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品味高考
(2016年新课标I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
位置的变化。图 1 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
分布。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2016 年新课标Ⅱ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
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
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 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
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9~11 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 切 断 潮 流 泥 沙 补 给 B. 加 速 汛 期 洪 水 下 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5 年新课标 I 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
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
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
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第 2 页
微专题——河口海岸带
课堂探究案
【考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明确流水作用、海水作用。
2 结合材料和老师讲解,理解流水作用、海水作用对河口海岸带的影响。
3.通过典型考题,总结归纳出流水作用、海水作用对河口海岸带影响类问题的答题思路。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下游河床形态
思考
1. 近岸海水作用与流水沉积作用的关系?
2. 流水作用和海水作用对下游河床形态有什么影响?
典型例题: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
世纪 60 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
负面影响。据此完成 11-12 各题。
第 3 页
11.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A.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
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C.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D.减小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
12.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C.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
探究二:河口三角洲
1.问题: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2.思考: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还应考虑哪些方面?
【归纳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条件
典型例题:亚马孙河全长 6440 千米,流域面积 705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
广的河流。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 1.5—2. 44 米高
的大潮。每当大潮来时,其声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第 4 页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 1.15 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2.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A.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作用
B.冰川的侵蚀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对泥沙的搬运、堆积作用
3.若某地海岸主要受海浪击打而被侵蚀,则其海岸线特征往往表现为
① 岸线平直 ② 地势险峻 ③ 滩涂广阔 ④ 坡陡水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