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分项汇编(第四期 4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模拟)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 53 万担,远远超过鸦片战 争前最高年出口量的 13 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起,生丝的出口量在 1 万担的基础 上不断上升,咸丰八年(1858 年)的出口量增加到 6. 9 万担。当时中国丝、茶出口量的上升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反映出中国外贸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改变 C.源于晚清近代化的起步 D.说明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 53 万担,远远超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年出 口量的 13 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起,生丝的出口量在 1 万担的基础 上 不断上升,咸丰八年(1858 年)的出口量增加到 6.9 万担”,可得出,鸦片战争后,晚清生丝、茶叶出口量连 年上升的情况,这种出口现象刺激了江南一些地区大量种桑养蚕、种植茶叶,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自然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作用,故 A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 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贸易的不利局面在近代中国没有改变,故 B 项错误;晚清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 动,故 C 项错误;当时中国市场是被动开放的,故 D 项错误。 2.(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模拟)下表所示是 1894-1936 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比例(单位:%)。这一时期 列强对华直接投资 A.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具有强烈的掠夺性色彩 C.导致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D.确立了外资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表中列强对华的投资主要用于贸易业以及与其相关的金融业、运输业,对工矿企业 的投资,占比始终不到 20%,这说明外国在华的投资多集中于商业掠夺性企业,具有强烈的掠夺性色彩,故 B 项 正确;列强对华投资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故 A 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就已开始解体,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 主体地位,故 D 项错误。 3.(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模拟)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以求打破列强对力量的垄断 B.求富思想与日俱增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D.涉及行业范围广泛 【答案】A 【解析】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是打着“自强”的旗号,目的是增强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以求打破列强对力量 的垄断,故 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事工业的创办,与“求富”无关,故 B 错误;C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 有反映,故 C 错误; 材料只反映了军事工业的创办,由此看来,涉及行业范围相对较小,故 D 错误。 4.(2021·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高三模拟)对于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村镇的社会变化,时人有诗云:“蚕 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 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这说明 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贸易中心已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影响中国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可以看出,随着鸦片战争国门大开,中国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被卷入到世界市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故 D 项正确;A 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材料没有 体现贸易中心的变化,排除 C。 5.(2021·河北保定市高三模拟)1875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建船政学堂开设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此后各地争相举办。1902 年起,清政府开始逐步将电报事业收归国有,“各国电线,多归官办,凡遇军国要 政,传递讯息,最称密捷。中国创自商办,诸多窒碍,亟当收回”。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清 政府此举 A.企图挽回中国的权益 B.有利于缓和国内外矛盾 C.刺激了实业家投资热情 D.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清政府开始逐步将电报事业收归国有”“中国创自商办,诸多窒碍,亟当收回”等信息可得出, 清政府通过把电报通讯国有化,为的是通过通讯手段加强对地方的联系与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 项正确; 挽回权益并不是主旨,排除 A;矛盾并不是会因为此举而缓和,排除 B;这些举措与实业家的投资热情无关, 排除 C。 6.(2021·河北高三模拟)19 世纪 90 年代,除丝茶之外,中国出口货物的种类明显增多,主要有豆类、草 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主要是由于 A.世界工业发展的需要 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加 D.近 代关税税率的降低 【答案】A 【解析】19 世纪 9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业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扩大了对原料种类的需求,促使中国出口货物的种类增加,故 A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中国出口货物的种 类增加问题,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无关,排除 B 项;种类的增加并不代表出口规模的扩大,排除 C 项; D 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 7.(2021·湖北高三模拟)甲午战争前后,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先后上书李鸿章,劝其革新政治,将民族命 运之希望寄于李鸿章之身,这主要是因为 A.李鸿章为晚清政府的实权派人物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C.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意义重大 D.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领导人之一,对当时中国政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时人 所尊重,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将国运寄于其身,主要因为李鸿章所领导的洋务运动对时局意义重大,因此 被时人寄于厚望,故选 C;李鸿章是晚清政府的实权派人物之一,但真正实权在慈禧太后,而材料强调的是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使其赢得很高社会威望,故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李鸿章身上的原因,而半殖半封 社会程度加深、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是把希望寄托于李鸿章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BD。 8.(2021·湖北高三模拟)1949 年 4 月出版的《中国豪门》一书中记载:“中纺公司在三十四年即成立…… 中纺接收敌伪工厂达六十一单位,共纱锭一百七十五万八千四百八十枚(占全国百分之四十),线锭三十 三万零二百五十六枚,布机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一台……中纺资产约值三万五千亿之多(三十六年春),工 人达八万之多……中纺现在既为中国银行系统的人掌握(如青岛天津各地经理,几全为中行分子),过二 年以后,便可以出售民营。”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发展困境因此缓解 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C.国民政府已经放弃经济统制 D.官僚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纺资产约值三万五千亿之多(三十六年春),工人达八万之多”“中纺现在既为中国银行系 统的人掌握(如青岛天津各地经理,几全为中行分子)”体现以中纺公司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力量急剧膨胀, D 正确;官僚资本的过度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 排除;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是国民政府滥 发纸币导致的,B 排除;C 说法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力量的壮大说明的是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统制,C 排除。故选 D。 9.(2021·湖北高三模拟)如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时间 财政总收入 田赋 盐税 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 4,854 约 3,000 多 约 500 540 1911 年 30,191 约 4,800 约 4,600 约 4,300 A.清末新政推动晚清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 B.晚清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C.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 D.海关关税成为晚清最主要的财源 【答案】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到 1911 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田赋稍微下降,盐税和关税大幅度提升并与 田赋基本持平。由此可知,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故 C 正确;此时清末新政已经失败, 故 A 错误;盐税和关税体现不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故 B 错误;海关关税低于盐税和田赋,故 D 说法错误。 10.(2021·高三模拟)下表为 1862—1911 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初期的资本结构形式。这一状 况 资本类 型 资本形 式 主要领域 资本来源 官僚资 本 官办 洋务运动之初开办军工企业 海陆军军费和政府拨款 官督商 民用企业 由官僚、买办、商人出资兴办, 办 政府督办 外国资 本 外资企 业 主要集中在银行、航运等领域 外国洋行出资兴办 民营资 本 民营企 业 主要集中在纺织、粮油加工、日用生活品、水厂、电 厂及公用事业等领域 民间商人、合伙人出资兴办 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B.表明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说明兴办实业成为当时的主流 D.促使自然经济的优势地位彻底丧失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清政府采用行政方式而非市场手段管理手工业和配置工商资源。 洋务运动后产生了一大批“官办”“官督商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再加上外资企业和民族工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 展,使近代工商资本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些状况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故 A 项正确;表格中 涉及了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而军事工业产品是直接提供给政府和军队使用的,不能代表民众生活与市 场联系日益密切,故排除 B 项;19 世纪末“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潮流,故排除 C 项;近代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程度较深的地区是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广大的内地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排除。 11.(2021·湖南高三模拟)20 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主动进行“改制”,如 1903 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 在生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当时的改制 A.扭转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局面 B.有效地抑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增强了洋务企业的资金压力 D.有利于中国工业近代化发展 【答案】D 【解析】20 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主动进行“改制”,允许洋务军事企业从事民用生产,这有利于洋 务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发展,故选 D 项;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排除 A 项;清政府主动“改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侵略,B 项错在“有效地抑制”;材料只讲可以“制造矿 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而不是一定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进行考量发展,故不会增加资金压力, 排除 C 项。 12.(2021·湖南高三模拟)1920 年,“国货大王”"方液仙看到了国货的未来、决定扩大生产。在上海创建中 化第一厂,生产牙膏、牙粉、香膏、香蜜、香粉、香油、香水和漱口水等五十多种户产品。产品一上市便 受到国人的欢迎。据此可知,方液仙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当时 A.列强无暇及侵略中国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群众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 【答案】D 【解析】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席卷全国,给民族工业带来发展契机,D 项正 确;列强无暇顾及侵略中国是在“一战”时期,A 项不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在 1935 年,B 项错误; 国人欢迎,说明是在国内市场,C 项不选。 13.(2021·湖南高三模拟)19 世纪 70 年代,恭亲王变认为“煤铁等项为造船、制器所必需,开矿采取较 借资外洋自为合宜”福建巡抚丁日昌也认为“轮船开,矿务兴,则兵事自强”出现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封建专制的需要 B.西方先进科技的引进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D 【解析】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燃料、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 要发展民用企业,开采矿产资源,D 项正确;维护封建专制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不是以上认识出现的原因, A 项不选;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不是洋务派提出以上认识的主要原因,B 项不选;恭亲王奕䜣和巡抚丁日昌 是洋务派,因此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联,C 项不选。 14.(2021·湖南怀化市高三一模)1902 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 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同治年间为抵御捻 军修筑的城墙堡垣,张之洞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一条后城马路。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 1914 年冬,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A.中国近代的城市半殖民地的性质 B.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自由发展 D.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弱化 【答案】C 【解析】因为城墙约束了当地的发展,不利于交通畅通,不利于城市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城墙的拆除反映 了商品经济发展下城市自由发展的需求,故选 C;中国修建城墙的历史悠久,目的是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无法体现其城市半殖民地的性质,排除 A;材料反映在绅商的要求下汉口、上海的城墙被拆除,排除 B;城 墙的拆除与封建统治力量的弱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 15.(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模拟)1936 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 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 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B.苏联模式启发了中国的建设 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D.国民党为独裁寻找理论依据 【答案】B 【解析】从“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并结合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是针对抗日战争所指 定的经济策略。从“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 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知,苏联模式启发了中国的建设,B 正确;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排除 A;经济萧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破坏性方面,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C; 通过题干描述无法判断《东方杂志》的立场,排除 D。 16.(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一模)下表所示为 1907~ 1910 年国人创办纺纱企业(部分)的情况。这一时期 中国纺纱企业的创办 A.促进了近代民族纺纱工业兴起 B.说明传统纺织业逐步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C.推动了上海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D.利于扩大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清末,各种民间力量参与创办近代纺纱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有利于扩大资产阶级政治 变革的社会基础,故选 D 项;近代中国民族纺纱工业兴起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 A 项;20 世纪初, 我国农村传统手工纺织业依然大量存在,故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上海就逐步成为我国近代工商业的中 心,故排除 C 项。 17.(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 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 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 A.实现农业资本化经营 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 C.推动产业布局的调整 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 【答案】B 【解析】根据“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可知,穆藕初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 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目的是振兴中国实业,挽回利权,故选 B;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 涉及产业布局问题,排除 C;D 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18.(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1891 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一致决定建造甘肃至新疆电报线,虽线路 绵长,经费紧张,工程困难,但“自创议以迄告成,为时仅历两载,而全省(新疆)贯通。”这反映了 A.政府试图维护国家利益 B.民用通讯业的起步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央集权遭遇挑战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 1891 年清政府克服各种困难,快速建成新疆到甘肃的电报线。结合所学可知,1891 年 西北边境形势严峻,为应对边疆危机,维护国家领土主张,清政府决定架设此电报线,这反映了清政府试 图维护国家利益,故选 A;材料反映出此电报线是军用属性,而非民用通讯,故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政府 建造电报线,不能体现民族资本主义情况,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受到挑战的情况,故排除 D。 19.(2021·广东江门市高三一模)1910 年,清政府主办的南洋劝业会(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 南京开幕,会中有工业演说大会,发表了有关工业发展历史与前途、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各种科学发明等 主题演讲。据此可知当时 A.重农抑商观念已被抛弃 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时代主流 C.中国开始融入世界潮流 D.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受到重视 【答案】D 【解析】清政府主办的南洋劝业会有工业演说大会,发表了有关工业发展历史与前途、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各种科学发明等主题演讲。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已经重视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故 D 正确;材料信息不足 以说明重农抑商观念已被抛弃,故 A 错误;实业救国思想已经产生,但不是时代主流,故 B 错误;C 项错 在“开始融入”。 20.(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模拟)1937~1945 年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如 1945 年政府财政赤 字高达 1051512 百万元法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省份税收和关税收入的丧失 B.内战军费开支不断扩大 C.滇缅公路的不畅通致使外援受阻 D.国民政府超量发行法币 【答案】A 【解析】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沿海省份落入日军之手,导致关税收入丧失,加之军费开支不断增加,财 政赤字更加严重,为此,政府采取增加纸币发行量的手段,故选 A;1946 年解放战争(内战)爆发,排除 B;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 21.(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1897 年,清廷发布上谕,下令将江南制造局移至湖南近矿之处。这一决 定首先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强烈反对与抵制;不久,清廷不得不将沪厂迁移的计划暂时搁置。这反 映出晚清政府 A.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战争动员能力下降 C.中央集权日渐式微 D.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江南制造厂迁址遭到地方总督反对后被迫搁置可以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日渐式微, 地方不是完全服从中央的决定,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排除 A 项;材料反映 的这一事件与战争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腐败状况,排除 D 项。 22.(2021·福建厦门市高三一模)下图所示为 1904~1918 年福建关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百分比的变化情 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福建 A.对外贸易额呈下降的趋势 B.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C.政府对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D.受欧美列强的侵略加剧 【答案】B 【解析】读图中信息可知,1904 年至 1918 年,福建关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此时正值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时期,故这一现象说明这一时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故选 B 项;关 税收入下降并不代表对外贸易下降,排除 A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政府的态度,排除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 侵略,排除 D。 23.(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1938 年到 1940 年,国民政府匆忙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 明确规定新的工业基地“以川、滇、黔、湘西为主”。这一举措 A.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有力配合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为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创造机遇 【答案】C 【解析】1938 至 1940 年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此时东部沿海沿江工况企业內迁保留了物质基础,从而为持 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 C;这一举措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工业布局,排除 A;这一举措是为了进行 抗战,而非配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排除 B;抗日战争期间民族企业发展遭遇挫折,并没有迅速发展,排除 D。 24.(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中国的国际贸易值(1870—1911)”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进口值 出口值 贸易差额 1870 55915 64762 8847 1880 69448 91848 22400 1890 127093 87144 -39949 1900 211070 158997 -52073 1911 471504 377338 -94166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 A.中国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体系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C.民族工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 1870-1911 年中国的进出口值、贸易差额等数据不断增长,这说明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 发展,而且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也说明了中国更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体系,故 选 A;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无法说明列强资本输出情况,故排除 B;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中国进出口业的发展,但这是图表的片面解读,“贸易差额”这一数据无法用“民族工业推动”解释, 故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市场开放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故排除 D。 25.(2021·福建高三模拟)1935 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 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 生产。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A.调整原有的工业布局 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 C.为抗日战争奠定基础 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在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加强开发西部, 西迁东部军工,增加军工生产等,意在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C 项正确;在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调整工业布局是具体做法,不是主要目的,A 项错误;1935 年中共中央和红军已经战略转移,国 民政府开发西部等做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攻苏区,B 项错误;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并非民族矛盾上升时 期国民政府加强军工生产的主要目的,D 项错误。 26.(2021·重庆复旦中学高三模拟)据统计,1940 年昆明地区已有机器厂 11 个、冶金工厂 6 个、电器工 厂 7 个、化学工厂 25 个、纺织工厂 18 个、其他工厂 13 个;据 1945 年年初的数据统计,云南省经政府注 册的工厂数比战前增长 5.38 倍,工业年均增长 126.8%。当时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A.缩小与东南地区的差距 B.强化政府对商业的管控 C.均衡民族工业行业分布 D.全力支援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云南昆明地区工厂数迅速增长,1945 年年初,在抗日战争胜利前タ,云南省经政府注册的工厂数及工业年均增长率均大幅度増加,结合全民族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政策,可知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抗战,故选 D 项;1938 年淞沪会战前 后,国民政府工业内迁,东南部被日本占领,经济重心已由东南沿海转移到大西南、大西北地区,故排除 A 项;材料未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管控,经政府注册也未必是由政府管控,故排除 B 项;从 1940 年的统计数据 来看,昆明工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方面,故排除 C 项。 27.(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1、图 2、图 3 所示为民国时期《申报》关于金融广告刊登数量的统计。 ——摘编自李斌娥《中国近现代金融广告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幅图片或两幅图片相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 识展开论述。(要求: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外资金融广告、华资金融广告数量对比反映民族经济发展状况。 论述:1912 年至 1919 年,外商与华商在《申报》上投资金融广告的数量受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列强在华 侵略的深刻影响。1912 年至 1919 年,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推动民族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 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华资金融广告增长速度、刊登数量均超过外资 金融广告在《申报》冲的数量。因此,外资金融广告、华资金融广告在《申报》中的数量对比的变化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示例二论题:金融广告数量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论述:1912 年至 1930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战时期的“短暂春天”并不断发展,此时,《申报》冲 关于金融广告的登载数量也呈上升趋势。1931 年至 1937 年,随着九一八事変与七七事变的爆发,日本对中 国经济侵略日益加剧,中国民族经济遭到巨大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环境不断恶化,此时,《申报》所登载 的金融广告数量大幅度下跌。1938 年至 1944 年,随着工业内迁,金融广告登载数量虽然有所上升,但始终 未超越历史最高水平。因此,《申报》金融广告刊登数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紧扣图片信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申报》金融广告登载数量变化的相互 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如通过图 3 与图 5,从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的关系入手,论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华资金融广告数量增加之间的关系等。通 过图 3 和图 4 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入手,阐述金融广告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等。 28.(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1 日本茶叶广告(19 世纪末)图 2 英国立顿茶(主要产地肯尼亚和印度、斯里兰卡等)在法国的广告(19 世纪晚期) 四 茶叶、鸦片贸易对 19 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 6 章 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一 经济全球化与特殊商品 二 茶叶与鸦片:三角贸易的关键商品 三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 7 章 重新评价 19 世纪全球化中的中国 一 从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看 19 世纪中国的危机 二 外来因素与茶叶、鸦片贸易的消长 三 以“了解之同情”态度理解 19 世纪的中国 第 8 章 余论:19 世纪研究的再检讨 一 由茶叶和鸦片透视 19 世纪中国的实际处境 二 中国是 19 世纪商战和全球化的失败者 三 对传统研究结论的检讨 图 3 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目录(节选)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 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信息:19 世纪晚期:英国立顿茶叶公司和日本茶叶公司注意通过广告宣传以开拓国际市场;同一时期,中 国对英国茶叶出口量明显减少,而印度则在增加,并超过中国。 论题:19 世纪,世界市场的发展促使茶叶出口竞争激烈。 阐述:中国是茶叶的古老产地,在茶叶出口中长期占优势地位。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 进一步拓展,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日本和英国茶叶公司与中国争夺市场,印度等地也成为茶叶的主要产 地和出口国,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使中国最终丧失了对英国茶叶出口的优势地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卷标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晚期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国际茶叶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 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答题任务,“从上述材 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阐述”;其次,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从图 1 和图 2 中可以提取信息“19 世纪晚期,英国立顿茶叶公司和日本茶叶公司注意通过广告对外开拓市场”,从图 4 中 可以提取信息“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明显减少,而印度则在增加,并超过中国”等;再次,依据自己所提取的 信息,拟定论题,如“19 世纪,世界市场的发展促使茶叶出口竞争激烈”;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 题进行阐述。特别注意,严格落实题目中的“要求”,做到规范答题。 29.(2021·福建泉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手工) 矿产品(机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5.6 一 一 28.4 0.1 53.4 2.5 39.1 0.2 0.5 13.1 11.9 28.3 6.9 36.4 0.9 2.8 8.2 12.3 31.2 8.2 45.1 1.2 3.4 3.5 12.2 27.1 7.5 44.1 2.6 1.6 6.7 5.6 32.4 7.1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 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论题∶20 世纪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阐述∶20 世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1912 年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 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推 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机器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也呈现上升 趋势,说明机器生产的程度提高,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20 世纪早期,中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和信息可知,20 世纪早期中国民族 工业得到一定发展。关于阐释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及短暂发展十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30.(2021·重庆高三一模)张謇是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家的楷模,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次博览会大清只有六个省参加,展出的物品更是不伦不类,只能被编入旁边的不起眼的参考馆、 什么汉代瓦当、唐代经幢,如此陈旧!怎么能与其他国家展示的现代文明相比呢?原来我们前来参会的六 省其实根本就没有协商、彼此之间互不理睬,他们无视国家形象,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摘自《张謇日记:1903 年参观大阪博览会》 材料二: 材料三:张謇大事年表 1853 年出生于海门,1868 年中秀才,1894 年殿试一甲一名。 1895 年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 1905 年任上海震旦学院院董,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建南通博物苑。 1906 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任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13 年出任民国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 年辞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职,回乡致力地方建设。 1919 年创办通燧火柴厂,任运河督办,创建更俗剧场、伶工学社。 1922 年被推为交通银行总理、中国纱厂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社名誉会员。 1926 年在南通病逝。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其对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过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贡献。 【答案】(1)史料价值:材料一:出自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日记,记录中国参加大阪博览会的情况, 反映出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是研究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要史料。材料二:通燧火柴厂的火花和大生纱厂 股票都是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可以研究近代的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和近 代股份制企业发展情况。 (2)贡献:创办一系列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推动中国工业化发展;创办学校和文化机构促进中国教育 近代化发展;参加强学会,发起预备立宪公会,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投身家乡南通建设,推动南通社会 城市近代化发展。 【解析】(1)史料价值:材料一出自张謇的日记,记录中国参加大阪博览会的情况,充分反映了清朝的落 后,是研究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要史料。材料二是通燧火柴厂的火花和大生纱厂股票,二者都是研究中国 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和近代股份制企业发展情况。 (2)贡献:根据材料“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创办通燧火柴厂”可知,创办一系列近代民族工业,推动中国 工业化发展;根据材料“任上海震旦学院院董,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建南通博物苑。”“创建吴淞商船学校”“创 建吴淞商船学校”可知,创办学校和文化机构,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根据材料“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发起 成立预备立宪公会。”可知,参加强学会,发起预备立宪公会,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根据材料“辞农商总长, 全国水利局总裁职,回乡致力地方建设。”可知,投身家乡建设,推动南通社会和城市的近代化发展。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