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2021 湖南省适应考)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 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这则材料反映北宋 A.义利之辨得到强化 B.商业经济发达 C.心性修养观念盛行 D.监察制度完善 【答案】B 【详解】 根据“乡亲来部下兴贩”可以看出宋代商贩不局限于本地贩卖,也会到外地贩卖,说明当时商 业经济发达,B 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范仲淹的个人修养,不能反映当时社会义利之辨得到 强化,排除 A;盛行的说法错误,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 D。 2.(2021 年江苏省适应考)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 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术发展 B.城市经济繁荣 C.科举制度完善 D.市民文艺兴起 【答案】A 【详解】 宋代雕版印刷术推广,印刷技术发展直接推动了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A 正确;城市经济繁 荣、科举制度完善有利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但是对题干上所述的变化并不起直接作用, BC 排除;市民文艺兴起是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表现,而非因素,D 排除。故选 A。 3.(2021 年辽宁省适应考)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为今议者, 方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专而反损”,“夫欲十分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 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他主张 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 B.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 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管理 【答案】A 【详解】 根据“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可知欧阳修认为如果实 行茶盐官营,茶盐之利只能得到十分之三,而分利给商人则可能得到十分之五,所以他主张 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故选 A;欧阳修论述的是茶盐经营,并不是改变重农抑商的政 策,排除 B;欧阳修是主张分利给商人,并不是取消或加强对商人茶盐经营的管理,排除 CD。 4.(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 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 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A 【详解】 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A 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 排除;C 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 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 排除。故选 A。 5.(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 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处通过内心反省来 明理,因此 C 正确;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A 排除;BD 是程朱理学的成就, 排除。故选 C。 6.(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我国古代一部著作有《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 分,书末附有《活字印书法》,系统记录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赞此书:“文章尔雅, 绘画亦皆工致。”此书作者是 A.王祯 B.沈括 C.毕昇 D.葛洪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书》是元代王祯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 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主要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 三部分,因此 A 正确,BCD 排除。故选 A。 7.(2021 广东省适应考)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 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 这一规定体现了 A.薄赋观念 B.程朱理学思想 C.重本思想 D.经世致用观念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 毕”可以看出涉及农业生产的诉讼案件,要避开农耕最繁忙的时间,这体现了古代重本的思 想,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赋税的征收,排除 A;北宋时期理学初创,并没有形成 太大的影响力,且材料与之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排除 D 项。 1.(2020·全国Ⅱ卷高考·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 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 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 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 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 C 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 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 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 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 D 项。 2.(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 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 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 C 项;根据材料“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 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 创造就业机会,未涉及“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排除 A 项;“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 仓放粮”“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 的不同点,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法得出“建 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 项。 3.(2019.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 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答案】B 【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 B 项; 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 A 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 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 C 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 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 D 项。 4.(2019·全国Ⅲ卷高考·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 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可见养活这 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 A 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 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 B 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 虚外”的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 C 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 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 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 D 项。 5.(2020·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 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 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 A 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 排除 B 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 C 项; 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 D 项。 6.(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 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 “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答案】B 【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 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选 B 项;A 项只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排除 A 项;商 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管理没有适应新的经济 形势,因此须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 D 项。 7.(2020.7·浙江高考·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 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 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南市”突破了政 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故①正确;据材料“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知, 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故②错误;据材料“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 壮丽”可知,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故③正确;据材料“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 一日可尽”可知,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故④错 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8.(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 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 市镇经济发达,故 D 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 税,故 A 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 打破时空限制,故 B 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 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 9.(2019·海南高考·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瓷器从唐朝时期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 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到了宋元时代,海上交通发达,陆上则因为宋朝未统一全国,陆 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 A 项;据所学,十八世纪以后茶 叶贸易占贸易主导地位,输出量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宋元时代茶叶并未大量外销,排除 B 项;棉布在宋元时期成为百姓衣料,主要内销,排除 C 项;白银在宋元都是流向中国, 排除 D 项。 10.(2019·上海高考·5)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 A.西安 B.开封 C.泉州 D.天津 【答案】C 【解析】福建泉州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故选 C 项;北宋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 的沿线城市,排除 A 项;北宋开封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排除 B 项;北宋天津不是丝 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排除 D 项。 11.(2019·北京高考·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 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 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 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 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 思想,故选 C 项;材料强调官府对农业的重视而非垄断商业的现象,排除 A 项;结合所学 宋代由于货币使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 农业生产的态度而非商人地位,排除 D 项。 12.(2020·江苏高考·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 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 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表明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 佛教融合的现象,故选 B 项;材料表明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统 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 A 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不是在北宋,排除 C 项;阳明 心学是在明朝,不是在北宋,排除 D 项。 13.(2020.7·浙江高考·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 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于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 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 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A.《武经总要》 B.《梦溪笔谈》 C.《萍洲可谈》 D.《梦粱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首尾锐如鱼形”“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可知,这是指南鱼, 北宋初年( 1044 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的作法,故选 A 项;《梦溪笔谈》 记载的是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排除 B 项;北宋《萍洲可谈》记载“舟师”阴天 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排除 C 项;南宋《梦梁录》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也是指南针,排除 D 项。 14.(2019·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 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 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 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 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 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 B 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 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 A 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 生态度,排除 C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 D 项。 15.(2019·上海高考·6)理学家强调人对天理的自觉追求,具体修身方法是( ) A.克己复礼 B.重义轻利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 【答案】D 【解析】理学家反省内心,“正心诚意”,去掉私欲,恢复内心的天理,故选 D 项;“克己复 礼”是孔子提出的,意在克制私欲,恢复周礼,与对天理的自觉追求无关,排除 A 项;“重 义轻利”是儒家的义利观,与对天理的自觉追求无关,排除 B 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 的,旨在加强君主专制,与对天理的自觉追求无关,排除 C 项。 16.(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 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曲者,词之变”和“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结合所学宋词可以演唱可知是由宋词 演变而来的元曲,故选 D 项;南北朝时“词”还没有产生,排除 A 项;唐朝时的文学主要是 诗而不是词,排除 B 项;北宋时期的主要文学是词,排除 C 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