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
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了新教一边。这反映出当时
A.王权摆脱了教权控制 B.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C.政治权力主导宗教信仰 D.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利益一致
【答案】B
【解析】材料“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了新教一边”体现的是当时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推动宗教
改革的重要因素,B 正确;当时王权并未摆脱教会的控制,A 排除;材料未涉及政治权力对宗教信仰的主导,
C 排除;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的利益并不一致,D 排除。故选 B。
2.(2021·河北高三模拟)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开明君
主制"的成功典范。这表明二人
A.政体主张形式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政治理念存在差异 D.反封建程度差距明显
【答案】C
【解析】伏尔泰致力于抨击封建教会和教皇的专制,故而对中国文化持一种欣赏的态度;而孟德斯鸠主张
严格的法制管理和分权制衡,故而批判大权独揽于皇帝的中国帝制,因此两人政治理念的差异才是造成认
识不同的根本原因,故 C 项正确;两人都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且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AB 两项;
两人对中国文化态度的不同,体现不出两者在反封建程度方面的高低强弱,排除 D 项。
3.(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一模)自 15 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
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
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A.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 B.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格局
【答案】D
【解析】根据“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
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可得出,文艺复兴的学者们在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神权统治的同时,也对封建神权
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因此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格局,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格调高雅,排除 A;材料
没有体现专制,排除 B;文艺复兴运动不是保守的运动,排除 C。
4.(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一模)15 世纪,佛罗伦萨人竭力赞美大礼堂等罗马式风格的建筑物,“任何人只
要看到这座神庙,都会心生敬意……在任何时代都称得上是一座实用、美观、悦目、永久且完美的建筑物。”
但实际上被当作古罗马遗迹的大礼堂修建于 7 世纪。这反映出佛罗伦萨
A.罗马文化广泛传播 B.建筑风格缺乏创新
C.天主教会权势加强 D.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 世纪即文艺复兴时期,对蕴含“实用、美观、悦目、永久且完美”等文化价
值的古罗马建筑风格推崇备至,反映出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文化得
到“广泛传播”,A 项错误;佛罗伦萨建筑风格缺乏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B 项错误;佛罗伦萨人赞扬古代罗
马建设艺术不能说明天主教会权势加强,C 项错误。
5.(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模拟)苏格拉底在与智者高尔吉亚讨论法庭的辩论艺术时指出:修辞和论术本在
于征服听众的“灵魂”,使其“灵魂”变得更为健康,但由于智者们缺乏对“人是什么”“认识自己”等根本性问题
的深度思考,反而使论辩艺术成了毒害灵魂的“药”。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强调修辞和论术必须增强艺术性 B.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C.批评智者们重表轻本的学术做派 D.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批评智者学派缺乏对“人是什么”“认识自己”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度思考,结合所
学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但忽视了人的内在道德和理性,存在“重表轻本”的问题,故 C
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并未强调修辞和论术要增强艺术性,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
批判,未体现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排除 B;智者学派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苏格拉底,故排
除 D。
6.(2021·河北衡水市高三一模)洛克指出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已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
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卢梭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
见,两人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 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
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 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洛克指出理性是自由行
动的基础,理性能教导人民了解法律,卢梭也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二者都肯定了理
性的作用和价值,故选 D 项;材料仅提及理性的作用,没有体现启蒙运动的政治属性,故排除 A 项;康德
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故排除 B 项;启蒙思想家虽然主张公权力,但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C 项。
7.(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一模)公元前 7 世纪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通过传说获得天地万物的知识;
到公元前 6 世纪很多哲学家关注自然界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等问题;到公元前 5 世纪,哲学家们开始关
注人生和社会问题,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从这一历程可知,古希腊
A.历史演进与哲学嬗变同步 B.哲学家的变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C.哲学家“神圣不可侵犯” D.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カ。
古希腊哲学的嬗变与哲学家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哲学家们关注的研究
对象不同,故选 B 项,排除 A 项;古希腊哲学迎来了繁荣,但哲学家受迫害也主要发生在古希腊民主政治
时期,比如在民主政治最发达的雅典,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亚里土多德为躲避杀身之祸而逃离雅典,故
排除 C 项;许多哲学家把研究兴趣转向人和人类社会时,并没有放弃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如亚里士多
德的哲学贡献,故排除 D 项。
8.(2021·河北保定市高三模拟)德意志思想家康德一方面对法国大革命所要追求的目标非常同情,对法国
大革命热忱关怀。另一方面,他又明确地排除了任何反抗的权利。这表明康德
A.认可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 B.倾向和平式的政治改革
C.没有站在资产阶级立场 D.对法国发展持悲观态度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康德支持法国大革命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但明确反对暴力反抗;结合所学可知,康德
反对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创建共和体制,而是主张通过和平的政治改革逐步建立,故选 B;卢梭主张民众有权
用暴力推翻暴政,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A;康德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代表,其思想自由、理性主义等
主张符合资产阶级的诉求,故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康德反对暴力革命,无法体现康德对法国发展的态度,
故排除 D。
9.(2021·湖北高三模拟)在北欧,新教逐渐打破了高利贷禁令……加尔文自己的《基督教教义》中宣称,
禁止放贷取息的目的并非为保护借钱做生意的富人,仅仅是为了让贫民不再受苦。由此可知
A.北欧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率先打破了高利贷禁令
B.新教伦理突破传统神学对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
C.加尔文教派都主张反对高利贷性质的经济行为
D.高利贷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资产阶级欲求在
信仰上对财富追求的合理正当解释。加尔文教义“打破高利贷禁令”即是资产阶级经济诉求的表现。因此反映
出新教伦理突破传统神学对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B 项正确;“率先”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 A;C 项太绝对,
排除 C;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10.(2021·湖南高三模拟)柏拉图将正义划分为城邦的正义与公民的正义,并主张公民正义应服从城邦正
义。因为在他眼中,城邦正义代表了全体公民的利益,而公民的正义总是受到个人偏好和欲望的影响。柏
拉图这一认识
A.承认城邦利益的至高无上 B.突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地位
C.强调道德与正义的水恒性 D.否认了公民个人主体作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柏拉图认为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城邦正义要高于公民的个人正义,这说明柏拉图突出了城
邦命运共同体的地位,故 B 项正确;认为城邦正义高于公民的个人正义,是因为城邦正义代表了全体公民
的利益,这不等于承认城邦利益的至高无上,柏拉图反对违背全体公民利益的城邦正义,故排除 A 项;材
料没有强调道德与正义的永恒性,故 C 项错误;柏拉图主张公民个人正义要服从城邦正义,不能表明他否
认公民个人主体作用,故 D 项错误。
11.(2021·江苏常州市高三一模)《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
流十年,到处遭难。但他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这表明作者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C.冲破人神关系束缚 D.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A
【解析】《奥德赛》宣扬了奥德修斯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故选 A;B、C 不符合“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排除;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万物的
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2.(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二模)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地论证了国家掌握高
等教育的必要性,而且从实践中证明了摧毁教会把持学校传统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各级高等教育机构成
为资产阶级宣传和灌输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阵地。该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是
A.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 B.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
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主张 D.深入人心的教育世俗观念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大革命时
期的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是理性主义,故选 B;A 是理性主义的内容之一,排除 A;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排除;D 项中“深入人心”表述不恰当,排除。
13.(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二模)17~18 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東缚,
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
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
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 世纪即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儒学的“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思想家们摆脱
宗教東缚、回归理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反映出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D 项正确;
材料并未提及宗教改革对启蒙运动的影响,A 项错误;材料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无关,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反对宗教神学是 17—18 世纪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C 项错误。
14.(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模拟)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
属的权力进行统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式政府的可取之处在于: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
的。该材料表明两人均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赞成直接的民主制
C.赞成“虚君”统治 D.保留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属的权力进行统治”
等信息可得出二者都强调对君主权力的限制 ,A 正确;直接民主的说法错误,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虚君,
排除 C;材料与等级无关,排除 D。
15.(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模拟)卢梭指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
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湊起来的怪
物。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A.议会主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三权分立制 D.直接民主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制,故 D 项正确;卢梭主张的是人民主权,而不是议会主权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故 B 错误;倡导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是孟德斯鸠,故 C 项错误。
16.(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15 世纪,英国历史上第一家印刷所在威斯敏斯特成立。但至 16 世纪前
半叶,英国仍然需要大量从威尼斯进口图书,比如柏拉图、索福克勒斯及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
著作,这些著作深受英国读者欢迎。这说明
A.欧洲引入中国活字印刷术 B.人文主义精神影响深远
C.教会强化了对文化的垄断 D.古典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 14 世纪到 16 世纪的一场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旗帜下的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英国仍然需要大量从威尼斯进口图书,比如柏拉图、索
福克勒斯及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著作”的行为主要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影响深远,B 正确;AC
与材料无关,排除;D 说法属于表象,不属于实质性问题,排除。故选 B。
17.(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一模)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
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 B.主张应谨慎对侍改革变法
C.倾力研究社会自然科学 D.首倡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
【答案】A
【解析】亚里士多德否定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
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表明他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故选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亚里士多德对待改
革和变法的态度,故排除 B 项;C、D 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C、D 两项。
18.(2021·广东高三模拟)1882 年,美国国会将吃苦耐劳的华工丑化为西方社会最大的潜在威胁,通过《排
华法案》阻止华工移民。这是美国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案,直到 1943 年才被罗斯福总统废除。该
法案
A.旨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B.违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有违启蒙思想和理性精神 D.因不利于罗斯福新政而被废除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国会将吃苦耐劳的华工丑化为西方社会最大的潜在威胁,通过《排华法案》阻止华工移
民”可以看了,《排华法案》阻止华工移民的做法与启蒙思想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法制等理念是相
违背的,故 C 项正确;华工的移民对于中国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排除 A;材料与三权分立无关,
排除 B;罗斯福新政开始于 1933 年,如果是因不利于罗斯福新政而被废除,不会等到 1943 年才废除,排除
D。
19.(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模拟)15 世纪,西欧早期思想家主张,要到科学中去寻找真理,到大
自然中去“阅读自然之书”,依靠理性光芒照亮的真理去怀疑权威。这些主张旨在
A.高扬理性主义旗帜 B.克服宗教改革引发的思想混乱
C.推动近代科学发展 D.鼓励人们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答案】D
【解析】西欧早期思想家鼓励人们通过科学寻求真理,亲近自然,用理性怀疑权威,这些主张有助于人们
思想的解放,摆脱天主教会对人们精神和思想的束缚,D 正确;理性主义旗帜是启蒙运动时期内容,与题
干时间不符,排除 A;宗教改革时间是在 16 世纪,排除 B;这些主张是利用近代科学,其目的不是为了发
展近代科学,排除 C。
20.(2021·福建厦门市高三一模)15 世纪,欧洲学者皮科认为上帝教导亚当:“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都被限制
和约束在我们规定的法则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交与你一个自由意志,你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凭自已的自由
意志决定你的界限。”由此可知,皮科的这些言论反映了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C.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基督教在欧洲影响的削弱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皮科强调上帝在造人之时,就赋予了人自由意志,即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认识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观,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故选 A 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17 世纪以
后,而材料的时间却是 15 世纪,故排除 B 项;15 世纪的欧洲尚未产生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尚未爆发,故排除 C 项;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是封建神权,而不是基督教,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 项。
21.(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 年),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帕克组织
学者出版了一批关于盎格鲁-撒克逊史的研究著作,从语言学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重新解释民族发展史,
他们还推崇英语在民族中的地位,利用“民族起源神话”构建了新的民族英雄。其旨在
A.倡导史学研究与文艺复兴 B.维护王权至尊与民族教会独立
C.推进地理发现与对外殖民 D.扼制卡尔文教派与清教的传播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从语言学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重新解释民族发展史,他们还推崇英语在民族中的地位,
利用“民族起源神话”构建了新的民族英雄”等信息来看,这么做的目的是激发民族感情,强化民族观念,以
此维护王权至尊与民族教会独立,故答案为 B 项;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倡导史学研究与文艺复兴,排除
A 项;当时新航路已经开辟,这么做与推进地理发现与对外殖民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于卡尔
文教派与清教的态度,排除 D 项。
22.(2021·高三模拟)大革命时期,仍旧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会遭到嘲讽。大革命后,衣
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服饰不再是等级制度
的鲜明外衣,而是法国人民政治立场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政治参与的强化 B.经济基础的变革 C.基础教育的发展 D.理性精神的传播
【答案】D
【解析】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使民主、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人们反
对封建专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 D 项;这种变化指服饰不代表等级制度,代表了政治立场。大
革命中,穿着老式贵族服饰会遭到嘲讽,代表着对封建制度的摒弃。大革命后,下层民众的服饰成为潮流,
代表着民主、平等思想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政治参与的强化是其表现,不是原因,A 项错误;
大革命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发展,大革命后,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变革,B 项错误;基础教育的发展没
有史实依据,排除 C 项。
23.(2021·高三模拟)14 世纪中叶,欧洲黑死病蔓延。人们对万能的上帝产生怀疑,“现实
主义”“活在当下”成为流行词。这表明
A.价值观念根植于社会现实 B.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C.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滥筋 D.人们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答案】A
【解析】黑死病的蔓延,使欧洲人改变了观念,从神的理念到人的世界,活下去成为现实要求,故选 A 项;
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项错误;怀疑上帝,“现实主义”“活在当下”是对人文
精神的发展,C 项错误;14 世纪中叶,宗教改革还没有发生,“人们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与史实不符,
D 项错误。
2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
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答案】B
【解析】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扬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
精神独裁,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故选 B;A、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
D 错在“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排除。
25.(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一模)马丁·路德号召德意志基督徒:“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
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一主张
A.使基督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使新教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体现了否定罗马教
会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的思想,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 C;A、B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D 表述太绝对,错误。
26.(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1512 年,意大利学者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为了达到自
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马基雅
维利的主张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内涵
C.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 D.奠定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他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可知,马基雅维利主
张君主摆脱神学和道德的束缚,不择手段地巩固权力,认为教会服从于世俗权力,成为国家的工具,丰富
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内涵,故选 B;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的信息,排除 A;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
排除 C;D 夸大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影响,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7.(2021·高三模拟)16 世纪,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
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在政治之外,他认为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马基雅维利
意在
A.抨击人文主义精神 B.揭露资产阶级罪恶性
C.建立集权体制国家 D.冲破宗教伦理的束缚
【答案】C
【解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最早的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专著。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
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呼吁君主摆脱神学和道德的束缚不择手段地利用权
术巩固权力,认为教会和宗教应该服从世俗政权,成为国家的工具,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之为马基雅维利主
义,他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的桎梏,故 A 错误,C 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资产阶
级的罪恶性,意大利的君主亦为封建统治阶级,故 B 错误;冲破宗教的束缚是君主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种手
段,D 错误。
28.(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本身是 18 世纪的现象,该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学者认为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自三
个基本前提:
(1)整个宇宙可以被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
(2)通过严格使用“科学方法”可以解决每一个研究领城的基本问題;
(3)人类可以被“教化”以至获得无止境的改善。洛克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受教育而与贵族平起平坐,
人类发展的潜力是无服的。1790 年前后,启蒙运动受到挑战。有些思想家如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科反对启
蒙运动所主张的一切;另外一些人虽然接受启蒙运动的某些价值观,但强烈反对其他的价值观。
——摘编自伯思斯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前一个世纪因受启蒙运动宣扬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时的文化往往超越国界呈现出一致性色
彩。到了 19 世纪,尤其是 19 世纪 50 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那种
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如
英国的经济理论、法国的文学艺术,德国的思辨哲学等,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发展到 20 世纪,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大幅度提高,然而人的异化,在现
代资本主义社会也普遍存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者从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哲学的任务应是探讨人的危机。
他们要拯救资本主义,就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
——摘编自韩庆祥《正确借鉴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发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表现,并说明 20 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
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科学革命的开展,近代自然科学的
兴起与发展;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传统封建思想和制度的阻碍。
(2)表现:民族主义兴起;文化的民族性更加突出;西方文化呈现多元化。变化:更加关注人本身。
(3)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当时世界局势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
【解析】(1)条件:根据材料“整个宇宙可以被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通过严
格使用‘科学方法’可以解决每一个研究领城的基本问題”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解放人们思想、自
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洛克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受教育而与贵族平起平坐,
人类发展的潜力是无服的。1790 年前后,启蒙运动受到挑战。有些思想家如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科反对启
蒙运动所主张的一切”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传统封建思想的阻碍等角度进行分析。
(2)表现:根据材料“尤其是 19 世纪 50 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
那种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
可知,民族主义兴起、文化的民族性更加突出;根据材料“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可知,
西方文化呈现多元化。变化:根据材料“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者从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哲学的任务应是探讨人
的危机。”可知,更加关注人本身。
(3)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发展的历程和趋势等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29.(2021·湖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
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
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
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
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
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
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
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
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
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
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其与自然科学派哲学起源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哲学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
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答案】(1)客观条件:多山而贫瘠的地形,不利农业,商贸发达;航海贸易对自然科学的需求。联系:
希腊文化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哲学的起源。
(2)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美德即知识。柏拉图:民主
制弊端重重;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时代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雅典文明走向衰落。
【解析】(1)客观条件:根据“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
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得出多山而贫瘠的地形,不利农业,商贸发达,航海贸易对自
然科学的需求。联系:根据所学可得出希腊文化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哲学的起源。
(2)苏格拉底:根据所学可得出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根据“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
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得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根据“他把失败败归咎于民主制”可得出民主制弊端重重;根据“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
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可得出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时代因素:根据所学可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
弊端暴露,雅典文明走向衰落。
30.(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和影响。
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他们始终
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处处显示着人神对话的
模式。·······备受文艺复兴运动攻击的教会,有悖常理地赞助了人文主义者的文化活动。首先是教会的世俗
化与教皇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次是人文主义者的宗教情怀,再加上艺术创作和生活本身的需要,可以说,
教会与人文主义者是在相互利用。
——整理自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
材料二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它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启
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即“便士大学”,因进入咖啡馆只需 1 便士而得名),自
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
便的聚会场所,而 18 世纪最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
——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新思想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不同特点的共性因素。
【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共同推动;主要在社会上层传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呈现出
人神共存的局面(或者新旧交替的特征)。启蒙运动时期:世俗化.平民化;知识分子和平民共同参与;新思想传播
更加畅通。
(2)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资产阶级力量和城市平民力量的强弱;思想解放的程度;时代环境的影响。
【解析】(1)文艺复兴时期:根据“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和影响”“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
着强烈的宗教情怀”得出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共同推动;根据“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得出带
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根据“显示着人神对话的模式”得出呈现出人神共存的局面(或者新旧交替的特征);根据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得出主要在社会上层传播。启蒙运动时期:根据“走上了街头”得出
世俗化、平民化;根据“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
乐土”得出知识分子和平民共同参与;根据“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得出新思想传播更加畅通。
(2)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资产阶级力量和城市平民力量的强
弱、思想解放的程度、时代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
31.(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归纳如下:
序号 原因 陈述
(1)
“异端分子”的
挑战
中世纪的西欧受天主教会神学统治,广大群众要求
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出现了威里克夫运
动、胡司运动等反教会斗争。
(2)
群众不满情绪
的增长
天主教会收取高额地租、什一税、赦罪费等苛捐杂
税,生活腐化,荒淫无度,广大群众站到反对天主
教会的行列。
(3)
各国实现教会
民族化的开始
(4)
德国特殊的经
济政治情况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答案】(3)罗马教廷成为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4)16 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使其成为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
地区。
【解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参照“‘异端分子’的挑战”“群众不满情绪的增
长”两个示例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从当时欧洲各国民族国家观念的形
成、罗马教廷阻碍王权强化、建立独立教会的需要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围绕“德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从
德国的政局分裂情况、罗马教廷压榨最严重等方面进行分析。
32.(2021·高三模拟)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它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是
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便宜的大学)。是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 诗
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而 18 世纪 最
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
——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二 旧重庆众多的茶馆并不仅仅是品茗解渴的场所。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的发展,茶馆成 为
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动的场所。人们在茶馆里陈列货样、散发仿单(广告) 宣
传推梢,解决债务纠纷和民事纠纷。以茶会友,谈天说地、交往叙旧,有的作家就在茶馆写作,记者在 茶
馆交换新闻,赶写快讯,实是文化人休息的好去处。
——摘编自《重庆的茶馆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最大胆的思想”指什么。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咖啡馆和重庆茶馆的共同特征,并说明两者对社会发展的
积极意义。
【答案】(1)18 世纪最大胆的思想: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天主教会;资产阶级革命。
(2)共同特征:参与人群多;功能丰富多样;思想信息的集散地。
意义:推动知识传播,启迪思想;为社会提供了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平台;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增
强民众的文化认同;客观上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
【解析】(1)思想:根据材料一中“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可知,“18 世纪最大胆的思想”指
的是启蒙思想;根据“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有,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天主教会,倡导资产阶级革命。
(2)共同特征:根据材料一中“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对比材料二中“茶馆成 为各行各
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动的场所”可知,参与人群多;根据材料一中“(咖啡馆)是自由报
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 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最畅通的传播渠道”,材料二中“以茶会友,谈
天说地、交往叙旧,有的作家就在茶馆写作,记者在茶馆交换新闻,赶写快讯”可知,功能丰富多样,是思
想信息的集散地。意义:综合两则材料及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
可知,法国咖啡馆和重庆茶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有,推动知识传播,启迪思想,为社会提供了休
闲、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平台,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客观上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
33.(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观点
亚里士多德(公
元前 384 年~前
322 年)
德性是实践的最高原则。他声称:“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人的最高的善是伦理学和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而人的善和幸福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这种德性能使人达到最高的幸福,
这就是说,道德要求应当成为实践的永恒准则。
但丁(1265 年
~1321 年)
通过(神曲)中“三界”的描述,重新定义了人与上帝的关系,他认为上帝虽然是最高的精
神权威,但是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对上帝不能言目崇拜;任何人只要积极向善都有获得
拯救的可能;提倡道德力量在个人拯救中的作用,认为人的罪孽与美德的评判依据,就是
人的伦理观念。
约翰.加尔文
(1509 年一
1564 年)
认为上帝以其绝对的、不可改变的最高意志对世人进行拣选,被选中者即是上帝的选民,
否则就是弃民,要受永罚。他认为信徒所做的只是荣耀上帝与证明自己是选民,这可以从
事业成功、百事如意、道德高尚等体现出来。鼓励追求财富,同时又要求破产者、社会下
层等服从上帝的安排。
德尼。狄德罗
(1713 年~1784
反对专制统治,坚持国家起源于契约。反感君主滥用权力,他主张君主只能在合法的范国
之内使用权力。他还主张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这样科学才能发展。不过,他认为人是自
年) 私自利的,而由于教育和立法,就具备了社会的德性、仁爱和良知。他认为,法规的好坏,
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决定作用,也可以决定社会风气。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欧洲人文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说明∶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兴起,提
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与权威。苏格拉底更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
和"美德即知识",14~16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重新打
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之后又出现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运动极大的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
以昌明;17~18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爆发,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秦、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
万物的标准,提出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
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总之,西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形态,经济发展决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不断继承发展。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学生还可以从局部拟论题,如,近代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材料中的人物分别是古希腊早期人文精神起源、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的代表,因此可提炼出观点是欧洲人文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关于阐释可从希腊
早期人文精神起源的表现、文艺复兴的核心及实质、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影响、启蒙运动的实质及影响等方
面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34.(2021·湖南衡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522 年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785 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687 年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689 年 《权利法案》颁布 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出現短暂春天
1729 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1949 年 新中国成立
1748 年 盂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957 年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15—19 世纪 黑奴贸易 1978 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内生性的还是外源性的,众说纷纭。小雁同
学就此展开研究性学习,以上是小雁同学搜集的有关资料,请从中选取三项关联的信息,围绕现代化的动
力源问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生因素。
阐述:近代欧洲现代化发展,与其自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早在 15 世纪末,欧洲人就开始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丰厚的原始资本;早期的
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逐步确立了代议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治前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欧洲
的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工业革命更是为欧洲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欧洲的崛起,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欧洲自身的发展,是内生的。
示例二:论题: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生因素。
阐述:一个国家的落后与发展,都与其制度、政策密不可分。明清时期,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实行重农抑
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是造成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建设、工业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极大推动了我国全方位的发展。
结论: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因素。
示例三:论题: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外源性动力的影响。
阐述:近代欧洲的崛起,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殖民掠夺的基础上。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欧洲列强便加紧
对外扩张,通过屠杀印第安人、欺诈贸易、黑奴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本;工业革命
后,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在市场、原料等方面的要求,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的深
渊。另外,一战期间,随着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而一战后,列强卷
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迅速陷入萧条。
结论:综上所述,外部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示例四:论题:现代化的动力既有内源性动力,同时也离不开外源性因素。
阐述:以欧洲为例,综合示例一、三进行阐述。
【解析】根据“围绕现代化的动力源问题自拟一个论题”“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内生性”,可提出论题:国家现
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生因素。阐述:根据“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带来的丰厚的原始资本;根据“《权利法案》颁布”,说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逐步确立了代
议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治前提;根据“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
神》”,说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根据“瓦特改良蒸汽机
投入使用”,说明工业革命更是为欧洲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最后,综合说明:近代欧洲现代化与其自
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欧洲自身的发展,是内生的。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史论结合即可。)
35.(2021·湖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 4 世
纪
柏拉图著《理想国》 1867 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6 世纪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成 1817 年
大卫·李嘉图出版《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18 世纪中后
期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 1897 年 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
1791 年
(法)奥兰普·德古热发表
《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
1912 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1859 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1930 年
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
1862 年
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
1936 年
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答案】示例:
信息: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炼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史)。
阐述: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都不断起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法。 太平天国
颁布《资政新篇》 ,代表中国农民阶级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
反映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良变法的政治愿望;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
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符合中国国 情的革命道路。
【解析】本题是一个论述开放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与概括。如,可提取表格中太平天国颁布《资政
新篇》、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信息,拟定主题为近代中
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论述时主要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进行概括。可分
别从三个信息所反映的事件的背景、特点、内容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解。其它信息言之有理亦可。
36.(2021·广东江门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1859
年在其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诗人艾青
(1910—1996)在其《艾青诗选》中写道:“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近代的某一个历史时期,以“ 的时代”填充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词语或短语,并运用
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1:
论点:14—16 世纪,一个发现的时代。
论述:14 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最早兴起了文艺
复兴运动。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教会的禁欲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们逐
渐从宗教愚昧中觉醒,发现了“人性”。
1500 年前后,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状态。由于对黄金的渴求和传统商路不通的客观现实,葡萄牙、西
班牙等国积极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在不断开拓海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更多过去未知的岛屿和世界,
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进入
地理大发现时代。
因此,14—16 世纪,既是发现人性的时代,也是发现新大陆的时代!
示例 2:
论点:民国初期,一个黑暗且孕育光明的时代。
论述: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最终走上
了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道路,民主进程受挫。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最后发展成为军阀混战
与割据的局面,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政治上黑暗至极。
但另一方面,面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继开展二次
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彰显出中国人追求民主、独立的勇气与担当。特殊的内外环境使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短暂的黄金发展机会;1915 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因此,民国初期是政治上黑暗至极的时期,但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不同方式挽救国家颓
势,彰显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因此民国初年是一个既黑暗也孕育光明的时代。
示例 3:
论点:17—18 世纪,一个启蒙的时代。(西方启蒙运动、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为例子均可)
论点:晚清时期,一个苦难与救亡的时代。(近代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
革命等为例子均可)
其他例子,只要言之有理,符合相关时代特点即可。
【解析】根据所学 14—16 世纪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可提出论点:14—16 世纪,一个发现的时
代。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意义说明文艺复兴发现了“人性”,是一个“人”
被发现的时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
代,是一个“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最后总结说明,14—16 世纪,既是发现人性的时代,也是发现世界的时
代。(其他论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