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地理湖泊与环境52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三地理湖泊与环境52张

ID:678399

大小:15.4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湖泊成因与分类 2.湖泊特征 3.人类与湖泊 湖泊与环境 习近平同志说:“‘人生只合住湖州’,这句话 我一直有这个印象。湖州适宜居住,湖光山色、 美不胜收。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同志在太湖考察时运用“两座山” 科学论断指导太湖保护开发纪实  按成因 1.分类 构造湖 火口湖 堰塞湖 河成湖等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湖泊形成与分类 类型 成因 特征 举例 构造 湖 地壳 , 积水成湖 湖岸 , 湖水较 。 贝加尔湖、青海 湖、维多利亚湖 断裂下陷 陡峭 深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 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6.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解析:贝加尔湖位于板 块内部大陆断裂地震带 上,地壳断裂下陷,集 水形成贝加尔湖。 A 纳木错湖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 公里,是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湖中岛屿有石柱、天生 桥、溶洞等景观,湖的西北面陡崖上还留着8~10道古湖 岸线。湖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 山的主峰。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纳木错湖成因说法最佳的一 项是 A.地壳受挤压褶皱下陷 B.地壳抬升受挤压褶皱下陷、冰川作用、气候变化 C.冰川作用              D.先冰川作用,后地壳断裂下陷 B 类型 成因 特征 举例 火口 湖 积水 多为 形, 湖岸陡,湖水深 长白山天池椭圆火山口 类型 成因 特征 举例 堰塞 湖 堰塞堤往往 不稳定,易 垮坝,引发 洪水。 熔岩堰塞湖:五大莲 池; 山崩堰塞湖:汶川地 震后的唐家山堰塞湖 由于地震、滑 坡、冰碛或火 山喷发熔岩阻 塞河道形成 堰塞湖 牛轭湖(河成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 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潮。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 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据图描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流水冲刷, 凹岸侵蚀 河流裁 弯取直 原河道被废弃, 形成湖泊 流水冲刷,凹岸侵蚀,河流裁弯取直, 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淡水湖(含盐度小于1g/L) 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 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 1.分类 按盐度 1.分类 可分为:外流湖与内流湖; 按泄水情况 外流湖大多为淡水湖,内流湖则多为咸水湖、 盐湖。 淡水湖 咸水湖 特征 有河流流入,有河流 流出 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 出。 图示 成因 ①湖水有进有出; ②水盐平衡,盐度低 。 ①湖水主要输出形式为 蒸发;②盐分富集,盐 度上升 分布 外流区 内流区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 山山脉南缘,塔克拉玛干 沙漠北缘,是我国最大的 内陆淡水湖。湖区深居内 陆,光照充足,热量丰沛, 雨量稀少,属典型的温带 大陆性气候。主要补给水 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 雀河的源头。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山 山脉南缘,塔克拉玛干沙漠 北缘,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 水湖。其地质构造为天山西 褶皱带内部的焉耆盆地坳陷 区。湖区深居内陆,光照充 足,热量丰沛,雨量稀少,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 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博斯腾湖发育为 淡水湖的原因? ①该湖有充足的淡水水源(天山冰雪融水和 山地降水)补给; ②河水由甲河注入湖中,后从乙河外泄,从 而形成淡水湖。 科学家研究发现,位于乍得湖东北部大约350公里处的乍 得盆地最低处有一处洼地,名为博德莱洼地,而通过监测 博德莱洼地的地下水矿物质构成和乍得湖的湖水矿物质构 成几乎一致。所以科学家推测,乍得湖的盐分就是通过湖 底的地下径流,流向东北排入了博德莱洼地,从而保证了 自身的淡水性质。  乍得湖有入湖的河流,却没有从乍得湖流出的河流,也就 是说乍得湖是一个内流湖,随着河流携带的盐分不断进入 湖泊,而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就会留在湖泊内,久而久 之就会成为咸水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内流湖都是咸水湖 ,但是神奇的是乍得湖却是一个淡水湖。为什么乍得湖的 湖水盐分不高呢?如果乍得湖的盐分没有排除的通道,肯 定会演化成一个咸水湖,所以乍得湖肯定存在不为我们熟 知的“排盐通道”。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在地质历史时期 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后 来因为湖面缩小而分裂成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两 个湖泊(如图所示)。 3.影响居延海 位置游移的主要 因素是 A.河流改道 B.地壳运动 C.风力作用 D.生态恶化 A 居延海是在东西断裂形成的条带状洼地的基础 上形成的,加上风力侵蚀作用使洼地范围扩大 形成居延海湖盆。 居延海的形成 (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 域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 (2)水位:补给类型。 (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 地质条件。 (4)盐度:气候、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 水、湖泊封闭程度。 (5)泥沙: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 (6)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 类活动影响、地形。 二、湖泊特征 结冰盐度高, 融冰盐度低 兴凯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1861年中俄勘界 后变成了中俄界湖。该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 条长约90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的天然沙坝隔开,沙坝两 侧湖面呈现惊涛拍岸和风平浪静不同的景观。湖水从东北 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为乌苏里江西源  1.天然沙坝面 积最小的月份 最可能为  (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C 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 多,湖水水位最高,天 然沙坝面积最小 兴凯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1861年中俄勘界 后变成了中俄界湖。该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 条长约90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的天然沙坝隔开,沙坝两 侧湖面呈现惊涛拍岸和风平浪静不同的景观。湖水从东北 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为乌苏里江西源  2.兴凯湖湖水 成为乌苏里江 径流量主要来 源的季节最可 能为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本题并不是问哪个季节 补给给乌苏里江的径流 量大,而是问哪个季节 成为乌苏里江径流量的 主要来源 三.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旅游 洱海是位于山间谷地中的高原湖泊,湖岸一侧有狭长缓 坡地带。研究人员在洱海岸边建立观测站研究湖陆风和 山谷风效应。下图为当地某月白天和夜晚风频图。 7.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洱海的 A. 东岸    B. 西岸    C. 南岸    D. 北岸 B 观测站可 能位于洱 海的西北 部 观测站可能 位于洱海的 西南部 洱海是位于山间谷地中的高原湖泊,湖岸一侧有狭长缓 坡地带。研究人员在洱海岸边建立观测站研究湖陆风和 山谷风效应。下图为当地某月白天和夜晚风频图。 8.湖岸地区湖陆风与山谷风相叠加 A. 会使风向变化特征更加显著     B. 使冬季的风向变化特征比夏季更加显著 C. 将使湖岸缓坡地区更加干旱     D. 将进一步加剧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 A 湖陆风是局部热力环 流,不影响冬季、夏 季的风向变化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 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 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三.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旅游 贝加尔湖(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深湖(最深处达1600 多米)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 千米,面积居世界第七位。8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9— 10℃,冬季有88—146天的结冰期。贝加尔湖地区常会 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 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 称之为“高跷树”(如下图所示)。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 河流注入,仅有安加拉河从湖中流出。 贝加尔湖被称为天然机制的“冷暖空调”,请结合材料分 析原因。 贝加尔湖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 贝加尔湖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时释放潜热(或热量), 减轻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 巨大空调机 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为-38℃,确实很冷, 不过每年1-5月,湖 贝加尔湖美景面封冻,放出潜热,已减 轻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夏季平均温 为14 ℃,降低了炎热程度。  贝加尔湖对气候调节作用巨大 冬季寒冷的原因:纬度高,地势高,靠近冬季风风源地; 比西伯利亚其他地区 冬温高的原因: 贝加尔湖的巨大调节作用 夏季比同纬度地 区凉爽的原因: 纬度高,地势高,湖泊的巨大调 节作用 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 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 ,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 ,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 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                                      9.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西部水量大  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 C.湖泊西部水温 高  D.湖泊东部有出 水口,水体更新快 B 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 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 ,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 ,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 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                                      10.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 A.丰水年份夏季 B.枯水年份冬季  C.丰水年份冬季 D.枯水年份夏季 11.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C.水质恶化 D.湖口水闸建设 A D 修建湖口水闸后, 甲湖水位季节变 化减小,冬春季 水位较高,“露 滩”和“晒滩” 时间缩短,水生 植物种子难以萌 发生长 图2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8.图2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 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A 夏季气温降低, 冬季气温增高, 不利于农作物生 长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 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 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 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 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 示意图。 1.库赛湖湖底 粗颗粒层的沉 积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A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 。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 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 面示意图。 B 2.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 A.春季风力偏大   B.夏季气温偏高 C.秋季降水偏少   D.冬季光照较强 3.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 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A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右下图为2012 年8月~2013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研究发现 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 7.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最强,表层的水较温暖,深层的水接 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由于温度明显不同而致使同一 垂直面上水体密度与盐分不同,分层最明显。而其它季 节,表层气温或降低或受冰层或融冰影响,表层水温与 深层水温差异不大。 湖区水体分层   温差是影响湖、库水体垂向分层的主要因素,湖泊、 水库水温受湖面以上气象条件(主要是气温与风)、湖泊、 水库容积和水深以及湖、库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 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垂 直变化。一般容积大、水深深的湖泊、水库,水温 常呈垂向分层型。对于容积和水深都比较小的湖泊, 由于水能充分混合,因此往往不存在垂向分层的问题。所 以,水深越浅越不易分层(水体上下温度相差不大),径 流越大越不易分层(水体交换迅速)。 8.推测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 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 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 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 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D 分层越明显,垂直方向上的水体交换越不活跃, 由于交换不活跃,气温低,氧气含量也不可能充 足。由于这种分层导致交换不活跃,最终导致下 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三.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旅游 四孔鲤鱼 湖泊的经济价值? 旅游 湖泊的经济价值? 建水上光伏电站 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①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增加; 入湖水量减少; ②湖泊水污染,水体富营养 化,湖泊退化; ③围湖造田; ④上游水土流失,湖区泥沙 淤积加重。 谋求人地协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生态旅游 建自然保护区 治理湖区水污染 严禁围垦 规范养殖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 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 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 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湖中大量的端足 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常会 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 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 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 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 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1)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湖盆深,受外界影响小;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 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小,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 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功能强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 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 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 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湖中大量的 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 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 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 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 ,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 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3)分析贝加尔湖岸附近“高跷树”的形成原因。 该地大风天气多,松树抗风能力强,高大粗壮的树干迎风 而立。大风(湖水波浪)侵蚀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 的土壤被侵蚀搬运;部分树根裸露,迫使树根不断向下生 长,同时土壤侵蚀频繁发生,根部长度增加,形成“高跷 树”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 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 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 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湖中大量的 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 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 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 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 ,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 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2)分析贝加尔湖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的原因。 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见,人类活动影响小; 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只有一条河流入海,生存 环境较封闭;湖面较大,生存空间较大(任答4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