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2021.4
本试卷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气候明显
变暖。《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以内。一旦温度
升高突破 2℃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可逆转,全球气候风险将急剧增
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
和。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
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一方面要减少碳源,另
一方面要增加碳汇。森林、泥炭沼泽、土壤等能够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碳汇”,
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源”相对。
全球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 70%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只有彻底摆脱化石
能源依赖,才能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危机。牵住这个“牛鼻子...”,多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在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碳汇也是重要
一环。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碳库..”,其碳汇作用越来越凸显。
2020 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
和。德国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减排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过去 50 年,中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几乎每 20 年就减少一半;自 2000 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
800%……观测研究还显示,中国近 20 年来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固碳能力显著
提升。
(取材于尚凯元、郑彬、李晓骁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碳中和”是联合国大力倡导的环保理念。
B.实现碳中和是为了消除地球上的二氧化碳。
C.实现碳中和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
D.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减少碳源并增加碳汇。
材料二
当前全球各国对落实《巴黎协定》高度重视已有 120 多个国家陆续宣布碳中和目标。
在能源供给侧,全球一次能源结构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快速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转型。
当前,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 19%。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
估报告,要实现 2℃温控目标,到 200 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要达到 50%左右。因
此,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步伐要大大加快。
未来,清洁能源将主要转化为电能,电能的生产和消费都来源于清洁和零碳的能源。在
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系统中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将取代燃油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海等
领域都要大幅提高电气化程度;在工业领域传统观点认为很难通过电能替代实现减排,尤其
是部分工业部门,如钢铁、水泥等需要化石能源提供高品位热能但随着技术进步,低品位热
能可以由电能直接提供高温供热则通过电制氢的方式借助氢能来实现,进而推动工业领域的
电气化和低碳化。
无论清洁能源发电还是终端部门用电,都要通过电网系统进行输送和配置。因此,未来
高比例的能源清洁化和电气化必须依靠电网互联才能实现。以中国为例,我国清洁能源资源
丰富,但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
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超过 80%。但是,我国 70%左右的电力消费集
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因此需要通过电网互联实现风光互补、区域互济、发电用电
平衡,这样才能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当前各国的行动力度距《巴黎协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各国需将自主贡献目标
提升 3 倍才能实现 2℃温控目标。
(取材于刘昌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 分)
A.多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B.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任重道远
C.中国能源系统的清洁转型
D.电网建设决定碳中和目标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阈值:指温度最低值。
B.牛鼻子:指气候危机。
C.碳库:指二氧化碳的产生地。
D.负荷中心:指能源消费多的地方。
材料三
目前,已有很多模型研究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并形成基本共识。中国要在 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在 2050 年左右就必须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 85%的目标,煤炭
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要控制在 5%以下,整个能源系统要实现清洁化、零排放甚至负排放。其
他终端用能部门要尽可能实现电气化,减少直接排放。在工业领域,有一些碳排放是难以避
免的,因此需要碳汇进行中和。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高达 58%,煤电
占比大约为 72%。用 30 年的时间颠覆性地改造全国能源系统,我国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以碳中和为目标推动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首先,科学研究要先行。研究仅靠模型模
拟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现实情况在模型中不能很好地被刻画和反映。理论研究必须从政策需
求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更细致地考虑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决策者和公众对
碳中和目标的认知水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
自己要做”。最后,依靠技术和政策的配合。在政府主导之外,要充分激发企业的主动性,使
企业和行业主动投入新技术研发之中。只有形成合力转型才能够发生。
充分了解碳中和目标下完成深刻社会经济转型的难度,并不是要动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
信心,而是要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成本,减少社会问题。要实现碳中和目标,
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这是社会变革必须付出的代价。近年来,欧洲提出低碳转型“不
能落下一个人”,寻求“公正转型”。中国也需要在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设计、制定和执行中充分
考虑这个问题,为利益受损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和支持。
(取材于陈迎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解决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问题时,碳汇可发挥重要作用。
B.模型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C.全民对碳中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速度。
D.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需做出牺牲,也需被关注。
5.面对碳中和问题,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6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共 18 分)
①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为长耆【1】,往来里中察奸民。”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
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
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授郏城尉。
②移渑池尉。恶盗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2】
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挺身入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信之,乃出。巡检者
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
复自言。
③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
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
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尽钧.
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
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
④复命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
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3】。会交趾獠【4】叛,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
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
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
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
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
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⑤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
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
(取材于欧阳修《桑怿传》
注释:【1】耆长:乡村中捕盗的人。【2】宣头:朝廷的文书。【3】阀:功劳。【4】獠:
古代少数民族名。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兵邀.于山口 邀:邀请
B.尽钩.得之 钩:探究
C.媪察其实审.矣 审:详细
D.有粟二廪. 廪:粮仓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又尝之.郏城 馈之.如盗
B.阳为不知以.过 变为盗服以.出
C.溃则.难得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吾乃.其佐也 粟尽乃.止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几不自免
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
B.迹盗所尝行处
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
C.为君致阁职
为你谋取内阁的官职
D.见民走避溺者
看到老百姓躲避那些溺水者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桑怿主动请求做耆长,与县尉一起捕捉盗贼,因功授郏城尉。
B.虽然被巡检欺骗,桑怿还是把王伯交给他,让他去请功。
C.桑怿虽然贫穷,但是坚守原则,拒绝通过贿赂得到官职。
D.作者认为桑怿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急人之所困。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
11.请简要分析第④段桑怿让出赏赐的原因。(3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
些特点。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5 题。(共 12 分)
枯 棕【1】
杜 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同“啄”。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蜀中棕榈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榈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
D.作者运用“伤”“苦”“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榈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
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秦伯,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秦、
晋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有效消除了秦伯的戒备。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
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3)春天的景色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如《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的山间春
色,也有《钗头风》中“________________”的小城之春。
(4)面对滚滚长江,诗人常会联想起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苏轼想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
________”,辛弃疾想到的是“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7 题。(共 5 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请从原著
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
豫剧的孤儿
陈 光
①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偏偏从小不爱吃面条,也不爱听嗯哪唉嗨哟的豫剧。父亲是琴棋书
画无师自通的才子,我只知道他们电视台的同仁们赞许过他拉着弦子表演的河南曲剧,我却
从来没兴趣听。
②离乡久了,第一次碰到豫剧访美,又听说是得了“文华奖”的大戏《程婴救孤》作为河南
人,还是去捧了场。朋友说“一票难求,我以为不过是习惯上的修辞之语。邻座碰到作家协会
的同乡,他是学民乐出身的,聊到豫剧也有疏离之感,言语间为中国这些传统剧的存续..颇为
唏嘘。是啊、现在的社会,流行的是街舞、嘻哈音乐,谁还要听什么豫剧?
③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
④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屠贼乘胜斩草除根,追杀
赵氏遗孤。草医程婴冒死救出婴儿,开始了十六年刀尖上的生死之旅。为保护赵氏这仅存的
秧苗,一个又一个义士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先是小丫头彩凤不畏私刑,然后是守城大将军
韩厥以身守信。屠贼发现婴儿被“劫”,下令民众三日内交出此婴,否则全城半岁以内男婴,将
格杀勿论。
⑤屠刀闪闪,戏到此,你已经知道,唯一能救全城婴孩于无的,就只有这个遗孤了。但
献出的却不是赵氏孤儿,而是程婴中年所得的独根苗、亲生子。为能瞒住贼人屠夫,程婴只
能接受公孙杵臼的调包计,密告公孙匿藏“赵氏孤儿”——实为程婴的亲骨肉。程婴眼睁睁看着
自己的婴孩死于屠贼刀下,亲如手足的公孙老兄撞柱而死。
⑥“死比生更容易”——公孙死前交代程婴。逝者逝矣,一死壮烈,生者却要背负更沉重的
偷生命运。为保护遗孤,程婴搬进贼府,日日与虎狼为伴,并让婴儿认屠贼为义父。比千刀
万剐更难熬的是让义士背负一世骂名。在“老程婴,坏良心,他是一个不义人。行出卖贪赏金,
老天有眼断子孙”的童谣里,程婴真的老了。已是妻离子散,还要忍受“断子绝孙”的唾弃。“一
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一天,每一年,一面是殚精竭虑地抚育遗孤,一面是国仇
家恨忍气吞声,独咽亲人死别之冤苦、深埋正义不张之忧愤。
⑦十六年后,孤儿终于成为少年俊杰,朝廷也变了天。遗憾的是,擒拿屠贼时,赵氏孤
儿命其自刎,屠贼自语着“还是没有斩尽杀绝”竟突然飞出一刀砍向身边的程婴。
⑧全剧,写的是一个“义”字。为正义,为换取一个小小的婴儿这么多义士,在生命乃至清
名面前,没有一丝犹疑。此心,就是几千年来传下来最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民族
历千劫而存续,虽寒秋仍独立,它直指苍天,名曰“正气”——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⑨这样的精神,其实是属于全世界的。甚至西方文化中,也有英雄所见的共鸣。电影《拯
救士兵瑞恩》里,某个家庭的好几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按照军令,他们应该有最
后一个儿子留下以照顾全家。为了这个承诺,一群军官士兵在硝烟战火中寻找这个无名小卒,
最后为保护他而献身。在“义”与“信”面前,“生死安足论”。这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的精神。
⑩从艺术层面讲,《程》剧达到的,也是一个巅峰,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
全剧围绕一个“救”字,剧情环环相扣,两个多小时的长戏一口气演完,始终把观众紧紧箍在座
位上,似悬在绝壁上观火。紧张时密不透气,悲情时肝肠如绞,壮烈时天地动容慷慨时气冲
云霄。
⑪
在绕梁洪音里,人与剧融为一体演员与演出融为一体。正是因为这样的剧情,才给演
员最宽广、最深、最圣洁的空间去发挥,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引领观众走向生
死交集、善恶较量、正邪决斗的刀锋浪尖。在每一个急转直下的戏剧冲突中,没有任何语言
可以表达胸中千壑,只有万马奔腾样冲涌而出的高腔;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
只有千竹迎风般低回委婉的清音。这样的时刻,每一个音符都是热血从心底的冲灌,每一个
声调都是岩浆自地底的喷涌。
⑫
这样的时刻,就是艺术上的高峰体验。
⑬
作为音乐和戏剧爱好者的我,曾陶醉于多明戈嘹亮纯净如山中飞瀑的高音,也曾沉迷
于萨拉·布莱曼弥散在水幕喷泉的清幽雅韵。但是,我不能不说如此跟全体观众一起震撼到心
底熔岩的音乐剧作,我还是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文化深层的亲近,也许是心灵的共鸣。音乐
是直指心灵的,而放在一个惊心动魄的剧作里的音乐,更是感人至深。
⑭
除了“唱念”,动作高超的“做打”也为剧情增色不少。我不知道演员是不是从小就要练少
林功夫,但我也完全有理由猜想他们小时候应该也跟我一样有过看了《少林寺》或豫剧《花
木兰》之后凌晨偷偷爬起来,翻越学校的高墙去练功的经历。就算是只学了些花拳绣腿,在
舞台上巨幅的背景下,众兵们在刀光剑影中连斗翻腾的腿脚,也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而宫女
丫鬟们衣香鬓影,齐整整的“水步”,在舞台上轻盈如云,则真正把东方女性那“水莲花”一样的
温柔娇羞展示得淋漓尽致。
⑮
可惜,这样的艺术,这样纯粹的属于中国的艺术这么本土来自自家后院的豫剧,我竟
然是在跨越了千山万水、经过许多人生轮转之后,才在异国他乡遭遇。这,不知是幸事还是
不幸。
⑯
我毫不惊异于最后全场的起立。一向含蓄的中国观众在“程婴”最后谢幕时爆出比西方
人更慷慨的掌声和口哨声。我顾不得被泪雨催花的妆容,跟激情的观众们一起涌向舞台与演
员们合照。这里面竟也有金发老外。
⑰
在满台的鲜花、掌声、泪与笑中,我没有遗憾:赵氏孤儿终于被救了。但,豫剧呢?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言语间为中国这些传统剧的存续..颇为唏嘘 存续:流行
B.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 目不暇给:看点太多,看不过来
C.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 炉火纯青:技术达到纯熟完美的程度
D.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 百啭:渴望得以诉说的重重心声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作者说自己虽是河南人,却从小不爱听豫剧,为后文写在异乡观赏《程婴救
孤》后,对家乡戏曲态度的变化做铺垫。
B.剧中程婴为救赵氏孤儿,舍弃自己的亲骨肉与屠贼相伴十六年,却遭受百姓强烈谴责,
形成了极具张力的戏剧冲突。
C.第
⑬
段作者将豫剧《程婴救孤》与自己喜欢的其他音乐进行比较,得出情节的惊心动
魄是这一剧作感人至深的主要原因。
D.第
⑭
段对演员如何练功的猜想可以看出“做打”表演引发了作者对儿时欣赏影视剧之后,
迷恋于学中国功夫的动人回忆。
20.文章第③段写道:“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如此激
动的原因。(6 分)
21.本文题目“豫剧的孤儿”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 分)
①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400 天之际,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
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②此次发布的体育图
标,和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设计理念遥相呼应....。③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
篆刻形式,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既是留给世界独特的文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
传承。④可以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⑤古老..的艺术和现代..的设计完美结合,让更多传统
与现代共同创造新的时尚。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句中的“倒计时”前可加入“开幕”一词。
B.②句中的“遥相呼应”可改为“殊途同归”。
C.④句中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
D.⑤句中的“古老”与“现代”应互换位置。
(2)文段中③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2 分)
23.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某中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
话”,但超过七成的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
点明确,言之有据。150 字左右。
(2)学校要举办一次国画展览,同学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请你介绍自己完成画作的
过程。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 字左右。
(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百年间涌现出无数英烈和先进人物,请你为他们写一
首小诗或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150 字左右。
24.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
而是要问意志。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
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雷锋日记》开篇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
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看到这几句话,你头脑中会闪现出哪些与此相关的人或事呢?请你展开联想或想象,自
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市东城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1.B(3 分) 2.B(3 分) 3.D(3 分) 4.C(3 分)
5.答案要点:
制定目标;坚持绿化;加快能源供给改革;能源消费以电能为主;电网互联;社会经济转型。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6.A(3 分) 7.B(3 分) 8.D(3 分) 9.A(3 分)
10.参考答案:
你让出赏赐,朝廷一定不会答应,你只会因为爱好虚名和行为狡诈而受到嘲笑。
11.答案要点:
①“非独吾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②“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怕引起误解。
③“受之徒惭吾心”,受之有愧。
12.参考答案:
团结他人;重义轻利;胸怀坦荡;成人之美;与人和睦相处,而不盲目附和。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13.C(3 分) 14.A(3 分)
15.参考答案:
①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棕榈被割剥过甚而至于过早枯死的不幸,来喻指蜀中百
姓横遭暴敛而生存无路的惨景,表现对动荡时局的担忧、对官府盘剥的激愤及对人民
苦难的同情。
②诗人将棕榈被剥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再顽强的生命力也经不起无休的
割剥摧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慨之情。
16.(1)郑既知亡矣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灭六国者六国也 / 族秦者秦也
(3)野芳发而幽香 / 满城春色宫墙柳
(4)三国周郎赤壁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7.略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8.A(3 分) 19.C(3 分)
20.答案要点:
深刻的主题;曲折的情节;直指心灵的音乐;演员精彩的功夫;对传统文化的赞叹;现在才
亲近豫剧的遗憾。
21.答案要点:
豫剧《程婴救孤》;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下处境;身处异国他乡,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我”。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1)A(3 分)
(2)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既是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留给世界独特的文
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传承。
23.略
24.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县人。参加进士考试,两次都没有考中,便到汝州、颍州间游历。因年
成不好,汝州附近的各县盗贼很多,桑怿对县令说:“我想当者长,在乡间往来巡查奸民。”
桑怿也曾经去郏城,遇到县尉刚要出去捕盗贼,就与他一起出行。到了盗贼窝藏的地方,县
尉有些害怕,假装没看见就走了过去,桑怿说:“盗贼在这里,去哪里呢?”桑怿下马独自
杀了数名盗贼,就把他们都绑了起来。他又听说襄城有十几个盗贼,就独自提剑前往,杀了
几个盗贼,把其余的人都绑起来。汝城附近的县因此盗贼绝迹,朝廷就任命桑怿做郏城尉。
桑怿调任渑池尉。恶盗王伯的事情让朝廷知道了,朝廷点名让巡检捕捉。不久,桑怿到
了这里,巡检伪造朝廷的宣召文书给桑怿看,准备筹划将王伯招出。桑怿相信了,就挺身深
入盗贼巢穴招安,与王伯同睡同起十余天,他使王伯相信了自己,就一起出山来。那个巡检
反而用兵在山口阻截,桑怿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桑怿说:“巡检被点名捕盗,这样做
是害怕得不到功劳。”就把王伯给了巡检,使其邀功,不再说自己的事了。
有恶贼二十三人,没有办法抓到,枢密院让他前往捕拿。桑怿思考说:“盗贼害怕我的
名字,听到我去一定会逃跑,逃散就不容易抓到了,应当先向他们表现我的怯懦。”桑怿到
了那里就关闭军营大门,告诫军吏不许一个人擅自走出军营。过了一阵,在一个晚上桑怿和
几个军卒装扮成盗贼出来,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走进老百姓家,老百姓都逃走,唯独
有一位老太太留下来,像对待盗贼一样给他们东西吃。他就渐渐接近老妇人,跟她说话,并
提到了那群盗贼,桑怿完全探得了盗贼的下落。于是告诉她实情:“我就是桑怿,麻烦老妇
人帮助我们了解实情,并且千万不要泄露!”桑怿过了三天又前往,老妇人已经详细地了解
了盗贼的实情。第二天天一亮,他分别部署军士,以甲士若干人在某地捕捉某盗贼,以军卒
若干人在某处捕捉某盗贼。
桑怿回京复命,枢密院官吏对他说:“送给我银子,我为你谋取内阁的官职。”桑怿说:
“我不想通过贿赂得到官职,况且我贫穷没有银子;即使有,也绝对不能这样做。”官吏非
常生气,隐瞒了他立功的情况。恰巧碰到交趾地方獠族叛乱,去了几拨人马都不能平定。所
以朝廷命令桑怿前往,亲手杀掉了叛贼。回京后,就任命他做阁门祗侯。桑怿说:“这次行
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现在他留在那里而我却回
来了。我赏赐很厚而他却很轻,难道不会怀疑我掩盖他们的功劳而表现自己吗?接受了这样
的赏赐只会使我内心惭愧。”就要把朝廷的赏赐让给自己的上司,把奏稿给我看。我对他说:
“你让出赏赐,朝廷一定不会答应,你只会因为爱好虚名和行为狡诈而受到嘲笑。”桑怿感
叹说:“我也想到了这点,然而观察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应当听任他的内心作判断,被人嘲
笑有什么呢?如果想躲避名声,那么好事就都别做了。”听后我也感到惭愧。他终于将功勋
让给了别人,没有听劝告。桑怿虽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的事情都合
乎道德伦理,很多都像这件事一样。
当初桑怿住在雍丘,遇到大水,有两仓粮食准备用船运走,看到老百姓奔跑躲避大水落
入水中,就丢弃了粮食,用船载运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
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为他们做饭,直到把自家的粮食吃完为止。庐陵欧阳修说:勇武和力
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
上是义勇之士了,他的学问不深却能有所作为,可以说是一种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