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一)建设道路(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57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届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2021届二轮复习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主题一 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题二 科教兴国——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通体系·理线索 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的时期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 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 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等。 通体系·理线索 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通体系·理线索 线索(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 期 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目标的确立等。 通体系·理线索 线索(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 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由奠基到动乱中的教育再到新时 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 的共识。 主题一  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 2021届二轮复习 备知识·成线面 一、奠基确立时期(1949~1956年) (1)三项准备:巩固;恢复;结盟 (2)四项举措:总路线;计划;改造;宪法 (3)一个创举:和平赎买 (4)两个特点:优重;并举 (5)三项成果:初步奠定;体制建立;公制确立 备知识·成线面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8年) (1)一条主线:社建曲中前进 (2)两个方面 成功探索:八大,“八字”; 挫折失误:“三红”“文革” (3)“三项内容”:单公制、计经制、集发重 (4)三个“一” 一个转变:工作重心; 一场浩劫:“文革”; 一个错误:“左”倾 备知识·成线面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1)历史转折:三中,工作重心,实行改开 (2)一个目标:十四大,建社市经制 (3)两个领域:内改和外开 (4)五个转变 中心;所有制;经济体制;平衡协调稳步;中国特色 新教材·新观点   土地改革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3年春,全 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 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 亩土地。 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 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 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新教材·新观点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和统一财经 新中国面临着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 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为了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 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 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 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 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 经济的统一。 新教材·新观点   建设“四个现代化”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 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 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 性。 新教材·新观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 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 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 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 性与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新教材·新观点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 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特 点及原因 命题点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命题点三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命题点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与对内改革的关系 1.(2020·天津高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 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 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 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 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 以看到当时 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 真题感悟 2.(2020·江苏高考)如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 在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C 真题感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 特点及原因   (1)战略 ①封计经体、极低民收,经济背景。 ②快发赶超资国,建独工系、满足内需。 ③优发重、优发国并逐改、高税和高估推 进进替、外延增长善工布和区不平。 (2)特点 ①五年计划。②优重。③并举。④国情基 础,借鉴,不同于西方。 深化认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 特点及原因   (3)原因 ①工基薄,资金缺,集中建设。 ②缺经验。 ③西遏孤,一边倒。 ④苏影响。 深化认知 1.下图是发行于我国某个时期的系列邮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D 变式训练 2.下表是“一五”时期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除单独 标出外,单位均为万吨),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D.发展工业兼顾民生 D 变式训练 产品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猪(万头) 纱 布(亿米) 原盐 食用植 物油 1953年 16 683 117.5 385.6 9 613 74.5 46.9 357 101 1957年 19 505 164.0 419.6 14 590 84.4 50.5 828 110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特 点及原因 命题点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命题点三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命题点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与对内改革的关系 1.(2019·江苏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 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 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 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B 真题感悟 2.(2019·海南高考)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 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 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B 真题感悟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失误原因 ①国际因素:冷战、恶化,急显优越性 ②历史因素:封专长,民观薄,易盲从; 革习惯 ③主观因素:缺经验,估不足;滋骄情, 急求成 ④根本原因:未能认识,未能结合 深化认知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经验教训 ①中心,首位。 ②实际、实是,国情。 ③经发客律,生产关系生产力。 ④有计划、按比例展,综合平衡。 ⑤政稳,环境。 ⑥主要矛盾,防止阶斗扩大。 ⑦民集制,民主,群路。 ⑧环境,可持续。 深化认知 1.漫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其本身虽然不一定“真 实”,但我们仍能从中发掘出当时世事变迁的信息。如图漫 画反映了当时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左”倾错误的影响 B.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增产明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中国在世界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 变式训练 2.新中国的某次经济会议提出“取消供给制,实行评工记分 ”“粮食征购量减少212亿斤”“允许猪、鸡、蛋、烤烟等二 类产品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农业生产      B.调整公社体制 C.实现五年计划 D.探索市场经济 A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特 点及原因 命题点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命题点三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命题点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与对内改革的关系 1.(2020·浙江选考)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 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 改变面貌。”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 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 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真题感悟 2.(2020·天津高考)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 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 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 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 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 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C 真题感悟 3.(2020·全国卷Ⅰ)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 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 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 确提出,小型国有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D 真题感悟 4.(2020·全国卷Ⅲ)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 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 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 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A 真题感悟 5.(2020·天津高考)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 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 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 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A 真题感悟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集计经体,弊端明显,制约经健 发 ②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 改实证明,要生活,须市机 ③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 邓论 深化认知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特点 ①产权。分离,结合。 ②农业突破。 ③体制增量,体制存量,增促存。 ④国主导,多元参,肯推基层首创 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渐进。 ⑥扩开,倒逼体改。改开互促。 深化认知 1.从1987年开始,我国将出口商品计划从1 000多种减少到100 多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只占30%左右;并开始尝试运用税收、 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健全进出口许可证、配额、商标等 管理手段,来调节对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 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 变式训练 2.1979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的文件中指出“家庭副业和集市 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不得当作‘资本主义尾巴’ 加以取缔”。这一规定 A.开启了农村改革的大门 B.旨在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活跃 D.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 C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特 点及原因 命题点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命题点三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命题点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与对内改革的关系 1.(2020·浙江选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 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 谈道:“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 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 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 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 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 A 真题感悟 2.(2020·全国卷Ⅱ)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 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 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真题感悟 3.(2019·海南高考)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 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 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C 真题感悟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与对内改革 的关系 (1)对外开放的原因 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②当今世界经发必然趋势,各国战略。 ③只有开放才能紧跟水平,推动改革,完 成过渡。 (2)关系 改开同时,相辅相成。 改是开条件,开是改外推动力。 深化认知 1.1978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带团去西欧五国考察 访问。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向西方国家派出 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经过考察,代表团对西方资本主 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出访 A.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 B.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C.彻底改变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认识 D.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D 变式训练 2.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1990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下图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 重要特点是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无差异 B 变式训练 关注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关注点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现实困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 榜样作用等多重因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 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使新中国迅速走出了屡受战争 破坏的阴霾,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而且为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 而,这种工业化道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轻工业发展滞 后,农业投入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 ——谢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史论史识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1)剧烈的社会变革是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社会背景。 发重工,三改造,初建制。 工农国家、计经体制、专高教改,翻天覆地。 (2)外交环境深刻影响了工业化建设的方向和方式。 敌视,威胁,重工业;密切,学习,苏色彩。 (3)群众运动式的经济建设模式对工业化建设产生了复杂 影响。 调动了积极性,形成了社氛围,忽视了客规律,祸根。 (4)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1.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 703人被授予全国先 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 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 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 面有优良成绩”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A.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 C.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 B 新题速递 2.如图为1953年某画家创作的漫画《奶奶和孙女》。该作品 A.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说明了女性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表达了作者对新社会的热爱 D.反映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 C 新题速递 关注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关注点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 期29年和改革开放41年的演进,其演进特征是:路径由一元向 二元的转变,推动因素由单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的转变,结构由 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变,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史论史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 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 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史论史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来不 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 的体制改革配套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 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会议还强调要在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政体制、 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 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表明当时 A.原有经济体制即将进行改革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 C.邓小平理论逐渐趋于成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A 新题速递 2.某学者撰文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勤俭节约 到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变迁历程,伴随消费观念变迁的是人 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 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 A.发展新兴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B.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C.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D.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C 新题速递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