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3:开放性试题
1.(2021 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
阐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执政者的胆识魄力息息相关。19 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摆脱
受压迫奴役的境遇,“求知识于世界”,开启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先进国家的
行列,无疑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逐年上升就是明证。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合世界潮
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焕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铁证。可
见,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示例二:
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阐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
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近代史上,印度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受东印度公司的掣肘,
发展艰难;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列强的附庸,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操控,艰难发展。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
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零世界瞩目,1991 年以来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明证。总之,
经济要发展,民族独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详解】
示例一:根据材料中图 5、图 6 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
从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二:根据材料中图 4、图 6 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
提保障。从近代印度和现代中国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即可。
此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021 湖北适应考)(电报与近代中国)
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
出如下资料:
◆19 世纪中叶,欧美电报业务迅速发展起来。跨洋电缆使得商品的供需、价格及前景等重
要信息瞬息可知。同期的中国依旧以驿站、民信局进行通信。
◆1863 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总理衙门认为列强先于中方获知信息,中方
将信受制约,且线路一旦损坏,容易引发纠纷,因而坚决反对。
◆1870 年,清政府认识到既然难以拒绝列强,“不如我自为之”,架设电线(即电报线)、办理
电报,可以“分洋商之利”。
◆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消息不灵,决策滞后,认识到兴办电报之紧迫。沈葆桢
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
◆1880 年, 李鸿章奏请在上海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
◆1881 年前后,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电报学堂陆续开办。
◆1882 年,《中报》率先使用国内电讯。
◆1883 年, 总理街门开通官用专线。
◆1887 年, 川滇电线和福建至台湾水底电线建成。
◆1890 年,广西龙州与越南北折电报接通。
◆1894 年,李鸿章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的电报。
◆1902 年,本世凯见电报局可获厚利, 建议清延收归国有。
◆1908 年,全国电报线路长达 90897 里,大中城市设电报局总数达到 394 处。
◆1911 年,各省通电响应四川保路运动,邮传部通令不得收发此项“违制”电报。
请为小楚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
联系。(可从电报与近代中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
述。)
【答案】【示例】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
论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列强蹂躏,国家蒙难,人民生灵涂炭。为了挽救千疮百孔的
祖国,无数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学习先进,积极探寻各种救国之策。日新月异的电报业务也
随之传入中国,1863 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
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
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1911 年,因清政府出
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凡此种种,尽管一路艰难,但近代电报事业
的起步发展无不折射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素,家国情怀。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提炼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结合材料中的有关信息
进行论述,如:1863 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
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
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1911 年,因清政府出
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本题为开放试题,也可以从经济角度提炼主
题,如“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从国防角度提炼主题,如“国防需要
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再结合相关信息论述即可。
3.(2021 湖南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 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65
年
珍妮纺纱机问世 1895 年
芝加哥摩天大楼瑞莱斯大厦
竣工
1841
年
三元里人民抗英 1904 年 日俄战争爆发
1853
年
佩里舰队驶入江户湾 1906 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量能量公式
1861
年
沙皇签署“二一九法令” 1914 年 奥匈帝国皇储遇刺身亡
1873
年
列宾完成《伏尔加河上的纤
夫》
20 世纪 20 年
代
纽约哈莱姆区成为有名的贫
民窟
1876
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 1945 年
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
弹
从如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
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答案】
示例论题:工业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
论证:1765 年,珍妮纺纱机问世,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
国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力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而工业
文明向外拓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61 年,俄国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道。近代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如创办了上海机器
织布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小结:工业革命在推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推动人类社会近
代化进程。
【详解】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题目材料列举了 18~20 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要求从相互
关联的事件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答题时首先
要有一个宏观的方向:18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
蒸汽时代到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工业文明逐渐向外拓展,推动了
世界其他国家的近业化,可据此选择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可以围绕“工业文明推动人类
社会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最后小结:工业革命在推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同时
也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
4.(2021 年江苏适应考)图 1、图 2 分别是创作于 1957 年、2006 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
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图 1、图 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
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变化 说明
范围变化:由局限于劳动者到全民参与
理念变化:由关注身体健康到关注身心健康
目的变化:由局限于工作和建设到关注民众
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1957 年海报体现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社会
主义全面建设开始的时代背景,强身健体,
努力工作,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当时时代
追求之一;2006 年的海报,体现了改革开放
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
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申奥成功,
宣传奥运会融入当时体育事业,体现民族自
豪感等。
【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可结合两则海报的时间信息及画面信息进行提炼主题。如体育宣传
海报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论述时可从 1957 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 2006 年我国
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比较概括。
5.(2021 辽宁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说明:前六届全运会口号为宣传口号,主要来自领导人题词。第七届首次出现主,
题口号。第七届、第八届主题口号众多,题中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
从上述主题(宣传)口号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全运会口号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体现。
阐述:1979 年是我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二年,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此时召开的全运会强调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体现了我国着重发展经济的要求;
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召开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所以此时“拼搏 2005,梦圆 2008”的
口号体现了我国为召开北京奥运会积蓄力量,展现国家风采而进行了准备。综上可知,每一
届的全运会口号是我国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
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第四届全运会口号和第十届全运会口号可以看出,全运会口号主
要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第四届全运会口号
强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正是我国着力发展经济的表现;我国于 2008 年举办奥
运会,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召开于 2008 年奥运会之前,所以“拼搏 2005,梦圆 2008”的口
号体现了我国为召开北京奥运会积蓄力量,展现国家风采而进行了准备。所以说,每一届的
全运会口号是我国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言之有理即可。
6.(2021 重庆等级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 年 12 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
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
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
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
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英外交礼仪规则冲突,其说法掩盖了英国侵
略中国的本质。
论述: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而在中英贸易关系中,英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
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而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此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硝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但是腐朽的封建
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所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其目的发动的
对中国的侵略。
【详解】
据“战争的原因是磕头”可得出亚当斯的观点,即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英外交礼仪规则冲
突,其说法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论述可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目的和结果以
及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来分析。
1.(2021 北京卷) “十三行”
材料一 1685 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
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
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 年,清廷将广
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
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 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
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
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
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
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答案】广州十三行是海禁政策的产物。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
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与亚洲、欧美主要国
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但随着五口通商,海禁政策被打破,十三行失去了其政府控制下的
优势,逐步衰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详解】
本题是一个评述题,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就十三行所产生的历史背景、起到的作用、发展历
程等方面进行论述。特别是涉及到中国近代其衰落的主要原因进行评述。结合鸦片战争的爆
发及《南京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
2.(2021 北京卷)从战歌到国歌
材料一 1935 年 5 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
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9 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
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1940 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
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
力量源泉。”二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胜利凯旋曲目之一。
材料二 1948 年 5、6 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
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
取自由和平”。1948 年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
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
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
材料三 1949 年 7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
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
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该《启事》解释如下:“中国特征(如地理、民
族、历史、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
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
场奏响。
《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
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
【答案】示例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中国特征”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精神被
激发出来。歌曲以长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号召国人不分地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抵抗侵略。歌曲在世界各地传唱,并成为中国的
代表曲目。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政权特征”的要求。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流传了十余年,
由政协会议征集、讨论并通过,成为国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体现,代
表了工农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意愿。这说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获得广泛认可。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民主主义”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解放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改编为《反美帝扶
日进行曲》,表达了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这首歌曲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却
被国民政府列为禁歌,这体现出它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提倡的
团结奋斗精神也符合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中国之远景”的要求。建国之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的政策。《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号召
人民不忘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发扬爱国精神,激发国人为捍卫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限用语体,不宜过长”的要求。歌词采用了白话文,全文 70 余字,
通俗易懂,社会各阶层都能传唱,收录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歌曲选》中。
【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中什么问题选择题目要求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如选择中
国特征、政权特征、新民主主义等三个词,从其创作的背景入手,可概括得出自 1935 年在
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
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以此来说明其被定为国歌的原因。
3.(2020 年全国卷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1 摘自 1995 年 7~8 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
查对象中近 60%为 18~35 岁的青壮年。
表 1 1995 年 7~8 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说不准 不太赞同 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
为本
2.9 4.3 8.2 23.0 61.1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1.8 34.9 20.8
改革虽然有风险,但
比吃大锅饭强
45.4 29.2 l7.5 5.0 2.6
富贵贫贱是命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
去乡镇企业
工作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
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
择,你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
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逐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
论述: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城市中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使改革的
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大胆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吃大锅饭的理念了。同时
也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的选择更多了,“进厂不进城”,
选择到乡镇的企业中从事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土地上。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市场经济被人们所认知与推崇,农民也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意识,想要下海经商,这些都
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带动思
想的解放。
【详解】
本题主要依据对农民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的数据可
以看出,很赞同的比重为 45.2%,比较赞同的为 29.2%,同时结合“如果有机会重新作选择
你将选择”,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分别为 35.2%和 14.1%,可以看出已经有很多农
民认同经商创业。因此结合以上两个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转
变”这一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同时联系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
4.(2020 年全国卷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图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
(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
列举三点:“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
论题: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论述:欧盟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
全方位一的合作。欧洲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实商品、资本与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因此
在加强在关税领域的合作,以减少贸易壁垒。在对外政策上欧盟各国也要达成一致,以一个
统一的集体保持统一的立场,为欧盟经济的发展创造外部的空间与市场。在司法等领域的合
作则可以协调欧盟各国间涉及的经济纠纷,为其经济合作提供法律与司法保证。结论:因此
欧洲一体化要进一步加快,必须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详解】
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欧盟的三大支柱,即欧共体、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欧洲的司法与内务。要
求是各选择其中一点,并分析三者的联系,比如选择“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
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这三个点。联系之处则可结合所学从欧洲一体
化进程中加强合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要加强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合作,实
现商品、资本、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这就需要欧盟国家坚持合作
的理念,对外统一立场和统一措施,才能保证欧洲的整体利益。而在司法领域的合作有为欧
洲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证。选择其它联系点亦可,言之有理即可。
5.(2020 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
记。)
81.12.12 号 1 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
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 年 3 月 23 日 1 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
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 年 3 月 3 日 1 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
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 年 4 月 12 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
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
源
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
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
其工作笔记是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
史料。
材料内
容
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
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
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
发展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八十年代的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
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
等方面反映了 20 世纪八十年
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
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
个缩影。
公社、大队、乡党委、乡
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
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
况。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八十年代农村基
层政权建设和基层
民主建设。
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
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
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八十年代农村改
革中党的建设和社
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
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
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
【详解】
本题要求就一名 80 年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 1981 年 12 月到 1984 年 4 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
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
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
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
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
“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 20 世纪 80 年
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
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
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
国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
6.(2020 年山东卷)1900 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
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
述。
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
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和积贫积弱的时代,此时的
中国外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内有封建势力腐朽,阻碍社会进步。因此救亡图存成为
当时的时代主题,也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的奋斗目标。所以梁启超在《少年中
国说》中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卓越的铁路
工程师,他主持建造京张铁路、滦河大桥,克服了外国人都无法克服的困难,为国家争取了
荣誉;邹容作为近代革命的先行者,撰写了大量革命材料,宣扬了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周恩来从新
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
放全力战斗,最终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的这些行为
和思想都践行了梁启超主张,特别是邹容和周恩来,作为后来的少年担负了少年者的责任,
最终实现了振兴民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