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二)理论成果(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47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届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2021届二轮复习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主题一 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 主题二 与时俱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主题二  与时俱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21届二轮复习 备知识·成线面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 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并未解除,孙中山重 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备知识·成线面 (1)背景 ①经济②政治③思想④个人⑤实践 (2)思想渊源:多元 (3)提出 ①兴中会②同盟会③民报 (4)含义 ①内容②关系③范畴④实质 (5)评价 ①积极:刚领、指导、推动②消极:没有、没有、不可能 (6)实践 ①辛亥②约法③捍卫 (7)新发展 ①背景②提出③区别④意义 备知识·成线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 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性飞跃。 备知识·成线面 (1)背景 ①时代条件②理论源泉③阶级基础④实践基础⑤个人因素 (2)形成过程 ①萌芽②形成③成熟④确立⑤新发展 (3)特点 ①中国化②马义、特色③集体④精髓 (4)内容 ①新革建②社革建③军、思、文、外、党、统等 (5)影响 ①革建史②中思史③马义史 备知识·成线面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 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 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备知识·成线面 邓小平理论 (1)背景 ①思想解放②时代主题③历史依据④理论基础 (2)形成过程 ①三中②十二大③十三大④南方⑤十四大⑥十五大 (3)理论 ①特色论②初级论③本质论④目标论 (4)内容 ①发展道路②发展阶段③战略步骤④领导核心⑤政治保证 ⑥基本路线⑦根本任务⑧经济体制⑨依靠力量⑩国家统一 (5)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新教材·新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做出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教材·新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成因 命题点二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和核心内涵 命题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命题点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2018·浙江选考)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 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 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 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真题感悟 2.(2017·浙江高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 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 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 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C 真题感悟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成因   (1)经济思想:民生主义,发展 实业,节制资本。 (2)成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 ,苏联(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 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既包含有西方 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又包含 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因素,带有明显的 大同理想主义色彩。 深化认知 1.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 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 突。”为此,他主张 A.联合中国共产党,借鉴社会主义理念 B.关注民生,缓和阶级矛盾 C.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民族革命,实现国家独立 B 变式训练 2.1905年筹建同盟会时,众人对“平均地权”有疑义,为此孙 中山做了解释,并最终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学者评价: “(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 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 A.前瞻性 B.民族性 C.彻底性 D.空想性 A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成因 命题点二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和核心内涵 命题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命题点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 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 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 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 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C 真题感悟 1.(2014·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 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 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C 真题感悟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和核心内涵   (1)原因 ①失败告终; ②共产帮助; ③爱国情怀。 (2)核心内涵 明确反反。 深化认知 1.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做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 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 了孙中山 A.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 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 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 D 变式训练 2.新三民主义划定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权发 展到直接民权,较之以前的小范围的“功臣民权”“党派民 权”“阶级民权”实是进了一大步。这一做法意在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要求实行直接民主 C.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D.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C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成因 命题点二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和核心内涵 命题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命题点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2019·全国卷Ⅰ)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 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 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C 真题感悟 2.(2019·天津高考)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 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 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 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 似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B 真题感悟 3.(2018·海南高考)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 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 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B 真题感悟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相结合,中国化。 立场、观点和方法,鲜明中特色。 ②集智晶。 ③实、群、独。 精髓,根本路线,基本立足点。 (2)影响 ①中革建史:指导,胜利,建立;确立社 基制,发展社经政文。 ②中思史:马实结合,飞跃理果,指导思 想,精神财富。 ③马义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深化认知   毛泽东经典著作篇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实践论》 《矛盾论》 《反对自由主义》 《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共产党人〉发刊词》 《纪念白求恩》 《新民主主义论》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知识拓展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愚公移山》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 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不要四面出击》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 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A.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B.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有利于结束国内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D.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变式训练 2.1940年,党外人士李鼎铭在听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演讲后说:“新民主主义的实行……与中国人民的战时战后 的需要相符合。”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论》 A.表明了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要求 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 D.构建了未来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B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成因 命题点二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和核心内涵 命题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命题点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2019·浙江选考)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 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真题感悟 2.(2018·天津高考)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 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 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B 真题感悟 高频词 会议 社会 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①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②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③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④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 关系 (1)条件 ①时代背景:和发时代主题,新技浪潮兴 起。 ②历史依据:历史经验。 ③现实依据:社建改开实践。 ④理论基础:马实结合,继发毛思。 ⑤思想条件:标准讨论,解放思想。 ⑥主观条件:注重实践,善于总结,敏锐 把握,勇于开拓。 深化认知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与毛泽东思想的 关系 (1)条件 (2)关系 ①思想路线:马实结合,正确革路;实事 求是,特色社路。 ②道路选择:农村开始,再进城市。 ③统一战线:法宝;继发。 深化认知 1.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了中国的“第 二次工业革命”,把中国从混乱引向大治,从崩溃的边缘引 向繁荣昌盛。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治国方略的是 A.拨乱反正、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B.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三个代表 C.改革开放、两个凡是、韬光养晦 D.三面红旗、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A 变式训练 关注点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原因 关注点二 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原因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民族主义,它 旨在重振民族精神、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用公理来反对强权, 超越西方帝国主义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孙中山的民族主 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大同”理想传统,吸收现代民 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提出依靠民族主义实现复兴,而复兴之后 采取世界主义的取向并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 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关怀及其平衡方式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蒋先欢《“中国梦”视域下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 史论史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原因 (1)演变 ①1894~1912年,不指帝,首指清,号召 力、鼓动性。发动、团结,扩大。 ②1912~1919年,“五共”“平团”,进 步,利于团结,巩固统一;局限性。 ③1919~1924年,反帝,自决,平等。进 步和飞跃,充分成熟。 史论史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原因 (2)原因 ①辛革后屡败,思考和反思。 ②十革胜,学俄反帝,重因。 ③五四始弃幻想,认识到帝罪。看到民强。 ④国际中共帮助,外因。 ⑤个人主观原因。 1.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 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敻乎远矣。 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 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 ……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 ”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 A 新题速递 2.孙中山已充分关注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他在民 族观方面,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中 华民族”的转变。这表明孙中山的民族观 A.从多元化走向一体化 B.从对帝妥协走向反帝救国 C.从狭隘性走向一体性 D.从暴力压迫走向和平统一 C 新题速递 关注点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原因 关注点二 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二 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提 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形成的,但其基础和源头可以追溯到此前的历史时期,即以毛 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探索 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没有正式提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但在建国之后的27年时间里,在完成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前提和基础上,毛泽东基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现状,带 领党和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 义”等问题,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 列开创性的探索。 史论史识 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一,确立社基制,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 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 度。 第二,探索社建道路,中社义理实发 展奠基。 第二次结合,重大理论原则,任务, 目标战略,基本矛盾,发展阶段,两类矛 盾,经政文建等指针。 第三,独完工体和国经体,屹立东方。 第四,维国独统安,和平国际环。 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 时间。”这表明毛泽东 A.基本确立了中国“三步走”发展战略 B.初步认知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开始全面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新题速递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