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课件(考点扫描+预测考向)-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 9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只是,许多人选择了 安逸! 一、考情分析 二、考点扫描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 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 验总结法,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 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例1.(2018年高考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 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 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 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 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 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 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 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 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 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 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 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外经济、 科技、文化交流。 (3)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 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4)归根结底,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专制制度导致 了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走向衰落。 2.明清时期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①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②这一传播促进了欧 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展;③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④造纸术和印刷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提供了条件。 总之,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近代欧洲社会乃至 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古代中国的文明成 就灿烂辉煌。 小 篆 楷 书 行 书 草 书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练习1.(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24)图4是西 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 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A 【解析】读图可知,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由繁到简,促成 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文字的频繁使用,简明字形更利于书写, 故选A项。书写材料的不同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化,排除 B项;各国变法的实施并未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排除C项; “书同文”推行于秦统一中国以后,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练习2.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 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 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 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 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 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 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 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王维(唐)《雪溪图 》 以渲染为法,用笔简 练奔放,强调水墨效 能的发挥,以此来表 现景物。设色讲究自 然清淡,追求含蓄、 悠远、纯净的境界。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例题.(2017年高考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 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 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 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C 【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中的“注重 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 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 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B项错 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 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 》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 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例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 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B 【解析】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每个脸谱都有 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这一形式固话了大众的 历史认知,如关羽的红脸代表其忠义,曹操的白脸代表其奸诈 等,故选B项。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脸谱并未提升历史人 物的价值,排除D项。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 经 楚 辞 汉 赋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明 清 小 说 先秦 例2.(2019年高考海南卷,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 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 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 “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 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D 【解析】依据材料中“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 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王世 贞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是元曲,元曲是在宋词、 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创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因此D 项正确。元曲形成并兴盛于元朝,不是南北朝、唐朝和北宋, 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3.(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 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 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 现出( )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 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 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 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 动性,B项正确;A项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 的繁杂性无关,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 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项。 例4.(2020年高考全国卷I,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 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 例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 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 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 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C 【解析】首先要看他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还要符合时代需要。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 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适合了 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 上的地位。排除。A项“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D项“朝代更替影响艺 术评判标准”等均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 例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于面 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 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 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 的是( )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描绘关于面对大江 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说明A项理解正确;“可正是千丈虎 狼穴”说明作者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大江东 去浪千叠”,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明D项理解 正确;通过排除法,因此选C项。 例7.(2018年高考全国卷II,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 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 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 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 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 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 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 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 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 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项,排除C项;心学强调本心体悟 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 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排除B项。 例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 农、工、商贾,无不习 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 想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 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明 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 佛、道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 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例9.(2017年高考北京卷,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 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 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 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C 【解析】柳宗元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 唐宋时期都得到极高评价。但是,到了明代,人们对他的思想 成就关注较少,多将他视为文学家,这与明代实行八股取士、 加强思想控制有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明代 对柳宗元思想评价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B项说 法太绝对,排除;明代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仅限于文学领域, 并不全面,排除D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