,是人心
的符号性外化,表征着人心的情感与意志。而“乐诗”一旦呈现出来以后,又可以作为一种
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意志,或者是将制乐和作诗者的情感与意志推而广之,为
更多的人接受,从而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如是,“乐诗”也就成为提高自我修
养、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君子要“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有删改)
材料三: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
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
礼”“军礼”“嘉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
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
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
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而使《诗》与“礼”融
合的介质,则是“乐”。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前者以《周
颂》与《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诗篇为代表,后者以十五“国风”中大部分诗篇为代表。
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记·孔子闲居》)。
(摘编自王志芳《与礼制秩序的重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季氏篇》里的内容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
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B. 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这是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
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 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
的具体体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文化经典。
D. 西周自立国以来,在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行”“六艺”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至
春秋后期的孔子,通过学习“六艺”来实现“六德”“六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教、《礼》教与《乐》教分时段进行,其功能也不同:《诗》教让人温柔敦厚,《乐》
教让人广博易良,《礼》教让人恭俭庄敬。
B. “礼者,人之所腹也”,故习礼,是人的立身之本;“诗者,志之所之也”,故习《诗》,
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周礼的核心内容。
C. 《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组成部分。《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
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D. 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朝代更迭,礼制变迁,但周礼中推崇温、良、恭、俭、让的核心内容
和《诗》教之旨不仅没有变化,而且日益加强。
3.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引用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句,下面选项中体现了
“兴于《诗》”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小车用《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表达对喜欢的游戏角色皮肤的向往。
B. 高中生小付通过学习《蒹葭》一诗,了解了《诗经》六义中“兴”这一手法的特征。
C. 军校大学生小王通过学习《无衣》,树立了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D. 研究生小景在撰写《通过文学经典,透视古代的婚姻》这一论文时,引用了《氓》。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讨论了《诗》礼文化,请根据材料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1. C 2. B 3. C
4. ①从孔子的话,引出《诗》礼传家;②解释《诗》礼概念;③西周时《诗》礼乐教育内容
及三者之间的关系;④周以后《诗》教发展及对三者关系总结。
5. ①材料一,主要讨论了《诗》与礼乐共生互动的关系。②材料二,重点为“乐诗”由心生,
也能够“治心”:故“乐诗”也就成为提高自我修养、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
手段。③材料三讨论乐作为《诗》礼融合的介质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撒手锏
范子平
在实验小学教毕业班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撒手锏。比如说数学老师杨芳的撒手铜是
解应用题,她能把好几道应用题一气儿写在黑板上,然后一边比较它们的特点,一边同时计
算。而语文老师的姚摇,因为参加工作时间短,撒手锏就没有众多资深老师明显,但是肯定
也有的,要不然,怎么会才教两三年工夫,就调到毕业班教课还兼任班主任呢?
姚摇讲课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说学生不好好听讲,就是哪个学生上课精力投入不到位,
没有充分动脑筋思考,她都能分辨出来,并且要当堂纠正,一般不会拖到下一节课。这学期
姚摇接了一个新班,偏教育局又安排全学区的语文教师来听她观摩课。姚摇虽说已经久经沙
场,但还是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她的准备不是研究写教案,因为那些她早已成竹在胸;也不
是布置学生怎么发言,因为她觉得那样太假。她主要是设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她讲的是课文《春天的故事》,学生反应热烈,充分参与,一个个发言踊跃。预先设计的
教学目的都已达到,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下边的听课老师都露出钦佩的目光。
但是就在这时,她发现调皮鬼王小路,正低着头往抽屉里看什么?按说,教学目的已经达到,
不应该节外生枝,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什么应付不了的问题,前边的示范教学就功亏一篑了。
但是,姚摇说到底还是不服气,她不相信自己会控制不了局面。她与生俱来有一种挑战心理。
她点名了:“王小路,你站起来。你对这一节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一般的老师不会这样问,因为好像在暗示让学生来姚老师的毛病。学生真是说出对你的
课不满意,你又能怎么着呢?
但是姚摇就是姚摇,她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她的打算是要王小路说出自己的具体意见,
然后自己循循善诱,给出解答,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她说过,只有在动态中教课的老师才
是合格的老师。
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了头不说话。姚摇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她说:“没关系,你大胆
说出来。我们自由对话,只要讲真心话,其它一切都无所谓。”
王小路说:“我很满意,您上课我向来都满意的——我只是在做数学作业。”说完,还
扬了扬数学本子。
姚摇说:“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呢?”
王小路说:“我不是每一节语文课都做数学作业。只是,只是昨天上数学课我妈有病,
我请假耽搁了。”
姚摇让王小路到讲台上,给了他一段粉笔,说:“你左手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右手在
黑板上画一个圆形。注意,两只手要同时动作一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细微的议论声。刚才还为姚摇担心的本校校长、教导主任都露出了会
心的微笑。他们知道姚摇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专心致志是搞好学习不可缺少的条
件”,他们相信姚摇会说出一番娓娓的动听的道理。
但是,谁也没想到,王小路两只手同时动作,一只手画出规范的方形,一只手画出规范
的圆形,而且同时画完,没有一点破绽!在下边听课的老师们,有的好奇,有的着急。是呀,
接下来姚摇该怎么办呢?
姚摇却灿烂地笑着,透出心底的喜悦。她说:“小路,那么你是说,这一节语文你也完
全掌握了?”
王小路站起来,把这节课的重点,包括时代背景、重点词语、语法练习乃至意境欣赏说
了一遍,简练而又全面。姚摇忘形地走下讲台到王小路的课桌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摇,说:
“好,好!”
姚摇回到讲台上兴奋地说:“你们知道高斯吗?他上小学的时候,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
过了老师:19 岁的时候,他就解决了 2000 年来无数数学家渴望征服的一道数学难题。后来他
成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才能,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放过!像
王小路同学,就应该用特殊的教学方法,以后我们一定专门研究,他完全可以学得更多一些,
更快一些。”
姚摇又说:“但是,同学们,各人有各人的学习道路,如果不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
么,还是要专心致志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只是成功的途径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
千万不要放弃努力。”
课堂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摇不愿在观摩课前布置学生发言,这一方面写出她真诚的特点,另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反
应了某些观摩课“假”的问题。
B. 姚摇上课时反应机敏,对于那些不好好听讲、上课精力投入不到位、没有充分动脑筋思考
的同学,她都要当堂纠正,绝不会拖到下一节课。
C. 《春天的故事》一课在“王小路事件”之前已经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从同学的表现和老师
的反应可以看出来。
D. 王小路面对老师的询问先看四周,然后低头不语,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惭愧,也怕对
老师造成不好的影响。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实验学校毕业班老师的撒手锏并举例说明,是为了衬托年轻老师姚摇的教
学水平之高。
B. 姚摇之所以要节外生枝纠正王小路,是因为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挑战心理,更因为她对好
课要求的标准。
C. 姚摇对王小路的第一次提问是有风险的,本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所有听课老师都有一定的
担心,生怕她无法应对。
D. 本文的整体以叙述为主,间有对话,其中穿插的介绍、评论的内容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
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8. 本文中王小路成功地同时左手画方、右手西圆及姚摇的巧妙处理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9. 因材施教是班级授课制所要解决的难点,但小说中的教师姚摇却基本做到。她成功的原因
有哪些?
【答案】6. B 7. C
8. ①情节发生突转,制造悬念,使故事更加曲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突出人物的循循善
诱、善于启发引导的特点。(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 ①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及教案成竹在胸。②认真背学生。课前设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
表现。③全面把握学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溜号。④坚持动态课堂。在课堂上因势利导,
个性化处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
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
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
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
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
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
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
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
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
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动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
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
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
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
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B.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C.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D.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
督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
以世其禄。”
B. 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 使,掌管民
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
C. 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
乐,三军踊跃。”
D. 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
史公曰”、(汉书)中的“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
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 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
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 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
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 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
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
(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14. 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
(2)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
得推崇了。
14. ①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②皇帝赏识、大臣推荐;③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
死必首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南北”虚指四面八方:“各”指每家祭扫毫不相干。
B. 颔联用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运用蝴蝶、杜鹃等意象抒发无尽的相思之情。
C. 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想,同时为尾联做铺垫。
D. 尾联诗人故作旷达,表达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及时行乐。
16. 请简要赏析颈联。
【答案】15. B 16. ①虚写。诗人并非碰到狐狸在家穴里面睡觉,而是说,祭扫结束,人人
各自归家,灯前笑语;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却没有丝毫的伤心难过。②用典。狐狸始
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③对比。狐狸和人
的对比,我和儿女的对比,突出无奈的旷达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关键在于“_______,
_______”,这个道理极其平凡,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容易做到。
(2)屈原在《离骚》中以水为喻,感慨光阴似流水,岁月不待人,借此表达强烈的使命感、
责任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
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顺木之天 (2). 以致其性焉尔 (3). 汨余若将不及兮 (4). 恐年岁
之不吾与 (5). 昆山玉碎凤凰叫 (6). 芙蓉泣露香兰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143 期短视频,可谓是全国 143 家顶
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的首次集体亮相。各馆精心选择 1 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
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深入
人心。
近些年,( ),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层出不穷。《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
《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蔚然成风。《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无疑让更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美
术馆和重要文物走到大众面前,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
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
争年代的珍贵见证,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
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
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
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
B.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
C. 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是文物“活”起来
D. 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是让文物“活”起来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 昔日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D. 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D
20. 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
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中国扶贫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中国 7 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 70%。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令世界刮
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中国
为什么扶贫?为谁脱贫?(1) ?脱贫后怎么办?把这些内容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向世
人说清楚、讲明白,才能让世界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理解中国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担当。
中国扶贫故事见情怀境界。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黄文秀,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
的毛相林,带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把信仰种进石头里”的周永开,
“用人性的光芒照亮别人”的张桂梅——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为百姓脱贫殚精竭
虑、笃定前行。(2) ,就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讲好党员干
部为百姓谋福祉的公仆情怀,讲好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
中国扶贫故事能否讲好,(3) 。许多扶贫故事都荡气回肠、波澜壮阔,带着感情
去讲,讲出感情来,用真情实感串起扶贫历程中一个个感动瞬间和细节,就可以让读者和公
众受到感染、获得感悟。扶真贫、真扶贫是扶贫故事的主题主线,用真情讲出扶贫之无疆大
爱、用真心讲出扶贫之天下仁心,才无愧于中国扶贫这项壮丽事业。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6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21. (1)怎么脱贫(2)讲好扶贫故事(3)关键在于“情”
22. (1)中国扶贫的奇迹是要讲好的(2)中国扶贫故事是情怀的表现(3)讲中国扶贫故事
关键是“情”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 10 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
下潜深度达到 10909 米,首次探底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
界上极少数能造出万米潜深的载人深潜器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创
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
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
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材料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
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
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
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项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
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
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
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
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
重。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
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
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
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厂”。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
是说:“Made in china ,but china can't create……”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
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海
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
业集团的。1984 年 12 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海
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
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当我们
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
尔彩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
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
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靠买国外技
术发展,但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核心技术,这严重阻碍大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 2001 年 12
月,中国终于加入 WTO ,靠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中国企
业的保护政策基本取消,中国的市场基本开放,企业面对这机遇小于挑战的不争事实,终于
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发出呐喊声——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对教育事
业的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加入 WTO 以后,投资更大, 近几年大力扶持教育,培养出一
批批莘莘的学子,并且派出大量的公费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毕业大学生
和“海归派”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政府近几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扶持有市场竞争力
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企业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企业内部的努
力:领导班子、企业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人,这“三股”力量,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瞄准市场
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之路。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工业之路。
我坚信中国企业经过一番努力后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会
响起,那时中国的工业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